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图示法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并理解其革命性、结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2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3联系时事,理解当今中国落实外交目标及扩大并深化多边外交关系的表现。 学习目标考试内容考核要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b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2)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辨析比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二、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召开:1954_年4 月至7 月,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出席会议。(2)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3)成果: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4)意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4 月,29 个亚非国家出席会议。(2)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3)方针: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了赞扬和拥护。(4)成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显示了亚非人民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思维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论基础。(2)“求同存异”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中的具体体现。主题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史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思考(1)史料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其具体内容。(2)上述原则在我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如何?(3)史料中这些原则要解决什么问题?它是针对什么现象而提出的?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现象:它是针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2)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题二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意义史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思考图片中两次国际会议对新中国外交发展有何意义?答案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1)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并存,以双边外交为主。(2)外交的指导思想呈现从“革命外交”(意识形态外交)向利益外交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3)出现两次外交高潮:第一次是1949年20世纪50年代初,以中苏建交为起点,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第二次是1955年万隆会议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与中国建交的“主力军”。(4)立足点: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条件。1(2017浙江课改交流)“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文中的“他”在大会上阐述的基本方针是()A“求同存异” B互不侵犯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答案A解析“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表明这是一次东方国家召开的会议,“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既表明会议有中国代表参加,又表明“他”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对会议成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可见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2(2017浙江课改联盟评估)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会晤时期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的,并与中印、中缅倡导的处理临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原则,故B项正确。3(2018慈溪学考评估)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20174月浙江学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答案(1)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解析本题考查亚非会议的情况。第(1)问,“诉求”从亚非会议内容的角度回答,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点练知识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周恩来曾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中国提出这一“原则”是因为()A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B朝鲜停战,冷战对抗结束C中国需要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需要答案A解析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反映的是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中国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故A项正确。2(2018温州高一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写道:“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材料中“这些原则”指的是()A“一边倒”原则 B四项基本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可知,材料表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意义,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这一举措的内涵是()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无敌国外交”的策略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D项正确。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引文分析,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5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A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B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时间为“1953年底”,A项出现在新中国刚成立后,C、D两项出现的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时间上不吻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于1953年12月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首次提出的,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都与题干吻合。6“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实行“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我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志,故D项正确。知识点2日内瓦会议7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图)。这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答案A解析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和解决朝鲜问题,故A项正确。8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答案B解析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朝鲜战争已经停战,故选B项。9越南胡志明曾说:“在会议上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中的“会议”()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答案D解析“越南”“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等信息显示,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D。101954年4月24日,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来自日内瓦的电讯报道,他们这样描述到达该城市的中国代表团:“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这位率领者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张闻天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1954年”“日内瓦”“中国代表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故选B项。11(2018温州高一期中)“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A布雷顿森林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材料中“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是指建国后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的世界性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的世界大国会议,故B正确;A、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排除。故选B。知识点3万隆会议12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新中国存在误解和疑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获得与会国家的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故选B。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A;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和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没有出席,排除C、D。 13下图是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60周年的纪念标志。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B29个亚非拉国家政府首脑参加了此次会议C会议显示了团结、反殖、独立、友好、合作的精神D会议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答案C解析由“2015”“60周年”“印度尼西亚”,可以联想到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显示了团结、反殖、独立、友好、合作的精神,故选C。A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排除A;万隆会议没有拉丁美洲国家参加,排除B;D是不结盟运动,排除。 141955年4月24日,亚非会议胜利闭幕。当时的国际舆论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代表团()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C完全同意与会国家代表提出的建议D同意和亚非国家结盟,共同反帝、反殖、反霸答案B解析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与会各国的矛盾与分歧,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12月,故A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没有与亚非国家结盟,故D项错误。能力练15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中回忆道,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与其他亚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务实履职课程课件
- 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 劝学原文课件
- 房地产开发项目预算编制与成本控制
- 水利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 教育毕业实习报告
- 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教程文件
- 春季外语导游人员工作计划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前厅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JT-T-4-2019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 无人机驾驶员临时工合同书
-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
-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表
- 企业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高清版)WST 311-2023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 普通地质学及地貌课件
-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 JGT366-2012 外墙保温用锚栓
- 项目征地拆迁应急预案
- 血尿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