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津县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宁津县水务局二00三年四月项目负责人:李忠义核 审:耿惜光 纪庆云主要编写人员第一章:王之勇 王志敏第二章:李忠义 姜军玲 纪庆云第三章:王之勇 王志敏第四章:李忠义 姜军玲 纪庆云第五章:李忠义第六章:李忠义第七章:李忠义第八章:王之勇 李文升 王绍江第九章:王之勇第十章:李忠义 王之勇 目 录第一章 流域概况1第一节自然概况1第二节自然灾害3第三节社会经济概况4第四节工程概况4第五节存在问题6第二章水资源规划9第一节水资源调查评价9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6第三节 水资源需求预测24第四节 节水规划31第五节水资源供需分析34第六节水资源配置方案38第三章 防洪除涝规划43第一节除涝工程概况43第二节规划批导思想及目标47第三节防洪除涝工程规划48第四节宁津县城市防洪规划53第五节防洪非工程体系规划54第四章灌溉规划55第一节规划任务与目标55第二节灌溉工程概况56第三节工程规划58第五章供水规划68第一节供水工程概况68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69第六章水土保持规划72第一节水土流失现状及发展趋势72第六节水土保持概况74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及防治目标75第四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76第七章水资源保护规划79第一节规划要求与目标79第二节流域水污染概况79第三节污水治理规划80第四节水资源保护及对策80第八章水利管理规划82第九章工程投资与分期实施意见84第一节工程投资84第二节 分期实施意见101第十章经济效果评价102第一章 流域概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宁津县位于华北平原南部,鲁北平原德州市东北部,地处东径1163011701,北纬37313751之间。漳卫新河沿西部、北部穿流而过,西与河北省吴桥县、北与东光县、南皮县隔河相望,南界朱家河与陵县相邻,东邻跃丰河与乐陵市接壤。1.2 地形地貌概况宁津县为缓坡平原区,地面高程在10.520.3米之间,形成了西南高、东北低,地势低平,稍有起伏,地面自然比降约为1/6000。宁津县属河间高地类型,主要有三种地貌形态,形成了河滩高地、坡地、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特征。河滩高地主要分布在漳卫新河沿岸及宁津镇、杜集镇一带,面积263.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2.08%。坡地主要分布在广阔的中心地带,是宁津县的地貌主体,面积496.13 Km2,占全总面积的60.38%。洼地包括沙质河槽和浅平洼地,主要分布在古河道和洼坡地下端,面积59.8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29%,另外,还有零星分布的沙丘地,面积2.07 Km2,占总面积的0.25%。1.3 土壤据水经记载,在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时宁津就是九河之地,由于地质的构造运动和黄河的多次改道泛滥,形成黄泛冲积平原,到解放前两千多年来泛滥1593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3年两泛滥,百年一改道。在改道和泛滥时,由于水流的分选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质地,又经过多年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我县主要土壤类型有潮土、盐土及沙土三大类。按耕层质地分为五类:紧沙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紧沙土:主要分布在宁津镇沙河董、小店以南,面积66.3hm2,渗透严重。砂壤土:主要分布在宁津镇中东部及杜集镇的大苏等地,面积为1740.8 hm2,防渗性较差。轻壤土:主要分布在长官镇、大柳镇、时集镇、杜集镇中西部、宁津镇中北部、相衙镇西部、大曹镇西部和北部、保店镇中北部、刘营伍乡中部、柴胡店镇北部,面积40632.2 hm2。中壤土:主要分布在大曹镇东部和南部、保店镇南部、张大庄乡、杜集镇北部、柴胡店镇东部及宁津镇东南部,面积20058.5hm2,防渗性较强。重壤土:分布在宁津镇的洼刘、杨仙、百佛堂以南和西弭河以西,面积为121.3 hm2,防冲防渗性强。1.4 地下水宁津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为砂层孔隙水,成条形透镜状分布,浅层淡水的底界面深度10m60m不等,淡水底界面以下为咸水层,深层淡水埋深在200m以下。全县淡水区分布面积525.9Km2 占全县总面积的64%,以时集镇、大柳镇、刘营伍乡东部水质好、储量大。微咸水区面积19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4%,其余为咸水区,表层的少量淡水可供手压井或简易井使用。1.5 气候宁津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一般年份秋旱少雨,冬季严寒干燥。气温:我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2.3C,月平均气温以一月份最低,平均温度为-4.3C。极端最高温度41.7C,极端最低温度为-23.7C,出现在1972年1月26日。7月份为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6.52C。