初三语文藤野先生教学案_第1页
初三语文藤野先生教学案_第2页
初三语文藤野先生教学案_第3页
初三语文藤野先生教学案_第4页
初三语文藤野先生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初三语文藤野先生教学案 m 九、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 “ 爱国性 ” 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 题。 教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找出 “ 我 ” 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2 / 15 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交流预习情况 三、学习读第一部分 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 “ 清国留学生 ” ?写清国留学生时,着 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明确】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 “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 ,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 3 / 15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 “ 标致 ” , “ 标致 ” 的本意是什么? 【明确】漂亮 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明确】:丑陋) 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 “ 反语 ” :(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 (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明确】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 1902 年去日本留学, 1904 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 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 “ 清国留学生 ” 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4 / 15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 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明确】: 在东京( 1 2)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 3 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之后( 36 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明确】):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 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 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从这里5 / 15 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 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关注中日当前面临的问题。 4.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 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 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二、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可以叫“ 匿名信事件 ” ,也可以叫它 “ 漏题事件 ” ) “ 终于这6 / 15 流言消灭了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也无怪他们疑惑 ”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 慨的感情。 另:在这里教师也可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事实上日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有崇华倾向,在从隋代开始活跃的中日交往中,日本一直是甘当小学生的。 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此时日本才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后来日本也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扰。 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超过中国,从此又对中国采取极端鄙视的态度。称当时的中国人为 “ 戴猪尾巴的家伙 ” ,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很多类似 “ 爱国青年 ” 的人 接着复述第二个事件:我们可以叫它什么事件?(电影事件)在这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么回事? (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鲁迅为什么听得 “ 这一声特别得刺耳 ” ? (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为什么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指读: p72 注解 此时教师可问: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 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毫无意义7 / 15 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可见改变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明确】:体现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过他的这个决 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 “ 爱国青年 ” 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 【讨论后明确】 他们的这种所谓爱国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达到了蔑视仇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程度。比如侵华时期,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如中华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国也宣扬大日耳曼主义,残酷 迫害犹太人。他们这种扭曲了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 【讨论总结后明确】 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8 / 15 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四、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 的特点外,和 “ 爱国青年 ” 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 板书【明确】: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五、体会师生情 “ 我 ” 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 【明确】: “ 我 ” 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 首先是感激、怀念 ,体现在 : 装订收藏讲义 悬挂先生的照片 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 然后是因 “ 状况无聊 ” 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 六、总结 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 弃医从文) 附:第二课时板书 漏题事件 9 / 15 鲁迅:弃医从文强烈 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事件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藤野先生作业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 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 “ 爱国性 ” 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课前作业】 1、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10 / 15 于他(她)的事。 2、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作者的情况。(择其重要信息写下来) 3、熟读课文,并标清节数。 4、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fi()红不 xn()n()名信油光可 jin() 畸形 ()诘责()瞥见()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抑扬顿挫() 5、文中具体写 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 6、请列出你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所碰到的疑惑。 【课后作业】 一、拓展延伸新课标第一网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 1 7 题。 (甲)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11 / 15 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 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 “ 反对派 ” 们,常在我的耳边猛喊: “ 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 ”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 “ 反对派 ” 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 “ 心清如水的学生 ”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识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1从体裁来说,甲乙两文所在的课文都是 _,也都是 _,并且还是 _;从人称来说,这两段文字都采用第 _人称叙述;从表达方式来说,甲文是以_为主,乙文是以 _为主。 2请指出甲文中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 ( 1)心清如水的学生。( ) 12 / 15 ( 2)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 3针对甲文所记叙的事情回答下列问题。 ( 1)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 _ ( 2)事情的起因是: _ 事情的经过是: _ 事情的结果是: _ 4对甲文第一句中 “ 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 ”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知道 ”“ 值不值得 ” 是委婉语,作者知道这件事是值得写的。 B作者考虑到还有其他的小事,所以拿不 定主意要不要写它。 c作者后悔写了这件小事,认为本来是不应该写的。 D作者认为这件事情确实太小,所以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写它。 5乙文段的内容可概括为: _ 6对乙文第一句中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 ”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不知怎地 ” 是委婉语,作者其实是知道总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的。 B他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这是我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13 / 15 之一。 c他的为中国、为学术的精神,使我感到伟大,是我总还时时记起他的原因。 D作者确实不知道总还时时记起他 的原因。 7摘引原句回答,甲乙两文作者怎样高度评价自己的老师?_。 二、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她的形象出现在和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 2、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先后对鲁迅产生了怎样思想变化? 藤野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