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指南录》后序_第1页
十八《指南录》后序_第2页
十八《指南录》后序_第3页
十八《指南录》后序_第4页
十八《指南录》后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十八指南录后序 十八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 1、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 2、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通过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说明 指南录为文天祥自编诗集,编次了他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和中途脱险,颠沛流离,到达福州这一历程的作品。卷首有自序两篇。此为后序,追叙其抗辞犯敌、九死一生的历险经过,表明作者守义不屈、艰苦奋斗的爱国精神 ,始终不渝。语文教材高中第六册把这篇课文放在第五单元,单元要求是 “ 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 ” 。确立教学目标时,应从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征入手,带领学生逐步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整散结合的句式。 2 / 7 2、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说明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具备了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在语文教材 高中第五册中学过了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对书序这一文体有一定了解。这些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书序是一种介绍和评述著作或文章的文体,一般以记叙和议论为主。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在记叙和议论中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爱君忧国之诚,匡济恢复之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读之,使人流涕感奋,可以想见其为人。明乎此,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精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氛围 1、中国历史自有科举制度以来 ,出现了许多状元。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荣耀已逐渐被人遗忘。但是有一位状元,正如他所写的诗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一样,把名字深深地刻进了史书。当他从容就义时,在衣带上3 / 7 写下了十六个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你知其人吗?能吟其诗吗? 2、吟其诗,还须读其文。前人评价文天祥的文章 “ 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 ” 。一起品读集中体现他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的奇文 指南录后序。 1、背诵过零丁洋,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天祥其人其事 。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背诵过零丁洋。 1、从学生熟悉的作品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2、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风格,创设相应的氛围,有利于教学环节的推进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朗读正音 落实词句 1、请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结合课后注释初读课文,划出有疑问的词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注释中的注音。 2、划出课文中的难句。(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 (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5)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1、落实词句,做到 “ 字字清楚,句句落实 ” ,是理解文言4 / 7 文本的基础。缺少这一环节,感受作者的情感就成了空中楼阁。 2、读到有情处,文也大半通。 理清层次 整体把握 从书序的特征入手,请学生找出表现文体特征的段落,从而整体把握课文的层次。 1、学生迅速找出第 5、 6 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以及题名。 2、整体把握了文章两大部分的内容。 1-4 段自序出使元营所遭磨难种种。 了解文体特征,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古人特别重视文体,文选、古文辞类篹等著名选本都是按文体编的。 反复诵读 品味课文 1、再读课文,找一处能表现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的并分析。 2、课文 3、 4、 5 段分别提到作者南下路线,是否重复? 3、诵读第 4 段。此段共写了 22 处 “ 死 ” ,是否重复拖沓? 1、大声地自由诵读课文,找到最有感触的一 处,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回答。 5 / 7 2、从语言的细微差别和对象的不同中找出不同点。 1、提问要有开放度,让学生都能有一得之见,这样才能活跃思维。 2、让学生领会写作目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会随之变化的道理。 3、语言的调整实质上是情感的调整 课后作业 及时巩固 1、背诵第 4 段。 2、梳理课文的语言点知识 3、课外可选择一历史文化名人,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其人物特征、人格魅力。 可自主选择熟悉的对象,课外阅读相关材料, 完成作文。 1、文言文教学要强调积累和背诵。 2、读写结合,用古人的典范之作来指导写作。 思路点拨 这不是一般的诗集序文,而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正气歌。文章通过文天祥挺身出使之行,威武不屈之概,凌厉斥敌之言,长途越险之举,忧国忧民之情,周旋迎敌之智,表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教师可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课外可选择一历史文化名人,用多种表达方式作片断写作练习。 6 / 7 练习举隅 1、本文语言生动而准确,请以动词 为例谈谈。 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 “ 去(京口) ” 表示前往某地用 “ 如(杨州) ”“ 趋(高邮) ” ;表示到达某地用 “ 至(海陵) ” , “ 来(三山) ” ;表示经由某处用 “ 过(瓜州扬子桥) ” , “ 道(海安、如皋) ” , “ 历(吴门毗陵) ” 。此外,动词“ 奔 ”“ 变 ”“ 诡 ”“ 行 ”“ 宿 ”“ 出 ”“ 没 ”“ 穷饿 ”“ 呼号 ”“ 避 ”“ 渡 ”“ 入 ”“ 展转 ” 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2、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结合得很完美,怎样具体表现的? 在记叙 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 2 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 “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 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 4 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 3 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