宁津县无霜期204.4天,最长无霜期出现在1977年,为263天,最短无霜期发生在1965年,为176天,平均初霜期在10月23日左右。历年最早初霜期在1969年10月9日,最晚终霜期出现在1959年4月22日。日照:宁津县多年平均实照时数为2812h。全年各月中以五月份日照时数为最多,达到300 h,12月份为最少,仅有192 h。宁津县大于或等于10C的积温为4335C,平均初日是4月5日,终日是10月27日。初终间隔203.5天,可以看出我县的热量是充足的,有利于适宜农作物生长。1.6 水文降水蒸发:宁津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47.9mm,年际变化很大,1964年降雨量1100.5mm,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01倍。1965年降雨量最小,为262.5 mm,是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7.9%,最大降雨量为最小降雨量的4.19倍。因受季风影响,降水有季节性,年内分配极不平均。6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79.2%,而作物生长最需水的35月份降水仅占10.8%,10月至来年2月份占10%,所以经常出现春旱。径流:宁津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7.9 mm。第二节 自然灾害宁津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和涝灾,对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2.1 涝灾根据史料记载,从1956年至2000年,涝灾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涝灾年12次,即1956年、1957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4年、1967年、1971年、1974年、1976年、1977年、1992年,其中以1961年、1964年涝灾严重,这两年涝灾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1961年连降暴雨,暴雨强度每小时达38 mm,沥涝面积71.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8%,房屋倒塌25万间。1964年沥涝面积67.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7.7%。2.2 旱灾宁津县春旱年年发生,夏秋旱从1956年至2000年共有28次,即:1957年秋旱、1959年、1960年、1965年、1966年、1968年、1972年、1973年、1977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其中以1968年受灾严重,受灾面积达63.3万亩,占同期总耕地面积的71%。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宁津县辖9镇2乡,856个自然村,总面积821.65 Km2,全县总人口45.24万人,200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5.9亿元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32.1亿元人民币,粮食总产29286.6万kg,棉花总产2332.8万kg,人均纯收入2555元。宁津县是农业县,盛产粮食和棉花,大棚菜远近闻名,是全国以工补农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和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宁津县工业较发达,民营企业独树一帜,素有“中国地毯之乡”、“气泵之乡”、“中国家具之乡”、“中国纺织机械之乡”的美誉。网带产量占据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份额,美华宁津消声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消声器在美国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州举办的世界汽车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畅销美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第四节 工程概况4.1 河流水系宁津县属海河流域,漳卫新河与马颊河水系。境内有漳卫新河、宁津新河、宁南河、宁北河和朱家河五条河流,有李士固沟、曹塘干沟、史殷干沟、大田沟、张菜沟、张西干沟等二十条控制流域面积在30km2以上的排水干沟,干沟总长度249.8 km,支沟208条,全长498.2 km。4.1.1 漳卫新河漳卫新河宁津境内长度为56.1 km,是宁津西部、北部的排水河道,排水流域面积262km2,1972年的扩大治理使其设计泄洪能力为3500m3/s,最大强迫行洪5000 m3/s。由于漳卫新河为行洪河道,沿漳卫新河262 km2的排水受到顶托,而使这一地区受到内涝威胁。4.1.2 宁津新河宁津新河于1969年兴建,起源于漳卫新河右岸道口闸,东经相衙镇、时集镇、宁津镇、柴胡店镇,在乐陵市境内入马颊河,全长39.7Km,控制流域面积606.8Km2。宁津县境内长31.6Km,排涝流量104m3/s,设计标准为“64雨型排涝”、“61雨型防洪”。宁津新河是宁津县最主要的引水排涝河道,也是调蓄黄河水的重要河道,对促进宁津县农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4.1.3 宁北河宁北河是宁津县境内北部一条主要排水和引水河道,也是漳卫新河的一条支流。1974年兴建,1977年扩大治理。