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 主备人:孙 霞 时间:2011.09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要求准确听写)3、能正确读出“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5、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6、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7、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8、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单元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2、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3、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单元教学难点:1、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写课文提纲。3、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4、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单元教学方法与措施: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石,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单元预习要求:1、标出自然段,读熟课文。2、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圈出新词,理解词义。3、结合课后题读课文,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读熟语文园地一的内容。单元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3、做好口语交际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好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单元教学时间:观潮 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鸟的天堂 2课时 火烧云 1课时语文园地一 3课时单元预习课:第一单元 导语:本单元课文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美丽的大自然,在本单元我们要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预习提纲: 本单元围绕 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 、 、略读课文 、 及“语文园地一”。本单元的课文你最感兴趣的课文是 因为 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1、观潮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湖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课文重点: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2-5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谈谈读完文章后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悟。教学准备:1、搜集反应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 1 观潮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观潮 盐官镇 笼罩 蒙蒙 薄雾 屹立 若隐若现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沸腾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依旧 恢复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3.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薄 号4.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5.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写在课本上)若隐若现 人声鼎沸 沸腾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6.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作者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2)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具体的句子并一边做标注写一些这些句子好在哪里。8. 通过各种途径了钱塘江大潮。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宽阔 笼罩 薄雾 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沸腾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奔腾 漫天卷地 依旧 恢复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3、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4、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三、感悟理解课文(一)潮来前的景象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画出来)2、学生议答。(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1)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静的感觉)(2)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潮从哪个方向来?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水越往西越急)。(3)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4)人们的心情怎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5)指生读出潮来前的平静和人们着急的心情。(二)放录像(潮来时),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课件出示: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a怎么会形成水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墙。)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课件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c指读、师读、齐读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6、出示有关3、4自然段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集体汇报交流:(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 近)(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三)潮头过后1、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3、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5、指生读出潮过后的平静(四)总结全文 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观”?(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四、学法指导,创新练习 现在,老师想让你们当小导游,向游客来介绍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六、指导书写:1、“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2、“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3、“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4、“罩”:半部分是两竖,不要写成扁日。六、限时作业:1 观潮一、听写: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薄雾(b bo) 薄饼(b bo) 号叫(ho ho)号角(ho ho)三、结合课文解释词语:若隐若现: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根据课文填空:(1)作者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2)过了一会,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 ),人群又( )起来。(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浩浩荡荡( );那声音如同( ),好像( )颤动起来。附板书设计: 观 潮远 潮来前 平静钱塘江潮 潮来时 雄伟壮观 有声有色近 潮过后 平静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课文重点:2、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2、3、4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谈谈学完课文之后的感受教学准备: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预习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导语:你去过青藏高原吗?见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吗?那就抓紧时间去文中看看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皑皑雪山 人迹罕至 郁郁苍苍3.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并写在课本上 不容置疑 一争高下 咫尺为邻 神秘莫测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作者是用 和 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的。 (2)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景观的。画出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一下。6.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7.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3、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师指名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2、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3、读说结合: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四、学法运用,创新练习: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五、拓展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六、限时作业: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咫尺(zhi zi) 画卷(juan juan) 花卷(juan juan) 人迹罕至(han han)二、结合课文解释词语:一争高下:_ _ 不容置疑:_ 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 五、“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表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应接不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课文重点:7、8、9、12、13、1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7、8、9、12、13、14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喜欢它吗,为什么?