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_毕业论文 II E 摘 要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急剧增加,电子元器件的适用范围也逐 渐广泛起来,在应用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电阻,电容,电感的大小。因此,设计 可靠,安全,便捷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 在系统硬件设计中,以 MCS-51 单片机为核心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 将电阻,电容,电感,使用对应的振荡电路转化为频率实现各个参数的测量。 其中电阻和电容是采用 555 多谐振荡电路产生的,而电感则是根据电容三点式 产生的,将振荡频率送入 AT89S52 的计数端端,通过定时并且计数可以计算出 被测频率,再通过该频率计算出被测参数。 在系统的软件设计是以 Keil51 为平台,使用 C 语言编程编写了系统应用软 件;包括主程序模块、显示模块、电阻测试模块、电容测试模块和电感测试模 块。 最后,实际制作了一台样机,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样机的 功能和指标得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单片机,555 多谐振荡电路,LCD 显示模块,电容三点式振荡 全套设计加扣 3012250582 II 目 录 III 目 录 1 前言.1 1.1 设计的背景及意义.1 1.2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1 1.3 本设计所做的工作.3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3 2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设计.5 2.1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设计方案比较.5 2.2 系统的原理框图.5 3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7 3.1 MCS-51 单片机电路的设计.7 3.2 LED 数码管电路与键盘电路的设计.9 3.3 测量电阻、电容电路的设计.13 3.3.1 555 定时器简介.13 3.3.2 测量电阻电路的设计.15 3.3.3 测量电容电路的设计.16 3.4 测量电感电路的设计及仿真.17 3.4.1 测量电感电路的设计.17 3.4.2 测量电感电路的仿真.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多路选择开关电路的设计.18 4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软件设计.20 4.1 I/O 口的分配.20 4.2 主程序流程图.20 4.3 频率参数计算的原理.22 5 PCB 板的设计与系统的调试 .24 5.1 PROTEL99SE 的介绍与 PCB 板的设计.24 5.2 系统调试与系统测试.25 5.2.1 系统软件调试.25 5.2.2 系统硬件调试.26 5.2.3 系统测试.29 6 结论与展望.32 致谢.33 参考文献.34 附录.35 IV 附录一 系统原理图及 PCB.35 附录二 源程序 .37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5 1 前言 1.1 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急剧增加,电子元器件的适用范 围也逐渐广泛起来,在应用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电阻,电容,电感的大小。因此, 设计可靠,安全,便捷的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具有极大的现实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电路参数的数字化测量是把被测参数传换成直流电压或频率 后进行测量。 电阻测量依据产生恒流源的方法分为电位降法、比例运算器法和积分运算 器法。比例运算器法测量误差稍大,积分运算器法适用于高电阻的测量。 传统的测量电容方法有谐振法和电桥法两种。前者电路简单,速度快,但 精度低;后者测量精度高,但速度慢。随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在测量速 度和精度上有很大的改善,电容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恒流法和比较法。 电感测量可依据交流电桥法,这种测量方法虽然能较准确的测量电感但交 流电桥的平衡过程复杂,而且通过测量 Q 值确定电感的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电 感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时间常数发和同步分离法。 由于测量电阻,电容,电感方法多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本次设计是 在参考 555 振荡器基础上拟定的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尝试用 555 振荡器将 被测参数转化为频率,这里我们将 RLC 的测量电路产生的频率送入 AT89S52 的计数端端,通过定时并且计数可以计算出被测频率再通过该频率计算出各个 参数。 