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鞍山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韩非子主张:“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这一观点可概括为A. “思威并施,赏罚并重”B. “唯才是举,选贤任能”C.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D. “专职专任,定位管理”25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摸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C.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6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 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A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B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D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27一位历史学家曾对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当然不仅是富人对它敬而远之;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己制定的清教徒标准,从而对人民大众失去了号召力;领导内部很快分裂,而且愈演愈烈。”该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 辛亥革命运动D新文化运动28.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人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乓在应对传性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29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 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度 D为三大改造奠定物质基础30.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城市化”和“自上而下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中国加入世界资易组织 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31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A肯定了人的重要性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C. 阐述了社会契约论D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32截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B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C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33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34. 1966年,当时被经济学界冷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后为诺贝尔奖得主)在东京作演讲。谈到其自生自发秩序理论时,他激动地说道:“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57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这说明他A. 赞赏日本经济奇迹 B. 极力主张自由竞争C错误解读老子思想 D要求政府降低税率35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该学者主张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B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C. 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D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4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中国土地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发展出永佃制。农民永佃权是当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和深化所引起的。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镇的兴起,使许多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的地主或城居而完全脱离生产的地主越来越多。 地主大量地聚集在城市中,对土地无法直接经管,对农业生产也无法干予,在拥有“田底权”(即对土地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把“田面权”(即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田面权转让、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 并雇佣了较多的农业雇工,独立自主地支配,经营和使用土地,有的生产商品粮食,有的生产经济作物。在法律上和实际生活中,取得田面权的佃农,与田主“平等相称”。农民永佃权其有二重性。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讲,它体现了封建租佃关系逐渐没落的趋势,预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来说,它延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分解过程,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一一摘编自樊树志明清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一一关于土地所有权分割的考察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国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数童增加、城市化加工业化造成优质农地大童流失,而且危害了农地的生态环境。 “如仅以18、19世纪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理念予以回应。显然将不可能且不具有现实适宜性”。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独占性和完全性与土地利用的社会性之间的矛质日益激化。 英国于颁布1947 年城乡规划法,规定实行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所谓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是指一切私有土地将来的发展权(亦即土地变更使用类别之权)移转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独占,私有土地仍然保持私有,英国设立土地发展权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对土地开发进行有效控制的机制。该法实施后,英国开发土地的势头立即得到遏制,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建立,丰富了土地权利体系内容,推进了土地权利体系法制建设,解决了传统土地权利不能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土地市场的买卖几乎陷于停顿,迫切需要使用土地的人,往往从黑市获得土地,土地隐形市场活跃。原私有土地所有权人在失去土地发展权的同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保护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土地开发商因此增加了负担,无形中等于提高土地市价,土地发展权国有化使土地市场发生闭销,阻碍了土地的正常使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水佃制出现的历史原因,并简要说明明清时期水佃制的积极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二战后土地发展权国有化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影响。(13分)4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及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一一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西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自行选定中国或欧洲任意一个具体的模式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模式及其特点,并依据有关史实简述)。