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法研究—“题组教学法”.doc_第1页
硕士学位论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法研究—“题组教学法”.doc_第2页
硕士学位论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法研究—“题组教学法”.doc_第3页
硕士学位论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法研究—“题组教学法”.doc_第4页
硕士学位论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法研究—“题组教学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 10135论文分类号:学 号: 20094113018专业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法研究“题组教学法”Effective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mathematics - group questions teaching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 数学申请人 姓 名 导 师 姓 名 论文提交时间 二0一二年六月三日中 文 摘 要针对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探索一种适合学生的有效课堂教学法,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众多数学教师正在为此而努力。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题组教学法”是一种既能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好方法。 “题组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除了解决数学问题外,通常还要解决学生的能力技巧的训练的问题,以达到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掌握解题规律、巩固知识技能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等。该方法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来的,广大的一线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这一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这种方法到底该如何应用,如何应用才是合理的科学的等问题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从而严重影响了这种方法的灵活应用。因此,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方法,找出一条合理的应用这种方法的途径,从而对更好的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本文从题组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的比较、题组教学法的步骤、题组教学法的类型与作用,题组教学法实验研究的结果这四方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入地论述。通过大量的案例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题组教学法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适合我们西部地区的中学教育教学现状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为实现因材施教、落实新一轮的课改精神创设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总之,“题组教学法”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符合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构建基础并传播大众数学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法,题组教学ABSTRACTStudents maths learning more seriou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requires middle school math teacher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re suitable for students, allows students to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teachers become learning mentors, many math teachers are this effort. In recent years, in teaching practic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the title group teaching is both to strengthen the basics of teaching, but also a good way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Title group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in order to reach a certain educational purposes, according to students cognitive law,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hoice of a way to organize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This approach requires problem-solving process, in addition to solving math problems, usually we hav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skills trai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and master problem-solving law,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train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e approach is from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the majority of classroom teachers has long been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the use of this method, and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However, this method is the end how to apply reasonable scientific issues such as how to apply has been no definite statement, and thus affect the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this approach. Depth teaching methods, ways to find a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and thus the bette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from the steps of the title group teaching with other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of comparison, problem sets, the type and role of the teaching of problem sets, problem sets pedagog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r aspects in detail and in-depth exposition. Further clarify his view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The teaching of problem set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ut also suitable for the western region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s, formed its own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 creation of a practical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a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ized, operation of the program.In short, the question group teach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forming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to meet contemporary advanc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with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and spread of the mass mathematical culture of the value of further study for students.