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有关资料 【王羲之其人其书(李春青)】 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王献之则被后世评家认为是可与其父比肩的书家“二王”书法对南朝四代以至唐宋以后的书家影响极大因此王氏父子可视为魏晋书法的代表者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人羲之出生两晋门阀世家其伯父王导乃东晋元勋父王旷官淮南太守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13岁时去拜见大名士周周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当时时兴吃牛心炙吃饭时在座的客人尚未动筷周先割一块牛心炙给羲之于是为时人所重 长大后羲之变得极善言谈为人耿直其父辈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对他都很器重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让他到东厢房在王家子弟中挑选这位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都好但一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只有一位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说正是这位才是好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羲之初为秘书郎这是大多数名门子弟起家的清职后被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至长史庾亮临终上表推荐羲之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声望渐隆执政的公卿多次召他入朝为侍中、吏部尚书等清要之职均为其回绝又授为护军将军此职为禁军长官并兼管武职选任极为重要但羲之依然推辞不就扬州刺史、大清谈家殷浩作书劝羲之应命羲之回书说我素来不想在朝廷做官如任边职无论何处听凭驱使后来他还是勉强入朝任护军将军之职不久又力求外放未得准许不久转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羲之出身名门又少有美誉自然有名士脾气其不欲为朝官其实就是因为不愿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束他又好服食养性做了会稽的行政长官后因其地多有名山佳水于是羲之就打算终老会稽了此时谢安尚未出仕正高卧东山其地正在会稽又有孙绰、许询、李充、支遁等大名士名僧隐居于此于是羲之与他们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清谈饮酒十分畅怀永和九年(353)一班才子名士同游会稽山阴的兰亭于酒酣兴浓之时羲之作兰亭集序以抒怀并记其事 羲之为人有傲骨时骠骑将军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为世家大族因受王导器重亦有美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却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为会稽内史羲之替代他之后他因母丧而暂居郡内羲之上任后只去吊唁过其母一次便再不与之往来王述居家每听到号角之声都认为羲之要来看他就洒扫庭院来等待而如此者累年羲之竟一次未至王述深以为恨后王述为扬州刺史遍游会稽郡界也不去访羲之只是临离郡时方匆匆一别而去王述做扬州刺史恰好是羲之上司羲之为其下属于是派一位使者到京师活动要将会稽郡分为越州管辖而这使者在京游说时言辞失当此事遂成一时笑谈后来王述又来会稽郡察其政绩颇为严苛羲之深以为耻于是托病离开会稽到父母墓前发下誓言不再为官 辞官后羲之镇日与名士僧人做山水之游又入山采药不远千里尝言我终当因采药而死朝廷知其发过重誓也就不再逼他为官后以病卒年五十九朝廷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其子遵父遗嘱坚辞不受 2、羲之其书: 羲之书法在当时即享大名评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对其书法推崇备至一次他到其门生家做客见其家有一榧木小几几面十分光滑干净忍不住往上写了真(楷)书、草书各半后来这位门生的父亲误将几面上的字刮去了这门生懊丧了好些日子又一次羲之遇见一位老妇人卖六角竹扇羲之给每把扇子题了五个字开始老妇人很不高兴于是羲之对她说你只说这是王右军的字扇子可卖百钱老妇人照他说的去卖人人都抢着买后来老妇人又拿了扇子请羲之题字他则笑而不答此数例均可见羲之书法在彼时之影响亦可见喜欢书法的社会风气 羲之家学渊源幼年即从父辈学习书法受到严格训练稍后又从当时有名的书家卫夫人(名铄)学书稍长他开始四处游历得见前辈书家李斯、曹喜、蔡邕、钟繇等人所书碑刻于是深感从卫夫人学书不大对头是“徒费年月”于是他开始精研各书体势博取众家之长创造出风格轻灵优美、潇洒飘逸的新体从而突破了汉魏质朴厚重的古风 书法上欲开一代风气自成一家关键在于创出独特的风格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风神气韵具体则表现在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羲之的楷书本出于卫铄卫铄则出于钟繇钟繇是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尽管楷书到他手上已初具形态但并未完全摆脱隶书笔法羲之在钟、卫基础上加以创新随字本身特征而赋形“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例如他所书之黄庭经与钟繇的宣示表相比后者凝重古拙、朴质敦厚前者则妍美潇洒、轻灵自然 王羲之的行书更是别具风格千古独步行书与草书一样本是在文字的具体使用中为了方便而自然产生的“急就章”只是到了晋代行书方才成熟为具有独特风韵的独立书体王羲之在前人行书基础上将各家用笔、结字中的一些长处加以融合贯通终于创出享誉后世的行书体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今观其书的确俊逸遒劲笔势纵横在用笔、结构、点画搭配等方面极富变化全篇看来纵则有行横则无列气韵生动笔意畅通给人以神采飞扬、起伏跌宕之感 对于王羲之的书法在同时代的书论家那里即已有很高评价例如他的启蒙老师卫夫人见了他的字就惊叹道:“此子必蔽吾书名矣”开始羲之书不及庾翼、郗愔二人到他形成自己风格时一次他曾用章草给庾亮修书庾翼在其兄那里见到羲之的信非常钦服并给羲之写信说:“吾昔有伯英(即张芝汉末草书大家)章草十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庾翼亦为当时有名书家且庾氏一族人人善书自成一格当初庾氏子弟争学羲之书法庾翼曾生气地说:“儿辈厌家鸡而爱野鹜”此时他能对羲之心悦诚服可见羲之书法实有使人不可不服之处 到了后世书论者对羲之更是推崇备至无以复加梁武帝萧衍称赞其书云:“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李世民对羲之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当初他听说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一老僧人珍藏于是派人高价购买无奈老僧人誓死不售于是又派人乔装为文士与老僧人接近渐渐松懈了他的防备最后窃取其书后来唐太宗临逝前又嘱将兰亭集序真迹殉葬在他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唐太宗对羲之书法是有些偏爱了然其确有过人之处则是无可争议的唐书论家张怀瓘评羲之书云:“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助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此可谓公允的评价 (节选自魏晋清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参考译文(谢楚发)】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时贤名流都到了年老的年少的都聚在一起这地方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闹场面然而临流饮酒对酒赋诗也足可以畅叙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虽然不一样性格也有文静和浮躁的不同但当遇到高兴的事从中有所得他们都会感到愉快满足觉察不到衰老即将到来;等到他们对津津乐道的东西感到厌倦情绪就随事情的变化而转移感慨也就产生了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陈迹而且还往往因此而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所以古人说:“生与死也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大事情啊”我们能不感到痛惜? 