1.2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当今电子测试领域,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测量已经在测量技术和产品研发 中应用的十分广泛。 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发展已经很久,方法众多,常用测量方法如下。电 阻测量依据产生恒流源的方法分为电位降法、比例运算器法和积分运算器法。 比例运算器法测量误差稍大,积分运算器法适用于高电阻的测量。传统的测量 电容方法有谐振法和电桥法两种。前者电路简单,速度快,但精度低;后者测 量精度高,但速度慢。随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在测量速度和精度上有很 大的改善,电容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恒流法和比较法。电感测量可依据交流电 桥法,这种测量方法虽然能较准确的测量电感但交流电桥的平衡过程复杂,而 且通过测量 Q 值确定电感的方法误差较大,所以电感的数字化测量常采用时间 6 常数发和同步分离法。 在我国 1997 年 05 月 21 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研究出一种电阻、电容、电 感在线测量方法及装置等电位隔离方法,用于对在线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 实行等电位隔离,其特征在于,(1)将一个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其反相输入端 直接连接,形成一个电压跟随器;(2)将基准精密电阻(R)的一端与被隔离的在 线元件(Zx)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基准精密电阻(R)的另一端与信号源 (Vi)或者地连接,被隔离的在线元件(Zx)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地或者 信号源(Vi)连接,基准精密电阻(R)与被隔离的在线元件(Zx)连接的 一端同时与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3)通过导线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与线路板上所有的隔离点(C)连接,隔离点(C)的确定方法是:在线路板上凡是 与被隔离的在线元件(Zx)靠近信号源(Vi)的一端(A)相连的电阻、电 容、电感元件的另一端均为隔离端(C)。 中国本土测量仪器设备发展的主要瓶颈。尽管本土测试测量产业得到了快 速发展,但客观地说中国开发测试测量仪器还普遍比较落后。每当提起中国测 试仪器落后的原因,就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诸如精度不高,外观不好,可靠 性差等。实际上,这些都还是表面现象,真正影响中国测量仪器发展的瓶颈为: 1.测试在整个产品流程中的地位偏低。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 品的制造流程中,研发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而测试则处于从属和辅助位置。关 于这一点,在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部门配置上即可窥其一斑。这种错误观念上 的原因,造成整个社会对测试的重视度不够,从而造成测试仪器方面人才的严 重匮乏,造成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比较薄弱,这是中国测量仪器发展的一个主 要瓶颈。实际上,即便是研发队伍本身,对测试的重视度以及对仪器本身的研 究也明显不够。 2.面向应用和现代市场营销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本土仪器设备厂商 只是重研发,重视生产,重视狭义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营销 体系和面向应用的研发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发挥过很大作 用,但无法满足目前整体解方案流行年代的需求。所以,为了快速缩小与国外 先进公司之间的差距,国内仪器研发企业应加速实现从面向仿制的研发向面向 应用的研发的过渡。特别是随着国内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为这一过渡提供了 根本动力,应该利用这些动力,跟踪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3.缺乏标准件的材料配套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仪器配套行业的企 业多为良莠不齐的小型企业,标准化的研究也没有跟上需求的快速发展,从而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7 导致仪器的材料配套行业的技术水平较低。虽然目前已有较大的改观,但距离 整个产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所以,还应把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研究放到重要 的位置。还有,在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的条件下,一味地追求精度或追求高指标, 而没有处理好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上述这些都是制约本土仪器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测量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重视,状况 有了很大改观。