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pedagogy, title, group teaching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选题目的及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31.3研究的方法及创新5第二章“题组教学法”及其步骤82.1“题组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的比较82.2 数学 “题组教学法”的实施14第三章 数学“题组教学法”的类型与作用193.1“题组教学法”的类型193.2“题组教学法”的作用213.3“题组教学法”期望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23第四章 数学“题组教学”实验研究254.1实验概述254.2影响“题组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因素364.3进一步研究的建议37参考文献40附录一412011年第2-3期校刊上学生李猛发表的题组教学使我重新树立信心41附录二42实验班教师调查问卷42附录三44实验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44致 谢46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感觉数学素质是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数学课堂也成了教师考虑的重点。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学”影响,极大的阻碍了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不可否认我国的传统教学法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以前经济、文化、科技的局限性影响,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存在课程内容“偏”、“难”、“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状况,存在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到其自身的缺陷,并加以合理的革新,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优势的师资队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师生愉悦的对话环境条件等,融注于传统教学之中,给传统教学输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使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好课堂教好数学?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它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去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它,不使传统教学方法这朵民族奇葩湮灭于进行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我国大部分中学教师也在孜孜不倦的对数学的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题组教学”应运而生,在很多地方开始引用和效仿,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尽管“题组教学法”早就存在于教学实践中,但一般认为“题组教学法”上升到理论化,最早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到的易思数学学习法独创的方法“题组训练”。易思数学学习法研究专家多年来以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题组训练”方法。1.1选题目的及意义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那些满堂灌的方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但是这并不是就完全否定我国传统教学,这种以讲授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经历了几千年的磨洗锤炼,自然蕴含着无数的精华,毫无疑问其中有它的许多可取之处。其优点突出表现在:它可以让学生减少探索时间,避免走弯路。它有助于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较快形成概念,理解有关知识,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授法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与讲授法运用得好是分不开的。自主性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应当认识到,学生的能力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放手”学习就很有可能异化为“放任”学习。其实,教师对课文适时适度的解说完全是教师职责内的正常教学行为。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有步骤、有品味地精心“导学”,适时的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毫无疑问,传统教学对于加强双基,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任何改革都是建立在传承基础之上的,是对传统的一种再认识和去伪存真的一次反叛和提高。正如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一样,如果完全抛掉了传统,那么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有的不能传承,新的又难以为续,教学处于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教育就形成了断层。因此,我们只有审慎地对待传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过去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应该得到肯定,并在新的形势下加以传承与发扬光大,而不能一概否定。比如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是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吗?建国以来,我国的双基教育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学生没有“双基”作为基础,其它一切都可能是一句空话,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就是针对传统的“同步教学”而提出的一种以实现“异步教学”为根本原则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需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快者快学、慢者慢学”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益。解决题组的方式不同,教学进程不同,师生地位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地利用了课本和学生这些教育资源;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了方便;减少了差生,顺应了课程改革关于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存在很多困惑: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面向全体,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角色的转变怎样才能落到实处面对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教师一时难于找到一定的教学方法,利用题组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学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一)传统的同步教学转变为同步异步相结合的教学,减少了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两极分化问题(二)“题组教学法”真正意义上转变教师的角色使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三)”题组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题组教学法”对教学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题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目的就是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方法,找出一条合理的科学的应用这种方法的途径,包括什么时候用它,怎么用它,用的时候注意哪些问题等。