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doc_第1页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doc_第2页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doc_第3页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doc_第4页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3.2.4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1)本小节主要讨论如何安装和配置软iSCSI设备,并将其连接到ESX Server主机。在我们的实验环境中,使用免费的Openfiler来作为iSCSI设备的支持软件。Openfiler是一个基于rPath Linux系统的免费ISCSI/NAS应用。其最大的特点是具备了以Linux为基础的整体管理环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浏览器管理界面。无论是提供ISCSI还是NAS设备,或者同时提供两者,OpenFiler都能够胜任。接下来将在我们实验环境中的虚拟机中安装Openfiler。1. Openfiler的安装准备首先我们在VMware Workstation中建立一台新的虚拟机IPSAN,其虚拟硬件设置如图3-265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65 Openfiler虚拟硬件设置界面我为此虚拟机分配了一个CPU、1024MB的内存,还删除了建立虚拟机时默认添加的虚拟声卡和USB设备。因为在我们的使用环境中不会用到它们,将其删除可以节省一些系统资源。此虚拟机使用了两块虚拟磁盘,一块用于安装Openfiler系统,另一块则用于提供iSCSI的存储空间。至于网络设置,根据前面的实验环境规划,将其连接到VMnet2上。要注意的是,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类型要指定为Linux-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完成虚拟机的设置之后,还需要下载Openfiler的安装介质。我们可以在/community/download/下载Openfiler安装光盘的ISO映像。在本书写作时,Openfiler的版本为2.3。对于我们的实验环境,选择下载x86的光盘映像即可。如果您打算在生产系统中使用64位系统以获得更佳的性能,则可以下载64位版本的安装映像。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网页上还提供了一些VMware Virtual Appliance版本的下载。我们也可以直接下载这些Virtual Appliance后导入VMware Workstation使用。为了能够详细介绍Openfiler的安装配置过程,我们还是选择使用光盘映像来进行Openfiler的安装。下载的文件名为openfiler-2.3-x86-disc1.iso,将其连接到虚拟机IPSAN的虚拟光驱,随后即可启动虚拟机,开始安装过程。2. Openfiler的安装(1)首先会要求我们对安装模式进行选择。如果使用图形界面的安装模式,则直接按下Enter键即可。如果要使用字符安装界面,则需要输入linux text再按下“回车”键。我们使用图形安装界面,直接按下“回车”键继续安装过程,如图3-266所示。(2)与ESX Server安装过程类似,Openfiler也会提示我们首先要对安装介质进行检测。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光盘映像,因此不会存在光盘读取出错的问题。选择“skip”按钮跳过这一过程,如图3-267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66 Openfiler安装模式选定(点击查看大图)图3-267 安装介质测试选项(3)经过短暂的等待之后,会显示Openfiler的图形安装界面。其中提示我们安装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快捷键。单击“Next”按钮继续安装,如图3-268所示。(4)接下来对键盘类型进行设置,使用默认的英文键盘即可,单击“Next”按钮继续,如图3-269所示。(5)随后我们将对磁盘的分区进行设置,默认由安装程序自动进行分区。如果在此选择手工分区,随后将提示我们手工建立磁盘分区。为了简化实验过程,我们在这里选择默认设置,单击“Next”按钮继续,如图3-270所示。(6)我们可以选择是否保留磁盘上的原有分区和数据,以及选择安装系统的磁盘。设置如图3-271所示,单击“Next”按钮继续。(7)随后会弹出一个警告信息,提示后面的操作将删除磁盘上的全部数据。单击“Yes”按钮继续,如图3-272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68 图形安装界面(点击查看大图)图3-269 选择键盘类型(点击查看大图)图3-270 磁盘分区设置(点击查看大图)图3-271 自动磁盘分区设置(点击查看大图)图3-272 数据删除警告3.2.4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2)(8)接下来会显示安装程序自动生成的分区方案。我们可以在此对其进行各种调整。使用默认设置,单击“Next”按钮继续,如图3-273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73 分区详细信息(9)随后会进入网络设置页面。首先我们在manually输入框中输入Openfiler服务器的DNS名称,然后再单击“Edit”按钮编辑IP地址的设置,如图3-274所示。(10)接下来便可以设置选定网卡的IP地址。根据前面的实验规划,此Openfiler的IP地址为。设置完成后,单击“OK”按钮回到网络设置页面,如图3-275所示。如果机器上安装了多块网卡,则可以重复上面的过程为每一块网卡分别进行设置。随后便可以输入Openfiler的DNS和网关设置,对于我们的实验环境使用默认配置即可,单击Next按钮继续。(11)由于我们在前面的设置中未指定网关地址,此时会显示一个警告信息,如图3-276所示。