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培养法与2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方法的比较.pdf_第1页
国标培养法与2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方法的比较.pdf_第2页
国标培养法与2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方法的比较.pdf_第3页
国标培养法与2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方法的比较.pdf_第4页
国标培养法与2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方法的比较.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 卷第1 期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o I 8N O 1 2 0 1 7 年1 月 J o u m a lo f F 0 0 dS a f e t ya n dQ u a l it yJ a n ,2 0 1 7 国标培养法与2 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 方法的比较 王利刚,张磊,张婧,费云滟,付莎莉,吴丹,屠大伟+ ( 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重庆4 0 1 1 2 1 ) 摘要:目的将m in i v I D A s 法和膜芯片2 种快速筛检方法与国标培养法进行比较,评估2 种快速筛检方法 的效果和可操作性。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针对3 种筛检方法设计灵敏性、特异性、抗干扰性实 验和人工污染实验,通过比较获得3 种筛检方法的应用效果情况。结果 国标培养法和m in i V l D A s 法的灵敏 性较好,m in i V I D A S 法和膜芯片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较好,人工污染实验中3 种方法的结果均符合设计预 期。结论日常检验中可采用国标培养法和m in i v I D A s 法进行筛检工作,应急任务可使用膜芯片法,以缩短 筛检时间,m in i v I D A s 法和膜芯片法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的可靠工具。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m in i V I D A s 法;膜芯片法;快速筛检 C o m p a r is o no ft r a d it io n a lc u l t u r em e t h o da n d2r a p ids c r e e n in gm e t h o d sf b r d e t e c t io no f 脚,纱肠c D c c W s 仃“r P “s W A N GL i G a n g ,Z H A N GL e i,Z H A N GJ in g ,F E IY r u n Y a n ,F US h a L i,W UD a n ,T UD a W e i4 ( D g g 抽g 砌s 嘶“把扣,乃D J 口胛dD r 增n f 阳,彻g g 砌占4 01 121 ,加以)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v e T oc o m p a r e2r a p ids c r e e n in gm e t h o d so fm in i V I D A Sm e t h o da n dm e m b r a n ec h ip m e t h o dw it ht h ec u l t u r em e t h o dinn a t io n a ls t a n d a r d ,e V a l u a t in gt h ee f 话c t iV e n e s sa n df e a s ib il it yo ft h e2m e t h o d s M e t h o d s 哆p J 纱,D c D c c “s 口“陀“sw a ss e l e c t e da s t a r g e tb a c t e r ia t h ee x p e r im e n t sw e r ed e s ig n e dt o t e s tt h e s e n s it iv it y ,s p e c if ic it ya n din t e r f e r e n c er e s is t a n c eo f3m e t h o d s ,a n dt h ea r t m c ia l l yc o n t a m in a t e ds a m p l e sw e r et e s t e d s iI 叽1 t a n e o u s l y T h e 叩p l ic a t io ne f 话c t so f3s c r e e n in gm e t h o d sw e r ec o m p a r e d R e s u l t s T h ec u l t I l r em e t h o din a t io n a ls t a n d a r da n dm in i V I D A Sm e t h o dh a dah ig hs e n s it iV it y ,t h es p e c if ic i够a n din t e r f e r e n c er e s is t a n c eo f m in i V I D A Sa n dm e m b r a n ec h ipm e t h o dw e r eb e t t e r ,a n dt h er e s u l t so f3m e t h o d sina r t if l c ia l l yc o n t a m in a t et e s t w e r ec O n s is t e n tw it ht h ed e s ig ne x p e c t a t io