我每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伤情但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如此现在才明白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后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古人多么可悲啊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参加集会的人录下他们的诗作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之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是相同的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原载文粹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文士为人率直、洒脱他虽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晋书王羲之传说他:“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王羲之与朋友们倘佯于会稽的明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聚会便是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之会聚会的起因源于“修禊”这一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东流水洗濯祓除不祥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祓除不祥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兰亭之会就是如此此次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多达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作诗的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此次聚会王羲之、谢安、孙绰等11人成四、五言诗各一首;郗昙等15人各成诗一首;谢瑰、卞迪等16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 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羲之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此序的前半记述这次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之短促以感慨作结令人遐思无限 兰亭诗的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写游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饮酒之乐、临流赋诗之雅兴其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的审美愉悦如王羲之:“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孙统:“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还有一些诗是写在山水陶冶中忘记忧愁如王玄之:“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王徽之:“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王蕴之:“散豁情志畅尘缨忽已捐”这一部分内容大致相当于王羲之兰亭集序前半部分的意思在山水游览中体认玄理的作品如王羲之:“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是从山水游赏中体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谢安:“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则是抒发万物浑一、不辨彭殇的玄理 兰亭诗无论是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但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 (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兰亭集序中的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 从粗率地采用虚诞方式否定感情到承认感情的客观存在是玄学主题的一个深化尽管去除情累的努力是不变的两晋之际的渡江名士在流离播迁、生死存亡之际又多变为软弱的感伤者: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摘自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摘自世说新语言语) 不讳言“情”似乎又成为一种新的风流表现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许多任情哀乐的表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任情哀乐的千古情文作者在文中畅叙群贤高会、仰观俯察之乐表现出一种高旷的宇宙情怀: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杂文砍一常阋约犹椋趴衫忠病? 