对于我们的实验环境,忽略此提示即可。单击“Continue”按钮继续。对随后出现的DNS警告信息,也同样单击“Continue”按钮忽略。(12)接下来的界面肯定会令大家感到似曾相识,是的,它与我们在ESX Server安装过程中看到的非常相似。对于它的设置也与ESX Server一样,选择我国所在时区,并确定没有选中“System clock uses UTC”选项。设置完成后,单击“Next”按钮继续,如图3-277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74 网络设置图3-275 IP地址设置图3-276 网关设置警告(点击查看大图)图3-277 时区设置(13)随后会要求我们输入管理员Root的密码。设置完成后单击“Next”按钮继续,如图3-278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78 输入管理员密码(14)接下来会显示安装提示信息,其中会提示我们一些安装日志和配置文件的存放位置,如图3-279所示。单击“Next”按钮开始安装,待安装完成并重启之后,会看到如图3-280所示的Openfiler登录界面。(点击查看大图)图3-279 安装提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80 Openfiler登录界面3.2.4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3)3. Openfiler初始配置以及iSCSI和NAS设置与ESX Server非常相似,在控制台,Openfiler仅提供命令行界面进行管理操作;另外还提供了Web管理界面。我们在运行实验环境的主机上建立一块新的虚拟网卡,将其连接到VMnet2,IP地址为。具体设置过程请参考本书前面节的内容。设置完成后,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446/打开Openfiler的Web管理界面,如图3-281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81 Openfiler Web登录与ESX Server不同的是,Openfiler用于Web管理的用户并非是我们在安装时设定的Root账户,而是一个默认的内置账户openfiler,其密码默认为password,需要在登录后对其进行修改。输入openfiler账户信息后,单击“Log In”按钮进入Openfiler Web管理界面(第一次登录时会显示一个提示信息,直接单击其中的管理链接即可显示管理界面)。进入管理界面后,首先看到的是系统状态信息,如图3-282所示。其中显示了服务器的资源消耗情况和硬件信息。接下来出于安全考虑,我们首先要修改管理员的密码。单击页面上“Accounts”选项卡。随后再单击右侧窗格的Admin Password连接,然后在左侧窗格中输入默认的管理员密码和新的管理员密码两次,单击“Submit”按钮完成管理员密码的修改,如图3-283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82 Openfiler状态信息(点击查看大图)图3-283 修改管理员密码接下来我们将对Openfiler进行初始配置,为其建立NAS和iSCSI共享存储,并且可以被ESXServer所访问具体步骤如下。限于本书篇幅,不可能对Openfiler的设置进行详尽的讲解(关于Openfiler的配置和使用就足够再写一本书了)。本书仅讨论与ESX Server相关的一些配置。如果您有兴趣对Openfiler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可以参考其文档或其他相关书籍。(1)首先我们需要将ESX Server的地址加入网络访问地址列表中。选择System选项卡,在Network Access Configuration部分输入ESX Server1的VMkernel所对应的IP地址,并为其指定一个标识名称(虽然服务控制台也需要与Openfiler进行通信,但是其并不传输iSCSI流量,因此可以不在此对其进行设置)。要特别注意的是,连接类型一定要选择“Share”,子网掩码为54。我们也可以将某一网段设置为访问地址,比如可以输入/。但是通常出于安全考虑,还是针对IP地址进行设置好一些。设置完成后,单击“Update”按钮,如图3-284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84 设置ESX Server主机访问地址(2)随后选择“Volumes”选项卡,单击右侧窗格的Block Devices链接,页面左侧将显示Openfiler上安装的磁盘列表。单击其中的/dev/sdb,对第二块磁盘进行设置,如图3-285所示。(3)由于我们在前面安装时未对第二块磁盘进行任何分区设置,因此其全部空间可用于分区。在分区类型中选择“Physical volume”,建立物理卷。然后单击“Create”按钮创建新的分区,如图3-286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85 设置磁盘设备(点击查看大图)图3-286 创建磁盘分区3.2.4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4)(4)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即会显示刚才创建的分区信息。随后再单击右侧窗格中的“Volume Groups”链接,对卷组进行设置,如图3-287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87 分区信息(5)输入卷组的名称,并选择刚才建立的物理卷,单击下面的“Add volume group”按钮完成卷组设置,如图3-288所示。卷组中可以加入多个物理卷,进而我们可以提供跨越多个分区和磁盘的存储空间,从而实现存储空间的灵活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存储虚拟化实现方式。(点击查看大图)图3-288 卷组设置(6)随后会显示刚才建立的卷组信息,我们再单击右侧窗格中的“Add Volume”链接,在此卷组上建立新的卷,如图3-289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89 卷组成功建立(7)接下来我们要在此卷组中建立一个iSCSI卷以供ESX Server主机使用。