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诗经宾语前置句的考察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 要: 考察诗经,其宾语前置类型与散文基本一致,只是有些宾语前置的类别出现频率要大大高于散文,这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诗歌韵律的因素。诗经中宾语前置与韵律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语法条件制约、诗人不能随意改变的,如部分代词宾语前置;一种是诗人刻意改变的,如名词宾语前置。诗人在句子安排上,总是尽可能地将宾语前置句安排在韵脚所在的位置。历来有关“鲁侯是若”、“万民是若”被歧解的原因在于,它们都可以描写为“名+是动”;而该句式是一个多义格式。在诗经中符合“名+是动”句式的诗句脱离了语境(或语境不明),都可能有歧解。关键词: 诗经; 宾语前置句; 韵律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shows that its categories of object fronting basically agree with those in pr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 fronting and rhyme presents us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was determined by grammatical conditions which allowed no vari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poet, such as the fronting of some object pronouns but the second depended upon the poets deliberate variation, such as the fronting of noun object. as a result, when the poet was organizing his lines, he tried his best to make an objectfronting line occur at the rhymical foot. in the book of songs, those lines which fell into the “noun+be+verb” pattern might be deformed because they departed from the context. 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objectfronting line; rhyme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问题,作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自马氏文通起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对于这一特殊语序的类型、分布、性质、历史演变以及产生的动因,几代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在前人及时贤研究的基础上,考察诗经中各类宾语前置句的分布情况,探讨诗经中宾语前置句的使用与韵律的关系。 一、 诗经中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与分布注: 下文在描写句式的时候,“动词谓语”简称“动”,名词(包括名词短语)简称“名”,代词简称“代”。 诗经中的宾语前置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代词充当前置宾语,其中包括疑问代词充当前置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前置宾语,其他句式中代词宾语前置;二是名词(包括名词短语)充当前置宾语,其中包括有语法标记和无语法标记两类。其具体分布见下表1。关于诗经宾语前置句的考察,时贤已有文章发表,如杨合鸣19931、韩晓光19952、伍桂蓉20043,本文对之梳理,是为了说明宾语前置的原因。考察诗经,其宾语前置类型与散文基本一致,并没有像后代的格律诗那样(如杜甫秋兴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素衣莫起风尘叹”之类),出现有别于散文的特殊形式;只是有些宾语前置的类别出现频率要大大高于散文,如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前置、名词宾语前置,等等,这既有时代因素,又有诗歌韵律的因素。 二、 宾语前置与韵律的考察 押韵是中国古代诗歌韵律的基本要素。通过对诗经中宾语前置句押韵情况的分类考察,可以看到,它们的分布大都以协韵为目的。 (一) 否定句代词前置宾语韵律的考察注: 韵脚、韵部均依照王力先生诗经韵读。 1. 关于“不”字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考察 表2 “不”字句代词宾语前置考察表 类别出现于四言中句数出现于杂言中句数动词谓语为韵脚动词谓语不为韵脚 前置(43)3763013 后置(7)0725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否定句代词宾语到诗经时虽然已经有部分后置,但前置仍是主要形式(约86%);前置句的使用虽并非完全受韵律的影响,但多数前置句都处在韵脚的位置(约%)。略举数例:大车槛槛,毳衣如。岂不尔思?畏子不敢。