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指导方法v0.4.0.doc_第1页
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指导方法v0.4.0.doc_第2页
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指导方法v0.4.0.doc_第3页
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指导方法v0.4.0.doc_第4页
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指导方法v0.4.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优技术通知单-网优经验分享 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指导方法 (作者:朱向前,莫莉,赵国华,井广学)Build Excellent TD-SCDMA Network 目 录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1指导方法11引言41.1编写目的41.2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41.3参考资料41.4缩写术语42TD-SCDMA网络干扰介绍42.1概述42.2干扰的分类42.3辅助干扰分析的数据来源53现阶段重点关注干扰的定位和解决方法63.1基站GPS跑偏63.1.1干扰原因63.1.2干扰现象73.1.3干扰定位方法93.1.4干扰解决方法133.2设备异常或故障带来的干扰133.2.1干扰原因133.2.2干扰现象133.2.3干扰定位方法133.2.4干扰解决方法143.3系统外部干扰143.3.1干扰原因143.3.2干扰现象143.3.3干扰定位方法153.3.4干扰解决方法153.4上行同频干扰153.4.1干扰原因153.4.2干扰现象153.4.3干扰定位方法153.4.4干扰解决方法153.5远端基站干扰163.5.1干扰原因163.5.2干扰现象163.5.3干扰定位方法173.5.4干扰解决方法184干扰分析输出18 第 18 页 共 18 页1 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文档主要目的是参考之前积累的干扰分析、定位方法,结合大唐移动在上海的TD-SCDMA网络的干扰特点,给出系统干扰分析、排查和定位的指导性方法。1.2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网络规划人员、网络优化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算法仿真人员、系统仿真人员、RRM算法研究人员、产品开发人员、产品支持人员。1.3 参考资料1 TD-SCDMA系统的干扰分析,大唐移动内部资料。21.4 缩写术语2 TD-SCDMA网络干扰介绍2.1 概述TD-SCDMA是以TDD方式进行上下行区分的CDMA系统,受限于系统码字长度、各种检测算法抗干扰性能等因素,实际系统也是干扰受限的系统。系统干扰可以分为上行时隙干扰和下行时隙干扰,本文重点关注系统的上行干扰分析、排查和定位方法。上行时隙干扰大小以及干扰种类会直接影响上行物理层链路性能以及高层RRM算法性能,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相关算法不可用。2.2 干扰的分类根据上行干扰形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将干扰分为几类:A) 系统内干扰a) 基站间干扰i. GPS跑偏:某个基站的GPS定时出现偏差,基站间上下行信号互相干扰;ii. 远端基站干扰:远端基站信号时延较大,但衰减较小时,影响其他基站;iii. 交叉时隙干扰:由于相近两基站的上下行时隙转换点不同,造成干扰;iv. 基站射频异常:基站射频故障,发射不符合规范的异常信号;b) 终端对基站的干扰i. 同频邻小区信号干扰:同频邻小区终端的信号对本小区终端的影响;ii. 终端异常:终端发生异常,发射不符合规范的异常信号;c) 基站自激d) 干放参数有误B) 系统外干扰a) 微波E1传输器干扰b) 卫星干扰c) 其他通信系统干扰d) 民用设备干扰e) 特种设备干扰C) 虚假干扰a) 基站检测异常i. 多天线不平衡:由于多天线老化程度不同,检测到干扰也不同,产生偏差;ii. 