西起漳卫新河右岸梳头李闸,向东流经相衙镇、刘营伍乡、大柳镇、长官镇,由长官镇北的仉庄北分为两个出口:一条由果子赵闸入漳卫新河,一条由簸箕武涵洞入漳卫新河。两个出口的流量均为11.5 m3/s。宁北河全长34.2Km,流域面积134Km2。4.1.4 宁南河宁南河是宁津县境内南部的排灌两用河道,兴建于1975年,起源于漳卫新河右岸黄镇闸,向东流经保店镇、宁津镇、柴胡店镇,全长33.58 Km,流域面积136.5Km2,与青积务干沟相接,北流于宁津新河的小岳闸上汇入宁津新河,流量24.1m3/s。4.1.5 朱家河朱家河是宁津县南部边界河道,属于马颊河的一条支流,宁津境内长度8.2Km。以上五条骨干河道和二十条干沟构成了宁津县骨干排水体系,基本能满足引水和排涝要求。4.2 灌溉工程宁津县是典型资源性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引黄来水保证率低,时间上不协调。因此井灌、河灌混用,确保作物灌溉。4.2.1 井灌工程宁津县现有机井8040眼,其中深井30眼,灌溉面积达26667ha。4.2.2 引提水站宁津县现有引提水站132座,主要分布在宁津新河、宁南河和宁北河及主要干沟上,其中谢东扬水站设在宁南河中游,将李家岸引黄水西送。前艾扬水站设在宁津新河中游,将大孟闸关闭时宁津新河回水西送。4.2.3 引黄设施宁津县处于李家岸引黄灌区和潘庄引黄灌区最末端,距潘庄引黄闸150km,距李家岸引黄闸120 km;李家岸引黄水宁津引水口西葛勇闸,过水能力30 m3/s;潘庄引黄水宁津引水口穆庄闸过水能力14.7 m3/s。4.3 调蓄工程宁津县没有大的调蓄工程,仅靠河道沟网调蓄黄河水,蓄水闸年久失修,部分老化,有的已失去蓄水能力。4.4 供水工程宁津县于19941995年兴建了小店水库和水厂,解决了宁津县城区城郊居民多年饮用高氟水的问题。因黄河水保证率低,在黄河水供应短缺时,启动深井补足,确保城区城郊居民用水。农村生活用水以村办自来水供水为主,已有村办自来水444处。第五节 存在问题5.1 地下水资源紧缺宁津县地下水为砂层孔隙水,微咸水区和咸水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6%,淡水补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灌溉回归及河沟渗漏补给。降水的不稳定性和时空不均匀性造成的连年干旱使地下水位急速下降,最大埋深已达11m,地下漏斗区面积日渐增大,淡水得不到补源,枯水区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粮棉产量低,且不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受到限制,畜牧业发展严重受阻,水产业无法起步,相关的人畜饮水亦告危机,部分地区地下水已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5.2 客水保证率低,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宁津县过境河流只有漳卫新河,而漳卫新河属行洪河道,径流小,不可利用,客水资源唯有引黄水。宁津县地处潘庄和李家岸引黄灌区最下游,引黄路线长,造成引黄水与灌溉用水时间上不协调,并且引黄来水保证率与当地水资源保证率不一定同步,受季节影响大,利用系数低。5.3 水旱灾害严重,防洪安全受到威胁宁津县旱涝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旱灾年份,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下取水困难,农作物减产,种植结构调整受到限制,人畜饮水得不到保证。暴雨成灾年份,降雨强度大,降水集中,排水系统不畅,造成内涝,防洪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提高防洪标准势在必行。5.4 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引黄水量的不稳定,使地下水连年超采,咸水向淡水区扩散,水质下降;工业及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染既污染了地下水体,又使生态环境恶化,鱼类死亡,藻类及水草也不能正常生长;加之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水环境意识弱,致使宁津县水环境质量越来越低,使可用水资源量相应减少,既为害当代,又遗害子孙。因此,提高水环境整体水平迫在眉睫。5.5 管理问题宁津县在1995年以前,设水利局、建设委员会、环保局、自来水公司,各司其职,责权利不明,多头管水,相互之间协调难度较大,造成规划滞后,设施落后。1995年,宁津县兴建城区城郊供水工程,自来水公司整建制划归宁津县水利局,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但还存在水污染由环保局管理,城市排水、防洪等涉水问题由城建委管理等问题,职责不明,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要求。2001年9月,成立宁津县水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津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等涉水问题,由水务局管理,为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服务。认清形势,抓住要害,解决问题,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田灌溉实现节水灌溉,明晰产权,将水利工程的建、管、用都交与产权户,通过制度调节规范,强化节水意识,提高灌溉效益;建立统一领导的调控体系,对水利全过程实行动态调控;增加防洪投入;加强用水管理,确定合理用水定额,建立节水型社会;实行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分流供水。