研究思路为:首先对运用题组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的联系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中如何运用“题组教学法”教学,提出利用“题组教学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题组的设计策略;“题组教学法”的类型;“题组教学法”的作用等。最后,将上述策略放到实际教学中进行比对实验。通过对比教学实验验证前述方法和策略的正确性有效性,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针对“题组教学法”,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了较多的探索,积累了的实践经验。目前“题组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或集中在某一门课、某一节内容的设计与课堂组织设计上;或集中在“题组教学法”的优势及意义阐述等方面,就这种方法到底该如何应用,如何应用才是合理的科学的等问题有确定的说法,从而严重影响了这种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和灵活应用。因此,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方法,找出一条合理的应用这种方法的途径,从而更好的改革教学,提高教量和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情况实践表明,一个由三、五个题目组成的“数学题组”,训练效果超过以往十几道乃至数十道题目的训练效果。中国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曾在上海数学教育研究会、易思学于华东师大举办的“易思数学学习法”研讨会指出:易思学习法的数学“题组训练法”都在公认的中学生数学训练难关方面取得了突破,为解决数学教育走出题海、提高训练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题组训练现己拓展到基础教育阶段包各个学科领域,成果显著。1986年9月布卢姆应华东师大教育系邀请来上海讲学,提出了: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为基本形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兴起了“目标教学”。这和“题组教学法”要求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目标,必须要有目标教学是一致的。196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卢仲衡研究员开始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到1982年出版了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材料并提出了“快者快学,慢者慢学,班定步调(教师定步调)与自定步调(学生定步调)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1981年湖北黎世法教授还在异步教育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异步课堂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年)、论中学教学方式最优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等书中系统论述了异步教学的思想。这些都是和“题组教学法”异步教学的理念是一致的,反应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浙江奉化武岭中学胡雪芬认为,题组训练既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能力,又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河南油田一中樊文联、魏国民在四环节题组导学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高三复习教学方法中认为,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依据学习心理学和信息反馈理论,根据三变的指导思想,即变学生被动的听为学生动手做,变教师的总结为学生的自我体验小结,变题海战术为针对性训练,逐步形成了四环节题组导学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即题组导学小结与点拨题组导学自结与教师作结,按照信息反馈理论,它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即信息输人信息的反馈与强化信息的再输人信息的再反馈与再强化,从而形成良性的反馈系统等。付桂芳认为“题组教学法”使习题训练达到既精简又综合、既能整合知识点又能变式解题的优化效果。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形成解题技能,并研究了高中地理“分层题组”教学模式。万晓军在关于“题组-概念图”的生物学复习模式的研究一文中论述了生物复习建模的必要性及建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基于“题组一概念图”的生物学复习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并开展了平行班教学实验。章敏毅总结了“题组”的类型与作用。他指出“题组”可分为概念法则引入型、知识网络构建型、错误纠正强化型、规律探索型、思维拓展迁移型等。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题组设计。牟正道进行了运用题组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文中分析了“题组教学法”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包括:可以诱发学生共同参与的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的体验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张运新论述了教师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及采用“题组教学法”可起到的作用,包括通过“孪生”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善“辨”;通过“母子”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善“化”;通过“变式”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善“展”;通过“错解”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善“疑”。陈河清在巴彦淖尔市的大多数初中和部分高中,以及鄂尔多斯部分初中学校推广“题组教学法”提出了中学数学题组四步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征,一是将所要解决的问题改编成题目,以若干个题目为一组,作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对每一组题,即每一个教学单元,都运用“出示题组、探究展示、讨论辨析、点评小结”这四个步骤进行处理。此外,还有谢永江突破教学中“懂”与“做”之间的障碍一谈数学复习课教学中题组的运用与体会;彭国盛题组的复习运用;朱玉芳题组串联教学法一得;殷昌蔚发挥题组在复习课中的功能;李玉芹题组模型化教学;刘苑瑛、刘津诱思探究教学指导高三复习“题组教学法”的实践;邸士荣借题发挥培养能力“题组诱导复习法”教学初探等文章为代表。陈道训,江望生“题组导学”模式的课堂功能等。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也逐步认识到“题组教学法”是一种既能强化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又能培养初中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好方法。现在全国各地在很多学校都展开了“题组教学法”的学习并逐步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包括跨学科的学习研究。但都是在课堂进行的摸索和总结,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有很多学校在对题组教学搞课题的研究,目前的课堂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1.2.2国外研究情况1959年9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召开的“伍兹霍尔会议”研究了课程改革问题。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实用性要求,并得出结论:正是实用性要求革新数学教学内容,也是实用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学应当把培养能力放在首位。