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写作指导_第1页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_第2页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_第3页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_第4页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写作总体要求 新课标在 “ 第四学段 (7-9 年级 )(三 )写作 ” 中有以下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 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说明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这六条要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即第 1、第 2 条是指导学生 “ 写什么 ” ,第 5、第 62 / 13 条是指导学生 “ 怎样写 ” ,第 3、第 4 条是指导学生 “ 如何写好 ” 。 明确以上的要求,学生心中就有底了,写作文时就有的放矢了。 考点导引 命题作文是各类作文的根。随着 07 年部分高考语文命题作文的出现,命题作文再 度受到世人的关注。中考作文命题的航向,或许也会按照高考的指挥棒,由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向命题作文过渡、回归,所以命题作文的训练不能放松。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查形式。近年来,命题作文在各地中考作文中仍占一定比例。据统计: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中,命题作文所占比例: 2000 年占 %, 2001 年占 %, 2002 年占 %,XX 年 13%, XX 年 %。这些数字表明,命题作文在中考作文中所占的比例, 2002 年前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而 2002 年后呈现上升趋势。 XX 年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在中考卷的省市有:上海市的 “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 和 “ 我的 视线 ” 、山西省的“ 你准备好了吗 ” 、广州市的 “ 假如再有一次机会 ” 和 “ 我也是富翁 ” 、广西桂林市的 “ 读书真好 ” 、青海省的 “ 藏在我心中的秘密 ” 、 *生产建设兵团的 “ 飞翔 ” 等 8 题。虽然命题作文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具有 “ 三自 ” 性(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但它题目的唯一性,有利于阅卷老师统一评分尺度和标准,减少阅卷中的评分尺度不一造成不3 / 13 公允等弊病,因而在中考中仍占一席之地。 且看 XX 年部分地市的中考命题作文: 1、广东最好的奖赏 2、广州心中有盏红绿灯 3、江苏省南通市:带着微笑出发 4、泰州市:成 长比成功更重要 5、苏州 :晨 6、衢州我拥有,我快乐 7.山东莱芜其实并不是这样 8.上海记住这一天 ”9 、南京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写作指导 一、审题 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 “ 题眼 ” ,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 XX 年全命题的题目是 “ 我最爱这里的风景 ” 。程度副词 “ 最 ” 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 “ 爱 ” 之 “ 最 ” 。例如有位考生把 “ 我最爱这里的风景 ” 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 “ 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 颐笔下 出淤泥而不染 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 弱女子 的柳树。 ” 这里, “ 最 ” 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 “ 绿得最早的春色 ” 、 “ 黄得最晚的生命 ” 、 “ 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 ” 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 “ 最 ” 字贯穿4 / 13 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 “ 我爱这里的风景 ” ,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 “ 行动的力量 ” ,(江苏淮安卷)要突出 表现 “ 行动 ” 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 “ 会变 ” ,或写不同时期的 “ 变 ” ,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 “ 言外之意 ” ,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 “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 ,(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 “ 一朵浪花 ” ,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 “ 和父母交朋友 ” 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 “ 我 ” 和 “ 父母 ” ,主题是 “ 交朋友 ” ,这就排除了“ 交朋友 ” 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 “ 朋友 ” 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例如 XX 年江苏省5 / 13 无锡市考题 “ 门其实开着 ” 中的 “ 其实 ” 指什么 ?有什么语法意义 ?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 “ 其实 ” 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 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 “ 修正 ” 、 “ 更正 ” 或 “ 补充 ” 的内容是什么,也即 “ 其不实 ” 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 其实 ” 转折,由 “ 其不实 ” 过渡到 “ 其实 ” ,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 门其实开着 ” 写成 “ 门开着 ” 或 “ 门 ” 。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 “ 参加网页制作比赛 家长、同学都支持 自己努力练习 夺得第一名 成功的门其实开着 ” 。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 “ 门 ” 前,有没有遭遇曲折 ?有没有犹豫动摇 ?有没有灰心丧气 ?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 “ 门开着 ” 。文章的整个过程没 有触及 “ 修正、更正或补充 ” 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 “ 其实 ” 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 六是把有些关键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明确其适用环境和内在联系。例如 XX 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 “ 这里的景物也美丽 ” ,这种用副词 “ 也 ” 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 “A d, B 也 d” 。这里, “A”“B”表示两种事物, “d” 表示其共有属性。 “A” 是一般性、公认性的, “B” 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 B 往往带有6 / 13 某种哲理色彩。例如 “ 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 ” , “ 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 ” 。