要注意的是,在卷类型中一定要选择iSCSI。在此实验中,我们分配了一半的空间给iSCSI卷,另一半空间则预留给后面的NAS存储实验使用。设置完成后,单击“Create”按钮完成iSCSI卷的建立,如图3-290所示。(8)经过很短的等待之后,将显示如图3-291所示的卷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单击卷信息右侧的链接对卷进行删除、编辑配置和创建快照。通过对卷的编辑,我们还可以将卷组中的自由空间分配给它,从而实现对卷的扩容。(9)接下来我们选择“Services”选项卡,单击其中“iSCSI target server”右侧的“Enable”链接来启动iSCSI target服务。单击后,iSCSI target服务状态会显示为“Enabled”,如图3-292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90 建立iSCSI卷(点击查看大图)图3-291 iSCSI卷建立成功(点击查看大图)图3-292 启动iSCSI target服务(10)随后我们选择“Volumes”选项卡,单击右侧窗格中的“iSCSI Targets”链接,然后单击“Add”按钮,建立新的iSCSI Target,如图3-293所示。完成之后,会显示刚建立的卷的信息和配置页面。随后我们再选择iSCSI Targets配置页面的“LUN Mapping”选项卡,将iSCSI卷映射到刚建立的Target单击页面中的“Map”按钮,完成iSCSI卷到Target的映射,如图3-294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93 设置iSCSI Targets(点击查看大图)图3-294 iSCSI与Target的映射界面3.2.4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5)(11)随后会显示刚才建立的映射信息,通过单击“Unmap”按钮可以取消此映射关系。接下来我们再选择iSCSI Targets配置页面的“Network ACL”选项卡,对Target的访问进行设置,如图3-295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95 映射建立成功(12)接下来会显示网络访问列表,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为ESX Server1设置的记录。将其右侧的选项修改为“Allow”,单击下面的“Update”按钮完成设置,如图3-296所示。要注意的是,每建立一台连接到Openfiler的ESX Server主机,都要进行这样的设置,才可以保证其正常连接。(点击查看大图)图3-296 设定网络访问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在Openfiler端的iSCSI配置工作。只要再对ESX Server进行一些设置,就可以使用它提供的存储空间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NAS的设置。正如前面提到的,ESX Server不但可以访问SAN和iSCSI存储设备,还可以访问NAS提供的存储空间,将其作为存放虚拟机的共享存储空间。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很多低成本网络存储设备,从而降低VI架构的实施成本。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本书写作时,ESX Server还只能支持NFSv3。因此在购买NAS存储设备时,一定要和厂商确认其产品可以支持ESX Server。(13)我们将利用在前面建立的卷组中的剩余空间建立NAS存储卷。在Openfiler Web管理界面中选择“Volumes”选项卡,随后单击右侧的“Add Volume”链接。这次卷类型为XFS,使用卷组vmware上的全部剩余空间。设置完成后,单击“Create”按钮建立NAS卷,如图3-297所示。(14)随后便可以看到卷组上的卷列表,其中就包括了我们刚才建立的NAS卷,如图3-298所示。再选择“Services”选项卡,单击“NFSv3 server”右侧的“Enable”链接,启动NFSv3服务,如图3-299所示。(15)接下来我们选择“Shares”选项卡,单击vmware卷组下的“NAS For VMware”链接,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用于ESX Server连接的装载点的名称,随后单击“Create Sub-folder”按钮完成装载点的建立,如图3-300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297 建立NAS卷(点击查看大图)图3-298 NAS卷成功建立图3-299 启动NFSv3服务(点击查看大图)图3-300 建立装载点(16)单击“NAS For VMware”下我们刚建立的“NAS2ESX”链接,在弹出的窗口单击“Make Share”按钮,如图3-301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01 建立装载点共享(17)接下来会显示装载点共享的设置页面,我们在“ShareAccess Control Mode”部分选择“Public guest access”选项,然后单击“Update”按钮将此装载点设置为可以匿名访问,如图3-302所示。要注意的是,设置为可以匿名访问的装载点将不会要求进行安全验证,因此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里是为了简化实验的操作步骤才使用此模式。在生产系统中,用户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相应的访问模式。图3-302 设置访问模式(18)在“Host access configuration”部分,我们需要在NFS处配置为ESX Server主机对应的记录,选择RW选项,从而使得ESX Server对此装载点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完成设置后,单击“Update”按钮,如图3-303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03 设置主机访问权限至此,我们便完成了Openfiler端的全部配置工作,它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iSCSI和NAS存储空间了。