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I).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I).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I).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I).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I)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家族血缘关系B. 中央集权意识C. 家国同构观念D. 安土重迁理念2.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 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 丞相掌握大权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3.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A. 选拔人才存在缺陷B. 脱离现实,学不致用C. 考试内容规范合理D. 制度具有公正合理性4 表1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秦 6位 两宋 121位 西汉 47位 明 4位 唐 182位 清 0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 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5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老规矩一:“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老规矩二: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A. 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B.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C. 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D.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6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 汉朝的刺史B. 宋朝的通判C. 明朝的内阁D. 清期的军机处7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种变化表明: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 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了调和D. 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8以下是我国古代三个不同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对以下三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三幅图呈现的核心制度都是皇帝制B. 图3反映的是宋代的中央官制C. 图1至图3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 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9“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料反映出: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军机处提高了效率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专制皇权空前加强10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元鼎四年)天子始巡郡国,东渡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办自杀。行西逾陇,陇西守自杀,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於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为此汉武帝制定了哪一措施来加强控制?A. 御史大夫B. 刺史C. 门下省D. 中朝制度11 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说明:A. 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B. 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C.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D. 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2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 史实: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结论: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B. 史实: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 生产不计成本 结论: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C. 史实: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结论:棉纺织业成为元朝赋税主要来源D. 史实: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结论: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 受到了严重冲击14如图材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A. 不抑兼并B. 重农抑商C. 分化率权D. 重文轻武15.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A. 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C. 明清时期徽州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D. 明朝时期商业发展开始突破空间限制16.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17.“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18.“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A. 白银大量使用B. 贸易繁盛C. 工商业繁荣D. 交子的使用19.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20.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2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C. 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 均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22.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以下关于唐以来制瓷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 清朝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B. 唐朝瓷器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C. 明代青花瓷、珐琅彩争奇斗艳D. 秘色瓷是我国南方青瓷的珍贵品种23.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C. “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24.对中国古代三种形态手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世界领先B. 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用于家庭消费C. 明朝中后期,在官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 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25.清政府长期实行“怀柔远人”政策。1764年,下令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出海商船,每船准带生丝以两千斤为限,准许外国商船每次可带出生丝一万斤,又严禁闽、皖、浙等省出产的茶叶从海路运销广州或海外。该政策:A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B有利于外国商人垄断中外贸易C导致中国农产品失去国外市场D使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萎缩26.下表摘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全国耕地总面积(亿市亩)北方耕地面积(亿市亩)南方耕地面积(亿市亩)秦汉117(全国)5.72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3.851.9251.925隋唐124(北方)328(南方)6.423.213.21A.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 北方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7.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28.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9.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30.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据此可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A. 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B. 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C. 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D. 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6分)32.(1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罗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主要因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7分)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材料二: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不妨称为近代新儒学。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其演变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7分)答案一、 选择题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