n C O n c l u s iO nT h ec u l t u r em e t h o dinn a t io n a ls t a n d a r da n dm in i- V I D A S m e t h o dc a nb eu s e dind a il ym s p e c t io n s ,a n dm e m b r a n ec h ipm e t h o dc a nb eu s e dine m e r g e n c yt e s t in gino r d e rt o s h o r t e nt h es c r e e n in gt im e A d d ic io n a l l y ,t h em in i V I D A S m e t h o da n dm e m b r a n ec h ipm e t h O da r er e l ia b l et o o l sf o r r a p ids c r e e n in go f & 印,D c o c c “s 口“,“s K E Yw o R D s :& 嘿p 砂Z D c D c c “s 口“理“j ;m in i- V I D A Sm e t h o d ;m e m b r a n ec h ipm e t h o d ;r a p ids c r e e n in g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项目( c s t c 2 0 1 5 s h m s z x 0 0 0 0 2 ) F u n d :S u p p o n e db yt h eS o c ia lS c ie n c ea n d 1 1 e c h n 0 1 0 9 yI n n o V a t io nP r o j e c to f C h o n g q in g ( c s t c 2 0 1 5 s h m s z x 0 0 0 0 2 ) + 通讯作者:屠大伟,正高级工程岘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E - m a il :w e id a n l m 1 6 3 c o m + C o r r e s p o n d in ga u t h O r :T UD a - W e i,S e n io rE n g in e e LC h o n g q in gI n s t it u t ef o rF o o da n dD n l gC o n t r o l ,C h o n g q in g4 0 1 1 2 1 ,C h in aE m a il w e id a t u f u 1 6 3 c o m 第1 期王利刚,等:国标培养法与2 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方法的比较 2 3 9 1 引言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印自y 肠c o c c 淞以站憎螂) 是一种食品 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其生长 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毒素和侵袭性酶,如肠毒素、杀 自细胞素、溶血毒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食用了被其污染的 食品后可能导致人体出现食物中毒,如严重腹泻等症状, 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安全【l 。5 。因此,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检测方法对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技术、保障公众生命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食品中致病菌的限量标准规定,金黄色葡 萄球菌要求为五样法检验 6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国家标 准检验方法采用的是传统培养方法 ”,操作步骤繁多,从 处理样品到初步筛检结果通常需要3 6 7 2h ,因此,传统的 培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检验工作中通量大、时限短的要求, 迫切需要快速、简便、可靠的筛检技术。随着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生长特性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免疫学及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逐步建立并应用到检验中,部分成熟 可靠的技术已经商业化 8 。1 2 。本研究将国家标准中的传统 培养方法【”、已商业化的基于免疫学方法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筛检试剂条 13 】和正在开发的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膜 芯片3 种筛检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对方法的灵敏性、特异 性和抗干扰性进行比较并观察不同方法在人工污染试验 下的筛柃效果。 2 材料与方法 2 1 材料 2 1 1菌株与样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 乜加y ,D c o c c “sd “旭甜s ,C I c c2 3 6 5 6 ) 和表皮葡萄球菌( & 印砂肠c o c c 甜s 印f 如珊f 加,c I c c1 0 2 9 4 ) 来源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鼠伤寒沙门氏 菌( 勋,m D n P z 肠巧p 砌”“订“m ,A T c c 1 4 0 2 8 T ”) 、单核细胞增 生李斯特氏菌括把r 如m o 胛D 哕幻g e n 甜,A T c c 1 9 1 1 5 7 ”) 、阪 崎氏肠杆菌( 砌把,0 6 口把r5 口忌口z 口七f f ,A T c c 2 5 9 4 4 ”) 和大肠 埃希氏菌( 西c g r f 幽f 口c o ? j ,A T C C 2 5 9 2 2 T ”) 来源于美国菌 种保藏中心。 