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高考作文_第1页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_第2页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_第3页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_第4页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古人谈写诗,常说 “ 功夫在诗外 ” ,诗外的功夫包括 “ 做人 ” (品德修养),也包括写诗所必备的生活积累、认识积累、情感积累和语言积累、技巧训练等。作文也然,也讲文德,如章学诚强调写文章不能 “ 害义而违道 ” 。此外,作文同样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认识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和技巧训练。而这些 “ 文外功夫 ” 都不是短时获得的,更不是考场上片刻之间获得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有一著名学者曾告诫他的弟子说, 40 岁以前不准发表学术论文。这当然是就更高的文体和要求来说的,但就其精神而言,就是强调写文章必须有一个长期 的、艰苦的积累和训练过程。高考作文不能这么高要求,但同样必须有一个积累和训练的过程。凡是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的,都离不开这一点, “ 临场发挥 ” 、 “40 分钟内写出好文章 ” 都必然建立在这个 “ 场外功夫 ” 的基础上。 那么, “ 场外功夫 ” 具体包括那些方面呢? (一)知识积累 包括生活知识积累、文化知识积累。我们常说写文章要“ 言之有物 ” ,否则空言无实,不免于浮滑。 “ 物 ” 首先指材料,生活材料、文化知识材料等。生活材料一般指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的生活现象。这是写文章的基础。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 然科学知识、语言知识、2 / 8 文学艺术知识乃至宗教知识等。各种知识的积累途径不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当下生活经验,一是书本阅读。生活阅历越广、书本阅读越宽,知识积累就越多,写起文章来,材料就越丰富,内容就越充实深厚。 我们常说作文要有真知实感,真知来自实感,生活经验贫乏的人,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见。广东历年高考作文的一个普遍缺陷,就是考生生活经验贫乏,缺少生活的现实感、鲜活感。高考作文题往往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写作,如 2000 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有这样的提示: “ 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吗? ” 很明 显,试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写,但许多考生没能在作文中提供这样的材料; XX 年作文题(语言与沟通)提示考生 “ 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 去写,但许多考生同样没有涉及自己的生活或学习体会。有时试题不一定这样明确提示或要求,如 XX 年、 XX 年和 XX 年的作文题就没有明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写,但试想 “ 纪念 ” 、“ 雕琢心中的天使 ” 这样的话题如能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结合起来,不是更有真切感吗?所以,考生应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收集有关素材,以便写作时采用。 但是个人的生活经验很有限,而年龄 仅有 18 岁左右的高中应届生就更有限,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个人直接的生活经验,它需要更广泛、更丰富的间接知识来充实。这就需要间3 / 8 接的生活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广东考生对此较重视,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也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积累,例如对历史事件、新闻报导材料、古今人物掌故、诗文名篇名句、天文地理知识等的积累。这种做法古人叫做 “ 搜集事类 ” 。苏轼就是这样分门别类搜集各种材料,作文时要那种材料就到那一类中去找。这虽不是做学问但可为作文做准备,不能说不好。积累起来的材料在写文章时可以用来说理议事,加强说服力,也可借以抒情言志, 还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有文化含量。例如,在写 “ 雕琢心中的天使 ” 时,有的考生就选择了南丁格尔,德兰修女或丛飞、李春燕、邰丽华等的材料,非常贴切;在写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时,有的考生开篇就引出 “ 春天是怎么样的? ” 这样的问题,接着便引用了古代多位诗人描写春天的不同诗句,说明对同一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 XX 年有的考生写奥运火炬的传递,写一件革命遗物的传递,再由此展开(注意,许多考生不会展开、升华到试题提示的 “ 意 ” 上,即观点材料中的第一句话),这都是平时积累的结果。 (二)认识积累 仅有材料 知识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对材料的体验、认识的积累。例如,有了关于屈原、勾践、诸葛亮、关羽、曹操、李白、杜甫、苏轼等材料的积累,还要对这些历史人物(或艺术形象)有切合实际的认识。