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六讲司马迁与《史记》.ppt_第1页
2011第六讲司马迁与《史记》.ppt_第2页
2011第六讲司马迁与《史记》.ppt_第3页
2011第六讲司马迁与《史记》.ppt_第4页
2011第六讲司马迁与《史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迁与史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学习他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学习荆轲机智果断、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1、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2、荆轲的形象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荆轲,一、司马迁生平,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的夏阳龙门,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作论六家要旨。司马迁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20岁,司马迁开始了全国性的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对司马迁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帮助。38岁的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潜心于著史,并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工作。,二、李陵之祸对司马迁的影响,(一)生活发生变化(二)、李陵之祸改变了司马迁的人生的态度,五、史记及对历史的理解,(一)史记简介: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130卷,52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5种体例构成。,2、史记纪事,时间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司马迁通贯古今的人类史、世界史。包涵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他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哲学上,都具有极高的成就。,3、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史记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史官“秉笔直书”。4、司马迁对孔子有一种特殊的崇拜继承了先秦诸子的理性态度和批判意识。,(一)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性的著作。(二)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史记所记述的人物,虽然仍以上层政治人物为主,但其范围已扩大到整个社会,包括社会中下层人物和非政治性人物。(三)司马迁还进一步注意到: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配着人的历史活动?认识到并且公然提出:是人的物质欲望、追求生活满足的要求,支配着人的历史活动。,(四)衡量历史人物的地位,司马迁所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得何种名位,(五)史记的伦理评价标准和褒贬意识,并不完全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原则或世俗的道德意识。也不是狭隘单一的。甚至,前后之间不妨有些矛盾。,正是由于司马迁对历史和社会具有独特的、极其深刻的理解,对各种人物的生存活动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受正在建立起来的儒家统治思想的束缚,敢于蔑视世俗道德教条,也不从某种单一的学说出发来理解人和描写人,史记方能成其丰富和博大,产生一种独特的魅力,而区别于后代所有其他正史。,史记刺客列传节选,史记刺客列传以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如何看待荆轲刺秦这一行动?,历史看法:司马光批评荆轲刺秦王是愚蠢行为:“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不亦愚乎!”(资治通鉴卷七)。苏辙批评司马迁为刺客立传有失春秋之义。总而言之,赞扬的人,说他是英雄勇士,反抗强权轻生重义;贬斥的人,说他是亡命之徒,是匹夫之勇沽名钓誉。,一、有人说,秦统一天下既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那么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实际上就起了阻碍历史前进的作用,应如何认识这一点?从历史发展、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应肯定秦的功绩;而从对侵略者的反抗,代表被压迫人民的利益这个角度看,又应充分肯定荆轲的行动。,二、有人说,荆轲刺秦王只是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所以,荆轲这个人是不值得肯定的。在荆轲刺秦王的行动中虽然有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为了反抗暴秦,挽救燕国以至于六国的危亡。也可以这样说,荆轲报答太子是建立在抗暴秦、救弱燕的基础上的,或者说,报答太子是通过反抗暴秦,挽救燕国来实现的。而这样的行动有其正义性,所以,荆轲这个人物,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敬佩,所颂称。因而,将荆轲报答太子的思想与反抗暴秦挽救燕国的愿望割裂起来分析问题以至于否定荆轲其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不客观的。,太子丹,三、有人认为:荆轲劝樊于期自杀过于残忍。激励樊于期自杀献首实属为刺秦王之举得以成功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方案。而且,对于樊来说,燕国若亡,不但无法为“父母宗族”报仇,连自己也无处栖身了。因而,想苟且偷生已无出路,而献出生命可就大义,很显然,这对于樊将军而言也并非绝对不良之计。再者,荆轲的行动并无丝毫自私的的成分“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更何况他自己也将“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因此,荆轲之举无可厚非,而且,由此可看到荆轲的深谋远虑,精明多智。总之,荆轲这一人物不仅义薄云天,视死如归,而且能深谋远虑,机智沉着,堪称豪侠!,樊于期,思考练习题,一、填空题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2.史记原名_,其体例分_、_、_、_和书。3.史记在文学上成就很高,被鲁迅先生赞为_。5、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_。6、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