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十四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_第1页
通论十四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_第2页
通论十四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_第3页
通论十四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_第4页
通论十四语气词和词头、词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论十四语气词和词头、词尾,一、语气词,一、语气词,语气词:即附着在句子上帮助表达各种语气的词,又称语气助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作用是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如: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的词。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古汉语的语气词按其位置可分句首、句中、句尾三种。古代汉语常见的语气助词有:“也”、“矣”、“乎”、“哉”、“夫”、“唯”、“其”等。,一、语气词,1、句尾语气词,也,基本用法: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判断语气,帮助谓语进行判断,有肯定、确认意味。,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起义),用在复句末尾,仍然是表判断语气,进行肯定确认。,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初见秦),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尾,仍表判断语气,有确认意味。,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韩非子难二),矣,基本用法: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陈述语气,帮助把事情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别人,有报道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鸡既鸣矣。(诗经齐风鸡鸣)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矣”和“也”所表达语气的差异:,“也”所表达的语气是静态的,其中无时间因素;“矣”字则是动态的,其中有时间动程。,“也”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的判断告诉别人,“矣”的基本作用是把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告诉别人。,用于描写句尾,仍表陈述语气,帮助报道新情况。,吾君已老矣,已昏矣。(谷梁传僖公十年),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齐策一),用在祈使句或疑问句尾,仍表陈述语气。,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乎,基本用法:用在疑问句句尾,表达疑问语气。可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陈轸列传),是非问:,选择问:,特指问:,用于反问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靠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宁”、“况”等字表达。,安得无乱乎?(韩非子显学)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狐假虎威)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于测度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推测语气靠“其”、“得无”、“无乃”等词语表达。,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四年)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用于感叹句尾,表达感叹语气。,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附:与(欤)、邪(耶),基本用法:用于疑问句尾,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乎”。但多数情况下语气不强烈,有猜测探寻意味。,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庄子外物)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史记商君列传),用于反问句尾,仍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靠疑“岂”、“独”等字表达。,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哉,基本用法:用于感叹句尾,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大哉!尧之为君!(孟子许行),用于反问句尾,仍表感叹语气。反问语气靠疑问代词或“岂”等表达出来。,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触龙言说赵太后),附:夫,基本用法:用于感叹句尾,表感叹语气,但语气较低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连用后各语气词仍保留自己的语气,但语气的重点一般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连用。,“乎”、“哉”连用(“哉”放在“乎”后)。,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矣”、“已”、“与”、“邪”、“夫”放在其他语气词后连用。,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荀子议兵)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侍坐),三个语气词连用。,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女得人焉耳乎?(论语雍也),3、句首与句中语气词,夫,基本用法: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以引起下文,前人称之为“发语词”。,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且夫”、“故夫”、“若夫”、“今夫”也表要发议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故夫仕宦失地,难以观德。(论衡状留)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柳宗元封建论),惟(维、唯),用于句首,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唯赤则非邦也与?(论语侍坐)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经召南鹊巢)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尚书泰誓上),用于句首,表示期望语气。,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唯大王与群臣熟计之。(史记廉蔺列传),用于句中引出谓语。,蚩尤惟始作乱。(尚书吕刑)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其,用于句首或句中,表达推测语气。,用于祈使句中,表达祈使语气。,用于反问句中,表达反问语气。,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晏婴论季氏)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也,用于句中,表达停顿语气。,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二、词头、词尾,汉语属于词根(干)孤立语,缺少词形变化,是依靠词序来表达语法关系的。但不是说汉语就一点形态变化也没有。在诗经那个时代,汉语的词也是有词头和词尾的,诗经中的“有”、“其”、“言”、“于”、“薄”等是无实义的词头,先秦文献中的“然”、“乎”、“尔”、“焉”、“如”是作词尾。今天的合成词中也有一类是有词头词尾的,常见的词头是“老”例如:“老师”、“老虎”中的“老”即是,常见的词尾是“子”,例如:“鞋子”、“钉子”中的“子”即是。,二、词头词尾,二、词头、词尾,1、词头,有,基本用法:用于专有名词前。,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书经召诰)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用于普通名词前。,予欲左右有民。(尚书皋陶谟)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诗经小雅巷伯)有北:即域北,北方的国家。,用于形容词前。,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其,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前。,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经唐风扬之水)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雱:雪盛貌,言、于、薄,用于动词之前。,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