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1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2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3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4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莲山课 件 k 第 2 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北魏孝文帝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c.有利于吏治的进一步好转 D.为豪强地主割据一方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三长制的历史作用在于 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完善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A.B.c.D. 3.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重点转向了 A.制度革新 B.移风易俗 c.建设洛阳 D.学习汉族文化 4.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 A.B.c.D.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2 / 7 实行俸禄制 推行均田制 建立三长制 迁都洛阳 A B c D 6.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改革措施是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A B c D 强化提高 7.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 “ 肃明纲纪,赏罚 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 魏书 良吏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8.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的生产力 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改革 A.B.c.D. 10.均田 制实施的前提是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3 / 7 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D屯田制无法顺利实行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 )“ 富强者并兼山泽 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 (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 魏书 高祖记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 (岁 )以上,受露田 40 亩,妇人 20亩 ( 对实行两年轮耕的 )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 ( 人多地 少的地方 )乐迁者听逐空荒。 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 )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 (离职与上任 )相付。卖者坐 (处罚 )如律。 魏书 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 “ 富强者兼山泽 ” 吗 ?为什么 ?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12.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化。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所学4 / 7 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是怎样进行风俗习惯改革的 ?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 (2)你认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如何 ? (3)联系社会现实,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需要改变 ? 高考猜想 13.(北魏孝文帝 )“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 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1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官吏俸禄制加强了对豪强地主的控制,限制了豪强地主割据5 / 7 势力。 三长制限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即移风易俗。 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比较全面,包括服装、语言、姓氏、婚姻、籍贯等。 从时 间看, 484 年实行俸禄制, 485 年推行均田制, 494 年迁都洛阳;从事件的联系看:三长制是为配合均田制而实行的,因此应在均田制之后。 “ 俸禄制 ”“ 三长制 ” 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措施,符合主题干 “ 农业改革的措施 ” 应是 “ 均田制 ” 和 “ 租调制 ” 。 强化提高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教材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实际上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即学习农耕文化。 本题可用排除法。鲜卑贵族大多对改革持反对意见,因此 不正确, 凡含有 的选项皆可排除。 、 B 两项可以是均田制实施的背景和原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且只能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有影响,而不能影响6 / 7 隋唐均田制的实施。 D 项屯田制与均田制没有必然联系。 c项政府手中有大量无主荒地,即暗示不会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保护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均田制才能得以实施。 课外延伸 11.【解析】回答第 (1)问要理解 “ 实质 ” ,体现阶级属性。回答第 (2)问要分析出现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本身决定了土地兼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回答第 (3)问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材料的有关内容。回答第 (4)问要 把握好“ 评议 ” 两字,既要说明它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也要说明它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 (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 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12.【解析】本题以风俗习惯的改革为切入点,从一个角度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回答时应根据北魏孝文帝改革7 / 7 的相关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回答。 【答案】( 1)措施:改着汉服,改易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评价: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丢掉了鲜卑族勇武质朴的长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 2)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妨碍改革的消极作用;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恶俗,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 ( 3) 春节时,跪拜磕头,上坟烧香的习俗;结婚时大要彩礼;厚葬习俗等。 高考猜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题目材料中的 “ 外谋南伐,其实迁也。 ” 表明,孝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