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晚年思想研究.ppt_第1页
恩格斯的晚年思想研究.ppt_第2页
恩格斯的晚年思想研究.ppt_第3页
恩格斯的晚年思想研究.ppt_第4页
恩格斯的晚年思想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恩格斯的晚期思想研究,一恩格斯编辑马克思的资本论(一)1886年资本论英文版出版,“工人阶级的圣经”。1885年出版资本论第二卷;1895年出版资本论第三卷;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如何出版?(二)资本论编辑中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二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征兆1卡特尔、托拉斯的出现,“垄断开始代替竞争”;2对资本主义危机的预示;3关税保护;4交易所;,三恩格斯与第二国际(一)第二国际概况1成立过程: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2历史条件:1.阶级条件:19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发展,欧美各国工人人数猛增。2.思想条件:随着欧美工人运动广泛兴起,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3.组织条件: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建立起来。4.领导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3主要派别:右派,即修正主义派,以伯恩施坦为代表;左派,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列宁、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中间派,即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衷态度的中间派,以考茨基为代表。,4主要活动:第二国际存在的25年间,共召开9次代表大会。其活动大体上以1900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先后召开4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工资工时和劳动保护、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关于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关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实行民族自决、关于工会、土地和妇女等问题的决议后期召开过5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夺取政权、党的统一、党与工会的关系、党与合作社的关系、反对殖民政策、反对军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等决议。尤其是巴塞尔大会的反战宣言,对于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5历史作用:第二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在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时,只有西欧、北美的16个社会主义工人党。到1914年,世界已有近30个社会党,党员总数达340万人。在第二国际影响下各国建立大批工会组织和合作社组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工会会员达1000万人以上,合作社社员达700万人以上。各国党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合法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反对内部“左”的和右的倾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列宁指出:第二国际在自己存在的25年间“完成了广泛传播社会主义,预先地、初步地、极简单地组织社会主义力量这样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6内部分裂: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拥有108.5万名党员,在议会中拥有111个席位,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党团。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也出在这个党内。1913年8月党的主席之一倍倍尔逝世,党的领导权落入右派艾伯特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8破产根源:第一,思想根源:以阶级合作,醉心于合法斗争,迷恋议会道路为基本特征的机会主义思潮盛行。第二,阶级根源:资产阶级化的工人贵族和小资产阶级对工人运动的影响。第三,历史根源:长期和平发展,各国党长期推行机会主义路线,垄断资产阶级的欺骗和收买政策。列宁:“:欧洲战争给国际社会主义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它把机会主义的腐朽、下流和卑鄙揭露无遗,从而对工人运动在几十年和平时期所积聚的污垢来了一次大清洗。”,8历史评价:一是第二国际通过广泛的组织工作,使国际工人运动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二是第二国际许多党已广泛展开议会斗争,并成为工人政党的常用武器;三是使社会主义思想大普及;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开始对帝国主义阶段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新探讨;五是第二国际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长期宣传。第二国际留下来两种传统,一是机会主义传统,一是革命左派的传统;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无疑是第二国际左派革命事业和革命传统的继承者;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则是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二)恩格斯对机会主义和调和主义的斗争1背景:巴黎公社革命20周年之际为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所作导言。2主要内容:第一,关于领导权问题是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第二,坚定、果断的社会主义革命措施;第三,重申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指针;第四,猛烈抨击机会主义思潮。,(三)恩格斯对于坚持合法斗争的论述:1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开展合法斗争的必要性;认为和平方法与暴力方法应该相互结合。2强调在合法斗争中要坚持的两条原则:第一,坚持革命权;第二,建立一支“决定性的突击队”,为“决定性的博战”那一天做好准备。,(四)恩格斯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1历史上农民政治态度冷漠。2农民政治力量非常重要。3农民划分为不同阶层:(1)小农必须争取和可以争取的同盟军;(2)对于中农和大农,“我们在某些问题上可以和他们一道走,可以在一定时期为达到某些一定的目的与他们一起奋斗,但我们绝不需要任何代表资本家、中等资产阶级或中等农民的利益的集团。(3)大土地占有者和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是革命的对象。,4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而是引导和帮助他们走上公有制道路,其间可以采取合作社所有制形式。,(五)考次基问题。1考次基(18541938)生平: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理论家,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派别领袖之一。1875年1月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7年加入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81年3月被派往伦敦会见马克思和恩格斯。1882年,任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主编。1885年迁居伦敦,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历史。19世纪8090年代,发表著作,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唯物史观以及党的纲领作了通俗的论述,曾得到恩格斯首肯。,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被认为是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代表,他曾出版过土地问题等马克思主义著作。19051910年间编辑出版被认为是资本论第四卷的剩余价值学说史。