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三岔口教案.doc_第1页
京剧三岔口教案.doc_第2页
京剧三岔口教案.doc_第3页
京剧三岔口教案.doc_第4页
京剧三岔口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欣赏 三岔口 (音乐切入) 课题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京剧中哑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分析、学习,使学生在感受、体会、表演、思考等方面获得戏剧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增进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欣赏戏剧艺术的能力。2、欣赏传统京剧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对传统京剧艺术表演具有初步的认识。3、感受哑剧的基本表演特点,了解京剧三岔口中的“矮子步”的表演形式,在趣味的模拟表演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其特别的表现形象。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戏剧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三岔口,听唱“四击头”、表演“矮子步”、教学难点模仿表演“矮子步”,动作规范到位。教学用具师:制作课件。生:课前查阅了解京剧相关知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小记一、初赏京剧三岔口简介京剧国粹历史,共赏三岔口并介绍京剧乐器赏三岔口听选乐器、观看名家讲坛了解京剧中的场面。用仓、台、七、大京剧武场四大件的音色模唱、动作模仿,感受京剧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人物表现的场面。从听觉入剧。听辩乐器音色、模仿大锣、小锣、铙钹、板鼓的音响及打法并演一演二、二赏京剧三岔口介绍剧情、剧中人物刘利华、任堂惠。播放京剧片段三岔口。引导关注“矮子步”的表演。感受对相貌丑陋滑稽、身材矮小的刘礼华和艺术刻画。了解为什么在此处设计了“矮子步”的动作来表现这个人物的心理特点。对比两种不同的矮子步。分析动作,指导动作模仿。欣赏京剧片断。说说剧中人物的步法有什么特点?讨论三岔口中的表演内容,以及如何借助动作表现的,分析特点。讨论“矮子步”,说说表现的形象。了解“矮子步”是戏剧表演中丑角特有的体态表演形式。尝试演一演“矮子步”的表演方式与姿态。了解京剧三岔口中的“矮子步”的表演形式,在趣味的模拟表演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其特别的表现形象。学习京剧中的锣经“四击头”,在感受音乐表现气氛、形象的作用的同时,尝试练习“四击头”,用分组模拟表现声效,配合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表现能力。2、介绍在三岔口中的一段锣经: 0 大台 | 仓 | 仓 才台 | 仓台 才台 | 仓 0 |播放京剧片断三岔口,引导在表演中去发现“四击头”音乐。听武场中音乐的特点?学习京剧中的锣鼓经:“四击头”。尝试用发声模拟表现锣经“四击头”。在片段欣赏中聆听、发现“四击头”的节奏音乐。三、三赏京剧三岔口再次播放京剧片段三岔口。引导学生观察其特殊的戏剧表演形式“哑剧”,了解哑剧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是一种不说话,借着身体的姿态表达思想、情绪或故事的戏剧动作感受和了解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对传统京剧艺术表演具有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即兴模仿表演“推门”。引导学生关注“虚拟表演”。表情、动作夸张。点评与指导。模仿表演中渲染气氛、表现形象的主要方法。演一演“推门”在欣赏与模仿表演中,体验哑剧如何借助动作表现内容的形式和特点,四、延伸对比中外哑剧中的表演特点区别引导对比京剧三岔口和招聘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延伸: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美妙绝伦。通过这一堂课的共同学习,给予大家的是一种熏陶和指引,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们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课后关注中国戏剧,特别是京剧表演。查阅或欣赏京剧的经典曲目。