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_第1页
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_第2页
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_第3页
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_第4页
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 2016 年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我院法定传染病的登记、报告、管理与控制,进一步提高我院疫情报告质量,及时、准确掌握实际发病水平,全面统计上报数据,现对 2016年我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自 2016 年 5 月份我院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执行以来,对 13个临床住院科室病例进行调查, 8 个月我院住院患者共乙类传染病 452 例,丙类传染病 2 例,无甲类传染病患者。应报传染病 454 例,实报 408 例, 46 例未上报,经调查其中 7 例为确定漏报病例, 39 例为重复上报病例。漏报率为 %。 将未上报病例按传 染病病种进行归类,其中乙肝 39 例、丙肝 3 例、梅毒 4 例,分别为外一科 12 例、外二科 10 例、产科 7 例、妇科 5 例、外三科 6 例、内一科 4 例、急诊 2 例。经与科室主管医师核实后确定漏报病例为 7 例,其中 6 例为乙肝病例、 1 例为梅毒病例。 2 / 16 到科室与漏报病例的主管医师进行沟通交流,调查漏报原因,分析如下: 1 例梅毒病例为产科住院病人,通过分娩前常规检验发现梅毒抗体阳性,遂邀请皮肤科主任进行会诊,建议患者进行梅毒抗体的 滴度检测以确定病情,但患者拒绝再做进一步检查。咨询皮肤科主任,仅梅毒抗体结果呈阳性,无滴度检测结果,无法确诊梅毒,故无法进行上报。其他 6例乙肝病例均为主管医师未上报,传染病报告意识太 弱。 经过八个月的调查、督促,外一科医生传染病上报意识明显有所提升,上报率明显提高,至 12 月份外一科漏报率已降为零。产科、妇科、感染科上报率一直较高,除外三科以外的其他几个科室均有所提高,仅外三科传染病报告意识无任何改善,发现传染病仍不上报。已通报其科室,如再无任何干预措施,我科将交至院方处理。 在下阶段的传染病管理工作中,我科将加大管理力度,除漏报病例外,将开展迟报病例的监督,对出现漏 报病例的科室将加大惩罚力度,迟报病例科室进行通报。望各临床科室配合传染病管理工作,努力达到传染病零漏报率的目标! 3 / 16 感染管理科 2016 年 1月 9 日 2016 47 汪洋 渭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上报渭源县 2016 年法定传染病漏报 调查工作总结的报告 市疾控中心: 现随文报来渭源县 2016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总结,请审阅。 二 0 一 0 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疾控 传染病 漏报调查 总结 抄 送:县卫生局 4 / 16 渭源县 2016 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全国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和居民回顾性调查方案,加强全县法定传染病的登记、报告、管理与控制,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疫情报告质量,及时、准确掌握实际发病水平,全面统计上报疫情数据,根据定疾控发 2016158 号关于开展定西市2016 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心组织人员于 2016 年 11 月上中旬对全县医疗单位进行了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 调查内容和方法 1、调查时限和病种:调查 2016 年 1 月 1 日 10 月 31 日各医疗机构的甲、乙、丙类 39 种法定报告传染病。 2、调查范围:我县所属辖区的 3 所县级医院、 18 所乡镇卫生院、全县 1 4 的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 3、调查内容:调查各级医疗单位的疫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报告情况。调查的病例数为县级医院 50 例,乡镇卫生院各20 例,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各 10 例,不足者可扩大样本,5 / 16 查完仍不足者,按实际查出数计算。 4、调查方法:查阅门诊登记、住院登记中的传 染病并与科室及医院保健科的登记进行核对,然后与大疫情网上的传染病报告卡核对,凡无传染病报告卡者均属漏报。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 接诊医生诊断后 2 小时内在大疫情系统中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 24 小时内在大疫情系统中报告均属及时报告 。 二、调查结果: 全县共调查乙、丙类传染病 7 种 229 例,其中:肝炎 119 例,肺结核 37 例,菌痢 20 例,腮腺炎 14 例,风疹 2 例 ,梅毒 1例,手足口 36 例。共报告 217 例,报告率 %;及时报告 214例,及报告率 %。漏报 12 例,漏报率 %;迟报 3 例,迟报率为 %,门诊迟报 1 例,占总迟报的 %,住院 部迟报 2 例,占总迟报的 %。 3 所县级医院共调查病例 150 例,报告 142 例,报告率 %,漏6 / 16 报 8 例,漏报率为 %,及时报告 140 例,及时报告率 %。 18 所乡镇卫生院共调查病例 79 例,报告 75 例,报告率 %,漏报 4 例,漏报率为 %,及时报告 74 例,及时报告率为 %。 共调查村卫生所 55 所、个体诊所 32 家,均未查出传染病病例。 