测试仪器行业目前已经越过低谷阶段,重新回到了快速发展的 轨道,尤其最近几年,中国本土仪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用电子测量 设备研发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对国外电子仪器巨头的 垄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模块化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 器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加上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以及中国自主应用标准研究 的快速进展,都在为该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每年都以超过 30%以上的速度在快 速增长。在此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无疑催生出了许多测试行业新创企业,也催 生出了一批批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的产品。 1.3 本设计所做的工作 本设计是以 555 为核心的振荡电路,将被测参数模拟转化为频率,并利用 单片机实现计算频率,所以,本次设计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学习单片机原理等资料。 (2)学习 PROTEL99E, KEL2 等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3)设计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的振荡电路。 (4)设计 LCD 电路。 (5)设计测量频率程序,设置程序。 (6)用 PROTEL 软件绘制电原理图和印刷电路版图。 (7)安装和调试,并进行实际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和结果。 (8)撰写毕业论文。 (9)完成英文翻译。 8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为:第 1 章 前言,第 2 章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 系统设计,第 3 章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第 4 章 电阻、 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软件设计,第 5 章 PCB 板的设计与系统的调试,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2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设计 2.1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设计方案比较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设计可用多种方案完成,例如利用模拟电路, 电阻可用比例运算器法和积分运算器法,电容可用恒流法和比较法,电感可用 时间常数发和同步分离法等、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振荡电路与单片 机结合或 CPLD 与 EDA 相结合等等来实现。在设计前对各种方案进行了比较: 1)利用纯模拟电路 虽然避免了编程的麻烦,但电路复杂,所用器件较多,灵活性差,测量精 度低,现在已较少使用。 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应用广泛,它能够非常方便地集成到工业控制系统中。其速度快,体积小, 可靠性和精度都较好,在设计中可采用 PLC 对硬件进行控制,但是用 PLC 实 现价格相对昂贵,因而成本过高。 3)采用 CPLD 或 FPGA 实现 应用目前广泛应用的 VHDL 硬件电路描述语言,实现电阻,电容,电感测 试仪的设计,利用 MAXPLUSII 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综合、仿真,并下载到 CPLD 或 FPGA 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完成系统的控制作用。但相对而言规模大,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9 结构复杂。 4)利用振荡电路与单片机结合 利用 555 多谐振荡电路将电阻,电容参数转化为频率,而电感则是根据电 容三点式电路也转化为频率,这样就能够把模拟量近似的转换为数字量,而频 率 f 是单片机很容易处理的数字量,一方面测量精度高,另一方面便于使仪表 实现自动化,而且单片机构成的应用系统有较大的可靠性。系统扩展、系统配 置灵活。容易构成各种规模的应用系统,且应用系统有较高的软、硬件利用系 数。单片机具有可编程性,硬件的功能描述可完全在软件上实现,而且设计时 间短,成本低,可靠性高。 综上所述,利用振荡电路与单片机结合实现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更为 简便可行,节约成本。所以,本次设计选定以单片机为核心来进行。 2.2 系统的原理框图 本设计中,考虑到单片机具有物美价廉、功能强、使用方便灵活、可靠性 高等特点,拟采用 MCS - 51 系列的单片机为核心来实现电阻、电容、电感测试 仪的控制。系统分四大部分:测量电路、控制电路、通道选择和显示电路。