信号存储器故障:由于存储器故障,导致暂存信号和读取信号不同;iii. 检测功能未启动:进行干扰检测的基带处理单元未启动,测量值无效;b) RNC处理异常c) OMCR处理异常2.3 辅助干扰分析的数据来源上行干扰测量信息主要由基站进行测量,并经由RNC和OMC-R进行统计处理。通常包括以下测量量:上行时隙ISCP(上行各时隙midamble部分测量得到的干扰电平)UP shifting点ISCP(上行UPPCH的可能位置点处测量得到的干扰电平)在OMC-R可定制网络指标报表:即可分时段获得统计的测量报表,通常格式如下:不同的统计时段干扰特性不同,对于稳定存在的干扰应尽量选取没有业务干扰的时段来进行统计,如凌晨3-4点。对于持续变化的干扰应连续统计每小时或每刻钟的干扰信息。除了测量得到的报表,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包括:1.基站规划表,其中的经纬度、方向角、下倾角、高度等信息十分重要;2.基站告警信息,可以直接发现设备问题,定位快捷准确;3.RNC configdata,可以从OMC-R上查看RNC对各基站的参数配置;4.基站本地配置,可以用LMT-B远程连接基站查看基站本地参数配置;5.基站日志,可以查看内部告警和部分物理层数据;6.现场干扰的频域、时域和方向性特征,可以携带频谱仪和定向天线到现场观测。3 现阶段重点关注干扰的定位和解决方法现阶段,外场上下行时隙比例均配置为2:4,由运营商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因此不需要考虑TDD系统的交叉时隙干扰。现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干扰类型有:1)GPS跑偏带来的干扰基站GPS定时出现偏差,基站间上下行信号互相干扰,尤其是下行导频DwPTS对上行时隙的干扰。2)设备异常或故障带来的干扰a)基站射频故障,发射不符合规范的异常信号;b)或基站射频通道信号接收、处理存在bug,导致个别通道测量的干扰非常大,使得整体测量ISCP测量偏大,接收信号检测性能下降。c)信号存储器故障:由于存储器故障,导致暂存信号和读取信号不同;d)检测功能未启动:进行干扰检测的基带处理单元未启动,测量值无效;e)RNC处理异常;f)OMCR处理异常。3)系统外干扰a)微波E1传输器干扰;b)卫星干扰;c)其他通信系统干扰;d)民用设备干扰;e)特种设备干扰;4)上行同频干扰同频邻小区上行链路之间的同频干扰,可能的原因有:a)上行同频联合检测功能没有打开;b)上行链路功率参数设置不当、外环功控失效;c)切换不及时,或邻区漏配,导致终端以较大功率发射,给同频邻区造成明显的上行干扰。说明:远端基站干扰不作为目前阶段关注重点,只做简单介绍。3.1 基站GPS跑偏3.1.1 干扰原因TD-SCDMA基站采用GPS信号来进行基站间同步,主要工作原理是:u GPSCU模块通过GPS接收机的信号来进行锁相和产生定时信号。u 基站的空口每5毫秒有一次收发切换。切换信号的定时是基站根据GPSCU输入的定时信号进行一定的处理,比如加上不同部分的时延而得到的。u 目前宏站和超站使用是GPSCU输出的80ms的周期信号,微站使用的是GPSCU输出的2 s信号,比如对宏站来说,得到GPS输入的80ms的时钟沿,则为后面16个子帧的开始。u GPSCU的指标一般为+-200ns,如果某个站的GPSCU输出的80ms和其它站的GPSCU的80ms有较大的偏移,则会造成两个站的空口同步信号不同步,即GPS跑偏造成跑偏站和其它站之间的上下行互相影响。基站GPS跑偏的原因u GPS模块受到内部或外部的突发影响,导致设备出现故障。从目前统计来看,多以外部作用为主,尤其是雷雨天气,防雷设计安装达不到要求的基站天线易受雷击,故障率很高,问题比较严重。u GPS板卡本身故障或者有严重告警,比如接收机故障、晶体失锁、PP2S输出异常、holdover超时等,表明GPSCU工作已经不正常了,导致输出的定时信号发生偏移。u OSA GPS接收机有BUG,导致输出的定时信号发生偏移,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观察是否恢复,如果仍然跑偏则需要更换GPS板卡。3.1.2 干扰现象由于TD-SCDMA是时分系统,基站间上下行依靠准确的同步来避免干扰,GPS跑偏的直接结果就是基站间的同步关系被破坏,上下行信号发生互相干扰。下行信号功率一般强于上行,并且存在几乎以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常发的导频时隙TS0和DWPTS,所以上行信号的1-2个时隙长度受到的干扰会很严重。一般离得较近的站点ISCP干扰强度高达-70dBm以上,甚至达到测量值上限-50dBm。