他多次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代表大会,成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19141938年考茨基成为机会主义者。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向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建议在表决是否支持政府军事预算时弃权,以中派主义掩饰并支持社会沙文主义者公开的叛变行为。1914年9月发表帝国主义一文,提出“超帝国主义”论。还要求党服从机会主义者的领导,同帝国主义政府合作,鼓吹社会和平主义。,1921年2月在维也纳建立第二半国际;1922年9月和1923年5月,又将两党和两个国际合二而一。俄国十月革命后,歪曲马克思主义,攻击苏维埃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出任谢德曼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和社会化委员会主席,坚持改良主义,极力阻止革命向前发展。,五恩格斯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家庭理论1“两种生产”的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人类活动的三个因素:物质生活的生产、生产工具的生产、人的生产即增殖。,2恩格斯根据两种生产理论,详细剖析了原始社会的结构,指出血缘关系是整个人类早期社会的基础,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旧社会,由于新形成的社会各阶级的冲突而被炸毁;组成为国家的新社会取而代之,而国家的基层单位已经不是血族团体,而是地区团体了。在这种社会中,家庭制度完全受所有制支配,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从此自由开展起来,这种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构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为史的内容。”3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野蛮时代是无阶级社会向对抗社会的过渡阶段。,4家庭的历史性。5家庭的四个阶段: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存在着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1)蒙昧时代:群婚制(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2)野蛮时代:对偶制(3)文明时代:一夫一妻制,6后资本主义下婚姻制度:“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二)私有制理论1氏族是原始社会的组织单位。2三次社会大分工:(1)第一次: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的分离。原因:一是交换从偶然性因素变成经常因素;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剩余产品,客观上使吸收新劳动力成为可能,剥削制度与奴隶出现。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财富增加并且使生产场所扩大的同时,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地带来了奴隶制。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忠,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2)第二次: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原因: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的劳动力的价值;奴隶不再是零星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的发展,随之而扩大了贸易的范围;出现了金属货币按重量交换的新形式;社会上除了自由民和奴隶之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划分。,(3)第三次:商人阶层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商人阶层的特点:它根本不参与生产,却完全夺取了生产的领导权,并在经济上使生产者服从自己,它成了每两个生产者之间的不可缺少的中间人,并对它们两者进行剥削。“氏族制度经过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家代替了。”,(三)国家起源理论。1古代社会三种主要的国家形式:古代雅典国家、罗马国家、德意志国家。2国家的社会功能:为了不使巨大的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在无谓的斗争忠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忠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3国家与氏族的功能差异:(1)国家的特点是按地区来组织居民,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前提。(2)“公共权力的设立不再同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直接符合”,而是分化出专门的强制机构与武装力量。(3)向居民收取捐税和公债。,4国家的阶级本质与阶级功能:“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5国家的消亡:“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为基础的、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剩余价值理论的写作与出版过程:一写作经过: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计划把他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分作六个分册。第一分册资本包括四篇,第一篇研究资本一般。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只包括这一篇的前两章。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马克思写了这一篇第三章草稿,现称为经济学手稿(18611863)。这部草稿的第一部分资本的生产过程共分五节,前四节阐述了马克思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五节即剩余价值理论,批判地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二出版经过:恩格斯临终前将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手稿都交给了马克思的幼女爱琳娜。后来,剩余价值理论草稿转交给K.考茨基。经考茨基编辑整理,于19051910年间分三卷出版。考茨基在出版此书时,没有按照马克思的计划,把它作为资本论的第四卷,而是把它作为与资本论并立的独立著作。这部著作的第二个版本是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辑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一个中译本是郭大力依据考茨基整理的版本翻译的,于1949年分三卷由实践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第26卷翻译了剩余价值理论,于19721974年出版。,三主要内容:1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批判了17世纪中叶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斯图亚特、W.配第、J.洛克、D.诺思、J.马西(?1784)和D.休谟)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2马克思考察了18世纪中期以F.魁奈为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对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的论述。3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D.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费用价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利润理论,以及积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4马克思考察了19世纪3050年代庸俗经济学的出现、古典经济学瓦解的历史过程,揭露了庸俗经济学的阶级本质及其在理论上的谬误。,四重要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促进了马克思自己的经济理论的发展。马克思在研究斯密和魁奈的理论时,建立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在研究李嘉图学说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