美国创造学家珀杜大学教授菲尔德豪森提出了珀杜模式。把 “珀杜模式”与“题组教学”对照可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以不先讲,让学生先练,学生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发挥思维获得解题思路,如果需要教师指导,在第三阶段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题组教学法”的前三个环节:出示题组、指导探究、展示辨析是相符的。1.3研究的方法及创新1.3.1研究的思路(1)本研究属应用研究,强调成果的应用价值。所以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可操作性,在教学中运用,可以得到教育价值。(2)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来源: 对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详细研究分析获得的资料。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访谈、以及信息采集等方式获得资料。 通过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操作中获得的有关资料。1.3.2实验研究方法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资料采集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收集的一些关于调查了学生对“题组教学法”的认识、对数学的态度、思维习惯、创新的对比,让学生从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自己想要的答案。访谈调查法是对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和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对“题组教学法”的一些意见和更好的见解,对这种教学法还存在着那些困惑,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以便于及时调整实验中的一些问题所在,使得实验更好的进行。另外对周边有经验的老教师讨论这种教学法的得失与困惑。信息采集法是指网上有很多关于跨学科的“题组”研究,陈河清老师的有关“题组教学法”的一些理论与经验介绍,以很好理解开展题组教学的意义,掌握教学的方法。 1.3.3实验对象初中“题组教学法”的实验对象初中学生,本教学法的目的是受益于所有的学生,处处为学生。实验的对象是自己的所在学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六中学的学生,该校在校人数3200多人,有一半的班级的数学教学都用的是题组教学法。我的实验是在我校2009级二个班级中进行的。1.3.4资料收集在研究过程中,我分三个阶段分别对实施题组教学的方法掌握和实验学校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认真的研究。主要运用了二种资料收集的方法访谈、观察。(1)访谈访谈是本次实践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表达方便,记A代表访谈老师。A1:经过这两年数学运用“题组教学”的学习,你认为题组教学对你学习数学有哪些益处?A2:在这两年的数学学习,你在知识能力方面有什么收获?A3:运用“题组教学”你在情感态度方面有什么收获?A4:你对数学课堂有什么更好的想法?(2)观察观察是我在实践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根据题组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主要采用课内观察法。主要观察内容包括:一、是教学环节,了解不同形式的出现的频率及时间,如讲授、练习、展示、辨析、总结等活动;二、是否按所计划进行了教学。1.3.5创新之处理论上的创新之处(1)基本上构建了一套从概念到实践理论的创新体系。(2)对其他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3)实验的数据以及材料来源都是本人亲自总结,来自一线。风格上的创新之处(1)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主要面向广大初中教师(2)结构上力求整洁美观,理论上力求严谨(3)内容上力求实用,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力量47第二章 “题组教学法”及实施第二章“题组教学法”及实施2.1“题组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的比较2.1.1“题组教学法”概述“题组教学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以每一组题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学;二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用四步教学程序来组织教学,把一组题一下子就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在题组出示以后,要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让他们“快者快学、慢者慢学”。等学生把一组题处理完后再处理另一组题。这样以题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是本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策略,也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一个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教学结构,是一种教学程序。而不是教无定法所指的那种教学方法。“题组教学法”是一个完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它不仅具有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外,还结合教学实际而制定的基本策略以及课堂教学程序。尤其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程序,因而就远远优于其它一些只有理念而没有具体操作模式的教学方法了。现行的好多所谓“题组教学法”只是将同一类型的问题编在一起,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没有这样的教学程序,所以和我说的 “题组教学法”还是相差很远的。2.1.2“题组教学法”与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确定要多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重点讲解什么,主动性发挥得比较充分,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除了“听授”之外,缺少其他各种活动机会。讲授缺乏启发性而又全堂课一讲到底,这就叫“满堂灌”,学生缺乏思考活动,又易疲劳。因此,讲授法不宜使用时间太长,更不宜“满堂灌”式地运用讲授法。就“垂线”这节新授课的第一课时的开头引入为例,我分别用讲授法和题组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验(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讲授法的教学过程:T: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垂线。那么,什么是垂线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第三页认真阅读,了解有垂线及其相关的概念,之后回答我答案,写在黑板:什么是垂线。(学生看书,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个词语:垂线,垂足。)T:请S1同学解释以上词语。S1:(照着课本把以上概念给全班同学读了一遍。)题组教学的教学过程:(学生看书并完成题组一:)T: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垂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之后完成题组一。题组一:1看书P3内容,回答问题:垂直的定义:_,_叫垂足。2下列条件中,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的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A.0个 B.1个 C.2个 D.3个3、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D的是( )A.AOD90 B.AOCBOCC.BOC+BOD180D.AOC+BOD180教师在此期间在教室里巡视,寻找要展示的作业或者辅导需要指导的学生。然后展示某同学的作业,由于内容简单,没有什么问题很快进入下一个环节。)T:同学们看书非常认真,题组一完成质量很高,请同学们一鼓作气我们开始第二个题组。展示题组二,学生阅读并认真读书和思考:1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A.线段上 B.线段的端点 C.线段的延长线上 D.以上都有可能2过一点 _与已知直线垂直。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 B.2个 C.3个 D. 4个 大约六分钟后,就开始题组二的解答,同学们踊跃发言,很快对垂线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很好的认识,所以第4小题的解答就没有问题了。