提高水循环自净能力,加大引黄、引江水量,可能条件下实行人工增雨。防止水体污染,加大治污力度,充分利用再生水。加快水土保持建设速度,防治水土流失,把水土保持、水源养蓄、水环境建设一体化。总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106 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第一节 水资源调查评价1.1 降雨量计算宁津县区面平均降雨量,根据德州市水文局提供1956-2000年实测降雨资料,宁津县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资料系列为45年。见表2-1。表2-1 宁津县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系列统计表年份降水量年份降水量年份降水量1956657.91971816.31986312.91957595.61972346.61987578.81958640.31973513.31988411.81959559.81974542.51989308.71960420.21975508.31990655.519611145.61976613.71991682.61962574.31977872.51992469.81963682.11978500.01993550.819641082.41979459.91994636.61965262.51980478.61995662.51966483.61981481.41996569.71967654.91982360.01997358.71968266.31983408.01998524.01969655.61984438.71999326.61970540.61985464.62000579.7我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47.9毫米,年际变化很大,1961年降水量最大,为1145.6毫米,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09倍。1965年降水量最小为262.5毫米,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47.9%,年际最大和最小量相差4.36倍。因为受季风影响,降水有季节性,年内雨量分配极不均匀。6-9月份降雨占全年雨量的80%,作物生长期最需要水的3-5月份仅占全年雨量的10%,因此经常出现春季干旱。 宁津县流域面平均降水量频率计算成果表表2-2 面积:Km2 降水总量: 亿m3 降水量:Cs/Cv=2.0分区 计算面积多年平均变差系数Cv 不同频率面平均降水量年降水量年降水总量50%75%95%宁津县821.65547.94.5020.35526411279表2-3 宁津县60、70、80、90年代流域面降水量均值计算成果表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均值(毫米)634.8565.2442536由20世纪60、70、80年代降水量均值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随年代增长逐渐减少,90年代有所增加,但从总的变化趋势来看,多年平均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1.2 地表水资源宁津县流域面积为821.65平方公里。根据德州市水利局水资源办公室分析成果,宁津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7.9毫米,径流量为3114万立方米,变差系数Cv=1.52,频率P=50%,径流深15.2毫米,频率P=75%,径流深2.6毫米,频率P=95%,径流深0.4毫米,由此推算宁津流域面径流量。地表水资源成果见表2-4。 宁津县地表水资源成果表 表2-4 面积:Km2 降水总量: 亿m3 降水量:Cs/Cv=2.0分区 计算面积多年平均变差系数Cv 不同频率面平均径流量年径流深年径流总量50%75%95%宁津县821.6537.90.31141.520.12490.02140.00331.3 地下水资源宁津县地下水资源分为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和深层地下淡水资源。1.3.1 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宁津县浅层地下水资源由于受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质的影响,划分为淡水区、微咸水区、咸水区三大类。(1) 淡水区淡水底界面30-50米,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含水砂层10-20米,主要分布在宁津中、北部,面积525.9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0.5463亿立方米。(2) 微咸水区淡水底界面10-30米,水矿化度小于2-5克/升,主要分布在宁津西和东部,面积19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0.2049亿立方米。(3) 咸水区淡水底界面小于10米,水矿化度大于5克/升,主要分布在宁南、宁东南、宁西、宁北等4个咸水区,面积98.75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0.102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成果见表2-5。表2-5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表分 区浅层淡水区(矿化度2g/L)微咸地区(矿化度2-5g/L)咸水区(矿化度5g/L)面积地下水资源量面积地下水资源量面积地下水资源量宁津县525.90.54631970.204998.750.10241.3.2 深层地下水资源 深层淡水顶界面170米左右,而且170-1000米内都为淡水,大于1000米无有资料可查,情况不详。