人工污染试验使用的样品为实验室日常检验样品, 共5 0 批次,均已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样品。其中肉 制品1 0 批次、蛋及蛋制品1 0 批次、蔬菜制品1 0 批次、生 鲜乳1 0 批次、冷冻肉制品1 0 批次。 2 1 2 仪器与试剂 z D P 一2 1 6 0 常规生化培养箱( 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 有限公司) :m in i V I D A s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美国 b io M 6 r ie u x ,I n c ) :M F s 一8 膜芯片杂交仪( 四川华汉三创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 ;I M G _ 1 膜芯片成像仪( 四川华汉三创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7 5 氯化钠肉汤、B a ir d P a r k e r 培养基、血平板、B H I 肉汤、营养琼脂、兔血浆冻十粉( 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 ;V I D A SS E T 2 试剂条( 法国b io M 缸e u X ,s A 公司) ;细菌 基因组D N A 提取试剂盒( 天根生化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 敛病微生物检测芯片( 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 2 实验方法 2 2 1实验步骤 国标方法:按照G B4 7 8 9 1 0 7 】中的检验流程,将样品 转接至B a ir d P a r k e r 培养基,3 6 培养2 4h ,观察筛检结果。 m in i V I D A s 法: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增菌、提取等 操作,上机检验结束后,生成仪器报告并打印筛检结果。 膜芯片法:接种产品自带培养基,并按照其要求的培 养温度、时间培养后,使用细菌基因组D N A 提取试剂盒提 取细菌总D N A ,使用自带的P c R M ix 对提取的D N A 进行 扩增,扩增产物9 9 变性1 0m in ,用膜芯片杂交仪进行杂 交、洗脱等操作,结束后使用膜芯片成像仪观察筛检结果。 2 2 2 灵敏性试验 本研究对3 种筛检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将金黄色 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接种到营养肉汤中,3 6 培养2 4h ,按 照l :l o 的比例进行梯度稀释,获得1 0 1 1 0 4c F u 肺L 浓度 的菌悬液,不同浓度视作不同方法液体培养基培养物,分 别按照2 2 1 进行筛检操作。 2 2 3 特异性试验 本研究对3 种筛检方法的特异性进行比较,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阪崎氏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培养, 培养物按照1 :1 0 的比例进行梯度稀释,获得1 0 3c F u m L 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按照2 2 1 进行筛检操作。 2 2 4 杂菌干扰试验 本研究对存在杂菌干扰时的3 种筛检方法的筛检效果 进行比较,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 胞增牛李斯特氏菌、阪崎氏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表皮 葡萄球菌分别进行培养,按照1 :10 的比例进行梯度稀释,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设定3 组混合菌。第1 组为鼠 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氏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浓度均为1 0 1c F u m L ,按 照体积比为1 :1 :l :1 :1 混合:第2 组混合菌中上述5 种菌的 浓度均为1 0 2c F u m L ,按照体积比为1 :1 :1 :1 :1 混合;第3 组混合菌中上述5 种菌的浓度均为1 0 3C F u m L ,按照体积 比位1 :1 :1 :1 :1 混合。以上混合菌按照1 :l ( 旷功的比例与浓度 为1 0 2c F u m 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同时使用浓度为 1 0 3c F u m 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浓度为1 0 3c F U m L 的混 合菌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分别按照2 2 ,1 进行筛检操作。 2 2 5 人工污染试验 模拟日常检验条件,对3 种筛检方法的筛检效果进行 比较,收集实验室检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样品5 0 批次 2 4 0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第8 卷 其中肉制品1 0 批次、蛋及蛋制品1 0 批次、蔬菜制品1 0 批次、生鲜乳1 0 批次、冷冻肉制品1 0 批次。