同学们在掌握这个新的概念时,又深刻领悟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紧密的联系。对比两种教学方法会发现题组教学和讲授法的不同:1.解决问题方式不同。讲授法中,问题的解决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而题组教学法下,问题的解决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探讨,然后进行交流辨析。2.师生地位不同。讲授法下,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即使学生解决问题,也总是那么少数几个人。题组教学法下,老师是引路人,学生是主体,人人参与教学活动。3.教学进程不同。讲授法下,全班“小步子,齐步走”,束缚了人的思维。题组教学教学下,步伐大,学生的思维自由度也大。允许差异的存在,适应了不同学生的需求。4.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同。讲授法下,教师把知识原原本本地讲给学生听,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题组教学法下,由于教师提出问题后,其结果是什么,需要学生做出思考和查阅,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5.学习的环境氛围不同。讲授法下,课堂是封闭的,学生按照老师预设圈套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中的一些非常好的意见得不到张扬,压抑了优秀的学生。题组教学法下,课堂是开放的,问题的解法往往是多样的,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优秀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和发挥他们的才干和智慧。6.讲授法下,上课时学生动手机会少,只跟着别人喊,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也不强,而题组教学法下,学生积极参与运算,运算能力也比较强,思维能力也是很强的。7.讲授法下,只能顾及部分人,题组教学模式下,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差生和优秀生都受益,全班学习成绩会大幅度地提升。总之,在讲授法下,学生被动地听讲,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题组教学法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题组教学法也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口头语言讲授。当进入展示辨析与总结提炼阶段时,教师要用精炼的语言,指出题目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与包含的知识本质,把学生学习数学提升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高度上去。题组教学的“四步教学”采用以练代讲,使例题起到了习题的作用,课堂练习又使习题起到了例题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改变了教材的结构,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教学任务高效高质完成。2.1.3 “题组教学法”与发现教学法发现法又称探究研究法,现代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发现法虽是使用较早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并未确立起明确的定义。有人指其为教法,有人指其为学法,而有人则主张,应把“靠发现而学习”与“以发现为目标的学习”区分开来。前者是通过发现过程进行学习的方法,而后者则是把学习发现的方法本身作为学习的目的。不过,有的人往往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从而大力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由于他的倡导,引起了人们对发现法的重新关注和研究。发现法的基本的典型的学习过程是:掌握学习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制定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发现补充,修改和总结。布鲁纳认为发现法有如下优越性:1能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2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3.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态度;4.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所以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的内容,并能更好地运用它。对比两种教学方法会发现题组教学法和发现法的不同:1.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发现教学法所要培养的各种能力中的核心不外是探究的思考能力的养成。发现教学进行时,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如下:(1)引起学习兴趣:学生面临教师设定的新奇未知情境时,既成的思考方式发生混乱,为了恢复或消除这种混乱,就必须发出学习的兴趣与意欲。(2)着手分析思考:学生在自己眼前所展开的几种可能行得通的途径中,洞察或展望最有可能性的途径,进而选择其解决的假说,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法。(3)从事理论操作:对解决的假设,要检讨其论理脉络的一贯性,或通过学生的讨论,以验证其可能性,在这之后,才能进入实际的检讨实验。这就对学生的年龄、思想意志和能力要求比较高,只有对数学充满热爱,也积极进行思考并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才能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获益。题组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把内容设计成阶梯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进入做题状态,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拾级而上,不断进步。2.对时间的要求不同。发现的方法既然是经过再发现的过程而学习,必须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根据教育专家的研究,认为发现教学比系统教学学习时间较多。题组教学“满负荷”的策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发挥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最大效益,实现课堂“满负荷”而学生课外“轻负担”,所以正常的教学时间够实验进行。3.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发现教学法的目标在于养成探究的思考方法,其方法为使学生透过发现的手段而学习的活动。采用发现教学法,不但是在脑海里认知,也应认识其实感;不仅是知道其完整的结果,而对结果的过程,也应有所学习。题组教学法中,更注重的是结果,缩短原来发现的冗长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对实施者的要求不同。发现法的使用,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具有较高水平的通晓本学科科学体系的教师。题组教学法以现行的教材为基本,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中考的考纲为依据,只要是有责任心的教师都能胜任。现代的发现教学法,将方法与内容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所谓发现的方法,是将发现的过程予以教育上再编制,使其成为一般学生也能学习的途径。学生最典型的学习过程是(1)以问题意识观察其具体事物;(2)将所得的片面知识逐渐变成现实,并透过组织以提出可能如此的假设,而此假设即成为指示学生探究的方法、方向;(3)依第二过程提出的假设,对应其事实而修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论理思考过程。这种过程对题组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2.1.4 “题组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努力钻研教材,还必须研究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将会怎样去想?会遇到哪些困难?产生哪些错觉?进而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总之,教服务于学,按学生学会探究的规律去教,才会使学生学得主动,学生才能主动探究。探究教学法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循序渐进,要使学生善于挖掘自身知识和思维的潜力,要使学生把未知转化到已知、由新忆旧,化抽象为形象,由一般举出特例,把复杂分解为简单,“退”到已知知识和已有能力。探究教学法要解决课题,学会研究。