GPS跑偏的站点为宏小区基站时,通常为3小区配置,则3个小区主频点都会产生干扰,但由于各小区方向角不同,影响范围也不同,在定位时注意到这个特性也可以带来帮助。GPS跑偏站点的信号可以看做是比正常站点滞后或提前。1)GPS滞后跑偏基站信号滞后时,表现为正常基站的上行时隙受到干扰,此时干扰现象和其它现象有:A)范围大,强度高,仅干扰1-2个上行时隙,干扰电平以跑偏基站为圆心向外递减,典型宏小区干扰频点为3个,跑偏基站的3个扇区的三个主载频会对周围其它小区的同频频点的上行时隙造成明显干扰。B)跑偏基站本身上行时隙会受到周围其它小区的下行业务时隙的干扰,干扰大小和业务量、发送功率直接相关,一般上观察到的平均ISCP水平较低,和周围受干扰基站的上行时隙平均干扰水平差别明显。C)终端很难驻留到该小区(主要指从其它小区很难小区重选到跑偏小区,不排除在该小区下开关机可以小区选择成功)。GPS滞后举例如下:根据上海网络2009-4-27日干扰数据,使用MAPINFO网络规划工具把不同站点的干扰信息显示出来(MAPINFO网络规划工具辅助分析干扰的方法,请参考相关作业指导书),下图中蓝色表示该小区的上行时隙干扰-95dBm:观察发现,物华小区干扰周围一圈邻小区的上行时隙平均干扰明显偏高,而物华小区本身上行时隙平均干扰较低。该站点即为GPS跑偏疑似站点,需要进一步分析定位,具体方法参考3.1.3节。2)GPS超前跑偏基站信号提前时,表现为只有跑偏基站一个站受到干扰,此时干扰现象为:a)单个站的三个主频点的1-2个上行时隙平均干扰强度高,干扰频点为周边宏小区的主频点。b)周围站点上行时隙平均干扰较小,和跑偏基站干扰水平形成明显对比,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画图可以看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c)终端很难驻留到该小区,即使可以驻留,观察邻小区的测量RSCP值都非常低,如-110dBm以下。d)终端很难接入,表现为UE回RRC setup complete之后,网络侧无反应。分析原因是,跑偏基站的上行时隙受到周围邻小区TS0和DwPTS的严重干扰,基站上行接收无法正确译码导致接入失败。3.1.3 干扰定位方法如果发生GPS告警,应优先排查告警站。常见告警如下:当发生无告警的GPS跑偏时,需要根据3.1.2中的干扰现象进行分析定位。有多种定位方法,具体可以参考文献1。目前各地网络都进入商用或试商用阶段,参考文献1中的很多中方法无法得到实际应用。考虑这些实际因素,本指导书重点介绍一种比较实用、低风险的方法。GPS跑偏定位方法:1)把基站站点信息(经纬度、频点、站型、天线数等)和对应ISCP数值信息,导入MAPINFO地图,分析是否具备以某个站点为中心的分布,从而确定疑似GPS跑偏站点。2)如果疑似GPS跑偏站点各个小区各个频点上行时隙平均干扰和最大干扰都比较高,则判断该站点可能是GPS超前。3)如果疑似GPS跑偏站点上行时隙干扰正常,周围邻小区上行时隙干扰比较高,则进一步查询疑似GPS跑偏站点周围小区的干扰ISCP报表数据,观察周围邻小区干扰比较严重的频点、时隙,是否满足如下现象:周围邻小区中和“疑似GPS跑偏站点”各个小区主频点同频的频点的上行时隙TS1或/和TS2干扰比较高,其它频点干扰较低?如果满足上面现象,则可以判断该站点GPS滞后。辅助定位方法:1)根据外场测试数据反馈,终端很难驻留到该小区,即使可以驻留,观察邻小区的测量RSCP值都非常低,如-110dBm以下。2)根据外场测试数据反馈,是否存在终端很难接入的情况,表现为UE回RRC setup complete之后,网络侧无反应。分析原因是,跑偏基站的上行时隙受到周围邻小区TS0和DwPTS的严重干扰,基站上行接收无法正确译码导致接入失败。3)使用扫频仪辅助定位的方法:海高:由于基站之间的同步是依据卫星GPS,所有基站帧头timing与GPS秒脉冲的偏差是一个稳定值,因此,只需检测出所测基站的帧头timing,根据它与GPS秒脉冲间的相对关系,在这个稳定值的基础上判断:1、如果所测基站帧头相对GPS秒脉冲延迟几个到几十个chips则判断为同步。2、如果所测基站帧头相对GPS秒脉冲延迟较大(大于约2000个chips(单位:1/8chip),则判断为失步。Outum软件bug解决后,可直接从GPS失步字段判别。Outum软件截图如下:海高软件截图如下:烽火:在正常情况下,TD-SCDMA 基站设备的下行5ms 子帧信号是与GPS 秒脉冲同步的。在发生GPS 跑偏的情况下,基站设备的下行5ms 帧信号不再与GPS 秒脉冲对齐,导致了基站下行信号对周围小区的干扰,以及周围小区对本小区的干扰存在。扫频仪自身携带GPS 天线,接收GPS 卫星信号,通过内置GPS 接收机输出的时钟信号,以及扫频仪与基站同步时钟之间的差值就可以得到从基站到扫频仪的测量时延。