通 过 P2.3 和 P2.4 向模拟开关送两位地址信号,取得相应的振荡频率,然后根据所 测频率判断是否转换量程,或者是把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相应的参数值。系 统设计框图如图 2-1 如下所示。 图 2-1 系统设计框图 框图各部分说明如下: 10 1)控制部分:本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 89C52 单片机,利用其管脚的 特殊功能以及所具备的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和 LCD 显示功能等。在本 设计中,采用 LCD1602 液晶显示:本设计中有 1 个 CD4502、3 个 LM555、3 个测量选择按键。键盘:本设计中有 Sr,Sc,SL 三个按键,可 灵活控制不同测量参数的切换,实现一键测量。 2)通道选择:本设计通过单片机控制 CD4052 模拟开关来控制被测频率的 自动选择。 3)测量电路:RC 震荡电路是利用 555 振荡电路实现被测电阻和被测电容频 率化。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是利用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实现被测电感参数 频率化。 3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3.1 MCS-51 单片机电路的设计 在本设计中,考虑到单片机构成的应用系统有较大的可靠性,容易构成各 种规模的应用系统,且应用系统有较高的软、硬件利用系数。还具有可编程性, 硬件的功能描述可完全在软件上实现。另外,本设计还需要利用单片机的定时 计数器、中断系统、串行接口等等,所以,选择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设计具有 极大的必要性。在硬件设计中,选用 MS-51 系列单片机,其各个 I/O 口分别接 有按键、LED 灯、LCD 液晶屏等,通过软件进行控制。 MCS-51 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 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以及数据总线、地 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现在分别加以说明: 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是 8 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 能处理 8 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CPU 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 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2)数据存储器(RAM): 内部有 128 个 8 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 128 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统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11 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能用 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 RAM 只有 128 个,可存放读写的数据, 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 3)程序存储器(ROM): 共有 4096 个 8 位掩膜 ROM,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 4)定时/计数器(ROM): 有两个 16 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产生中断用于控制 程序转向。 5)并行输入输出(I/O)口: 共有 4 组 8 位 I/O 口(P0、 P1、P2 或 P3),用于对外部数据的传输。 6)全双工串行口: 内置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用于与其它设备间的串行数据传送,该串行 口既可以用作异步通信收发器,也可以当同步移位器使用。 7)中断系统: 具备较完善的中断功能,有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计数器中断和一个串口 中断,可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并具有 2 级的优先级别选择。 8)时钟电路: 内置最高频率达 12MHz 的时钟电路,用于产生整个单片机运行的脉冲时序。 本设计中单片机的设计电路如下图 3-1 所示: 12 图 3-1 单片机的设计电路 本电路使用单片机内部振荡器,12MHz 的晶体谐振器直接接在单片机的时钟端 口 X1 和 X2,电路中 C2、C3 为振荡器的匹配电容。该电路简单,工作可靠 。 另外本系统的容阻上电复位,就是利用 RC 电路的充电过程来给单片机复位。 当需要复位时,也可以按下复位按键,进行复位。 3.2 LED 发光二级管电路与键盘电路的设计 在电阻、电容、电感测试系统中,用LED 灯来显示测量参数的类别和 电源指示,既简单又显而易见。 与小白炽灯泡和氖灯相比, LED 的特点是:工作电压很低 (有的仅一点 几伏);工作电流很小 (有的仅零点几毫安即可发光 );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 可靠性高,寿命长;通过调制通过的电流强弱可以方便地调制发光的强弱。 