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6年小学品德有效教学主题观摩研讨会有感_第1页
参加2016年小学品德有效教学主题观摩研讨会有感_第2页
参加2016年小学品德有效教学主题观摩研讨会有感_第3页
参加2016年小学品德有效教学主题观摩研讨会有感_第4页
参加2016年小学品德有效教学主题观摩研讨会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参加 2016 年小学品德有效教学主题观摩研讨会有感 参加 2016 年小学品德有效教学主题观摩研讨会有感 4 月 13 日整个上午,我们文昌一行十几人来到 xx 县 xx 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参加了省教培院组织的 xx 省小学品德有效教学主题观摩研讨会。活动流程设定为授课,现场交流,专家点评三个环节,由海口市十一小的陈文华老师主持。其中研讨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认识广告鸦片的背后这两节课进行,这两节课分别由 xxxx 实验小学的曾蕊老师和琼海实验小学的王任老师执教。 在听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议 课的环节,听课老师的各抒己见可圈可点,在专家的点评中,对品德有效教学的迷津得到指点。 本学期,因为工作安排,我兼管品德学科的教研工作。记得XX 年,省教培院曾在我们文昌进行省级品德学科的骨干的培训,我作为一名旁听者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也交流了自己的一些参训感受,可以说,跟品德学科还有点缘分。但是,因为从来没有进行过品德学科的教学,参加相关的培训还比较少,这方面的思考不多,所以对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还比较迷茫。所以,不太敢确定自己的听课感受的准确性。但,也请容许我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吧。 2 / 7 一、课堂听课随感 在 第一节课中,曾老师的亲切、自如,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我对曾老师这节课并不陌生。 20xx 年,因为负责品德学科的同事临急有事,我代替他带队参加了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评比活动,见证了品德课堂中浓郁的生活气息,也见证了曾老师的精彩,当时也跟曾蕊交流过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在这节课中,曾老师在课堂一开始用 “ 接口令 ” 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交流过程也时时调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同学们几乎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表现自己; “ 小记者采访 ” 学习情境的创设更是让同学们兴奋不已,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的 氛围热烈而和谐; “ 电视台小编导 ” 让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广告的特点,知道广告有利有弊,还锻炼同学们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的辨证思维能力。整节课都由学生喜爱的活动架设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曾老师对课堂现场的存在因素考虑不周,导致课堂的时间把控失效,用曾蕊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严重拖堂了 ” 。李 xx 老师在点评中说到: “ 认真设计教学流程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框架。 ” 出现 “ 严重拖堂 ” 现象,跟曾蕊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讲到的 “ 平时上课太随意 ” 是有关系的。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各个教学环节 的时间是需要预算的。因为在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教学内容3 / 7 的取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课堂管理的调控都跟时间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间把握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突破,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 在王任老师的鸦片的背后这节课中,一看到课题,就觉得很有嚼头的:鸦片的产生?鸦片的危害?鸦片的背后会有什么? 带着一种期待来听这节课,感觉收获挺大的。王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重点很突出,特别是板书设计很新颖,是一个非常好的微型教案。在简洁的板 书中,展现了鸦片对个人、家庭、国家的危害;也再现了英国人用鸦片打开侵略我国大门的历史。我很喜欢和欣赏这个板书设计,不过觉得还可以补充得更具体一些,可以让这些板出来的文字把文本的内容和主题联系得更紧密一些。 还有一个教学环节特别的打动我:在出现一组人们死于吸食鸦片的数据时,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组数据的庞大,推算出 “ 这个数差不多是 xx 实验小学人数总数的 1800 多倍 ”(大概的意思吧)的算式,这样一来,让孩子们由抽象的数据联系到现实生活,很容易就理解了死于吸食鸦片的人数很多,很精巧地落实让学生了解了鸦片的危害很 大这一教学目标。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能够折射出王老师的用心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王老师一定从各个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4 / 7 备!整节课下来,有一个很深切的感受:回去好好研读鸦片战争前后的这段历史! 只是,美玉有瑕,我觉得有一处的处理还稍微有所欠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课堂教学的尾声,引导同学们充分感受到鸦片对个人、家庭、国家的危害以及英国侵略者的险恶用心后,王老师问道:如果这一群鸦片贩 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同学们都站在斥责、痛骂的角度抒发自己的感受。老师进行了肯定的评价后,就结束了这个环节的教学,我觉得有点遗憾。 谨慎起见,对比一下王老师在简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让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了解有当年英国偷运鸦片到中国的史实,认识英国鸦片贩子贪婪、卑鄙、无耻、无视中国人生命价值与尊严的本质,感悟国家、家庭、个人的关系,立志奋发图强。(可以看出,王老师也是预设了 “ 感悟国家、家庭、个人的关系,立志奋发图强 ” 的教学目标,只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问题出来了:这节课的思想教育中,引导学生痛斥侵略者重要引导学生立志发奋图强重要? 这让我想起了南京之行。 在 XX 年,曾到南京的大屠杀史料馆参观。看到那一组庞大的数据,我的眼睛就不由得热辣辣地疼。陈列馆中,阴暗的灯光下,一块块裸露的白骨依然是那么刺眼。当沉重的脚步走出陈列馆,看到母亲和孩子呼吁和平的雕塑。悲愤之余,5 / 7 我内心深深地感受到:在无理的强权面前,弱者对和平的呼吁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做大做强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个人如此,民族更甚! 苍蝇不叮没有裂缝的鸡蛋,责人不如责己。痛斥、怒骂都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只有反思,甚至反省,剖析自己,才 能不断地改进自己,让他人不敢小觑自己。我觉得这是这节课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专家点评记录 两节课后,本来还有个互动交流的环节,但是因为我还沉浸在看课当中的思考,记录不是太全,断断续续的,或者不是很正确,这里就不敲打出来了。 重点说说教培院的李 xx 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的点评以及品德课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确定准确的课程目标是实现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实现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确定科学合理、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前提。不研究课程目标, 在品德课程目标中,情感目标(广义,包含情感态度价值 )是核心,是灵魂。品德课程的实质是综合型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的要素主要包括三方面: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道德行为。明理 激情 践行是品德教育的基本过程。道德情感是最关键的因素。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深化学生明白事理的催化6 / 7 剂,是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同感的关键,是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本。这两节课的情感目标确定都很好。 2、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是实现有效性的基础框架。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实现有效性的情感与经验基础。 4、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体验是实现有效性的核心过程 。 5、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式学习是有效性的基本方式。 6、组织学生课堂展示交流是有效性的提高方式。 7、建设民主和谐的班级风气是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8、组织课外拓展活动是品德教育有效性的强化。 在李老师的点评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话:情感目标的实现是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然后是李老师对道德品质要素的解读:人先有了道德认识,才会形成道德情感,然后才是道德行为的实施。(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说,人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 “ 明理 激情 践行 ” 这样的过程。为什么很多人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呢?关键是情感上的不 认同。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