基站GPS 时钟正常情况下:测量时延=传输时延基站GPS 时钟异常情况下:测量时延= 传输时延+ GPS 偏移在不消除传播时延的情况下,由于GPS 导致的基站的偏移范围应该在0-6400chip 内。因此在考虑了多径效应的影响后,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门限,比如250chip 作为怀疑存在失步问题的门限。在路测时,发现某小区的测量时延(帧头偏移)超过了1000chip(单位:1/4chip)就认为是失步。分析定位举例如下:根据上海网络2009-4-27日干扰数据,使用MAPINFO网络规划工具把不同站点的干扰信息显示出来,下图中蓝色表示该小区的上行时隙干扰-95dBm:观察发现,物华小区干扰周围一圈邻小区的上行时隙干扰明显偏高,而物华小区本身干扰较低。对5月11日3点4点该区域的两个站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其中,伦鑫是物华的邻区):RNCID小区ID统计对象平均ISCP(时隙1)(dBm)平均ISCP(时隙2)(dBm)时隙1最大干扰功率(dbm)时隙2最大干扰功率(dbm)3921105伦鑫-1 主载频 10088-89.75-106.371-76.75-103.2513921105伦鑫-1 辅载频 10080-109.871-110.25-107.752-105.2513921105伦鑫-1 辅载频 10096-109.751-109.751-108.752-108.7523921106伦鑫-2 主载频 10104-85.75-108.251-69.25-107.7523921106伦鑫-2 辅载频 10096-108.752-108.752-107.252-107.7523921106伦鑫-2 辅载频 10112-108.251-100.236-106.751-96.25013921107伦鑫-3 主载频 10120-89.4928-108.251-75.25-107.7523921107伦鑫-3 辅载频 10112-107.752-100.834-107.252-90.253921107伦鑫-3 辅载频 10080-108.251-108.752-107.752-107.2523921137物华-1 主载频 10088-108.251-92.4928-99.25-81.753921137物华-1 辅载频 10080-107.933-87.5914-74.25-70.253921137物华-1 辅载频 10096-108.752-88.2356-105.251-67.753921138物华-2 主载频 10104-107.752-94.9929-105.251-82.753921138物华-2 辅载频 10096-107.752-91.8697-103.251-78.753921138物华-2 辅载频 10112-108.121-91.8237-98.7501-57.253921139物华-3 主载频 10120-107.752-97.4777-107.252-88.753921139物华-3 辅载频 10112-107.752-91.9779-102.251-60.253921139物华-3 辅载频 10080-96.3241-90.2518-82.75-60.75可以看出,伦鑫几个小区的主频点(和物华主频点同频)的TS1都有明显的干扰,时隙2可以认为干扰正常(也观察了其它物华的邻区,比如天翔,和伦鑫小区干扰情况类似)。物华几个小区各个频点的时隙1干扰基本正常,时隙2都受到明显的干扰,并且最大干扰非常大,可以排除是远端干扰情况(原因:远端干扰典型现象之一就是TS1干扰明显大于TS2,不会出现相反现象)。系统外干扰通常会干扰多个时隙,因此系统外干扰可能性较小。因此根据上面现象,推测物华基站GPS可能跑偏。夜间去激活该小区,观察其它小区的上行时隙干扰,恢复正常。由此,可以完全定位是GPS跑偏(滞后)。需要说明的是:后续Node B会开发上行时隙检测GPS跑偏的功能,实现自动或手动开启上行时隙SYNC-DL检测,并把相关检测结果上报OM,用于辅助进行GPS跑偏定位。3.1.4 干扰解决方法1)单独升级该站GPS软件。2)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再更换GPS板卡。3.2 设备异常或故障带来的干扰3.2.1 干扰原因设备异常或故障带来的干扰干扰本身说明网络设备存在有“内部”干扰,如果不是软件算法的bug,那么极大可能已经出现了设备器件的损坏。不进行相应的处理,网络的性能还是可能产生恶化。