(王风大车)(槛、敢,谈部)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郑风褰裳)(溱、人,真部) 以上为不处在韵脚的代词宾语前置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周南汝坟)(肄、弃,质部) 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召南行露)(讼、讼、从,东部)以上为处在韵脚的代词宾语前置句。 “不”字句,其前置的代词宾语仅见“我”、“尔”,未见第三人称,其原因或许正如丁声树先生所指出的,否定副词“不”与前置宾语“之”已凝固成词,合音为“弗”了的缘故。 2. 关于“莫”字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考察 表3 “莫”字句代词宾语前置考察表类别出现于四言中句数出现于杂言中句数动词谓语为韵脚动词谓语不为韵脚 前置(16)133160 后置(2)2020由上表可见,“莫代宾动”16例,无一例“动”不是处在韵脚上与上下协韵。举例如下: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庸阝风)(指、弟,脂部)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小雅四月)(纪、仕、有,之部) “莫动代宾”式仅见2例: 其一为卫风竹竿中的“远莫致之”,该例出现在第一章,为说明问题,兹将第一章全文转引如下: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淇、思、之,之部)“远莫致之”正处在偶句押韵的位置,“之”为韵脚所在,该章押“之”部韵,“之”未前置,正是为了押韵。 其二为大雅民中的“爱莫助之”,该例出现在第6章,第6章全文如下:人亦有言:德车酋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举、图、举、助、补,鱼部) 第六章为变相句尾韵,韵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此外,该章“之”字五出,构成整齐的“动之”排比句;显然,如果该句“之”前置,采用“莫代宾动”式,则破坏了该章固有的韵律。 考察诗经“莫”字句,从代词宾语后置出现的频率来看,与散文似乎无别, 注: 考察甲骨文、西周金文,未见“莫”字句;尚书亦未见“莫”字句。考察论语、孟子、左传、韩非子、吕氏春秋等5部文献,结果如下: “莫代宾动”在论语有7,孟子14,左传8,韩非子8,吕氏春秋24;“莫动代宾”,在论语为0,孟子为0,左传为2,韩非子为1,吕氏春秋为0。 上述统计数字表明,“莫”字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是很严格的,“莫动代宾”式,在散文文献中只是偶见,列举如下:“吉莫如之”(左传文公十三年)、“莫能逢之”(左传宣公3年)、“人莫救之”(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后置代词宾语均为“之”。实则不然。散文中“莫动代宾”式偶见,可视为受“主不动代宾”式的影响而产生的偶然现象;注: 管燮初西周金文语法研究:“上古汉语用代词作宾语的否定式动宾结构,宾语先置,这是一条规律,但是宾语不先置的例外情况在殷墟甲骨刻辞中就出现了否定式受肯定式语序的类化,可能从殷商就开始了。” 而诗经中出现的“莫动代宾”式,则是诗律使然。 3. 关于“无”字句代词宾语前置考察 考察诗经“无代宾动”3例,“动”都处在韵脚上与上下协韵。列举如下: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庸阝风载驰)(尤、思、之,之部)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衤去兮。无我恶兮,不故也。(郑风遵大路)(路、衤去、恶、故,铎鱼通韵)(二) 肯定句代词宾语前置韵律的考察 1. “是动”(30例)的押韵情况 据考察,诗经中只有“是动”句而无“动是”句,即指示代词“是”单独作宾语一定要前置。“是动”句(“是动”连用者,前一个“是动”除外)“动”都处在韵脚的位置上,举例如下: 祝祭于礻方,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小雅楚茨)(礻方、明、皇、飨、庆、疆,阳部)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大雅桑柔)(迪、复、毒,觉部) 2. 其他“代宾动”的押韵情况 其他“代宾动”3例,“动”都处在韵脚的位置上,与上下协韵: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小雅节南山)(岩、瞻,谈部) 上帝甚蹈,无自昵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小雅菀柳)(昵、极,职部) 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小雅菀柳)(瘵、迈,月部) 诗经中,“代宾动”句一览表: 表4 诗经“代词宾语动词”句一览表 类别出现于四言中句数出现于杂言中句数动为韵脚动不为韵脚 “是动”291300 其他“代宾动”3030 合计330330肯定形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代宾动”)33例,都出现在四言句中注: 仅有1例出现在杂言中:“君子是则是效”(小雅鹿鸣)。,“代宾+动”中的“动”均处在句尾韵脚的位置(“是动是+动”格式中前一个“是+动”除外)。 (三)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押韵情况考察表5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押韵一览表类型四言杂言在韵脚不在韵脚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29)263209经考察,诗经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动词也以在韵脚位置的为多。略举数例: 害害否?归宁父母。