李白、杜甫、苏4 / 8 轼是伟大的诗人,但不属于象征着给人们带来爱、美好、幸福的 “ 天使 ” 的行列,关羽的忠与义毕竟体现了封建道德的内涵,不宜作为现代道德的典范,等等。如果没有这种基本认识,那么,在运用这些材料时就可能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死搬硬套,令人费解。 认识的积累除了自己在阅读有关材料或经验某种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反复体味、深入思考 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评论资料或向老师请教的途径来获得。例如, 2001 年作文题是 “ 诚信 ” ,有考生写作时注意到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有许多人不讲诚信的现象,也举了一些典型例子,这很好,但他的结论是把这种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本身。这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问题了。不错,市场经济有两重性,有它的消极面,但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恰恰是信用经济。 不是市场经济使人不诚信,而是某些人把不诚信的个人品性带进了市场。考生未能达到这种认识,所以文章至此未能深化下去。当然我们不能对考生要求过高,但以此为例,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广泛更深刻地去理解、去认识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对于提高高考作文水平不是很好吗? (三)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的,从审题到立意、构思、运用材料、语言表达,都体现着考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反过来说,思维能力的高低内在地决定着作文的成败。 5 / 8 例如,对 “ 雕琢心中的天使 ” 这样一个话题,审题时,思维能力强的考生 就会这样思考:题目中的关键词一是 “ 天使 ” ,一是 “ 雕琢 ” 。因此,文章应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心中的天使应该是怎样的(可以是自己心中的,也可以是他人心中的);二是,我或他人心中的天使是如何雕琢出来的(可以是如何创造、培养出来的,也可以是如何成长、锻炼出来的)。那么,文章就要从这两个层次依次构思,在选择材料时就要采用切合 “ 天使 ” 的内涵的人物对象。又如XX 年的作文,考生审题时,关键是传递的词义,进而思考什么、传递的形式、传递的作用,然后选择一个具体问题(如试题提示的技艺、经验、思想、感情等),可写纵向传递(一代传 一代或前人传后人),可写横向传递(我你他之间或民族之间),最后还要点出这种传递的作用、意义。有的考生东拉西扯,说不到点上,甚至跑题、离题,都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思维训练的途径很多,可以多阅读写得好的论说文,从中学习作者说理的思路和层次;可以出摸拟作文题进行审题训练和构思训练;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与同学对话、辩论,训练把一个问题、一件事有条有理说清楚的能力,等等。 (四)语言表达训练 这里要特别谈谈语言表达问题。首先与上一问题相关的6 / 8 是,语言表达的逻辑性问题。平时我们说某人 “ 语无伦次 ” 、“ 辞不达意 ” 、 “ 颠三倒四 ” 、 “ 不知所云 ” ,就是说他的语言逻辑混乱。文章如果写成这样就不成其为文章了。历年高考评卷,我们都会碰到不少这类文章,弄不清作者在说什么,要花些时间去猜他说的是什么。有的考生行文不断变换主语或宾语,概念混乱,事物关系混乱。例如, XX 年的作文,有考生写某人如何救死扶伤,按逻辑,作者应接着说某人是天使,但突然笔锋一转,说某人在雕琢心中的天使。那么,这天使指谁,文章一直没有说。有一篇作文自拟题目是 “ 信念是天使 ” ,文中说: “ 李春燕心中的天使是带给人们健康,坚定的信念让李春燕雕刻出她心中的天使 。 ” 题目标明 “ 信念 ” 是天使,文中第一句话中 “ 天使 ” 是一种行为现象( “ 带给人们健康 ” ),第二句话中 “ 信念 ” 变成了雕刻“ 天使 ” 的精神力量。如果按题目的意思, “ 信念 ” 是天使,那么,第二句话就是 “ 天使 ” 让李春燕雕刻 “ 天使 ” 了,这就令人费解了。再如写传递的一篇作文中有一句话: “ 有人说,灵感的秘密,就在于告诉自己,成千上万的人已解决了现在在困惑着你的难题,这其中,也有传递的意味。 ” 这段话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语言表达的不严密乃至逻辑混乱在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 语言表达除了平时要加强逻辑训练外,还要从最基本的要求 通顺训练起。这是最根本的基本功,文句不通、不7 / 8 顺就写不成文章。上面已举了一些例句,这里不再赘述。 语言表达也须要积累。考生平时应该通过阅读、对话来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借此来积累丰富、生动的辞藻和文句。书读多了,自有佳句用。从近年高考作文看,许多考生都很重视从一些好文章中摘录积累优美生动的辞句,并模仿应用于高考作文中,这不能说不好。但是,辞句是为表意服务的,辞不达意者,内容空洞者,再优美生动的语言也没有意义。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不顾及内容,不管是否恰切,只是片面追求辞藻的华丽,变得华而不实。 这种风气是很有害的,会使人变得不实在。语言表达的训练一定要扎实。 (五)写作训练 上述四个方面,说到底要通过作文的实际写作来训练。高考作文写得好的人,必然是平时经常写、经常练的人。只看别人写的 “ 写作大全 ” 、 “ 文之作法 ” 、 “ 作文秘法 ” 、“ 描写辞典 ” 之类书籍而不动笔反复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