由于有这些特点,发光二极管在一些光电控制设备中常常用作光源。在本 设计中,利用单片机的 P2.0、P2.1 和 P2.2 口直接和发光二极管相连接,控制 程序放在 MCS-51 单片机的 ROM 中。由于测试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且阳极通 过限流电阻与电源正极相接,所以为共阳极。因此 I/0 口输出低电平时,与之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13 相连的相应指示灯会亮;I/0 口输出高电平时,相应的指示灯会灭。发光二极管 的接口电路如图 3-2 所示: 图 3-2 发光二极管的接口电路 发光二极管的设计中,每个二极管与单片机接口间有一个电阻,其阻值至 少为 180 欧。按 3.3V 时的工作电流 15mA 来计算,需要让与之串联的电阻,分 去 VCC 5V 电压中的 2.7V 电压,则得到 R=U/I=2.7V/0.015A=180 欧,且电阻 的功率为 P=UI=2.7V*0.015A=0.041W。 本设计中设置了 Sr,Sc,SL 三个按键,利用单片机的 P1.0、P1.1 和 P1.2 口 直接和按键相连接,控制程序放在 MCS-51 单片机的 ROM 中用于启动各个被 测参数程序的调整。见图 3-5 按键电路所示 14 图 3-5 按键电路 控制R、L、C的三个按键接入一个10K大小的上拉电阻,起限流保护作用。 当有键按下时为低电平,无键按下时则为高电平。 3.3 测量电阻、电容电路的设计 3.3.1 555 定时器简介 555 定时器是一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它性能 优良,适用范围很广,外部加接少量的阻容元件可以很方便地组成单稳态触发 器和多谐振荡器,以及不需外接元件就可组成施密特触发器。因此集成 555 定 时被广泛应用于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测量与控制等方面。 1)555 定时器内部结构 555 定时器是一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其内部结 构如图 3-6(A)部分及管脚排列如图(B)部分所示。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15 图 3-6 定时器内部结构 它由分压器、比较器、基本 R-S 触发器和放电三极管等部分组成。分压器 由三个 5K 的等值电阻串联而成。分压器为比较器 A1、A2提供参考电压,比 较器 A1的参考电压为,加在同相输入端,比较器 A2的参考电压为,加 在反相输入端。比较器由两个结构相同的集成运放 A1、A2组成。高电平触发信 号加在 A1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比较后,其结果作为基本 R-S 触发器端的输入信号;低电平触发信号加在 A2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 输入端的参考电压比较后,其结果作为基本 R-S 触发器端的输入信号。基本 R-S 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受比较器 A1、A2的输出端控制。 2)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 由 555 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 3-7(C)部分所示,其中 R1、R2和电 容 C 为外接元件。其工作波如图(D)部分所示。 16 图 3-7 震荡器工作原理 设电容的初始电压 Uc0,t0 时接通电源,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所 以高、低触发端 VTHVTL0,比较器 A1输出为高电平,A2输出为低电 平,即=1,=0(1 表示高电位,0 表示低电位),R-S 触发器置 1,定时器输 出 u0=1 此时,定时器内部放电三极管截止,电源 Vcc经 R1,R2向电容 C 充电,uc逐渐升高。当 uc上升到时,A2输出由 0 翻转为 1,这时 =1,R-S 触发顺保持状态不变。所以 0tt1期间,定时器输出 u0为高电 平 1。 时刻,uc上升到,比较器 A1的输出由 1 变为 0,这时 =0,=1,R-S 触发器复 0,定时器输出 u0=0。 期间,放电三极管 T 导通,电容 C 通过 R2放电。uc按指数 规律下降,当时比较器 A1输出由 0 变为 1,R-S 触发器的 =1,Q 的状态不变,u0的状态仍为低电平。 时刻,uc下降到,比较器 A2输出由 1 变为 0,R-S 触发器的 =1,=0,触发器处于 1,定时器输出 u0=1。此时电源再次向电容 C 放电,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17 重复上述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容充电时,定时器输出 u0=1,电容放电时,u0=0, 电容不断地进行充、放电,输出端便获得矩形波。多谐振荡器无外部信号输入, 却能输出矩形波,其实质是将直流形式的电能变为矩形波形式的电能。 3)振荡周期 由图(D)可知,振荡周期 T=T1+T2。T1为电容充电时间,T2为电容放电时 间。 充电时间: (3-2) 放电时间: (3-3) 矩形波的振荡周期: (3-4) 因此改变 R1、R2和电容 C 的值,便可改变矩形波的周期和频率。 对于矩形波,除了用幅度,周期来衡量外,还有一个参数:占空比 q,q=(脉宽 tw)/(周期 T),tw指输出一个周期内高电平所占的时间。图(C)所 示电路输出矩形波的占空比: (3-5) 3.3.2 测量电阻电路的设计 定时器 555 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集成电路,只需外接少量 R、C 元件,就可 以构成多谐、单稳及施密特触发器。