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要求:3鸟的天堂导语: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文章,这里是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纠正 逼近 不禁 应接不暇 抛在 榕树 陆续 茂盛 颤动 不可计数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多音字组词(整理到课本上)的 d d de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陆续 逼近 应接不暇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7.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大榕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课文中进行批注。并用简单的词语将它的特点写下来。(2)画出文中描写鸟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3)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5)作者是按_顺序观察大榕树的。8.搜集和“鸟的天堂”有关的资料。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一、 导入(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1、认读词语:灿烂 竹竿 白茫茫 规律 缝隙 照耀 树梢 静寂 一簇簇 不可计数 颤动 木桩 应接不暇 的确2、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4、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5、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一)学习第一段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二)学习第二段: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线划出来。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出示投影片1: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6、小结: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1)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2)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四)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五)读说结合: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四、学法应用,创新练习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学生写广告词。互相交流。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六、指导书写1、“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2、“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变成横折。3、“隙”字右上部分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七、限时作业3鸟的天堂 一、听写。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目的(d d) 的确(d d) 好的(d de) 无的放矢(de d)三、解释词语:应接不暇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堆在( )上面,不留一点儿 缝隙。那( )的颜色,明亮地(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这( )( )树!六、“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两个“鸟的天堂”各指什么?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抄写在采集本上。附:板书设计 4、火烧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课文重点: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读说结合训练点:火烧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还有其他什么形状?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火烧云的图片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预习要求: 4火烧云导语:火烧云这一课,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同学们快去文中欣赏一下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红彤彤 金灿灿 笑盈盈 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威武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恍恍惚惚 威武4.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模 糊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句子,并试着背一背。(2)在文中,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的 变化,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然后写了火烧云 的变化。7.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1)火烧云的图片。(2)关于作者的资料。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欣赏过早晨或傍晚的云霞吗?这美丽的云霞就是火烧云板书:火烧云。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吧!(出课件)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1、检查读课文。2、思考文章写了火烧云哪几个方面的特点?3、自由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看看有哪些收获?(1)知道了霞光照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小结:火烧云上来时地面上发生了这么多让人惊喜的变化,真美!你们还有什么收获?(2)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一)颜色1、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你们都抓住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来谈,很好!谁再把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这一部分读读。(指名读)2、课件出示文字,自由读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火烧云颜色有什么特点?(颜色多,变化快,板书:多,快 )3、火烧云有什么颜色?就这些颜色吗?你怎么体会到的?4、天空中的火烧云不断变化它的颜色,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一下。(播放课件)这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的画面,自己试一试怎样读才能把这种美表达出来。(自由读-指读-范读-体会读-齐读)(二)形状1、我们通过读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那么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呢?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读也能体会到。(形状多变)2、作者对火烧云形状的描写非常有趣,你喜欢哪种动物自己选择试着读读,把那种喜欢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3、火烧云形状变化可真奇妙,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马,接下来会像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三)读说结合说一说火烧云还有什么颜色?还会像些什么?四、学法应用,创新练习 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其他自然景象,并充分展开想象,然后记录下来。五、课堂质疑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确实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形状那么多,变化又那么快,这篇文章写得多么美啊,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好,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六、课堂总结:我们跟随作者欣赏了火烧云美丽壮观的景色,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云彩、美丽的语言,永远的记在心中吧!限时作业:4 火烧云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模样(mu mo) 模型(mo mu ) 模糊(mo mu) 模特(mo mu)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恍恍惚惚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四、照样子,写一写恍恍惚惚 笑盈盈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的,一会儿 的,一会儿 ,一会儿 。葡萄灰、梨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段话是围绕 来写的。这段话说明天空的火烧云变化 ,用一个词语来说:天上的火烧云真 。 附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多 变 形状 快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 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二、汇报交流1、静心回忆或观察自己搜集的美丽景观的图片,运用课文中学过的方法对让自己感到惊奇的景观进行描述。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班内汇报三、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四、教师总结,学生再次相互交流1、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2、根据教师的总结对自己的描述进行调整。3、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五、“选美大赛”1、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要求所描述的景观要美,运用的语言要美,描述的形态要美。2、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六、拓展延伸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指导一、导入新课,激发写作兴趣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二、充分交流,开拓思路搜索你的记忆,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自然景观,想一想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三、自主习作你准备怎样去写呢?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和老师的总结,对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