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了,思路开阔了,必然出现“放”的形势,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就要通过比较评价,择优集中。对错误的要正视、要引导、要以错为鉴,就要出现“收”的形势。这时要善于调节学生,调节过程,使课堂有张有弛,有进有退,有正有误,有快有慢,相辅相成,各有所得。更要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调节思考程序,检验评价,集中优化。学会调节,才能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探究教学法要求所有参加的人都要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当然,这点也并非探究学习所特有,其他的许多教学方法也都要求参加者大量参与教学活动,只是探究学习要求更高,因而也就更有意义。探究教学法没有一个唯一的、预定的正确答案。因为这种做法能使探究者自由地探索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且消除他们害怕辜负他人期望的心理。探究学习的学生有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内在动力,并且是为了学习的乐趣而进行学习。探究学习不仅能改善学生对待所学学科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能改善他们对待整个学校的态度。从事探究学习的学生通常都变得非常热心,以至于当他们以后重返课堂时,都渴望继续探索那些课题。在进行探究教学的班级里,师生之间必须保持积极的联系。教师必须让学生自由地提出他们的各种假设或预见;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学生虽然不可能自己发展批判性思维,但却可以用发展批判思维和探索性思维的方式来教他们。对比两种教学方法会发现题组教学和探究法的不同:1.教师的作用不同。在进行探究教学的课上,教师主要是起一种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方法研究,必须容许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容许他们寻找各种方法去阐明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甚至议题和疑问都由学生自己提出,而不是由教师提出。题组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以往学习情况去设定的,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成的,不过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2.教学进程不同。探究教学法给学生摆出材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那些认为有责任要教完一定数量内容的教师可能会发现,探究学习的过程对于实现他们的目标来说,效率是太低了。题组教学法的“四步教学”采用以练代讲,使例题起了习题的作用,课堂练习又使习题起了例题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改变了教材的结构,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教学任务高效高质完成。2.2 数学 “题组教学法”的实施2.2.1“题组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异步教学新的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得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人的思维绝对不可能是大一统的。不能让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心理智能,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进行分层异步教学,也只有这样教师就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甚至题型,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使得不同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为,有所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所以异步教学才能实现因材施教,以异步教学为基本教学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题组教学”。“讲授法”是同步教学,而“题组教学法”是异步教学,教学进度可以搞同步,然而人的思维是绝对不可能同步的,思维的快慢都是天生的,再好的老师,再权威的人士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思维都同步,所以,在同步教学中,慢者就是差生,快者就是好生,显而易见这样的认识是不可取的,这些年来我们是教学改革就是因为只是在同步教学这个圈子里跳来跳去的,所以成效甚微。“题组教学法”打破了“同步教学”的模式,以题组为单位组织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快者快学,慢者慢学”的宽松环境,满足了各种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求,使得人人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题组教学法”是一种异步教学,由于“题组教学法”承认差异,照顾差异,顺应了人的认识规律,所以对“学困生”见效特别快。2.2.2数学“题组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数学教学只有理念和原则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具有配套的教学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题组教学法”总的设想是在课堂上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将要完成的任务编写成题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可以看书也可以和其他学生交流,还可以请教老师,再通过辨析、教师点评使得学生能在一节课达到教学目标,人人有收获,人人有事做,充分发挥师生的各种作用。“题组教学法”的课堂程序是“四步教学”。1.出示题组“题组教学法”显然是以题组的设置来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思维引路的。如果路子铺好了,即使是难题,学生也能顺着题目的思路顺利做下去。如果题组设置得不好,容易题也会变成难题。学生也不会顺利达标的,所以在设置题组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能很好地以便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出示题组的时候一般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前已经准备好的题目,出示题组的时候要一下子把一组题组全部展现给学生,不能做完几道再补写几道,出示题组的方法可以是写在黑板,多媒体显示,或者印在纸上,也成为学案。当第一组题解决完后,再出示第二组,这样一个题组一个题组的解决。2.探究展示在这一步得完成三项任务: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组织展示(1)学生探究。在出示题组后,不先给学生讲解,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去解题,怎么样探究呢?一是看书,二是让他们互相研究商量,三是请老师帮忙,这就是“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真看课本,从课本中找到答案,为了方便学生探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学生水平的高低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面对面而坐,有问题的可以在组内寻求帮助,由学习好的给差的讲解,组内解决不了可以在组之间或者找老师帮忙,这就有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的问题,就是平时说的“兵教兵,兵练兵”。一个学生只有给别的同学讲会了,才说明自己真正会了,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会慢慢随之而提高,这就是“兵强兵”。当然在探究的时候可以随意些,会吵些,不过都没有关系的。 (2)教师点拨。点拨是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探究,而不是单纯地告诉给学生结果,点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教无定法”。内容包括念题、解释题意、告诉学生读书的页码等,可以进行实验演示、讲解思路、告诉解决方法等等。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在坐标轴上的那些点,不在任何象限。在解分式方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对分母如何处理,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学习过,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什么?才能把分母去掉呢?这样学生能很快就领悟了解决的方法。教师的点拨要有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