电阻的测量采用“脉冲计数法” ,由 555 电 路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通过计算振荡输出的频率来计算被测电阻的大小。 555 接成多谐振荡器的形式,其振荡周期为: (3-6) 得出: (3-7) 18 即: 1617 1 1 / 2 (2)* X x RRR InCf (3-8) 其中 R16=1K, R17=1K,C11=0.1uF: 电阻测试电路见图 3-8 所示。 图 3-8 电阻测试电路 3.3.3 测量电容电路的设计 电容的测量同样采用“脉冲计数法” ,由 555 电路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通 过计算振荡输出的频率来计算被测电容的大小。 555 接成多谐振荡器的形式,其振荡周期为: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19 (3-11) 我们设置 R1=R2, 得出: (3-12) 即: (3-13) 电路分为 1 档: R14=30K,R15=3.9K; (3-14) 电容测试电路见图 3-9 所示。 图 3-9 电容测试电路 20 3.4 测量电感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3.4.1 测量电感电路的设计 电感的测量是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来实现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又 称考毕兹振荡电路,三点式振荡电路是指:LC 回路中与发射极相连的两个电抗 元件必须是同性质的,另外一个电抗元件必须为异性质的,而与发射级相连的 两个电抗元件同为电容式的三点式振荡电路,也就是射同基反的构成原则成 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其振荡频率为: (3-15) 即: (3-16) (3-17) 电感测试电路见图 3-10 所示。 图 3-10 电感测试电路 3.5 多路选择开关电路的设计 利用 CD4052 实现测量类别的转换,CD4052 是差分四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系统硬件设计 21 关器件,有 A0和 A1两个二进制控制输入端和 INH 输入,具有低导通阻抗和很 低的截止电流。当 INH 输入端=“1”时所有通道截止,二位二进制输入信号选 通四对通到中的一通道。当选择了某一通道的频率后,Y 输出频率通过 T1 送入 单片机进行计数,通过计算得到要被测值,多路选择开关控制如表 3-1 所示。 表 3-1 多路选择开关控制 P2.3 P2.4 测量类别 00Y0-L 01Y1-R 10Y2-C 11* 表 3-1 中*表示未定义此功能。 多路选择开关硬件电路如图 3-13 所示。 图3-13 多路选择开关 22 4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软件设计 4.1 I/O 口的分配 P1.0 R 测量程序的选择 P1.1 C 测量程序的选择 P1.2 L 测量程序的选择 P2.3-P2.4 多路选择开关控制选择 P2.0、P2.1 和 P2.2 按键输入及测量指示灯 在本设计的模块中,模块是以单片机为核心,再通过按键控制测量的被测 参数在数码管显示,按键主流程图如 4-1 所示。 图 4-1 按键主程序流程图 4.2 主程序流程图 在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设计中,便于直观性,在数码管上显示被测 参数的选择,被测参数各个灯的选择以及具体设置。通过三个按键 Sr,Sc,SL 来 进行灵活控制,具体操作流程如 4-2 所示。 开始 结束 初始化 执行键功能 有无按键操? 作? 有 无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软件设计 23 图 4-2 RLC 测试仪的软件流程图 首先插入被测元件,开关打开以后,按下 SET 键,进行复位,然后进行按 键选择,选择被测参数类别,之后单片机根据按键类别启动相应的参数测试程 开始 初始化 键扫描 健分析,置状态 R 测 试 状 态 C 测 试 状 态 L 测 试 状 态 开中断 定时器设置 通道及指示灯的设置 采值并计算 显示 结束 No Yes 24 序,测试完毕后将结果送入数码管显示。 4.3 频率参数计算的原理 本设计频率的计算采用单片机外部中断 ,对外触发电路产生的脉冲 频率的测量,再通过对测量数据的校正来完成。 单片机对频率测量的原理如下图 4-3 所示。 图 4-3 测频率原理图示 说明:图 4-3 中 t1 时刻检测到高电平开定时器 1,开始计数;t2 时刻等待 检测低电平;t3 时刻第二次检测到高电平时关定时器停止计数。 利用 GATE=1,TR1=1,只有 引脚输入高电平时,T1 才允许计数,利用 此,将外部输入脉冲经 引脚上输入,等待高电平的到来,当检测到高电平 时开定时器开始计数,然后检测低电平,当检测到低电平时已经测得脉冲的脉 宽,但我们测得是频率,故在程序中药继续检测等待下一个高电平的到来,此 时关定时器停止计数,用此计数值乘以机器的周期数(晶振频率已知),得出触 发电路产生的周期,然后再经过数据处理便得到输入信号的频率。程序流程图 如图 4-4 所示。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软件设计 25 图 4-4 频率计算程序流程图 开始 程序初始化 数据处理 开定时器 TR=1 fw 是否为 1 fw 是否为 1 fw 是否为 0 结束 N N N Y Y Y 26 5 系统的调试 5.1 PROTEL99SE 的介绍 Protel99SE 是应用于 Windows9X/2000/NT 操作系统下的 EDA 设计软件, 采用设计库管理模式,可以进行联网设计,具有很强的数据交换能力和开放性 及 3D 模拟功能,是一个 32 位的设计软件,可以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 路板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等工作,可以设计 32 个信号层,16 个电源-地 层和 16 个机加工层。 