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系统介绍PPT教学课件.ppt_第1页
SAM系统介绍PPT教学课件.ppt_第2页
SAM系统介绍PPT教学课件.ppt_第3页
SAM系统介绍PPT教学课件.ppt_第4页
SAM系统介绍PPT教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yntheticAutomationofMarshallingyard,集中管理分布控制开放灵活易于扩展,1,一、SAM系统发展历程,2007年1月新丰镇综合自动化系统科技开发项目在部立项2007年8月铁道部批复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施方案2007年9月签定新丰镇(SAM)项目合同2008年5月大型编组站GSM-R无线通信系统试验在部立项2008年1月新丰镇编组站上行系统开通SAM集中人工控制模式2008年9月新丰镇编组站下行系统开通SAM集中人工控制模式,2009年3月新丰镇编组站上行系统开通集中自动控制模式2009年4月新丰镇编组站下行系统开通集中自动控制模式。2010年1月SAM系统在竞标中胜出,签订兰州北综合自动化合同,2,编组站综合自动化仿真系统,3,二、编组站技术装备现状,各控制系统相互独立,不能实现作业过程紧接续管理和控制系统脱节,现车信息不准确局站调度协同不足,计划精确性和兑现率不高作业流程和岗位设置复杂,作业过程接续时间长计划以经验为主导,操作以手工为主体解决方案:SAM系统(编组站综合自动化),4,三、SAM系统目标和设计原则,实现运输生产指挥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使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减员增效,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SAM系统目标,5,符合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方向以行车运输组织为主线,以安全为宗旨,以高效为目标,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结构开放、标准,易于实施和扩展操作灵活、方便,易于使用和管理接口清晰、规范,易于升级和维护,SAM系统设计原则,6,四、SAM关键技术之一:集中分布高效结合,适度集中和分散,适应编组站作业的复杂性设全站集中控制楼,在驼峰和编尾设现地控制楼易用、可靠性、安全、易扩展、易升级、易维护适用于既有站改造和新建站建设。,7,四、SAM关键技术之二:局站融合协同编制,路局调度所与车站总调共同完成阶段计划的编制。车流更准确、计划兑现率更高,总站调,下达日班计划,协同编制系统,推算站存车,推算出发列车,确定出发列车,编制车站阶段计划,8,四、SAM关键技术之三:管控结合闭环作业,控制闭环:将计划分解成对各控制子系统的指令集,根据指令集指挥各控制子系统工作,接收反馈,并动态调整指令集。作业计划闭环:将计划下达到相关岗位以及集中控制系统,接收反馈,动态调整计划,保证作业效率。车流闭环:铁路局调度所下达接发车车流计划,接收车站反馈的实际车流信息,根据车流指挥区域列车运行。,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管控融合平台,反馈,反馈,计划,指令,计划调度平台,反馈,计划,9,编组站集中控制,车站信息系统,路局调度系统,运输安全监控,四、SAM关键技术之四:集成既有技术装备,10,四、SAM关键技术之五:智能决策自动编制,驼峰运用决策,调机运用决策,解编顺序决策,解体计划编制,编组计划编制,股道运用决策,11,四、SAM关键技术之六:GSM-R的应用,成功完成调车、商检、无线机车控制等功能试验,12,五、SAM系统设计1(层次结构),13,五、SAM系统设计2(工作流程),路局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车站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集中控制信息交互平台,列车及解体、编组、取送车计划,执行结果、阶段计划等,微机联锁,驼峰控制,TDCS,调车机控制,车辆追踪,网络隔离,现在车情况列车到发情况请求车装卸车情况运非转换情况等,日班、阶段计划运输生产指标承认车阶段装卸情况调度命令等,控制层,管理层,14,五、SAM系统设计3(应用架构),15,五、SAM系统设计4(系统结构),16,五、SAM系统设计5(网络结构),下行驼峰/到达场,上行编尾/出发场,上行驼峰/到达场,下行编尾/出发场,以太双环网,控制信息网络-双环型,TDCS专网,综合信息网络|星型,无线数据通信网,17,六、SAM系统主要功能,调度指挥智能化运输作业综合管理车站作业计划、钩计划自动编制与管理实时现车管理到发技术作业管理本务机调度管理货运管理施工管理与控制全站集中控制与综合表示统计与决策分析作业过程自动控制与安全保障网络与安全保障、设备集中监测,18,调度指挥智能化,提供技术作业图表、配流表和机车交路图表,指挥运输生产。技术作业图表,实时反映了各岗位和资源,计划实际完成信息,使对车站各岗位作业和进度一目了然,计划调整有据可依。配流表,预推出发车流和到达车流的关系,指导解体和编组作业。机车交路图表,铺画本务机的计划和实际。