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测试试题.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测试试题.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测试试题.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测试试题.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测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测试试题1、 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大禹传位于启,开创了(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2.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历史主题是 ( )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3. “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这段材料说明商代的政治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等级森严 D. 管理有序高效4. 左传载:“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 分封制 B. 井田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5.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天下为公 B. 家国一体 C. 中央集权 D. 官僚政治6. 红楼梦中“元春省亲”(见图)一节中,面对贵妃元春的到来,身为祖母的贾母也不得不率众跪迎。这一现象表明( )A.元春违背了纲常伦理 B. 宗法关系要服从政治隶属关系 C. 当时宗法关系已经崩溃 D. 贾母等以此表示对元春的喜爱7. 根据下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 该图所表现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西周时期 C. 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 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8. “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 “家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周初分封制不符合当时统治需要 B. 西周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C. 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 D. 西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9.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A. 内外服制度 B. 分封制度C. 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10.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11. 2018年2月16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体现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12.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种做法(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3. 秦朝,太尉一职并不是常设的,只在有战事之时而设,而且没有调兵权,“也许仅仅是起到高级参谋的作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才选拔机制未建立 B. 官僚机构重新调整C. 当时社会政治较清明 D. 皇帝总揽一切大权14. 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15. 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变局”的表现之一是( )A. 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 B. 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C. 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 D. 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16.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秦汉时的宰相,不但管国家的政务,还要管皇帝的家务,实际是皇帝的管家。九卿中的太常管皇家祭祀,光禄勋管皇宫侍卫,少府管皇室经济等等。这表明秦汉政治( )A. 开创了家天下局面 B. 服务于专制皇权C. 仍是血缘宗法政治 D. 不存在君相矛盾17. 中共中央近期开展监察制度试点改革。两千多年前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也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它是( )A. 丞相 B. 太尉 C. 皇帝 D. 御史大夫18. 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 B. C. D. 19. 以下是小明同学为某历史单元设计的朝代演变示意图,适合此单元主题的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20.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宋代这一措施()A.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强化了皇权 D. 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21. 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A. 设立枢密院 B. 增设参知政事 C. 派文臣做地方官 D. 设三司使22. 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是()A. 削藩 B. 平定“七国之乱”C. 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D. 颁布“推恩令”23.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 在西藏设立行省 B. 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 在西藏设立卫所 D. 设置驻臧大臣24. 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他整理的是 (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 明朝的内阁制25.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这一制度选拔官员的标准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26.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制度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A.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27. 中国古代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生,寒窗苦读十年,才华横溢,被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仍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做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28. “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起源中国文官制度演变。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29. 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 )A. 监察权 B. 行政权 C. 军事权 D. 经济权30. 宋太祖在各州加设“通判”一职的目的是( )A. 监察知州 B. 加强地方力量 C. 防范民变 D. 提高办事效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地理志(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8分)(2) 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3) 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8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3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