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语文教学计划2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语文教学计划2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语文教学计划2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语文教学计划2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语文教学计划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8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及语文教学计划2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教学反思 课题 9清平乐 村居课时第二课时( 25)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字,会写 6 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 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 / 48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 ,整体感知。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 清平乐 ” 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 村居 ” ,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 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 / 48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 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 卧 ” 字,表现出了小儿 “ 无赖 ” 的神态。) 四、品读,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五、赏读,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4 / 48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 1)学生说,引出 “ 村居 ” 。 (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注意 “ 媚、媪、剥 ” 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写字指导: “ 茅 ” 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 “ 撇 ” ; “ 蓬 ” 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 茅檐 ”“ 溪上 ”“ 青青 草 ”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5 / 48 (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3.讨论下片。 ( 1)读下片。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 ,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6 / 48 热爱、向往教学反思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所以,指导朗读时,把书中的图画与词联系起来,这样便于朗读。 课题 10 麦子黄了课时第一课时( 26) 教学目标认识 8 个字,会写 6 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认识小麦,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饼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2.出示课件,认识麦子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以及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以麦浪为背景出示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二、初 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7 / 48 (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旁画一个小问号。 ( 3)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 3)写字指导: “ 翼 ” 字是上中下结构,注意要写得紧凑,上下不要出格; “ 禁 ” 是上下结构,上面写紧凑,下面的 “ 示 ” 字要写宽; “ 锅 ” 字里面的 “ 人 ” 字不要写到“ 口 ” 字里面了。 ( 4)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五、作业。 1.朗读自学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继续思考探讨小黑板上的问题。 江南成熟的麦子 4.谈阅读感受,导入板书课题。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重点是字音准确,8 / 48 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 2)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洋溢田埂镰刀挎着赤脚脚趾咧开嘴巴乏 ( 4)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2.学生自由说,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在小黑板上板书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下节课继续讨论。 例如词语:娴静诱惑冷不丁蹒跚 句子:( 1)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 2)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问题: 4.反复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四、细读课文 ,尝试解决。 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互议、寻求帮助,尝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0 麦子黄了 词语:娴静诱惑冷不丁蹒跚 9 / 48 句子: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有软泥从脚趾缝里冒出来,真舒服。 吃饱了,我们也乏了。漂亮的图案。教学反思 课题 10 麦子黄了课时第二课时( 27)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 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空旷的田野、暖暖的和风、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田野风光画啊!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这群快乐的农家少年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麦子黄了带来的丰收喜悦。 二、品读课文,体会自然美与语言美。 10 / 48 本课时采用随机学段,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学汇 报,同时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随机解决。 (一)以第一段为例。(假定学生汇报的是第一段) 1.学生汇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学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4.出示课件,感受田野风光的美。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第一段。 1.第二段。 出示: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着跳着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唱着、笑着、玩着、闹着等)为什么说我们像青蚱蜢?(顽皮可爱、蹦蹦跳跳的样子,写出了丰收 的喜悦、高兴的心情。) 想象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的情景,再读体会。 3.第四段。 师读: “ 不知是谁 真欢喜! ” 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顽皮的孩子,引导读出顽皮的语气) 11 / 48 那最后一句呢?指名读。这里又说明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想象:平时他们都做了什么? 体会人物想法再读本段。 4.第五段。 “ 小心翼翼 ”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小心翼翼?用小心翼翼说话。 想象剪羊毛的情景,说一说。 5.第六段。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想象劳动的情景,体会劳动的快乐。 想象野炊 的情景,再说一说。 5.第七段。 三、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学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二)总结学习方法。 1.学生汇报; 2.其他学生评价,再读; 12 / 48 3.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共同解决问题; 4.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自然段。 其他各段引导的重点 放鸭放羊很有经验的孩子,勤劳的孩子 四、作业。 ( 1)填空。 ( )的田野 ( )的泥 土 ( )的青草 韧韧的( ) 直直的( ) 黄黄的( ) 娴静地( ) 蹒跚地( ) 小心翼翼地( ) ( 2)用 “ 小心翼翼 ”“ 禁不住 ” 造句。 ( 3)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4)以 “ 难忘的野炊 ” 为题,把课文的有关内容改写成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10 麦子黄了 赶鸭 诱惑 -放羊语言美意境美 喂兔。 13 / 48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随机教学,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学汇报,同时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解决。深入体会作者运用的叠词,俗语等。过程中试着背诵。让学生感受自 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题 11 一碗水课时第一课时( 28) 教学目标认识 6 个字, 1 个多音字,会写 6 个字。参照 “ 我的词语库 ” 自主积累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 一碗水 ” 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方便和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 “ 一碗水 ” 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欢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出示 “ 一()水 ” ,思考讨论;括号里可以填上哪些词? 3.师述:在生活中,水是人类 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在文人笔下,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欢乐之泉,是歌颂和赞美的对象。作家吴然就以水为主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作品,如歌溪珍珠泉一碗水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 “ 一碗水 ” 的神奇。 14 / 48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指导识记 “ 粑、吱、芋 ” 6.指导写字。 “ 碗、透、蝴 ” 分别是 “ 宛、秀、胡 ” 加偏旁组成的, “ 浸、歇 ” 可与 “ 侵、竭 ” 比较识记, “ 蝴、蝶 ” 都与昆虫有关。引导学生找到这些规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读课文,理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围绕这一眼泉水,你有什么问题? 四、了解 “ 一碗水 ” 的形成。 1.出示课件:大自然多美呀!阳光透过密密的树林,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在密林深处、岩石缝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着。 指导看图,从图中找出这眼泉。 2.分明是一眼泉水,为什么叫它 “ 一碗水 ” 呢?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段。 小结: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光有观察还不够,必须深入思考,大胆探究,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妙,领略大自15 / 48 然 的神奇。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出示第二自然段,读一读,讨论:你读出了 “ 一碗水 ” 的什么特点? ( 1)小,只有一碗。 ( 2)一年到头总不干。 ( 3)总是满满的一碗,不浅下去,也不漫出来。 “ 漫 ” 是什么意思? “ 既 也 ” 说明什么?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 不紧不慢 ” 说明什么?把 “ 浸 ” 换成 “ 流 ” 行吗?为什么? 再读体会。 4.太神奇了,真的有这样的泉水吗? 启发讨论,动手实验,分析原理。 3.出示第二自然段,读一读,讨论 :你读出了 “ 一碗水 ” 的什么特点? ( 1)小,只有一碗。 ( 2)一年到头总不干。 16 / 48 ( 3)总是满满的一碗,不浅下去,也不漫出来。 “ 漫 ” 是什么意思? “ 既 也 ” 说明什么?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 不紧不慢 ” 说明什么?把 “ 浸 ” 换成 “ 流 ” 行吗?为什么? 再读体会。 4.太神奇了,真的有这样的泉水吗? 启发讨论,动手实验,分析原理。 板书设计 11 一碗水 透过石壁潮湿浸歇息蝴蝶教学反思 课题 11 一碗水课时第二课时( 29)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 “ 一碗水 ” 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 “ 一碗水 ” 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欢乐。 了解 “ 一碗水 ” 的形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7 / 48 一、复习检查。 二、朗读感悟,解决问题。 (一) “ 一碗水 ” 给人和动物带来了哪些欢乐? 从哪里看出我们对 “ 一碗水 ” 的喜欢? 读出我们对 “ 一碗水 ” 的喜欢、 “ 一碗水 ” 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师:这一段特别重要,不仅对这一部分很关键,对整课文都很关键。 师:他强调了作者对山泉的喜爱情感,尤其是几个 “ 那么 ”饱含了作者对山泉 的热爱,对吗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实际上是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一起读书、一起感受泉水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且我们也从这一篇美妙的课文当中体会到来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大家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小问号。小课堂大天地,课堂是我们学习的阵地,课外也是我们学习的阵地。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也有关于水的描写,是宋朝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写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1.听写词语。 一碗透过浸歇息蝴蝶 2.说说 “ 一碗水 ” 的特点。 3.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 什么喜欢。 18 / 48 1.生自由读,找画相关段落。 2.学生汇报。 给人带来的欢乐:读第 3 节。 3.学生汇报。 给动物带来的欢乐:读 4 7 节。 ( 1)有哪些动物来喝这甘甜的泉水?他们怎么喝的?(指导朗读 5、 6 自然段) ( 2)还有动物来喝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第 9 自然段。 板书设计 12 一碗水 一碗水不小、不干、不浅不漫。 -小松鼠、山喜鹊。 灵泉神奇 -动听、机灵、聪明。教学反思 让学生反复朗读中体会到 “ 一 碗水 ” 的神奇,使学生在讨论中揭开 “ 一碗水 ” 的神秘面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题 12 鸟的天堂课时第一课时( 30) 教学目标 1、学会 3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 “ 做巢、树梢、应19 / 48 接不暇 ”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 “ 鸟的天堂 ” 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 “ 鸟的天堂 ” 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题、创设情 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 “ 榕树 ” 、 “ 鸟 ” 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 特别喜欢的语句用 “ ” 画出,想一想你为20 / 48 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 绿叶的多 ” 、 “ 枝上生根 ” 等特点。