,19,作业过程自动化与安全保障,自动编制/调整作业计划自动生成/优化指令集自动适时、批量下达指令自动跟踪作业实际,人机联控,人控优先严格的安全卡控调机安全监控保证调车作业安全冲突避让,平行作业,20,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运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决策专家知识库,提供运营指标、运输能力及作业效率分析,预警潜在问题,提供决策支持。,灵活、快速、准确地统计各种生产数据,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全站资源配置、计划调度方案和技术设备运用方案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调整。,十八点统计,运输指标实时分析与预警,21,集中控制与综合表示一切尽在掌握,实时显示站场设备状态、调机动态轨迹信息;到发/解编、取送车等技术作业计划信息、现车信息、视频监控,22,货运管理,形成车站级货流分析信息共享平台铁路整车、集装箱、零担运输业务处理,货运计划受理与审批、承运受理、装卸、到达交付、中转配装等各作业环节信息处理货运信息查询、货运营销、货运安全、统计、内/外勤、集装箱、货场各项管理图形化货场管理,23,现车管理,核心业务流紧紧围绕着“到达解体集结编组出车”的作业过程提供现车修改、查询、预警分析等功能提供多种毛玻璃查询手段,24,七、SAM系统特点,局站融合,计划更精准集中分布式架构-安全、稳定、灵活系统层次/界面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管控结合,信息共享易于实施,有繁忙站场施工经验功能丰富、运用自如、高效运行,25,局站融合,计划更可用,路局计划调度系统4.0实现了无缝连接,局站信息共享,协同精确编制计划。首次实现配流表功能。,26,2、集中分布式架构-安全、稳定、灵活,故障分散隔离,可将局部故障影响降至最低,保证全站整体作业安全。集中管理,分布控制,灵活高效,易于扩展,既适用于既有站改造,又适用于新站建设。适应各种生产组织和管理维护模式。,27,3、系统层次/界面清晰-易于管理和维护,管理与控制部分有机结合,信息共享接口规范化、标准化,易于扩展和升级管控故障相互隔离,系统间互不影响,可维护性强,系统间维护干扰小;接口规范化,标准化,便于推广应用;界面清晰,责任明确,符合规定,适应现行维护体制。,4、管控结合,信息共享,28,6功能丰富、运用自如,高效运行,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丰富作业计划和控制以设备为主,人工优先,无需切换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界面简洁方便平行作业,提高效率,应变能力强,5、易于实施,有繁忙站场实施经验,新站:一次建成,调试开通方便,周期短改扩建:分阶段稳步实施,平顺投入,不影响既有繁忙作业,29,新丰镇调度大厅实景,30,八、新丰镇编组站SAM系统实施过程,路网性编组站,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联结“陆桥通道”,“宁西通道”,“包柳通道”三条主要大通道咽喉。衔接陇海、包西、西康、宁西等8条铁路共9个方向的运输任务。,31,新丰镇SAM分步实施过程,2007年8月部批复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施方案2007年9月签定新丰镇(SAM)项目合同2008年1月新丰镇编组站上行系统开通SAM集中人工控制2008.6.31全站调机综合监控系统开通使用2008.7.28新丰镇上行计算机联锁开通使用2008.8.28下行站场改造完成,纳入SAM系统集中人工控制2008.10.8下行驼峰控制系统改造完成2009.4.28全站完成改造,全面实现自动控制分步实施,平顺投入,安全高效,32,新丰镇编组站SAM系统运行情况,提高了车站计划的兑现率,减少调车作业量与各作业环节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编组站改编能力,压缩货车中停时间。实现车站调度指挥、现车、货运、统计过程全面的信息化,实现作业过程自动化控制和调机安全监控。工程实施未影响车站正常运输作业,未发生一起掉道、乱场等事故。工程完成后,运输效率大幅提高。,33,新丰镇编组站SAM工程实施效果,每日通过旅客列车83对日均到达203列日均出发196列日均办理量由16000辆上升到20987辆,最高日达到24110辆日均有调量由9280辆上升到13800辆,最高日达到16300辆,34,九、新丰镇GSM-R编组站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实验,.依据运输局2007年7月26日,运基通信2007375号关于印发新丰镇编组站GSMR工程推进和试验验证协调准备会议纪要的通知铁道部大型编组站GSM-R无线通信系统试验综合试验任务书2008年5月12日至6月30日,GSM-R编组站综合无线通信系统试验,35,.系统构成)GSM-R网络;提供语音业务(个呼、组呼)数据业务(GPRS、CSD、组呼下指令传送)接口服务器;实现SAM综合信息网和GSM-R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各业务终端通过无线接入GSM-R网络利用GSM-R网络提供的业务实现编组站各子系统业务功能。,九、新丰镇GSM-R编组站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实验,36,九、新丰镇GSM-R编组站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结构图,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