网络干扰测量的渠道主要经由“基站-RNC-OMCR”这么一条路径,RNC和OMCR主要起到统计和传递的作用,基站作为干扰检测的实现设备,发生异常的可能性较多,这里列举一些可能的原因:1)多天线不平衡,即射频故障问题由于多天线老化程度不同或射频通道异常,检测到干扰也不同,产生偏差;因为在计算上行ISCP时是结合使用了多个天线的信道估计结果,会导致最终计算的ISCP异常,比如偏大。实际的基带处理性能也会受到单个或多个射频通道故障的“拖累”,致使解调性能下降。2)信号存储器故障由于存储器故障,导致暂存信号和读取信号不同。特别说明:设备故障原因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特征,需要后续不断积累。3.2.2 干扰现象干扰现象如下:1)由于是设备故障,这类干扰的共同点是不具备地理特征。常见的现象是:单个小区(一套天线)内多个频点的上行时隙平均干扰都比较高,并且不满足GPS跑偏现象。2)RNC或OMCR处理异常的主要干扰现象是:大多数站点都出现干扰和实际的偏离,偏离趋势相同,干扰小区的某些特性是相同的,没有地域特征。3)基站检测异常的主要干扰现象可能有:- 某个站点干扰异常,同时并发有器件告警;- 干扰值和实际偏离较大(如小于底噪,只有某个频点某个时隙干扰异常),实际环境几乎不可能出现类似的干扰情况;- 仅一个站异常;- 同一类型 / 批次 / 版本的站异常;- 没有地域特征。3.2.3 干扰定位方法方法1:简单分析报表或使用IPGMAP观察干扰地图时,如果发现多个没有任何地理特征的小区,都存在有相似的干扰偏离趋势,那么很可能是中央网元RNC或者OMCR出现的异常。此时定位相对简单,分别从基站、RNC、OMCR获取异常干扰对应的同一时段数据,互相对比即可发现是哪里处理发现了问题。方法2:提取告警、日志甚至物理层数据来对干扰进行定位。方法3:对于单站、所有上行时隙平均ISCP都比较大(比如-70dBm以上),则怀疑是射频设备故障,如果没有告警,可以夜间暂时关闭射频第7通道,观察上行时隙干扰是否恢复正常(Bug,目前研发正在定位,2009-5-26),如果恢复正常,则可以确定是射频相关bug。方法4:异常测量值,比如上行时隙平均ISCP和最大ISCP都是-120,-57.25等比较怪异的情况,一般是有问题的,需要研发协助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参考3GPP TS25.123协议,上行时隙ISCP范围为(-120,-57)dBm上报值应该在这个范围之内,否则就可能有问题。另外,TD系统设备底噪范围:-113+噪声系数,假设噪声系数为35dB,则系统的实际底噪范围为:-110-108dBm。定位这种干扰的方法更多的是经验,可能随着设备版本的更好、新设备的使用,会有新的一些现象,需要不断摸索经验。3.2.4 干扰解决方法1)设备算法问题向产品线提bug,在下一版本或补丁中进行修正。2)设备硬件问题视影响程度和可修复性进行修复或更换。3)暂时无补丁、新版本或无可更换硬件,需要咨询研发是否有规避手段。比如:上面方法3中提到的第7通道的问题,可以通过关闭第7通道暂时规避。3.3 系统外部干扰3.3.1 干扰原因系统外部干扰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干扰主要有:1)微波E1传输器干扰2)卫星干扰3)其他通信系统干扰,主要包括PHS、WCDMA的带外泄露和CMMB广电移动电视补网;4)民用设备干扰,主要包括自设电视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放大器、非标准Wimax等;5)特种设备干扰,主要包括监狱、警察、军队、保密单位等干扰移动通信的特种设备;3.3.2 干扰现象不同的系统外干扰有着不同的特征,这里归纳为两种现象:1)多个连续频点、连续时隙受到干扰,地理上从干扰源有明显放射范围,干扰强度高,并且干扰强度随范围增大而递减。微波传输和自设的带定向天线设备均有这个特征。2)单个或多个连续频点受到干扰,可能有一定的时分特性,地理上分布强度不集中,但有一定连续覆盖特征,干扰强度不定。这是来自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现象。其中,现象1)是重点。3.3.3 干扰定位方法由于系统外干扰大多带有地理特征,可以使用地理信息分析工具如MAPINFO,结合带上扫频仪到现场勘察来进行定位。1)把基站站点信息(经纬度、频点、站型、天线数等)和对应ISCP数值信息,导入MAPINFO地图,观察是否具有上述现象,并进一步确定干扰源的范围和频段。2)携带扫频仪(有条件最好装有定向天线)到现场,在较空旷地搜索干扰频段的信号强度,逐渐逼近干扰最强的位置,观察高处的天线状物。扫频仪有定向天线时会节约大量的重复搜索工作。