将每批次样 品分为2 组,一组为阳性对照组,按照每2 5g 样品添加1 m L 浓度为1 0 2C F U m 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进行人工 污染;另一组为阴性对照组,不进行人工污染,分别按照 2 2 1 进行筛检操作。 3 结果与分析 3 1 灵敏性实验 用3 种方法对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进行 灵敏性试验的结果如表1 所示,在传统国标培养法中, B a ir d P a r k e r 培养基上出现典型菌落的浓度( 即检出浓度) 为 1 0 1C F U m L ;m in iV I D A S 法出现判定为阳性结果的浓度为 1 0 1c F u 1 1 1 L ,灵敏性较高,当检测阈值( t e s tv a l u e ,T v ) 大于 O 1 3 时,系统判定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膜芯片法的检出 浓度为1 0 2C F u m L 膜芯片法通过核酸杂交显色后观察结 果是否呈阳性,但在杂交前还经过了D N A 提取、P c R 扩 增及高温变形等过程 1 钔,每一步操作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故其灵敏性除方法本身外还应考虑实验人员的操作情况。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国标培养法和m in iv I D A s 法的灵 敏性高于膜芯片法。 3 2 特异性实验 3 种方法的特异性实验结果如表2 所示,国标培养法 中B a ir d P a r k e r 培养基的选择性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B a ir d P a r k e r 培养基上的典型生长状态为:菌落直径为2 3 m m ,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 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 ”。其他菌一般不会生长或与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典型形态差异较大,肉眼观察容易区分,可直 接排除。表皮葡萄球菌在B a ir d P a r k e r 培养基上的生长状 态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似,但没有浑浊圈,也可以直接分 辨。但有报道称,B a ir d P a r k e r 培养基可能会因为配制、保 存等原因,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时出现生长状态不典型 的情况【1 5 】。m in iD A s 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 毒素进行检验,特异性较强。膜芯片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s p 基因 16 设计探针,特异性较好,其特异性与 m in iV I D A S 法相当。 表13 种检测方法的灵敏性比较 T a b l el C o m p a r is o no fs e n s it iV it yo f3m e t h o d s 菌悬液浓度( C F U 札) 1 0 11 0 21 0 3 1 0 4 现象描述无可疑菌落生长可疑菌落生长可疑菌落生长可疑菌落生长 国标培养法 笋定结果 + T V 值0 2 00 7 31 2 42 8 9 M in i V I D A S 法 判定结果 + + 膜芯片法灞运萄诿品翻霾豳 震震 蕊爝豳隧 麓圈豳豳 疆霸黼豳嘲 豳圈豳圈黧豳豳 圈霜瘸露黧露圈图 _ + 注:4 1 表示细菌通用内参基因;5 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1 1 表示杂交阳性质控样;1 2 表示杂交阴性质控样。 表23 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比较 1 a b l e2C o m p a r is o no fs p e c 狮c it yo f3m e t h o d s 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 单增李斯特氏菌阪崎氏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 表皮葡萄球菌 国标培养法 m in iV I D A S 法 膜芯片法 + + + 第1 期王利刚,等:国标培养法与2 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筛检方法的比较 2 4 1 3 3 杂菌干扰实验 杂菌干扰实验结果如表3 所示,按照2 4 的设计,干 扰菌的总浓度水平为1 0 1c F u m L 、1 0 2c F u m L 及1 0 3 c F u mL 分别处于低于、相当、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 度水平,本试验的结果可反应3 种筛检方法在以上3 种干 扰浓度下的筛检效果情况。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实 验结果显示3 种方法的操作正常,采用国标培养法时,在 杂菌干扰实验的3 个设计中均有典型菌落生长,但由于其 中有其他干扰菌的存在,出现菌落之间交叉、覆盖的现象, 不利于典型菌落的观察,可以再次挑菌纯化后观察,其他 研究者也有类似情况出现【1 7 。M in i V I D A s 法的筛检结果 均为阳性,阴性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杂菌干扰实验 结果与预期完全符合。膜芯片法在干扰菌浓度低或者相当 时检出,干扰菌浓度高时未检出,原因可能是D N A 提取后 总D N A 浓度不变,但是目标菌的D N A 浓度相对较低,从 而影响判定结果。 