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 “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 “ 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 重点学习第 12、 13 自然段,体会 “ 群鸟纷飞 ” 的动态美。 1、播放 “ 群鸟纷飞 ” 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1 / 48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 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 “ 放飞 ”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 “ 小画眉 ” 。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 )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2、说一说。 3、检查。 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 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 “ 鸟的天堂 ” 的确是鸟22 / 48 的天堂啊!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板书设计 13 鸟的天堂 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纠正灿烂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在 -,只看到了-,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第二天 -在经过时却看到 了 -,他觉得 -。教学反思 课题 12 鸟的天堂课时第二课时( 31)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 “ 鸟的天堂 ” 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 “ 鸟的天堂 ” 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导入 23 / 48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板书:树鸟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 到鸟的天堂去参观参观,看看生机勃勃的大榕树,认识认识伶俐可爱的小鸟。好!现在让我们划着小船,一起走进鸟的天堂。 二、学习第 2 大段 师:呀!前边的河面渐渐地变窄了,我们看到什么? 1、浏览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 远 -近。远看( 56)近看( 79)分别在哪节? 2、远看大榕树是怎么样?朋友们都争起来了,你听! 注意:教师将先由学生录好的磁带播放一次! 3、到底是几棵呢?我们来看看榕树的真面目(出示图片) 5、是 ,下面自由读 7、 8 自然段,作者近看大榕树写了那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生:丫枝叶 追问:枝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句子,有数不清的丫枝 ) 老师用一个字来概括枝的特点板书:奇 6、近看大榕树从枝写到叶,看看树叶有什么特点? _出示第 8 自然段幻灯(读句子) 这段课文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请你用 “ -” 将联想的句子划出来。 24 / 48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有了这些联想,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它的生机勃勃) 谁能像老师一样用 一个字概括这段话?(茂) 7、生读:那你也可以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读读这两句,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师:如果你站在这样的大树下你想怎么说 师:这句话包含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叹惊喜)板书:赞美 8、有感情朗读第 8 自然段。 9、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生接读。 10、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主要写了大通书静静的美,为什么没看到一只鸟?(栖息) 11、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怎么样的场面呢?这次是在早晨,阳光明媚,我们又到了鸟的天 在 13 自然段中哪个词也能写出鸟多?指名朗读(应接不暇) 4、 “ 应接不暇 ” 是什么意思: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不过来。课文指鸟太多,作者眼睛都来不及看。 请你找出课文的句子读一读(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学生甲:哇,好多的榕树哦! 学生乙:什么好多榕树呀,这是一棵! 25 / 48 学生丙:不对不对,明明就是两棵嘛! 生:是一棵大树 4、对呀,这棵榕树真是非同一般呀,这个朋友说是一棵,而那个朋友说是两棵, 其实它的真面目:是 _一棵大树 _(生齐答)板书:大 7、生读:那你也可以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读读这两句,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师:如果你站在这样的大树下你想怎么说?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句话包含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叹惊喜)板书:赞美 8、有感情朗读第 8 自然段。 9、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生接读 6、齐读这一句。 7、练习(联想):结合图片幻灯出示 板书设计 鸟的 天堂 远静态 26 / 48 大榕树近:大、美 的鸟声种类 确 -鸟影大小 美教学反思 本课文采用以下几点: 1、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采用以读带讲、以读促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读,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2、品重点词句,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读出自己的感悟。 课题语文乐园三课时第一课时( 3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 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27 / 48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 1:白花花金灿灿 例 2:高高的胖胖的 二、词语超市(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学生自由读一读。 第一组是 ABB 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 AAB 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4.选词填空。 28 / 48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 )的天空( )的葡萄( )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 )的柳条( )的河水( )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 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 不但 而且 ” 和 “ 不仅 还 ” 表示递进关系。 “ 因为 所以 ” 表示因果关系。 29 / 48 “ 尽管 还是 ” 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板书设计 语文 乐园三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三课时第二课时( 33) 教学目标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二、阅读欣赏 。 1.谈话导入。 30 / 48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 6500 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大约一直到 7000 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 在此后不到 500 万年之间 也就是 6500 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31 / 48 个问题!