(周南葛覃)(否、母,之部)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大雅桑柔)(将、往,阳部) 以上在韵脚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邶风谷风)(求、救,幽部)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秦风终南)(堂、裳、将、忘,阳部) 以上不在韵脚。 (四)名词(包括名词短语)宾语前置押韵情况考察 名词宾语前置包括带语法标记与不带语法标记两种情况。带语法标记的,根据语法标记的不同,又分“宾+是+动”、“宾+之+动”、“宾+斯+动”、“宾+来+动”、“宾+于+动”、“宾胥动”等6类,如下: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唐风山有枢)(枢、榆、娄、驱、愉,侯部)“宾+是+动”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秦风车邻)(邻、颠、令,真部)(宾+之+动)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小雅宾之初筵)(抗、张,阳部)(宾+斯+动)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大雅江汉)(浮、滔、游、求,幽部)(宾+来+动) 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大雅崧高)(翰、蕃、宣,元部)(宾+于+动)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大雅瞻)(富、忌,职之通韵)(宾胥动) 不带语法标记的,如: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邶风日月)(出、卒、述,物部) 具体分布如下表: 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其韵律特点,诚如冯胜利先生所言,是“加重动词的分量”4237,韵脚必须重读,而该句式的重音恰恰是落在句末的“动”上,与韵律要求相一致,这恐怕就是诗人在韵脚所在刻意选择该句式的重要原因。 (五) 几点思考 1.考察诗经韵脚所在,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但偶句押韵是诗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诗经中宾语前置与韵律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语法条件制约、诗人不能随意改变的,如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动”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注: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现象在甲骨卜辞中即已出现,如“贞:祖辛不我害?贞:祖辛害我?”参见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等等;一种是诗人刻意改变的,如名词宾语前置句(带语法标记的宾语前置句,以及不带语法标记的“东山自出”之类)。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诗经在句子安排上(尤其是后者),总是尽可能地将宾语前置句安排在韵脚所在的位置。宾语前置句的分布以在偶句为常。 考察诗经中各类宾语前置句不出现在韵脚的比例: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约31%)、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约21%)、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约%)、肯定句代词宾语前置(0)。不同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受韵律的影响大小不同,形成如下序列: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肯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上述序列表明,从左至右,在句式的选择上,语法条件的制约逐渐削弱,而韵律的制约逐渐加强。 2. “是+动”句集中出现在大雅、小雅,当与时代有关。考察上古文献,“是+动”式仅见于西周时期,东周已经消亡,这与该式在诗经中的分布是一致的。 在西周的铜器铭文中,可以看到早期的“是+动”式:注: 金文例句转引自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西周中晚期:子子孙孙其万年永是宝用。(晋侯棘人马方壶) 西周晚期:子孙是尚,子孙之宝,用孝用享。(丰伯车父簋) 西周晚期:其万年令冬(终)难老,子子孙孙是永宝。(殳季良父壶) 比照铭文之程序语“子子孙孙永宝用之”注: 严格地说,西周铜器铭文之程序语是“子子孙孙永宝用”、“子子孙孙永宝”、“子子孙孙永用”,即以动词后不带宾语为基本形式。考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记有“永宝用”、“永宝”、“永用”者800余器,记有“永宝用之”、“永宝之”、“永用之”者仅21器而已。, “是”代替“之”,置于动词之前。丰伯车父簋中,”尚”、“享”同属阳部,殳季良父壶中,“老”、“宝”同属幽部。我们推测,用“是+动”代替“动+之”,或许是为了协韵的缘故。注: 前辈学者有一种说法,即“古语残留说”,认为古汉语的前身是一种底层结构为sov型的语言,后来变成了svo,“是动”是史前sov型汉语的残迹。 为什么协韵要将代词前置?或许如冯胜利先生所言,代词一般是轻读音(“代词在韵律学上叫做弱形式”4),将代词“是”前置,动词居后,可以收到“加重动词”之功效;动词处在韵脚的位置,而韵脚又为重音所在,二者相得益彰。