深层淡水矿化度0.8克/升,开采模数2.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全县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1749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生活用水。1.3.3 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宁津县地下水资源水化学类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重碳酸盐水,第二类为氯化物水。全县大部分为重碳酸盐水,咸水区为氯化物水,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与咸淡水的分布规律相一致,淡水区为重碳酸盐水,随着水质的变坏,水化学类型也随之变化到重碳酸盐氯化物水和重碳酸盐硫酸盐水。尤其是低洼咸水区,地下水径流条件差、脱盐过程慢,多为氯化物硫酸盐水。在垂直方向呈现出上部重碳酸根离子多,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少;中部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增多,重碳酸根减少,而下部170米以下重碳酸根离子又大量增加,致使深层地下水成为重碳酸盐型的淡水。宁津县2000年枯水期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如下:PH值7.7、氯化物475mg/l、总硬度1010 mg/l、氨氮1.2 mg/l 、高锰酸盐指数2.4mg/l 、挥发性酚类0.002mg/l、总大肠菌群0.5/l。评价:以上数据除氯氮较高超标外,其余各项均达标准,适合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1.3.4 地下水污染分析通过2000年枯水期地下水水质监测化验结果看,氯氮含量1.2-2.0 mg/l,证明地下水有此项轻度污染外,其余各项如汞、氰、砷、镉、铅、锰、六价铬、挥发性酚等都不超标,除县城周围地区外,没有工业废水污染现象,地下水水质较好,使用价值较高。1.4 水资源总量宁津县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1.4.1 地表水根据前面地表水资源结果,宁津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114万立方米,各不同频率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P=50%时为1249万立方米,P=75%时为214万立方米,P=95%时为33万立方米。1.4.2 地下水当地降水形成的地下水量通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求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见表2-6。表2-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埋深、岩性关系表埋深岩性0123456789亚粘00.1140.1730.210.210.1920.1550.10.10.1亚砂00.1350.2120.250.250.2310.1920.1390.120.12粉细砂00.140.2580.300.300.2810.2410.190.1240.12根据宁津县包气带地层岩性和不同年份的地下水埋深确定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再根据历年降水量确定历年地下水资源量。见表2-7。宁津县地下水资源量成果表表2-7 单位:万立方米年份数量年份数量年份数量198092401987922519941265619819215198865631995130621982680219894767199611233198377091990107701997645319848289199112898199880931985786219928722199940241986515419931063420005905根据1980年至2000年地下水资源资料进行频率计算,得出不同频率的地下水资源量。其成果见表2-8。地下水资源量成果表表2-8 单位:万立方米分 区多年平均 (万立米)变差系数Cv不同频率地下水资源量(万立米)50%75%95%宁津县85360.31828065734695宁津县浅层地下水资源分布于淡水区、微咸水区和咸水区,根据各区的面积求得各区的资源量。见表2-9。地下水资源分区数量表表2-9 单位:万立方米频率淡水区微咸水区咸水区合计多年平均546320491024853650%52991988993828075%42061579788657395%3004113056146951.4.3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经以上分析可得,宁津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65亿立方米,P=50%时为0.9529亿立方米,P=75%时为0.6787亿立方米,P=95%时为0.4728亿立方米。若地下水资源中只计淡水区地下水资源数量,则宁津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0.8577亿立方米。详见表2-10。水资源总量表表2-10 单位:万立方米频率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 总量淡水资源总量淡水区微咸水区咸水区合计多年平均31145463204910248536116508577P=50%124952991988993828095296548P=75%21442061579788657367874420P=95%33300411305614695472830371.5 水资源可利用量1.5.