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备课_第1页
墙上的斑点备课_第2页
墙上的斑点备课_第3页
墙上的斑点备课_第4页
墙上的斑点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墙上的斑点备课 备课资料 一、 1.下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僵硬( )咀嚼( )羡慕( ) B.窥视( )瞪着( )忏悔( ) c.踱步( )眺望( )噩梦( ) D.沉吟( )嬉笑( )祈祷( ) 答案: D 2.判断下面成语是否有错别字,然后解释下面成语,并用以造句。(口头完成) 趁热打铁甜言密语各式各样万截不复若有所思精疲力竭 二、塞缪尔 贝克特介绍 塞缪尔 贝克特( 19061989)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画十字的教徒: “ 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可能猪也会如此。 ” 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 “ 意识流 ” 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贝克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 1937 年定居巴黎。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流浪汉无缘无故地刺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2 / 6 时,对方居然说 “ 不知道 ” 。贝克特首次亲身体验到了荒谬的滋味。 在德国占领期间,贝克特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法西斯的暴行,人民的苦难,以及战后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使他感到世界满目疮痍,到处 “ 乱哄哄 ”“ 一团糟 ” 。他曾颇有感慨地说: “ 人们不需要寻找忧伤,它便映入人的眼帘,甚至在伦敦的出租汽车里也是如此。 ” 贝克特自谦不是哲学家,而只是个 “ 无知 ”“ 无能 ” 的作家。冷酷的社会使他感到人们丧失了理智,人间的不幸使他决意通过涉笔混乱社会中的一群可怜虫来揭示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痛苦。他觉得生活就寓于阴暗和空虚之中,生即包含死,人自出 生起,就向坟墓走去。在这漫长而痛苦的人生中,人时时受到某种巨大力量的支配与逼迫,因此贝克特认为沉默是人所能持有的最适当的态度。他闭门谢客,拒绝采访,不问政治,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过着孤独的生活。他的剧作流露出浓烈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 为了表现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贝克特在创作上打破了传统戏剧的陈规,使剧本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布景、道具极为简单。一片荒原,一棵枯树。但剧中的道具都有其寓意,像等待 戈多中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新添几片绿叶,代表了时光的流逝。维妮手提3 / 6 包里的物品是她赖以生存的全部财产。 贝克特剧中的人物大多是身残志缺的糊涂虫,而且人物少,动作单调。不少剧作只有一个人物。剧中人几乎与世隔绝,思维混乱,语言贫乏,活动幅度很小,观众甚至无法看到这些人物的完整外形与动作。在喜剧中,人们只看到装在坛子里、只有头露在外面的一男二女在争风吃醋。打情骂俏,演出一场 “ 棺椁里的爱情三重奏 ” 。在啊!美好的日子里,看到的是半载入土的维妮在梳妆打扮。追忆她的 “ 第一次舞会 ”“ 第一次亲吻 ” 。在剧终里,看 到的是被装在垃圾箱中的纳格、奈尔在乞讨食物和拥抱接吻。贝克特通过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西方普通人的共同命运 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 贝克特于 20 年代末就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创作的诗集婊子镜( 1930)、长篇小说莫菲( 1938)等,就具有现代派的特点,并体现出他渊博的学识、非凡的洞察力和出色的讽刺才能。他的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和无名的人( 19461950)通过主人公的四处游荡表现了人生的艰辛与虚无,被一些评论家誉为 20 世纪 的杰作。 使贝克特蜚声西方文坛的还是他的戏剧创作。等待戈多( 1952)是贝克特的成名作。他的主要剧作还有剧终( 1957)、最后一盘磁带( 1958)、啊!美好的日子( 1961)4 / 6 和喜剧( 1964)等。他的作品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贝克特 “ 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 而荣获 1969 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介绍萨缪尔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这是一出两幕剧,登场的人物共有五个:两个流浪汉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小男孩。这出戏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循,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第一幕写黄昏的时候那两个流浪汉一见面就开始了语无伦次的闲谈与做无聊透顶的动作。他们声称自己是在等待戈多,要向他祈祷,向他乞求,要把自己 “ 拴在戈多身上 ” 。波卓和幸运儿上场,也要寻找戈多先生,原来他们苦苦等待的人竟然素不相识。戈多迟迟不来,却来了一个男孩,他送口信说,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第二幕写的 仍是那个时间,还是那个老地方,只不过在原来已有的那棵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又走到一起了,他们模模糊糊回忆昨晚的事。昨晚谈得很多,今晚似乎无话可说,沉默,长时间的沉默。但无名的恐惧使他们无法保持沉默,于是两人同时说话,说话只是为了 “ 不听 ” 和 “ 不想 ” 。波卓和幸运儿又来了,一夜之间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他已气息奄奄。5 / 6 他们四人先后倒地,像蛆虫一样爬来爬去,像白痴一样胡言胡语。波卓和幸运儿死了,男孩又来传话: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孩子走后,流浪汉想远离此地,但嘴说走,仍站着不动。剧终。 这出戏没有情节 ,没有矛盾冲突,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有杂乱无章的胡言乱语与丑陋不堪的没有个性的几个人物。剧本上演之后,虽毁誉褒贬争执不下,但这个争论成了最好的广告,仅在巴黎就连演了三百多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极大成功,后来又被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三十多个地方演出,有人说这出戏的成功标志着法国戏剧的革命。 在这出戏中,戈多虽然是不出场的人物,但他是居首要地位的人物,等待戈多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所以评论家们对这个人物十分感兴趣,对他有过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一,戈多( Godot)这一名字是从英语 “God” 演变而来。 即神,天帝,上帝,造物主之意,故这一人物暗指上帝;其二,戈多这一人物,正如写这个剧本之前贝克特的小说世界所展示给人们的死亡境界一样,他象征 “ 死亡 ” ;其三,剧中出现的波卓就是戈多,只不过作者没有明确说出而已,等等,不一而足。 这出戏在 1953 年巴黎上演时大获成功,仅在巴黎就连演 300多场。人们在街头巷尾谈论着这出戏剧,甚至为了各自的观点大打出手。两个人见面时一个问: “ 你在干什么? ” 另一6 / 6 个肯定会回答: “ 我在等待戈多。 ”1957 年旧金山演员实验剧团为盛昆廷监狱的犯人演出该剧时,仅仅几分钟就深深打动了世界上最粗鲁 的观众,并且在心灵深处使他们感到了震惊。从此以后,剧中的角色和台词,成了盛昆廷特有的语言和传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 荒诞 ” 是由拉丁文 “ 耳聋 ” 一词演变而来,意指个人与生存环境的脱节。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在其悲剧中,就提出过这类生存条件的残酷和荒诞性的问题。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兴起,意图鼓吹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虚无的,否定理性至上的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