表33 种检测方法的抗干扰性比较 T h b l e 3 C o m p a r is o no fa n t i in t e r f e r e n c eo f3m e t h o d s 3 4 人工污染实验 人工污染实验结果见表4 ,国标培养法对于阳性组 样品的筛检效率为9 0 ,有1 0 的样品出现疑似典型菌 落的情况,进一步实验证明其为非金黄色葡萄球菌,阴 性组样品中也有相同情况出现。m in l 一V I D A S 法对于阳性 组样品的筛检效率为1 0 0 ,对阴性组样品的筛检效率为 8 0 其中有2 0 的样品被鉴定为阳性,可能的原因是这 类样品在原料或者生产过程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的情况,并且产生了肠毒素,肠毒素具有耐热等特性 18 1 , m in i V I D A S 法针对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进行检 表4 人工污染样品的筛检结果比较 T h b l e 4C o m p a r is o no ft h ep r e d e t e c t io nf o ra r t in c ia U y c o n t a m in a t e ds a m p l e s 验,因此会出现以上情况。膜芯片法对于阳性组样品的筛 检效率为10 0 ,但是阳性结果观察到的显色程度不同, 个别样品显色较浅,这可能是南于干扰芮较多,增菌过 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形成优势菌株,从而造成后期显 色不明显,符合预期。 4 结论 从3 种筛检方法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传统国标培养 法的灵敏性、特异性较优,但在杂菌较多的情况下进行菌 落形态观察时容易被干扰;m in iV I D A s 法在特异性、灵敏 性和抗干扰性上均表现良好,可以满足日常筛检工作需要, 而且可以直接判定样品中是否存在肠毒素,获得样品的安 全风险情况的进一步信息:膜芯片法的特异性较好,但是 该方法要从菌株水平转换剑分子水平,中间步骤会影响其 灵敏性,甚至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实际操作中3 种方法 的筛榆时间差异较大,国标培养法为3 6 7 2h ,m in i v I D A S 法为9 0 m in 或者2 4h 膜芯片法为1 4h 。综合以卜情7 兑,建 议日常检验中可以采用国标培养法和m in iV I D A S 法进行 筛柃工作,对于应急任务可使用膜芯片法缩短筛检时间, 同时用m in i v I D A S 法进行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周莉,王永,王法云,等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概况及新型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J 巾国酿造,2 0 1 6 ,3 5 ( 2 ) :1 _ 4 z h o uL ,W a n g Y ,W a n gFY 鲥以R e c e n ta d v a n c eo fg e n e r a ls it L l “o na n d n o v e ld e t e c t io nt e c h n o l o g ie so fs 硷p 砂肠c D c c “s w 旭“sinf o o d J c h in a B r e w ,2 0 1 6 ,3 5 ( 2 ) :1 - 4 2 李琼琼,范一灵,宋明辉,等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检测 方法 T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 0 1 6 ,7 ( 2 ) :5 5 5 5 6 0 z h a n gQ Q ,F a l lY L ,S o n gM H ,订fR e s e a r c ha d V a l l c e so nf o o d b o m e & 印砂f 0 c c 谢e n t e r o t o x in s 锄dit sd e t e c t io nm e t h o d s J 】JF o o ds a fQ u a l , 2 0 1 6 ,7 ( 2 ) :5 5 55 6 0 3 N e c id o v a L , B o g d a n o v ic o v a K , H a m s t l a k o v aD ,甜d 7 s h o r t c o m m u n ic a t io n :P a s t e l l r iz a t io na sam e a n so fin a c t iv a t in gs t 印h y l o c o c ca l e n t e r o t o x in A ,B ,a n d c in m il k J 】J D a ir ys c l ,2 0 1 6 ,9 9 ( 】1 ) :8 6 3 8 8 6 4 3 4 c h e o gK ,w a n gs ,x uYD if 艳r e n tr 0 1 e so f 印砂f 。c D c c “s 口“增“j e n t e r o t o x inj nd j 仟e r e n ts u b t y p e so f n a s a lp 0 1 y p s J E x pT h e r a p e u t icM e d , 2 叭7 ,( 1 3 ) :3 2 1 3 2 6 5 李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研究进展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 0 0 4 ,1 4 f 4 ) :3 9 23 9 5 L iY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o nf o o d b o m es t 印h y l o c o c c a le n t e r o t o x in sa n dit s d e t e c t io nm e t h o d s J C h inJH e a l t hL a bT e c h n o l ,2 0 0 4 ,1 4 ( 4 ) :3 9 2 3 9 5 f 6 G B2 9 9 2 1 2 0 