一、Protel 99 SE 的系统组成 按照系统功能来划分,Protel99se 主要包含以下两大部分和 6 个功能模块。 1、电路工程设计部分 (1)电路原理设计部分(Advanced Schematic 99):电路原理图设计部分包 括电路图编辑器(简称 SCH 编辑器)、电路图零件库编辑器(简称 Schlib 编辑器) 和各种文本编辑器。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绘制、修改和编辑电路原理图;更 新和修改电路图零件库;查看和编辑有关电路图和零件库的各种报表。 (2)印刷电路板设计系统(Advanced PCB 99):印刷电路板设计系统包括印 刷电路板编辑器(简称 PCB 编辑器)、零件封装编辑器(简称 PCBLib 编辑器)和 电路板组件管理器。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绘制、修改和编辑电路板;更新和 修改零件封装;管理电路板组件。 (3)自动布线系统(Advanced Route 99):本系统包含一个基于形状(Shape- based)的无栅格自动布线器,用于印刷电路板的自动布线,以实现 PCB 设计的 自动化。 2、电路仿真与 PLD 部分 (1)电路模拟仿真系统(Advanced SIM 99):电路模拟仿真系统包含一个数 字/模拟信号仿真器,可提供连续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以便对电路原理图进 行信号模拟仿真,从而验证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2)可编程逻辑设计系统(Advanced PLD 99):可编程逻辑设计系统包含一 个有语法功能的文本编辑器和一个波形编辑器(Waveform)。本系统的主要功能 是;对逻辑电路进行分析、综合;观察信号的波形。利用 PLD 系统可以最大限 度的精简逻辑部件,使数字电路设计达到最简化。 PCB 板的设计与系统的调试 27 (3)高级信号完整性分析系统(Advanced Integrity 99):信号完整性分析系 统提供了一个精确的信号完整性模拟器,可用来分析 PCB 设计、检查电路设计 参数、实验超调量、阻抗和信号谐波要求等。 二、Protel 99 SE 的功能特性 1、开放式集成化的设计管理体系 2、超强功能的、修改与编辑功能 3、强大的设计自动化功能 5.2 系统调试与系统测试 5.2.1 系统软件调试 单片机开发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样离不开软件,汇编语言源程序要变 为 CPU 可以执行的机器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汇编,另一种是机器汇 编,目前已极少使用手工汇编的方法了。机器汇编是通过汇编软件将源程序 变为机器码,用于 MCS-51 单片机的汇编软件有早期的 A51,随着单片机 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 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 Keil 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 MCS-51 系列单 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 即可看出。 Keil 提供了包括 C 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 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 份组合在一起。运行 Keil 软件需要 Pentium 或以上的 CPU,16MB 或更多 RAM、20M 以上空闲的硬盘空间、 WIN98、NT、WIN2000、WINXP 等操 作系统。 28 5.2.2 系统测试 (1)测试原理:在系统设计中,以 MCS-51 单片机为核心的电阻、电容、电 感测试仪,将电阻,电容,电感,使用对应的振荡电路转化为频率实现各个参 数的测量。其中电阻和电容是采用 555 多谐振荡电路产生的,而电感则是根据 电容三点式产生的,将振荡频率送入 AT89C52 的计数端端,通过定时并且计数 可以计算出被测频率,再通过该频率计算出被测参数。以 Keil51 为仿真平台, 使用 C 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编写了系统应用软件;包括主程序模块、显示 模块、电阻测试模块、电容测试模块和电感测试模块。 (2)测试方法:在测试时将被测参数通过本系统测量出来的示值与参数的标 称值进行对比,进而可以知道本系统的测试精度。 (3)测试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稳压电源,计算机。 (4)测试结果:通过按键,实现其按键所对应的功能,并观察测试结果,对 设计进一步的进行校正和对实现功能的可靠性的确认,并记录观察结果。 测试结果如下: a)电阻测试数据如表 5-1 所示。 表 5-1 电阻测试数据 标称值 () 振荡频率 (Hz) 系统测量 () 相对误差 (%) 33069293330.9 20095012052.5 53049815280.4 4700503648924.1 200002596192163.9 4700001574646831.1 b) 电容测试数据如表 5-2 所示。 表 5-2 电容测试数据 读取示值 (pF) 振荡频率 (Hz) 标称值 (pF) 相对误差值 (%) 103316101051.0 10429962063.8 PCB 板的设计与系统的调试 29 224161995839.2 c) 由于电感制作复杂本次测试暂未对电感进行测试。 (4)测试分析: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试环境,测试仪器,测试方法等都 对测试值有一定的影响,都会导致测量结果或多或少地偏离被测量的真值。为 了减小本设计中误差的大小,主要利用修正的方法来减小本测试仪的测量误差。 所谓修正的方法就是在测量前或测量过程中,求取某类系统误差的修正值。在 测量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选取合适的修正值很关键,修正值的获得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从相关资料中查取;第二种途径是通过理论推导求取;第三种途 径是通过实验求取。 本测试修正值选取主要通过实验求取,对影响测量读数的各种影响因素, 如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等变化引起的系统误差。通过对相同被测参数的多次 测量结果和不同被测参数的多次测量选取平均值,最后确定被测参数公式的常 数 K 值,从而达到减小本设计系统误差的目的。由于振荡电路外围器件由电容 电阻分立元件搭接而成,所以由振荡电路产生的被测参数对应的频率有一定的 误差,所以只能通过多次实验测量,选取合适的修正值来尽可能的减少本测试 系统的误差。 30 6 结论与展望 毕业论文是一次非常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对电阻、电容、 电感测试仪的课题设计,锻炼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 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 力水平。 本设计的硬件电路图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单片机可提高系统的可靠 性和稳定性,缩小系统的体积,调试和维护方便,而且以 MCS-51 单片机最小系统 为核心的设计能够满足了整个系统的工作需求,555 振荡器实现了被测电阻和 被测电容参数的频率化,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实现了被测电感参数的频率化, 被测频率通过 CD4052 模拟开关送入单片机计数,再经过显示电路显示被测参数 的测量值,软件用 C 语言编程,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启动被测参数的相应程序,能 灵活控制被测参数的档位切换。经过测试,系统各个模块都能正常共组,成功 地达到了设计的硬件要求。 系统的软件部分是系统实现各种工作状态的关键。通过结合硬件电路,在 Keil51 的平台上,使用 C 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编写了系统应用程序,使程 序能够正常运行,实现了设计的要求。 总之,整个系统的工作正常,完成了设计任务的全部要求。 虽然本系统完成了设计设计要求,但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品实测中,测量电容值有一定的误差,而且 C 值越大时误差越大,该误差则 是来源于振荡电路产生的频率和单片机程序上的误差。希望在之后的设计之中 能够得到进一步解决。在人机交换方面,显示部分可以改用显示效果更好的液 晶屏显示,使系统工作状态和数据显示更加清晰、更加人性化。 致谢 31 致 谢 本文是作者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做毕业设计期间学习、工作的总结, 是在导师 xxxxxx 老师指导下完成的。 在这几个月毕业设计的学习和工作中,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使我在各个 方面都受益非浅。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此期间,xx 老师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并给予我很大帮助。在本文的课题研 究及写作过程中,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谨向 xx 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城市学院这个学习氛围活跃、团结友爱的集体里,大家互相帮助,彼此 讨论问题,共同提高。在此也要感谢我的各位学友,有了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使 得论文研究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最后,再次向 xxxxxx 老师以及帮助过我的同学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参考文献 32 参 考 文 献 1申忠如,申淼,谭亚丽.MCS-51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年 3 月第 1 版 2申忠如,郭福田,丁晖现代测试技术与系统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2 3付家才.单片机控制工程实践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张毅刚.MCS-51 单片机应用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5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6肖洪兵.跟我学用单片机.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