三、 存在的问题: 1、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传染病迟报、漏报现象,有传染病不登、不报的现象。 2、个别卫生院门诊登记、住院登记项目不全,存在漏项,对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带来一定的困难。 3、大多数村卫生室和 70%以上的个体诊所没有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无单独的传染病登记本,甚至绝大部分诊所对就诊病人不登记 ,调查者对传染病无法可查,严重影响了我县传染病管理、报告工作。 善堂镇 2016 年传染病漏报调查 7 / 16 工作总结 为了准确了解、掌握我镇传染病报告情况,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防止传染病流行。依照河南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和市、县有关会议、文件要求,镇卫生院组织人员于 2016 年 8 月 7日 13 日,抽查了镇中心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所的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检查内容与方案 1、内容。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2016 年 1 月 7 月医疗单位就诊的病人数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传染病防治宣传情况等。 2、检查对象与方法:按河南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镇中心卫生院必查,村卫生所抽查、看相结合的百分制法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传染病管理 30 分 ,疫情报告 70 分。 二、检查结果 8 / 16 1、疫情管理。本次抽查中心卫生院 3 个科室、村级卫生所30 个,各单位均成立了疫情管理组织,建立健全了疫情管理制度,绝大多数有登记本,有疫情资料。 2、传染病报告。本次共抽查出乙、丙类传染病 12 种,计 117例,报告 117 例,报告率为 100%,漏报 0 例,漏报率为 0%。其中门诊查出 117 例,报告 117 例,报告率为 100%。漏报 0例,漏报率为 0%。 三、分析 通过本次对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报告检查,共查出乙、丙两类传染病 117 例,漏报 0 例,漏报率为 0%,其中,中心卫生院通过每年检查督促,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疫情报告与奖惩挂钩,故传染病报告率达 100%,但部分村级卫生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无人过问,传染病报告率低漏报现象严重:一是部分医疗单位的领导重治轻防,医务人员缺乏有关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淡漠,忽视传染病报告。二是有的村级卫生所传染病管理制度虽然健全,但不落实,措施不力,管理不善,致使传染病漏报严重。三是大部分村医有门诊日志 ,但使用情况9 / 16 差,有的项目填写不齐全,无发病日期、住址、年龄填与不详,有的医生以种种理由不登不报传染病。四是少数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未建立门诊日志,即使有的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但都未登记,空白一本,致使看过的传染病无处可查。五是善堂中心卫生院检验科、放射科无专用登记簿,使用材料纸或门诊日志,且填写不全、不规范,无法核实是哪位医生送检的样品。 四、建议 1、卫生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 www.网络 .com 查看 )行政部门要加大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步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 按照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要求,各级医疗单位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提高疫情报告率、准确率、完整性和及时性,降低漏报率。 3、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必须建立规范的门诊日志,加强门诊日志的管理,提高使用率,对不登记、漏报或将传染病改成非传染病等行为要依法严处,以减少或杜绝门诊传10 / 16 染病漏报。 4、各村医疗单位的专职防疫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增强责任心,定期收集疫情及时上报,以提高本院传染病报告质量。 善堂中心卫生院疾控办 张畔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调查计划 为了准确了解、掌握我县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 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防止传染病流行。依照四川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和市、县有关会议、文件要求,县卫生局组织人员于 XX 年 11 月 20日 12 月 5 日,抽查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保健院、中心卫生院和部分卫生院、村卫生站和个体医院的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工作,现总结于后。 一、检查内容与方案 1、内容。