1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s G B2 9 9 2 12 0 1 3N a t io n a lf o o ds a f e t ys t a l l d a r dP a t h o g e nl im it sf o rf o o d S 7 G B 4 7 8 91 0 2 0 1 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s G B4 7 8 9 1 0 一2 0 l ON a t io n a lf o o ds a f c t ys t a n d a r dF o o dm ic r o b io l o g ic a l e x a m in a t io n :印砂,0 c o c c “Ja t l 旭驸 s 8 李丹丹,徐义刚,邱索平,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P c R 快速检 测方法的建立 J 】食品与发酵工业,2 0 1 6 ,4 2 ( 3 ) :1 9 8 2 0 I 2 4 2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第8 卷 L iD D ,X uY GQ iuSP ,“d f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d u a lr e a l t im eP C R m e t h o df o rf a p idd e t e c t io no f E P 砂f D c 。c c “s “理蚶 J F o o dF e 彻蜘t I n d ,2 0 1 6 ,4 2 ( 3 ) :1 9 8 2 叭 9 】朱安妮,唐俊妮,赵燕英,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肠毒素I 双抗夹心 一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J 食品科学,2 叭6 ,3 7 ( 1 6 ) :1 9 3 1 9 8 z h uA N ,T a n gJ N ,z h a oY Y ,甜以D e v e l 叩m e n to fad o u b l e - a n t ib o d y s a n d w ic he n z y m e1 in k e dim m u n o s o r b e n ta s s a yf o rd e t e c t io no f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a le n t e m t o x inI ( S E I ) J 】F o o ds c i,2 0 1 6 ,3 7 ( 1 6 ) :1 9 3 1 9 8 1 0 】李琴,王莹,柳家鹏,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E u s A 检测方法的 建立及应用 J 】中国奶牛,2 0 1 6 ,( 3 ) :3 2 3 5 L i Q ,W h n gY ,L iuJ P ,甜口f D e v e l o p in g ad e t e c t io nm e t h o df o r s 印h y l o c o c c a le n t e r o t o x ina bb ye n 2 y m e l in k e dim m u n o - s o r b e n ta s 8 a y J c h in aD a il yC 毗l e ,2 0 1 6 ,( 3 ) :3 2 3 5 1 1 赵碉明,满朝新,曲艳艳,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肉中金黄 色葡萄球菌明中国食物与营养,2 0 1 6 ,2 2 ( 1 ) :5 7 6 1 z h a oY M ,M a nz x ,Q uY Y ,甜口,R a p idd e t e c t io no f 印砂,。c o c c 螂 m l 佯“sinr a wm e a ts a l 】叩l e sb yl o o p n l e d ia t e dis o t l l e r m a la I l l p l if ic a t io n J F o o d N u t rC h in a ,2 0 1 6 ,2 2 ( 1 ) :5 7 6 1 1 2 周莉,王永,王法云等免疫磁珠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J 河南科学,2 0 1 5 ,( 7 ) :1 1 1 9 1 1 2 3 z h o uL ,w a n gYw a n gF Y “a ? ,I H u n u n em a g n e t icb e a d s ( m I B ) d e t e c t 缸g 印砂f 。c c 驸口“,跏siI lf o o d J H e n a l ls c i,2 叭5 ,( 7 ) :1 1 1 9 1 1 2 3 1 3 薛成玉,遇晓杰,万丽葵,等全自动荧光酶标仪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的研究 J 中国卫生工程学,2 0 0 8 ,7 ( 5 ) :3 0 5 3 0 6 x u ecY Y u ,w a nL K ,甜以D e t e m in a t io no f 印砂,D c c 蚶口“陀淞 e n t e r o t o x il lb ym in iV I D A sd e t e c t o r J c h inJP u b l icH e a h hE n g ,2 0 0 8 , 7 r 5 1 :3 0 5 3 0 6 1 4 】何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D 成都:西华大学, 2 0 0 6 H eY _ A p p l y in gg e n ec h ipf o rd e t e c t in g 印砂如c c “s 口“耀淞inf o o d s 【D 】c b e n g d u :x ih u au n iv e r s i吼2 0 0 6 1 5 张文利,刘月芳B P 培养基经不同条件贮存后对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