对比、讨论他们不同的表演形式和表现特点。在三岔口片段音乐声中离开教室。通过对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使学生获得戏剧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增进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欣赏戏剧艺术的能力。京剧片断欣赏三岔口苏文东包钢实验一小这出戏在京剧中本来地位很低,属于“开锣戏”(即帽儿戏)一类。从前听京戏的以富贵中人及有闲者为多,他们讲究气派,很迟很迟才上戏院,只看最后一两出好戏,越是差的戏码,排的愈前,直到盖叫天把这两出戏唱红,才把它们作为大轴(排在最重要的地位)。所以谈到三岔口,不能不提已逝京剧艺术家盖叫天。随着京剧艺术近年来走出国门,这戏在国外艺术界无人不知,一半固然是由于戏剧本身的组织、京剧的魅力、演员的技能,另一半却恐怕由于它主要是一个哑剧。外国观众不懂中国人的语言和唱词,但三岔口中每一个动作他们却都能了解。由于了解,对这戏的精彩之处就愈能欣赏。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介绍武场以及作用,它是用于配合身段表演,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烘托气氛的,像在三岔口这一段武打中,其打击乐配合演员的表演,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任堂惠与刘利华两位英雄在灯光通明的舞台上表演“摸黑对打”的刺激场面,一连串惊险滑稽的动作不断地引发出学生的紧张的悬念和轻松的笑声。同学们很喜欢这段武打戏,看得聚精会神,被激烈的锣鼓点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默契的配合所折服,不时发出感叹声。有的同学说从来没有想到京剧竟然这样好看,如此精彩。大家的兴趣高涨,趁着这股劲,我又安排了两段锣鼓经让学生体会实践一番,同学们兴致勃勃,教室里充满了学习京剧锣鼓经的热情。 多媒体锣鼓经两条。 同学们边念边联想,它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4 0 台 | 匡 七 台 七 | 匡 七 台 七 | 匡 七 台七 台 | 2/4 匡 另台 | 七台 乙台 | 匡 另台 | 七台 乙台 | 在这里我是分小组进行的,首先让大家一起念,感觉一下,再分别请四个小组的同学谈各自联想的人物。有的说,感觉像店小二;有的说是一个将士在考虑问题时踱步的样子;有的说是在花前月下一个小姐手拿扇子在赏月,接着我选出几个代表让他们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其他同学一起打锣鼓点,大家都很投入,特别是有个男学生扮演小姐的角色,博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大家笑得很开心,气氛达到高潮。有人看不懂锣鼓经、簧头的曲谱,其实这是一种读音的方法,和简谱一样便于记忆。用的均是象音音。下面我把常用锣鼓经、簧头的字义解释一下:大锣锣鼓经用匡、光來註記大锣重音;半音(轻音)則是用空。小锣用台、太、呆表示实音;用另或令表示半音(轻音)。铙鈸(镲)用七、才注記;轻音用頃;闷音用扑。锣镲合击用仓板用扎、衣、以、乙等注記。单皮鼓(俗称:边鼓)单鼓条击鼓用大、打或搭;双鼓条击鼓用崩、登;轻击用哆;还有以节奏轻重不同而发出类似哆啰、隆冬、八扒、搭八等乐声,敲击符号便以相近的文字來表示。锣鼓经谱字释义1、 “大、八、龙、冬”:鼓。鼓是指挥声部,一般只用在起、转、收三处。2、 “台” :只奏小锣。3、 “才(七)” :钹+小锣。4、 “仓” :大锣+钹+小锣。归纳:“台”、“才”、“仓”所用到的乐器数分别为“幺、二、三”。.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记谱时一般用某些代表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七表示钹扎表示板乙是休止符等。身段鑼鼓運用的範圍很廣,不論是舞蹈、打鬥、或騎馬奔馳、甚至是戰爭場面都少不了。 身段鑼鼓的一大特色是藉由節奏輕重急緩而營造出的情境效果。 【四擊頭】這是戲曲中最常用的鑼鼓,常用於武打過程中的亮相等場面。此套鑼鼓點嚴謹有力,可快、可慢。此外,還有小鑼、小鈸四擊頭,來配合小的場面。【滾頭子】這也是戲曲中配合身段常用的鑼鼓點,用於圓場、趟馬、打上、打下等多種場合,分單箭領奏和雙箭領奏兩種演奏模式。單箭領奏叫抽頭,可轉長錘、再轉奪頭,作為二八板的開頭。雙箭領奏,多配合形體動作,又稱為撲燈蛾,演員在鑼鼓點間會念有節奏的韻白。 點子可快、可慢、可強、可弱,表現力極強。【胡里炮】京劇稱為沖頭,由快、中、慢三個速度,多用於人物的上、下場,根據劇中人物感情的變化需求來演奏。【砍馬腿】 這套鑼鼓經屬於3/4拍,多用於武打、舞蹈場合,如對打、泅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