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宁津县地表水资源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为:多年平均为3114万立方米,保证率50%为1249万立方米,保证率75%为214万立方米,保证率95%为33万立方米。宁津县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根据现有工程实际最大拦蓄水量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总量分析确定,若年径流总量大于工程最大拦蓄水量,可利用量为工程最大拦蓄水量。若年径流总量小于工程最大拦蓄水量,可利用量为年径流总量。宁津县现有工程最大拦蓄能力为2500万立方米。经分析得宁津县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如下表2-11。表2-11 地表水可利用量成果表分区地表水可利用量(万立方米)多年平均50%75%95%宁津县25001249214331.5.2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宁津县地下水资源为当地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地下水分为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由于深层地下水受隔水层作用,当地降雨无法补给,所以当地降雨入渗补给的地下水量为浅层地下水的水资源量。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同时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可持续利用的最大开采量。宁津县由于地面水资源和客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埋深已由1981年的4.57米增加到7.51米,已形成710平方公里的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为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宁津县应控制浅层地下水开采,地下水可开采量应以补定采,保持采补平衡。根据上述原则,宁津县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依据地下淡水资源数量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地下淡水资源开采模数宁津县地下水利用程度高,取开采系数为1。表2-12 宁津县地下水可利用量成果表分区地下水可利用量(万立方米)多年平均50%75%95%宁津县54635299420630041.5.3 宁津县水资源可利用量宁津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之和。表2-13 宁津县水资源可利用量成果表分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万立方米)多年平均50%75%95%宁津县7963654844203037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 供水量调查统计根据宁津县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全县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用水始终坚持“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的路子。地下水资源的供水量尤其是浅层淡水资源的供水量对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地上水资源的供水量作为补充水源在对地下水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1.1 地下水源供水量全县浅层淡水宜井面积6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7%,深层淡水宜井面积8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0%,地下水源供水工程为机井,机井的主要类型为水泥管井和铁管井,浅井为水泥管井,深井为铁管井。浅井深度40米左右,主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淡水,单井出水量25立方米/小时左右,现有农用机井每井控制面积50亩-60亩。深井深度300米,主要开发利用200米以下的深层淡水,单井出水量60立方米/小时左右,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模数2.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宁津县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农用机井数量增加很快,从1980年至2000年全县机井数量由4500眼增加到9000眼,农田井灌面积由20万亩增加到50万亩。根据1990年宁北井灌区农用浅机井开采量实验成果计量资料,全县地下水年开采量平均单井年开采地下水1.2万立方米。2000年,全县8000眼浅机井共计开采地下水1.08亿立方米,30眼深机井共计开采地下水0.08亿立方米。宁津县1980、1985、1990、1995、2000年地下水年供水量,见表2-14。2.1.2 地表水源供水量宁津县地表水源主要来源于引黄。