这一题中的 “ 景物 ” 如写 “ 荷花 ” 、 “ 菊花 ” 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 “ 虚 ” 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 “ 孝敬父母二三事 ” (湖北省恩施卷)、 “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 (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 门其实开着 ” (江苏省无锡卷)、 “ 印象 ” (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 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 “ 我 ” 、 “ 妈妈 ” 、“ 班主任 ” 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7 / 13 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 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 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 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 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 )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 ”这时,题目 “ 责任(宽容 ) ” 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 “ 责任 ” (宽容 )的事例,证明一下 “ 责任大于山 ” , “ 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 , “ 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 ” 等论点。 二命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命题作文虽然题目唯一,但要写出新颖的好文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要准 8 / 13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 慎,满盘皆输,可见审题是多么重要。命题作文,审题应当做到: ( 1)辨明文体 虽然现在多数命题作文不限定文体,但有时,文章的文体又是固定的,因此,辨明文体就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 (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题目当中直接带有: “ 人 ” 、 “ 事 ” 、“ 记 ” 等字样 ,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 “ 议 ” 、 “ 论 ” 、 “ 谈 ” 、 “ 辩 ” 等字眼,也有的由“. 的启示 ” 、 “ 从 .想到的 ” 、 “ 由 .说起 ” 等短语构成。 ( 2)要看清题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 “ 要求 ” 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 “ 要求 ” 这项内容搞清楚 ,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我们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9 / 13 认真分析,理解题目 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4)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如:题目 “ 校园新风 ”. 写记叙文,可写人也可写事,地点要在校园内,内容为好的现象,宜与过去对比。 (5)抓住 “ 题眼 ” 确定中心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就是命题作文的 “ 题眼 ” 。扣住了 “ 题眼 ” 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 单词语题目,题目即“ 题眼 ” ,如 “ 沟通 ” 、 “ 生日 ” 等。 词组型题目中 .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 “ 题眼 ” ,动词是 “ 题眼 ” 。如 “ 难忘的一件事 ” 的 “ 题眼 ” 是 “ 难忘 ”.“ 骄傲的妈妈 ” 的 “ 题眼 ” 是 “ 骄傲 ” , “ 这件事教育了我 ” 的 “ 题眼 ” 是 “ 教育 ” , “ 我喜欢那句格言 ” 的 “ 题眼 ” 是 “ 喜欢 ”.“ 回忆我的同桌 ” 的 “ 题眼 ” 是 “ 回忆 ” 。 (6)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 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 .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 .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如 “ 选择 ” ,可在其前添加 “ 爸爸的 ” 、 “ 痛苦的 ” 、 “ 明智的 ” 等,或在其后添加 “ 了坚强 ” 、 “ 了诚实 ” 、 “ 的快乐 ” 、 “ 的艰难 ” 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 题目哟 !10 / 13 有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那么在选材中我们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使所选材料新颖 .如“ 感谢 ”. 学生感谢老师为常见,老师感谢学生就为奇、为新。 (7)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按文体写即可: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每当此时有些同学就无所适从。多是成段的感慨 .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选择了记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把人写好 .把事写实。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 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 .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若选择议论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2.选材要新 为了使命题作文的选材新颖,我们在写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 1)材料真实 “ 真实 ” 是指选择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它要求我们选择的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行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一些同学总喜欢在作文中胡编滥造。如写逆境的作文题目,就可能有 60%的同学会在作文中写自己从小是个残废的孩子,没有胳膊或没有腿 ” 。或者说 “ 我从小就死了爸爸, 1311 / 13 岁又死了妈妈,自己跟着 70 多岁的爷爷一起生 活 ” 等。像这种类似的编叙故事的现象,在作文写作中不胜枚举。这类作文不是从作者生活中来的真实事,所以在写作中,往往漏洞百出,给阅卷人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其实,我们生活中深入参与生活,并在作文中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写出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 2)材料新颖 作文写作中,我们要做到: “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 这里讲的就是话题作文的新颖选材。现在,在中学生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高中生就写初中时期的人和事;初中生就写小学时期的事。在文章的选材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创新: 一是与时俱进,尽量写新近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件,以增强文章的鲜活性。二是拓宽思路,使文章以新以奇打动读者。如上面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写感激某一件事、感激某一物、感激某一次机遇、感激某一次相逢、感激失败、感激贫困、感激挫折等,通过拓宽思路,文章的选材就新颖了。 ( 3)材料典型 “ 典型 ” 指材料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说服力强。新颖的材料不一定具备典型性,即使是新颖的材料,如果不具备典型性,选择时也不能用。典型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例如,我们以三峡移民人家为题写篇文章,如果我12 / 13 们不深入移民中间去,就很难了 解移民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如果盲目去写人人都有 “ 舍小家、顾大家、主动移民为国家 ” 的高尚思想,个个都乐于移民,就不是三峡移民的真实写照,就不具有典型性。如果我们深入到移民中去,就会发现许多移民都是由 “ 不想移 ” 到 “ 主动移 ” 的,这样去写,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了。 3.立意要奇 命题作文的立意是命题作文创新的关键。经过多年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话题作文立意创新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尝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