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题西林壁, 一、说教材 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是一首哲理诗,编排在 “ 观察与发现 ” 这一专题中。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 1084 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二、说教学目 标 1.了解作者苏轼及写这首诗的背景。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法 基于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理解,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2 / 8 以情感为源头,采用激趣 晓意 明理 提升的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品读诗句,在读中知情,在读中悟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知识拓展、内化、深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 升华情感的目的。 五、说学法 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 “ 以读为本 ” 的理念,本节课我让 “ 读 ” 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悟情悟理,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六大部分,我先来说第一大部分 (一)欣赏中激趣 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都游览过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地方。 我把话题一 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仔细观察,看这是那个地方的风景。(出示课件) 看完前三张图片,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这到底是哪个地方,但当他们看到第四张图片的时候,就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庐山的风景。(我相机板书:庐山。) 我接着说:庐山的风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北宋3 / 8 大诗人苏轼也写下了一首引发后人深思的诗,它就是 (板书: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美丽的庐山画面,可使学生陶醉于庐山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 往之情,进而产生要朗读这首诗的愿望。】 (二)初读中晓意(课件出示全诗) 1.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 1)学生第一遍读诗的题目,结合注释理解题意。 ( 2)第二遍读诗的题目,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了一些补充:苏轼在文坛享有盛名,但他的仕途却很坎坷,他由黄州被贬到汝州的途中,在游览庐山时有感而发,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 题西林壁这首诗。 2.接着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1)学生自由朗读题西林壁,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2)学生 齐读古诗,读完后我纠正读音。重点指导:“ 侧 ”“ 庐 ”“ 缘 ” 的读音。 ( 3)我读古诗,讲读法。 一般来说,一句七言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4 / 8 ( 4)学生练习读,再指名读,我相机评价,指导。 3.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 1)请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让学生说。 ( 2)我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板书:晓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 “ 以读为本 ” ,通过让学生反复读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 望。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诗的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读到位,意自见,情必悟,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读中明理 1.品读前两句: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课件出示诗句) ( 1)我问学生:从这两句诗看,作者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学生可能会说: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 2)我接着问:从正面和侧面看,作者分别看到了什么? ( 3)学生可能会说:从正面看,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庐山,这一句诗对他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我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出示课件) 5 / 8 ( 4)接下来我让学生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就身在庐山之中,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交流完以后,我出示课件 图片欣赏完以后,我问学生:此时庐山的景色美不美呀?让学生把这两句诗美美地读出来。 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景色一样吗?学生肯定回答说:“ 不一样。 ” 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读这两句诗。 【设计意图:以看的角度或者方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在品读中感悟语 言。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想象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2.品读后两句;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课件出示诗句) ( 1)师:这么美的庐山,诗人为什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呢?让学生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 3)师:我先让学生用上 “ 之所以 是因为 ”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 4)师:再让学生用上 “ 因为 所以 ” 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 5)请学生说说从这两句诗中知道了什么? ( 6)学生交流完以后,我在这儿又补充了一段资料:元丰七年四月,苏轼与友 人同游庐山西林寺,他 “ 往来山南北十6 / 8 余日 ” ,才写下题西林壁。苏轼一生仕途很不得意,被一贬再贬。这首诗就是他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所写。在他人生低谷的时候,游览庐山让他豁然开朗。听完这段资料,让学生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自己的感想。(板书:明理) ( 6)感想交流完以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相关背景资料给学生提供事实依据,让学生更容易走进苏轼的内心,更容易感悟情感。此环节努力做到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由诗知人,再由人悟诗。】 (四)拓展中升华 第一,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这 首诗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 1)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说。 (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我相机指导。 (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的事例。 第二,交流描写庐山的诗句或者蕴含哲理的诗句(出示课件) (板书:提升) 【设计意图: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随着课改的深入, “ 大语文 ” 理念登上了语文教学的舞台。课内与课外的交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这不仅是 “ 大语文 ”理念的开放性课堂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7 / 8 方式。此教学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诗的理解,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重视与热爱。注重文本与实际的联系,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更容易让学生喜欢上诗词,从而使诗词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并从中感悟到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推土机租赁与工程进度保证协议
- 2025年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清洗与消毒服务合同
- 2025版网约车司机信用保证合同实施细则
- 2025版绿色环保瓦工班组工程承包协议
- 2025年度水暖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冷链送餐配送合同书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行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报告
- 2025房地产项目财务顾问与项目后期运营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商标使用权转让协议
- 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策略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报告
-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河西走廊课件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