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 写整洁等) 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 (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三 32 / 48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三课时第三课时( 34) 教学目标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 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33 / 48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你认为应该 怎样改进? (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 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 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1.同桌 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 1)真实; 34 / 48 (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 ,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 2)指导填写。 5.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 “ 身边的变化 ” 社会调查表 35 / 48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三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三课时第四课时( 35) 教学目标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 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36 / 48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 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1)学生自由说。 ( 2)老师补充。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 誊写上交 37 / 48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三 教学反思 课题 13 地球只有一个课时第一课时( 36)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 4 个生字,会写 5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2.重点理解 “ 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 ” ,“ 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 ” 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朗诵诗歌: 2.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结合板书:地球 我们的家) 接下来的这首诗又把地球比喻成什么了呢?请听第二首诗。 38 / 48 3.配乐朗诵第二首诗: 4.这首诗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结合板书:地球 我们的妈妈) 5.小结导入: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也是我们共同的妈妈。对于每一个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来说,它只有一个,(板书:只有一个)让我们大家都来好好地爱它。 二、诵读全诗,在读中感悟。 3.识字。 ( 1)结 合学生朗读相机正音。 和煦 x 开辟 p 赋予 fy ( 2)写字。 你认为这些要求会写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它? 强调: “ 翅 ” 字注意 “ 支 ” 字的变形,捺要长一些,把 “ 羽 ” 字托起来;左右结构的字 “ 膀、辟、谊 ” 写时注意左右的宽窄; “ 荒 ” 字与 “ 流 ” 进行比较, “ 荒 ” 字不要多写了一个点。 13.地球只有一个 李少白 妈妈 只有一个, 地球 只有一个, 39 / 48 地球是大家的 /好妈妈, 我们该为她 做些什么? 在太阳和大地之间, 我们放飞 美的希望; 在南极和北极之间, 我们栽下 爱的花朵。 让大地 淌过蓝色的河流, 让天空 飘过洁白的云朵, 让沙漠 穿上五彩的衣裳, 让风儿 吟唱绿色的欢歌。 给每一双翅膀 清新的空气, 给每一条鱼儿 洁净的银波, 给每一片绿叶 和煦的春光, 给每一颗种子 温馨的小窝。 三、教师评价总 结。 6.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13 地球只有一个 1.自由诵读。 2.开火车分小节朗读。 40 / 48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生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读后进行评价。 4.朗读表演。 5.自由畅谈对诗歌的感悟。 ( 1)整体感受:通过朗读,你读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 2)具体感悟:鼓励学生针对同学们刚才诵读的情况,具体到某一节来谈谈对节奏、对诗歌感情色彩的见解。 (对学生要求不要 太高,对于学生的个人见解应鼓励、肯定,教师的引导和小结应是画龙点睛式的。) (这一节运用设问和比喻充满深情充满希冀,表达了儿女对妈妈的一份爱,或许因为爱的迟来,因为迟来的顿悟,最后一句语气中也夹杂着一丝歉疚;或许因为想真诚地为妈妈做点什么,语气中流露出一份真情。语速稍慢,便于情感的表达。) (这一节主要是讲我们人类都是自然人,是自然赋予我们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种直抒胸臆式的表白,语气肯定,最后一句更要坚定上扬,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希望。) 板书设计 41 / 48 13 地球只有一个 和煦 温馨赋予开辟荒漠 教学反思 课题 13 地球只有一个课时第二课时( 37)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的伟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 “ 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 ” 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的伟业。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诵读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首诗歌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一起来读读。 42 / 48 二、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 1 节)。 ( 1)引入学习:是啊,妈妈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大家的好妈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这一节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学习第二部分(第 2 6 节)。 ( 1)师:是啊,作为儿女,我们希望地球妈妈健康、快乐。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那我们究竟应该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围绕 “ 保护 ” 与 “ 节约 ” 的主题引开、发散,把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用上来,分小组分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利用搜集的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从正反两面相结合来说明,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 2)结合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并适时小结: 保护节约 保护水资源重复使用生活用水 保护森林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保护湿地节约纸张 废旧电池不乱丢弃节约水电 减少白色污染重复使用教科书 ( 3)过渡:如果我们人类真的这样去做了,那我们的43 / 48 梦想就成真了。下面让我们带着一种美好的感情读第三、四节,进一步感悟地球的美好、可爱。 ( 4)多美的世界、多美的地球啊!谁能找出最能概括我们为地球妈妈所做的一切的诗句来读读?(第 2 节和第 5 节) (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