接下来我们在ESX Server进行设置,将它们作为存储虚拟机的共享空间使用。3.2.4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6)4. 配置ESX Server,连接iSCSI和NAS存储设备(1)要连接iSCSI设备,我们首先需要为ESX Server打开此功能设置。在VI客户端中,选中ESX Server1,再选择“配置”选项卡,单击其硬件窗格中的“存储适配器”链接,然后再选择窗口右侧中的“iSCSI软件适配器”,单击下面的“属性”链接,如图3-304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04 配置ESX Server iSCSI软件适配器相信很多读者看到“iSCSI软件适配器”时,会想到是否有“iSCSI硬件适配器”呢?事实上,确实有这样的设备iSCSI HBA卡。实际上有3种iSCSI存储实现方式软件Initiator驱动程序(我们在上面配置的就是这种方式)、硬件的TOE(TCP Offload Engine,TCP卸载引擎)HBA卡及iSCSI HBA卡。就性能而言,软件Initiator驱动程序最差;TOEHBA卡居中;iSCSI HBA卡最佳。但是iSCSI HBA只能运行iSCSI协议,无法运行NFS或微软制定的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等系统协议来与应用服务器沟通。而软件Initiator驱动程序及TOE HBA卡则同时支持iSCSI、NFS及CIFS3种协议。就成本而言,iSCSI HBA卡最高;TOE HBA卡居中;而软件Initiator驱动程序基本上没有成本。在实际应用中,iSCSI HBA卡的性能未必比软件Initiator驱动高很多。通常只有在数据块大于128KB时才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的主要优势是CPU占用率很低,但是现在主流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已经足以应付软件Initiator驱动程序带来的性能损失。也许在万兆级别的iSCSI环境中,iSCSI HBA卡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在这一应用级别,iSCSI的成本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很多光纤通道解决方案了。(2)单击“常规”选项卡中的“配置”按钮,在随后弹出的窗口中选中“已启用”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完成iSCSI软件适配器的启用,如图3-305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05 启用iSCSI(3)接下来我们便可以看到iSCSI软件适配器已经启用界面,窗口中显示了软件适配器的名称和别名。然后我们选择“动态发现”选项卡,如图3-306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06 iSCSI软件适配器已经启用界面(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随后输入Openfiler的IP地址。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iSCSI服务器的添加,如图3-307所示。如果ESX Server连接了多台iSCSI设备,则可以重复上面的过程,将其全部添加到列表之中。(点击查看大图)图3-307 添加iSCSI服务器界面对于ESX Server的早期版本,需要在添加iSCSI服务器前手工打开其相应的防火墙端口。但是ESX Server 3.5 Update 3已经可以在添加iSCSI服务器前自动完成这一过程,如图3-308所示。如果您使用的是早期版本,一定要事先打开防火墙端口,否则将无法完成与iSCSI服务器的连接。图3-308 ESX Server自动打开防火墙端口,用于iSCSI通信(5)完成iSCSI服务器的添加后,单击“关闭”按钮,会出现由于配置更改,要求对主机进行重新扫描的提示对话框,如图3-309所示。图3-309 主机扫描提示信息界面(6)单击“是”按钮,让系统完成自动扫描过程。随后我们便可以看到在Openfiler中建立的iSCSI卷的相关信息了,如图3-310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10 iSCSI卷成功连接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自动扫描过程将会扫描主机上所有的HBA卡和存储适配器,如果此类设备较多或连接了较多的卷(LUN),此过程将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对于此类情况,我们可以在前面的提示对话框中点击“否”按钮,然后再单独扫描iSCSI软件适配器即可(参见图3-309)。(7)在Openfiler的Web管理界面中,我们选择“Status”选项卡后,单击“iSCSI Targets”链接,即可看到ESX Server1的连接信息,如图3-311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11 Openfiler中的连接信息3.2.4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7)如果我们打开ESX Server的控制台,还会看到如图3-312所示的iSCSI登录以及连接信息。下面我们将此iSCSI卷格式化VMFS分区,以供虚拟机存储之用。(8)单击VI客户端“配置”选项卡中的“存储器”链接,再单击其右侧的“添加存储器”链接,打开“添加存储器向导”对话框,如图3-313所示。