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语文名师复习 第二十三讲 文言文阅读(一)课件.ppt_第1页
2019届中考语文名师复习 第二十三讲 文言文阅读(一)课件.ppt_第2页
2019届中考语文名师复习 第二十三讲 文言文阅读(一)课件.ppt_第3页
2019届中考语文名师复习 第二十三讲 文言文阅读(一)课件.ppt_第4页
2019届中考语文名师复习 第二十三讲 文言文阅读(一)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讲古诗词鉴赏,语文,(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小雨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第一层:只关注小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心思。示例一: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示例二:我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三: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第二层: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但没有指出两者的关联。示例四: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五: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示例六:我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第三层:不仅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还能指出两者的内在联系。示例七: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于是,我虽然下得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诗词赏析步骤是: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诗词风格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从诗词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二)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B,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