当然,这样说,还要解释下面的问题:一是解释代词入韵问题;二是解释变相句尾韵的问题。诗经中存在着代词入韵的现象,如:“三岁贯女”(魏风硕鼠)之“女”,“不入唁我”之“我”(小雅何人斯)(按:诗经中,“我”字处在句尾者30例,押韵者2例),“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秦风晨风)之“何”,显然“弱形式”亦可押韵,要重读。再有,存在着变相的句尾韵(即句尾是语气词之类的,如伐檀之“兮”,之“之”),句尾不是重音所在;“兮”虽可以延长,而“之”似乎是要轻读。这两个问题或许与音乐旋律及其诗歌重音有关,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考察。 3. 名词宾语前置,是诗人可以刻意选择的,因为名词宾语的位置本该在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后。考察诗经,名词宾语前置句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处在韵脚所在的位置,正说明了这一点。关于名词宾语前置句,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无论是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如小雅节南山中的“四方是维,天子是毗”),还是不带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如邶风日月中的“东方自出”),在散文中都可以见到(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的“吾不免是惧”、左传昭公十九年中的“室于怒,市于色”)。只不过在散文中或许只是偶见,除凸显焦点之外,或许并无特殊的修辞目的;而在诗歌中则是为了使诗句富于变化,为了协韵,而刻意地安排罢了。可见,诗经不像唐宋时期的格律诗那样,并无特殊于散文的语序,只是在语序的安排上,句式的运用上,要服从于韵律。 诗经中,凡名词宾语前置句均为四字句(约),或变相的四字句(即“虚词四字句”,如“维迩言是听”、“匪先民是程”之类);前置宾语不得超过两个音节;动词谓语皆为单音动词;语法标记与动词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否定词、助动词);句末不得带语气词,等等。注: 考察同一时期的散文文献,带标记的宾语前置句已有长足的发展。如左传昭公元年:“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论语公冶长:“吾斯之未能信?”国语楚语下:“则何上下之有乎?”显然,散文中该句式要相对自由得多。 这些音节限制正是诗经的名词宾语前置服从于韵律的体现。 4. 带语法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其语法标记除了在春秋、战国文献中常见的“是”、“之”之外,还有“于”、“来”、“斯”、“胥”等。考察诗经“于”、“来”、“斯”、“胥”等标记集中在大雅、小雅、豳风之中,据前人考证,大雅、小雅大多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豳风亦西周末年的作品。这表明,带标记的名词宾语前置句,在其初始阶段,其语法标记是不固定的,诗经中这种句式语法标记的多种多样,正是这种句式在西周末年、东周初年语法标记尚未固定的反映。 三、 关于“鲁侯是若”、“万民是若”的讨论 “鲁侯是若”、“万民是若”二句诗出自鲁颂宫。兹将原文转引如下: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关于这两句诗,自古以来即有歧解。分述如下: “鲁侯是若”: 第一,清代钱澄之田间诗学:“毛云:若,顺也。远人来服,则鲁侯从而顺其情,以抚安之也。” 第二,明代季本诗说解颐:“若,顺也。谓顺鲁侯之德也。” 高亨诗经今注:“若,顺也。此言都服从鲁侯。” “万民是若”: 第一,郑玄笺:“国人谓之顺也。孔颖达疏:民既以之为顺。” 清代钱澄之田间诗学:“万民是若,言万民皆心顺之,以为合理也。” 高亨诗经今注:“若,顺也。此句指庙貌庄严,万民对它肃然起敬。” 第二,宋代朱熹诗集传:“治其宫室寝庙,以顺万民之望。” 诗说解颐:“万民是若,顺万民之心也。” 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驻场宿舍管理方案范本
- 重车地面硬化施工方案
- 矿粉厂电气维修方案范本
- 人行经理年度工作总结
- 孕产妇心理护理的现状
- 消防馆定制方案范本
- 第27课乌塔教学课件
- 基金从业务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护士信息管理员述职报告
- 室壁瘤护理查房
- 非贸项下对外付汇的政策解读和实操疑难解答课件
- 危重症患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人际关系-寝室篇》课件
- 水产微生物学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三段式距离保护
- 香港永久性居民在内地所生中国籍子女赴香港定居申请表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 第5课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课件
- 跨境电商亚马逊运营实务完整版ppt课件-整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GB∕T 31038-2014 高电压柴油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
- 基层工会经费财务规范化建设
- 亚硒酸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