宁津县地处鲁北平原,在引黄灌溉方面属德州市潘庄和李家岸联合引黄灌区,年引黄河水0.7-1.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0万亩。从潘庄闸引来的黄河水自宁津县西南角的大曹镇穆庄闸入境,通过6.1公里的引黄干渠入宁南河。从李家岸引来的黄河水从宁津县东南角的柴胡店镇西葛勇闸入境,通过8.8公里的引黄干渠入宁南河。宁津县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因此,东线引黄来水比西线引黄来水的水位相对低3米左右。正常情况下,李家岸的引黄灌溉东部,潘庄的引黄灌溉西部,但李家岸的引黄可通过宁南河的谢东扬水站把水提高3-4米,将水调到西部高亢区。宁津县地表引黄水源一般需二级提水才能到达田间灌溉,干支渠的水经乡镇扬水站提到输水斗渠,再需各农户用4吋泵扬到田间,方能进行灌溉。全县乡镇扬水站124处,总流量86立方米/秒,总装机1006KW,村办扬水站98处,总流量27立方米/秒,总装机3258KW。2000年全县地表水供水量6792万立方米。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地表水供水量,见表2-14。2.1.3 1980年以来供水总量及其组成的变化趋势1980年2000年地下水供水量15亿立方米,地表水供水量16亿立方米。21年中年平均降水量475毫米,为多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的81%,处于偏旱阶段,每年农田抗旱用水量很大,农用机井逐年增多,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越来越大。2000年地下水开采量已达1.1亿立方米,超过允许开采量的30%,因此形成了宁北井灌区45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地下水埋深增大到17.6米,超过海平面2.5米,水生态环境已不平衡。地表水、客水供水量较少,引黄来水不逢农时,冬春季水多、灌溉季节来水少,大多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又因引黄来水需2-3级提水才能到达田间,提水环节多,渠系水利用率60%左右。实际年供水量表表214 单位:亿立方米分区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总量地表水地下水总量地表水地下水总量地表水地下水总量地表水地下水总量地表水地下水当地水引黄其他浅层深层当地水引黄其他浅层深层当地水引黄其他浅层深层当地水引黄其他浅层深层当地水引黄其他浅层深层宁津1.010.060.40.540.011.330.050.650.60.031.930.151.010.720.051.780.110.740.860.071.940.10.681.080.082.2 用水量调查统计农业用水量:2000年农业种植结构基本情况小麦面积43.3万亩,玉米面积24.7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0.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万亩。林果面积5万亩。典型井灌区灌溉测验结果:1、1989年张大庄乡7村10井灌溉测验情况(全年降水量332毫米),10眼机井全年开机14365小时,地下水开采量21.4万立方米,共灌溉小麦620亩,灌水3000亩次,平均每亩次用水量50.5立方米;灌溉玉米620亩,灌水1240亩次,平均每亩次用水量50.5立方米。2、1990年张大庄乡7村10井灌溉测验情况(全年降水量753毫米)。10眼机井全年开机8870小时,地下水开采量12.57万立方米,共灌溉小麦620亩,灌水1224亩次,平均每亩次用水量54立方米;灌溉玉米620亩,灌水1240亩次,平均每亩次用水量48立方米。全县2000年农作物灌溉用水量计算:小麦43.3万亩3次50立方米=0.65亿立方米玉米24.7万亩2次50立方米=0.25亿立方米棉花20.9万亩3次50立方米=0.31亿立方米蔬菜5万亩400立方米/年、亩=0.2亿立方米油料9万亩100立方米/年、亩=0.09亿立方米林果5万亩100立方米/年、亩=0.05亿立方米农业灌溉净用水量1.55亿立方米,毛用水量1.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宁津县县属主要用水企业有:化肥厂、棉纺厂、酒厂三家,利用水源为大于300米的深层地下水,用水定额万元产值100立方米计算,2000年县属工业用水量0.055亿立方米。乡镇主要用水企业有胶合板厂、窑厂、面粉厂、油料厂等,其用水定额按胶合板制造270m3/吨、砖16 m3/万块、面粉加工1 m3/吨、油料加工8 m3/吨计算,2000年乡镇企业用水量为0.035亿立方米。总计2000年全县工业用水量为0.0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县城居民生活用水按自来水实供量计算,2000年为205万立方米。2、乡镇居民生活用水按乡镇自来水工程实供量计算,2000年为100万立方米。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按调查统计,2000年为595万立方米。总计全县2000年生活用水量为0.09亿立方米。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和2000年用水量见表2-15。2.3 用水指标及其分析评价农业方面:据典型井灌区灌溉测试和其他井灌区及河灌区调查,井灌区亩次灌水定额50-60立方米,其中节水工程灌区30-45立方米,河灌区亩次灌水定额50立方米左右,河灌区有大水漫灌现象,灌水定额较大,灌溉水利用系数60%。机井灌区全部用“小白龙”输水灌溉,节水效果较好,水的利用系数达到95%。工业方面:工业用水指标按火电工业和一般工业分别计算,宁津县无火电工业,都属于一般工业,工业用水指标以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表示,县办工业按万元增加值193立方米。