3.3.4 干扰解决方法系统外干扰源的设备一般不能直接操作,通常会请运营商通过无线委员会来进行协调。一些应用于军队、监狱、警察、保密单位的特殊设备,本身目的就是所在范围内的干扰移动系统的正常通信,协调不易,可适当避开干扰最强的频段,或在网络规划时设置死区。3.4 上行同频干扰3.4.1 干扰原因TD-SCDMA系统中由于使用频率重用技术,上行同频干扰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干扰类型,其大小、影响程度和系统的组网规划、频率复用系数、RRM算法设计、相关参数配置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形成干扰的原因较多,分析排查比较困难。同频邻小区上行链路之间的同频干扰,可能的原因有:a)上行同频联合检测功能没有打开;b)上行链路功率参数设置不当、外环功控失效;c)切换不及时,或邻区漏配,导致终端以较大功率发射,给同频邻区造成明显的上行干扰。d)同一个基站各个小区的基扰码相同,或邻小区同频同码字,都会导致上行同频干扰较大。其它原因需要继续探索总结。3.4.2 干扰现象上行同频干扰通常是系统内有业务时,由于相关算法或参数设置不当造成上行时隙的ISCP短时间内比较大,表现的现象就是:业务量较小时的上行平均和最大ISCP都比较低,需要分析一天当中凌晨时段,比如凌晨34点的上行ISCP统计报表数据。而业务量较高时,比如上午9点晚上10点,上行平均ISCP不高,最大ISCP较高。3.4.3 干扰定位方法对于上行同频干扰,目前尚没有系统的定位方法。主要还是通过主动核查相关参数配置、算法开关、邻区配置、基扰码排查等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3.4.4 干扰解决方法主动核查算法、参数设置,包括:a) 上行同频联合检测功能确认打开。(目前正在进行算法功能性能验证,会在近期试点打开,2009-5-26)b) 排查同频同码问题,邻区排查。c) 核查上行链路期望接收功率参数,配置是否合理,一般上倾向于配置偏小。d) 切换参数配置,主要针对日常发现的切换失败较多的小区,核查切换滞后参数Hysterisis和切换滞后时间Time to trigger是否存在设置过大的问题,适当调小。3.5 远端基站干扰3.5.1 干扰原因下图现有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下行转上行的保护间隔为75us,折算成信号的空间传播距离为22.5km。这个距离对应小区内上下行工作机制确定的小区半径为11.25km。而对于基站间干扰来说,对应的同步基站的干扰距离为22.5km。从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可以看到,如果距离22.5km以外的基站的TS0和DwPTS经过传播延迟到达目标基站后,可能对目标基站的UpPTS甚至上行业务时隙产生干扰。而且,远端基站数量随距离平方级增长,在某些情况下干扰不能忽略。下图是TD-SCDMA自干扰原理图,图示中有三个距离不同的基站对目标基站产生了干扰。由于距离不同,时延不同,最终所产生的干扰影响区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基站间的信号传播受到衰减大于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在GP对应的距离保护范围内,信号已经衰减至噪底以下。但宏小区条件下,2GHz频段附件的无线信号在空间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自由空间传播、对流层的散射、无线信号的衍射、地表障碍物无线传播的影响、大气的折射等。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在近地层中传播的电磁波,受大气折射的影响,其传播轨迹弯向地面,当曲率超过地球表面曲率时,电磁波会部分地被陷获在一定厚度的大气薄层内,就像电磁波在金属波导管中传播一样,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大气波导传播。此时,经过波导的无线信号将会对GP后的UPPTS乃至TS1、TS2产生干扰,而干扰距离可达几十到数百公里。3.5.2 干扰现象表现为UPPTS的干扰较高,业务时隙也会受到一定干扰。经过在各地试验网几个月来的大量测试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看到远端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