可是作者很快就发生了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感伤其生命情调很快由开朗欢畅转为慷慨悲怀诗人还指出这种变化是生命的常态他用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揭示了生命意识发生的现实场景: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王羲之在这里其实已经描述了人生的几种不同境界即审美境界、生活境界和生命境界当人们专注于审美活动或实践活动时会达到快然自足甚至忘我的境界这个时候生命意识是潜伏着的忘却了生死寿夭之事但这种“快然自足”的状态不可能永远不被打破当人们从审美境界中出来或是对自己曾发生浓厚兴趣、全力以赴地追求的事情产生厌倦情绪时往往会反思生命本身进入生命境界悲从中来不可断绝王羲之认为人们的生死之情是客观存在的那种均齐生死寿夭的观念完全是不近人情的虚诞意识在这里他回应了刘琨的观点他还断言生命情绪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并且发现自古以来人们所兴感、文章所抒发的生死之情“若合一契”这也可以说是对文学生命主题的一个总结 选自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 (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长期以来人们在解读这篇杰作时要么指责它情调消极要么泛泛而论未能揭示它内蕴的精神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人自身的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从这一角度去解读能使我们更趋近于文本的内在精神: 1、澄怀者眼里的自然: 本文开头以简净雅洁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兰亭宴集之时优美的环境和融和的天气这些景物清澈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反复吟咏读者的心胸也会变得灵秀爽快 这里的自然是经过王羲之心灵漱涤过的自然是澄怀者眼里的自然王羲之以高洁脱俗的情怀、美好自由的心灵去领悟客观世界自然在他的眼里就有了活泼的生机和灵性 2、深情者眼里的自然: 兰亭集序主旨在于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即所谓“畅叙幽情”深情的人对事物往往别有一种敏锐、深刻的感受对人生更有一份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文中王羲之思考并揭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恃其次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第三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他的这种认识、关注使人们对探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保持敏感和热情使人们对生命的优长和局限拥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在有限的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因此这种喟叹不能认为是消极的 选自名作欣赏 1997年第04期 【兰亭集序鉴赏】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是传统名篇文章用短短的篇幅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一、二段写景部分容易理解后两段对人生发出的感慨则“不易说清却不难感受”本文试着“说清”当然说清的只是本人的一孔之见 文章的第一、二段及第三段前半谈“乐”由前两段具体地谈到三段前半概括地谈 第一、二段是叙说本次具体的宴游之乐“暮春之初”美好的季节;“修禊事”消灾祈福美好的风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美好的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美好的景;“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美好的事;一连串外在的美好自然让人“畅叙幽情”激发出内在的美好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既是“暮春之初”应有的也是天公作美;既是外在的天气环境也是内在的心理环境此刻用同学们常用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爽”于是“仰观俯察”去感受苍天大地万物的大美“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于是感官得到了极大地满足也引得“心游万仞”胸怀得到了极大地放纵所以这次宴游“信可乐也”确实得到了极大的快乐 理解第三段是把握本文哲理思辨的关键 第三段“不知老之将至”之前作者高度概括人生之乐.“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说的是人与人之间那种亲密无间地思想情感地交流是所谓“掏心窝子”的怕交流的是痛苦这种交流本身也是畅快的也能获得情感体验的高峰这是心理活动之乐“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说的是那些能使自己产生快乐的事情自己就纵情地去做书法能给王羲之带来快乐那就尽情地书写见到老太太卖六角竹扇拿过来便写便有无限的快乐这是身体活动之乐句中的两个“或”理解成“有的人”可以这是不同人的乐;理解成“有时”也可以是一个人不同时候的乐“趣舍万殊”是思想情感各种各样“静躁不同”是性格不同思想情感是后天形成的性格主要源于先天“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就是指无论什么样的人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有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当人遇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必然快乐即“快然自足” 行文及此作者告诉我们:快乐的形式可以不同快乐的时间可以不同引发快乐的事物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任何人都有快乐 这也是后文作者说死生不同的原因生有快乐 第三段“不知老之将至”之后作者高度概括了人生之乐短暂、人生亦短暂的道理“所之既倦”对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是审美疲劳是因主观感受而使得的快乐短暂;“情随事迁”事物是会变化的美丽的花朵几天后就凋谢了;情感也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盛开的花朵给人的美感会随着凋谢而逝去这是因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使得快乐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因为审美疲劳原来的“所欣”今已不“欣”已是“陈迹”;或因为事物的变化原来使人“欣”的美已不存在美已是“陈迹”结论仍然是让人“兴感”的快乐短暂尤其让人感慨的是不仅快乐短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连体验这快乐的生命也要听凭造化也短暂 快乐短暂人生短暂“岂不痛哉” “俯仰一世”“不知老之将至”“俯仰之间”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银行资料员培训课件
- 信息技术 wps版 教学大纲
- 河南省灵宝市2024-2025学年小学毕业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 邮政内部作案管理办法
- 造价部部门管理办法
- 企业消防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纽约枪支管制管理办法
- 2025年泌尿外科手术器械使用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外国学者谈新质生产力
- 用户体验 智能座舱人机界面评测规范-意见征求稿-2024-07-技术资料
- 建筑工程资料承包合同范本
- DB14-T 2490-2022 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防火规范
- 中压交联工序工艺培训
- 水质采样记录表
- 安克创新招聘测评题答案
- 一年级上册道法教学计划
- 招租写字楼方案
- 人类群星闪耀时
- 某部队副食品供货项目配送方案
-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前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