随后我们选择“磁盘/LUN”存储类型,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图3-312 ESX Server 控制台的iSCSI连接提示信息(点击查看大图)图3-313 “添加存储器向导”对话框(9)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刚刚添加的iSCSI存储设备,选择它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如图3-314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14 选择存储设备(10)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会显示磁盘布局信息。由于我们并未对此空间进行任何分区和格式化的操作,因此会显示此磁盘为空白,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如图3-315所示。(11)接下来我们要输入数据存储的名称,此名称仅用于标识作用。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如图3-316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15 磁盘布局信息(点击查看大图)图3-316 输入数据存储名称(12)格式化选项与前面的“ESX Server初始配置”中的同样配置相同。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如图3-317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17 格式化选项(13)随后会显示新建数据存储的确认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开始建立创建VMFS数据存储过程,如图3-318所示。随后我们便可以在存储器列表中看到刚才建立的iSCSI数据存储,如图3-319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18 确认信息(点击查看大图)图3-319 iSCSI数据存储建立成功下面我们来连接NAS存储。(14)在ESX Server“配置”选项卡中单击“存储器”链接后,再单击右侧的“添加存储器”链接。在弹出的“添加存储器向导”对话框中选择“网络文件系统”选项作为存储类型。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如图3-320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20 添加NAS存储(15)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NAS服务器的地址、装载点和数据存储的名称,设置完成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如图3-321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21 NAS连接设置3.2.4 iSCSI存储设备(Openfiler)安装及ESX连接配置(8)(16)接下来会显示NAS连接设置的确认信息,单击“完成”按钮结束配置,如图3-322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22 NAS设置确认对话框随后便可以在存储器列表中看到刚才添加的NAS装载点了,如图3-323所示。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将ESX Server1上的虚拟机w2kwebserver迁移到iSCSI存储IPSAN之上。(点击查看大图)图3-323 NAS存储添加成功(17)在VI客户端,右击虚拟机w2kwebserver,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迁移”选项。在弹出的“迁移虚机向导”对话框中指定虚拟机的迁移目标。如果VC连接了多台ESXServer,此时可以指定其他的ESX Server作为迁移目标。选择esx1.V,等待兼容性验证信息显示“确认成功”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如图3-324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24 选择迁移目标虚拟机迁移向导会在我们选择迁移目标之后,对其进行兼容性和配置验证。如果发现目标并不支持选定的虚拟机,则会在下面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18)接下来会提示我们选定将虚拟机放在哪个资源池中。对于资源池的概念和设置,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行介绍。这里选择esx1.V,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如图3-325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25 选定资源池(19)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我们选择“移动虚拟机配置文件和虚拟磁盘”选项,将虚拟机配置文件和虚拟磁盘文件移动到在下面列表中选中的存储位置。如果需要将配置文件和虚拟磁盘文件移动到不同的存储位置,则可以单击“高级”按钮,分别为其指定不同的存储目标。我们实验环境的具体设置如图3-326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20)接下来会显示虚拟机迁移确认信息对话框。我们注意到,目标资源池为“Resources”。这是由于在ESX Server主机上没有手工建立资源池时,默认会建立一个隐含的名为“Resources”的资源池。单击“完成”按钮后,会启动虚拟机迁移过程。等待一段时间之后,虚拟机w2kwebserver的迁移便完成了,如图3-327所示。随后参考前面的步骤,将虚拟机Check_Point_VPN-1_R65_VE迁移到NAS2ESX中。要注意的是,在Check_Point_VPN-1_R65_VE迁移时向导过程会提示兼容性警告信息,如图3-328所示。(点击查看大图)图3-326 指定对虚拟机文件进行迁移(点击查看大图)图3-327 迁移确认信息(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