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XX11 / 16 年 1 月 9 月医疗单位就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传染病防治宣传情况等。 2、检查对象与方法:按四川省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级医疗单位、各中心卫生院必查,每个片区各抽查 1 2 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和个体诊所,采取听、查、看相结合的百分制法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传染病 管理 30 分,疫情报告 70 分。 (来自 : 海 达范文网 :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 ) 二、检查结果 1、疫情管理。本次抽查 3 级 15 个单位,县级医疗单位 3 个、中心卫生院 7 个、乡镇卫生院 3 个和 6 个卫生站及 2 个个体医院,各医院均成立了疫情管理组织,建立健全了疫情管理制度,绝大多数医院做到了门诊、住院部 和化验室有登记本,保健科有疫情资料。通过考核评分,得分最高的是县人民医院,其次是罗家中心卫生院,得分最低的是博爱医院和金溪镇卫生院。详见表 1。 2、传染病报告。本次抽查了各级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化验室,共抽查出乙、丙类传染病 12 种,计 198 例,报告12 / 16 157 例,报告率为 %,漏报 41 例,漏报率为 %。其中门诊查出 136 例,报告 102 例,报告率为 75%。漏报 34 例,漏报率为 25%。住院部查出传染病 51 例,报告率为 %,漏报 2 例,漏报率为 %。化验室查出的传染病有 11 例,报告 6 例,报告率为 %。传染病报告得分最高的是县人民医院,其次是罗家中心医院、金溪中心卫生院、济民医院,得分最低的是金溪镇卫生院、博爱医院。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准确率得分情况详见表 1。各级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报告统计详见附表 2。法定传染病报告分病种统计详见附表 3。各级医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见附表 4、表 5。 三、分析 通过本次对各级医院传染病管理报告检查,共查出乙、丙两类传染病 198 例,漏报 41 例,漏报率为 %,其中,县级医院漏报率为 8%,区级漏报率为 %,乡级为 %,个体医院漏报率为 %。县级医院、罗家、金溪中心卫生院、济民医院通过每年检查督促,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疫情报告与奖惩挂钩,故传染病报告率达 100%,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和个体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无人过问,传染病报告率 低漏报现象严重:一是部分医疗单位的领导重治轻防,医务人员缺乏有关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法律意识淡13 / 16 漠,忽视传染病报告。二是有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虽然健全,但不落实,措施不力,管理不善,致使传染病漏报严重。三是大部分医院有门诊日志,但使用情况差,有的项目填写不齐全,无发病日期、住址、年龄填与不详,有的医生以种种理由不登不报传染病。四是少数村卫生站和个体诊所未建立门诊日志,即使有的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但都未登记,空白一本,致使看过的传染病无处可查。五是部分中心卫生院检验科无专用登记簿,使用材料纸或门诊日志,且 填写不全、不规范,无法核实是哪位医生送检的样品。 四、建议 1、卫生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 www.网络 .com 查看 )行政部门要加大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 识,逐步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按照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要求,各级医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提高疫情报告率、准确率、完整性和及时性,降低漏报率。 14 / 16 3、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必须建立规范的门诊日志,加强门诊日志的管理,提高使用率,对不登记、漏报或将传染病改成非传染病等行为要依法严处,以减少或杜绝门诊传染病漏报。 4、各医疗单位的专职防疫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增强责任心,定期收集疫情及时上报,以提高本院传染病报告质量。 2016 年 10 月传染病漏报率调查报告及通报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乡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按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制定的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方法,于 2016 年 11 月 3-4 日对卫生院的疫情管理和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我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传染病管理:我院已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及时上报有关疫情,按旬对有关科室检查疫报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