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莲 山课件 m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越王勾践墓柴望赏析 越王勾践墓柴望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释:秦望山,在浙江绍兴,为这一带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之以望海而得名。首联的意思是,秦望山头,夕阳西下,一片苍茫景象,但是伤心已绝的人谁又有心思去抒写凄凉之 情呢 ?颔联的意思是,当代人没见过吴国被越国攻破的情景,所以勾践墓附近的百姓还时常传说着当年遭吴凌辱的往事。颈联中的 “ 复道 ” 和 “ 宫墙 ” 都不是眼前实景,而是对越宫景物的想象, “ 复道 ” 义同阿房宫赋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中的 “ 复道 ” 。尾联中 “ 中原 ” 和陆游书愤“ 中原北望气如山 ” 中的 “ 中原 ” 一样,都是指被金人侵占2 / 10 的黄河流域。 “ 烟树 ”“ 渺茫 ” 含有收复难望之义。 作者介绍:柴望(一二二二 一二八),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江山(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间为太学上舍生。淳佑六年(一二四六)元旦日食,诏求直 言,上丙丁龟鉴,忤时相意,诏下临安狱,临安尹赵与?疏救得免,放归。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授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宋亡,与弟随亨、元亨、元彪遁迹江湖,称柴氏四隐。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九。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等,已佚。后人辑为秋堂集二卷,收入柴氏四隐集。事见柴氏四隐集附录里人苏幼安所撰墓志及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二。柴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柴氏四隐集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 秋堂集(简称秋堂集)。编为一卷。 简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伤时之作。越王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之况国人皆知,将这一古一今,一正一反的景况联系在一起,这样构思,颇为巧妙。首联以苍茫、凄凉的景象和伤心的情怀开篇,加上 “ 自 ” 、 “ 谁复 ” 之反复咏叹,诗人寂寞悲凉之情是何等强烈。颔联吊古伤今,虽然 “ 犹传 ” 勾践 “ 霸越乡 ” ,可是今人却不见 “ 亡吴事 ” ,勾践复国报仇的壮举难以重见的哀愁涌上诗人的心头。颈联即景抒情,勾践墓、越王宫,雨打乱花,鸟翻黄叶,何等肃杀凄凉。诗人难道写的仅仅就3 / 10 是这些吗?那 “ 高台望 ” 到的汴京故宫,那想象中不久后的临安凤阙,不也都是这样的吗?尾联 和辛弃疾、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 “ 望中原 ” 时所表达的悲愤、沉痛的情感是一样的,恢复中原无望的惆怅也是一样的。 2、初见嵩山赏析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 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赖:依赖,凭借。 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作者介绍: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 “ 肥仙 ”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 (1054),殁于政和四年 (1114),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 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 “ 苏门四学士 ”( 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 “ 浓得化不开 ” 。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4 / 10 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 ,晚居陈州。 赏析:题为 “ 初见嵩山 ” ,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 “ 数峰清瘦出云来 ” 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了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 “ 仁者乐山 ” 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 “ 清瘦 ” 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 在。 3、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赏析: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 “ 超然 ” ,取老子 “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5 / 10 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 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 “ 风细柳斜斜 ”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 试上 ” 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 “ 半壕春水一城花 ”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 “ 烟雨暗千家 ” 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 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 “ 新火 ” 。此处点明 “ 寒食后 ” ,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 “ 新火 ” ,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6 / 10 “ 诗酒趁年华 ” ,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 年华 ” ,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 “ 春未老 ” 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 超然 ” 二字,至此,进入了 “ 超然 ” 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 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注释: “ 风细 ” 句 :微风吹动杨柳 ,杨柳轻轻飘拂。斜斜 :无风时柳枝垂直 ,风吹动柳枝更倾斜了。 超然台 :密州北城有台 ,名超然台 ,苏轼让人修葺一新 ,经常登临游玩 ,并且写了超然台记那篇有名的散文。超然台故址在今山东诸城。望 :一作看。 “ 半壕春水 ” 等二句 :写细雨蒙蒙中密州城内美丽的景色。大意说 :绕城的 “ 护城河 ” 里不很满的水在春风中泛着微波 ,城里到处开满绚丽的花朵 ,千家万户在云雾 细雨中暗下来了。壕 :指绕城的水沟 ,俗称 “ 护城河 ” 。 “ 寒食后 ” 等二句 :寒食过后 ,每逢酒醒了便叹息不绝。寒食 :节名。我国民间习俗 ,寒食后两天是清明节。咨嗟 :叹息。 “ 休对故人 ” 句 :这几天不要对朋友谈起思念家乡的事情。故国 :指故乡。 新火 :古代风俗 ,寒食节这天是不7 / 10 烧火的 ,节后再点的火称为新火。 诗酒趁年华 :趁着现在年纪不老纵情赋诗饮酒。 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人(今江苏常州)。生於雍正五年,卒於嘉庆十九年。乾隆二十六年( 1761 年)进士。历任广西镇安知府、广东广州知府、贵 州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六年 (1772),称母病辞官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书院,潜心读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台湾发生林爽文事件,闽浙总督李侍尧邀请赵翼入幕商研;当时台湾镇总兵柴大纪欲从嘉义突围内渡。赵翼恐弃守城池易引发连锁反应,力劝闽督封还此旨;不久,乾隆命钦差大臣福康安率兵援台,遂能与守台官兵裏应外合。 长于文学与史学,其诗名闻於全国,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 乾隆三大家 。 赏析: 将 “ 秋风 ” 拟人化,认为它是个 “ 管闲事 ”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 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地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 “ 管闲事 ” ,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 红、白使动用法,红、白色彩的对照配置,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 6、 农家望晴赏析 8 / 10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作者介绍: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 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赏析: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 “ 尝闻 ”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 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 为问西风早晚回? ” 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9 / 10 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 “ 如鹤立 ” 三字描绘老人 “ 望云开 ” 的姿态极富表现力。 “ 如鹤 ” 的比喻,自然与白发有关, “ 鹤立 ” 的 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 “ 麦场高处 ” 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 麦场 ” ,对于季节和 “ 农家望晴 ” 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 “ 高处 ” ,对于老人 “ 望云开 ” 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近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此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运动医学康复方案设计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诊断学典籍知识考核测试模拟卷答案及解析
- 银川市唐徕中学闽宁校区(闽宁中学)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厦门银行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镇江市商务局编外用工招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细胞疗法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分泌科糖尿病药物治疗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四川达州高新区招募医疗卫生辅助岗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成都市简阳市“蓉漂人才荟”卫健系统事业单位赴外公招工作人员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华能丹东电厂应届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光伏区除草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产前诊断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安徽卷)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
- 涂装技能师考试题及答案
- 国庆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农行超级柜台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综合教程3(智慧版)课件 Unit6 Path to prosperity
- 3认识你自己-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课件
-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 育儿嫂服务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