乡镇企业按万元增加值31立方米。生活用水方面:生活用水指标包括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的用水指标,城镇生活指标按居民住宅和公共设施分别计算,统一用人均日用水量表示。农村生活用水指标分别按农村居民和大牲畜计算。城镇居民用水指标按每人每日80升,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日35升,大牲畜按每头每日30-40升。2.4 现状供需分析根据现状年全县水资源供需情况分析,2000年属75%的干旱年份,年供水量1.6亿立方米,实际需水量3.147亿立方米,缺水1.547亿立方米。缺水产业主要是农业和农村人畜生活。由于缺水,全县有40万亩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有2万亩农田绝产,农村有266个村庄12.9万人口生活饮水缺乏淡水资源,常年饮用咸水和远距离取水,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年用水量表表215 单位:亿立方米分区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总量其中总量其中总量其中总量其中总量其中生活工业农业环境生活工业农业环境生活工业农业环境生活工业农业环境生活工业农业环境宁津0.9410.010.030.90.0011.2220.050.071.10.0021.7620.080.081.60.0021.6520.070.081.60.0021.8830.090.091.70.0025第三节 水资源需求预测3.1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根据宁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宁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有关行业发展规划,结合宁津县具体情况,制定宁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如下:3.1.1 农业发展指标种植业:预测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29亿元,耕地76.2万亩,安排粮食面积32万亩、棉花面积35万亩、蔬菜面积5万亩,春播作物4.2万亩。到2030年农业总产值60亿元,耕地73万亩,粮食面积30万亩,棉花面积34万亩,蔬菜面积5万亩,春播作物4万亩。林业:在不断增加林业用地面积的基础上,调整林业结构,到2010年果树面积6万亩,2030年果树面积7万亩,提高单产和品质。畜牧业:计划到2010年畜牧业饲养量为:大牲畜21.8万头、猪26.2万头、羊30万只。到2030年畜牧业饲养量为:大牲畜32万头、猪38.9万头、羊44.6万只,形成种类齐全、品质优良的肉蛋奶系列产品,建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的三高畜牧业体系。3.1.2 工业发展指标计划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51.5亿元其中县办工业增加值10.3亿元,乡镇工业增加值41.2亿元。到2030年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其中县办工业增加值27.2亿元,乡镇工业增加值108.8亿元。3.1.3 第三产业发展指标计划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4亿元,203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94亿元。3.1.4建筑业发展指标计划到2010年建筑业产值15.39亿元,2030年建筑业产值41亿元。3.1.5人口发展指标计划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万人,农村人口31.9万人。到2030年全县总人口5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万人,农村人口30.4万人。3.2 经济社会需水预测3.2.1 生活需水预测(1)县城城区居民生活用水:自1996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电厂运行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课件
- 护理员喂食喂水培训课件
- 光器件耦合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电脑租赁合同
- 2025版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五年货运汽车承包车辆维修保养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加工代工厂合作协议
- 吉林市市级机关选调真题2024
- 二零二五年度产品发布会场地租赁协议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光伏居间的合同8篇
-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医疗风险防控培训课件
- 酒店前台礼貌礼节培训
- 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幸福心理学-(彭凯平)
- 2025年中邮保险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4版)
-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与巡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