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在他刚即位时,便下诏书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惠帝又鼓动农民努力拼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除其摇役。为了促使人口增加,惠帝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每人交一百二十钱,即为一算。对于原来限制商人的政策,惠帝也大大放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惠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初年的经济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其次,在文化方面,惠帝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他在公元前191年,将“挟书律”废除。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惠帝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为儒家被汉武帝确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惠帝在很短的皇帝生涯中,还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当时西汉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长安城的国都形象急需完善。于是惠帝决定整修长安城,在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工,到前190 年完工。整修后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罗马城外,没有再和长安相媲美的城市了。长安城共十二座城门,每面城墙有二座,每个城门又分成了三个门道,右边的为入城道,左边的是出城道,中间的则是专门供皇帝用的。摘编自爱历史汉惠帝刘盈的改革(1)报据材料,概括汉惠帝改革的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惠帝改革的作用。(9分)4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4年,太平洋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起初人数很少的美国军队从太平洋的几个据点出发,逐步朝着西北方向向日本推进,但遭遇到日军的顽强抵杭,付出重大代价。1945年春季,美国夺取冲绳岛,从冲绳岛及航母上出发,对日本展开大规模轰炸攻势,摧毁了日本的工业,破坏了其海军残余力量,迫使日本政府认真考虑求和问题。接着,1945年8月6日,原子弹被投到了有20万居民的广岛,仅仅这一次爆炸,便毁掉整座城市,有约10万人丧生。两天后,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出兵。8月9日,在长崎又投下原子弹,造成约6万人丧生两枚原子弹和苏军宣战逼迫日本人立即求和,1945年9月2日,双方签署正式投降书。科学家相信,真正的核冲突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人们很难想象再一次经历原子弹爆炸,因而通过这种方式将会阻止未来的大规模战争,但虽然1945年8月以后核武器再未出现在战争中,但核弹头成为世界军火库存的一部分,对人类生存及地球本身都是前所未有的成胁.一一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日本投降的原因。(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核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8分)4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元朝统一中国后,版图的广阔和交通的畅达都是空前的。元世祖曾设想利用黄河把西藏高原和大都联系起来,使进贡能通过水运转输大都,并在黄河源头建设一个城市,用以促进中原和西北的互市。为实现这两个设想,他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派遣懂得多种方言的女真人都实为招讨使去考察河源。都实曾三次到达吐藩,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杰出旅行家之一。他西行路勘,历时四个月,终于发现黄河源头“火敦脑儿”,译言星宿海。这次路勘有他的弟第阔阔出同行。1351年,翰林学士潘昂霄根据阔阔出的口述,写成河源志,这是我国有关河源的第一部专著。其中有不少生动的地理描述,对河滩地区的地形、水系、植被、动物、人口、聚落、城镇分布等都有简单扼要的介绍,并纠正了汉书西域传所谓黄河派为伏流重源的昨科学说法。一一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都实黄河源考察成行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都实黄河源考察的意义。(9分)参考答案24-28DCBAC 29-33ABACA 34-35BB40(1)原因: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发挥在那的产物;(2分)社会矛盾激化,农民斗争争取的结果;(2分)工商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镇经济繁荣。(2分积极影响:冲击了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生产关系;农民获得了生产、分配、土地使用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促进了社会平等。(任意3点6分。)(2)背景:二战后人口增加,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危害了农地生态(或破坏了耕地);土地所有权得绝对性、独占性和完全性与土地利用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激化(旧的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的是建立一种对土地开发有效控制的机制。(1点2分,2点4分,3点5分)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对土地开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控制,遏制了过度开发;最早建立了土地发展权制度(或开创了土地发展权制度);丰富了土地权利体系的内容,推进了土地权利体系法制化建设。(任答3点6分)局限:图地所有权人利益受损,不利于土地的保护;土地开发成本过高,导致土地市场几乎停顿,阻碍了土地的正常开发和使用。(2分) 41.答案示例:评分说明:能明确选择一个具体模式及其特点,勿在欧洲,是由启蒙而近代化,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又如:在中国是为现代化而启蒙。带有明显的被动性,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探索与抗争,再根据史实对出现这一特点的表现多角度做说明。示例1:在欧洲,是由启蒙而近代化。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3分)表现:欧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与封建势力矛盾日益明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天主教神学,传播了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突破了天主教神权的束缚,为现代化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爆发了英法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厂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9分)示例2:在中国是为现代化而启蒙。带有明显的被动性,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探索与抗争。(3分)表现:中国:近代史下的西方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唤醒国民的民族意识,进步的中国人民想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洋务运动期间师夷长技以自强;在维新变法期间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设“议院”、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来宣传革命和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开展的一系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思想的运动,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化进程。(9分)42.(1)经济方面: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