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蝶峦酒店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蝶峦酒店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蝶峦酒店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蝶峦酒店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蝶峦酒店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位 论 文 诚 信 声 明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及取得的研究(设计)成果。除了文中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设计)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人在其它单位已申请学位或为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设计)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申请学位论文(设计)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学 位 论 文 知 识 产 权 声 明 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在校期间所做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属西安科技大学所有。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本学位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并将有关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VI论文题目:蝶峦酒店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专 业:安全工程毕 业 生: (签名) 指导老师: (签名) (签名)摘要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保持着令世界瞩目的增长速度,但是国内的安全生产形式的发展却差强人意,与国际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就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来说,现阶段建筑安全现状令人堪忧。对这一问题,本文针对蝶峦酒店建设项目进行调研,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对目前使用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对基于制度经验和过程的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改善目前项目所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优化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从而引入了PDCA循环安全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在企业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和效果,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优化提供实践经验。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模式 PDCA循环法 可行性分析 风险控制 效果分析论文类型:应用型Subjec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ie Luan Hotel construction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modelSpecialty : Safety EngineeringGraduates: Wan Xing (Signature) Instructor: Deng Jun (Signature) Fei Jin Biao (Signature)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ree decades,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maintaining the growth rate of the worlds attention, but 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is unsatisfactory, and has a large gap betwee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our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he status quo at this stage of construction safety is worrying, On this issue, this paper Die Luan hotel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 research, through on-site visit,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model currently in use have been studied, analyzed on-sit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process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project security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optimize security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project, thereby introducing the PDCA cycle security management model and analyze it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and to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optimize security management model.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pattern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feasibility analysis Risk Control Effectiveness analysisThesis type: Application目录1 绪论1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建筑企业安全现状21.2.1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31.2.2 国际安全管理研究现状31.2.3 国内安全管理发展现状4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61.3.1 本文研究目的6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62 建筑安全管理发展与研究概况82.1建筑安全管理体系82.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82.1.2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92.1.3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102.2 建筑安全管理制度112.2.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2.2.2安全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112.2.3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12.3 建筑安全管理模式132.3.1 国内外主要的安全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32.3.2 安全管理方法原理142.4 本章小结153 项目基本概况与管理模式调研163.1建筑项目概况与事故类型163.1.1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163.1.2建筑施工项目的常见事故类型及其预防163.2 蝶峦酒店建筑项目基本情况173.2.1 负责该项目企业概况173.2.2 蝶峦酒店建设项目概况183.3 项目地质情况与气象状况223.4 项目现有安全管理调研233.4.1 项目安全管理内容243.4.2 项目安全管理的不足243.5 本章小结254 结合项目调研优化选择方案264.1 酒店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264.1.1 项目的安全教育培训264.1.2 项目的安全检查284.1.3 项目的应急救援体系294.1.4 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和消防314.1.5 项目安全管理现状总结334.2 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选择344.2.1 国内外现有安全管理模式的特点344.2.2项目管理模式与其它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水平比较及选择344.2.3系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细化分析354.2.4 PDCA管理模式对项目管理不足的改进364.3 PDCA管理模式在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384.3.1 PDCA与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兼容性384.3.2 PDCA的管理精髓和企业安全文化形成的过程相呼应394.4本章小结405 PDCA管理模式在项目中具体应用以及效果分析415.1 PDCA循环的管理体系和理论基础415.1.1 PDCA的概念415.1.2 PDCA的基本内容415.1.3 PDCA循环模式的基本特点425.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的应用435.2.1 策划(Plan)445.2.2 实施(Do)465.2.3 检查(Check)与改进(Act)485.3 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项目中实施后的效果分析515.4 建筑企业在实施PDCA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525.5 本章小结536 结论和展望536.1 结论536.2 展望54致 谢54参考文献551 绪论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1.1.1 选题背景安全管理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安全风险控制,从而实现安全目标,防止事故的发生。因而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管理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好的安全管理才能成就一个健康强盛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以及逐步走向国际化,人们对于企业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于2003年出台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管理的基本法。而作为高危行业之一的建筑业,为了规范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2004年2月1日实施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可见从国家到行业、企业,都已将安全管理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1。然而,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建筑行业居高不下的事故发生率让企业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都面临着严重威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建设却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l)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形势不相适应;(2)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3)安全管理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对于生产较为落后;(4)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过少;(5)国家对职业安全卫生的监察力度不足以维护其正常运行。而在上述的诸多问题中,安全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实际生产需求是我国众多安全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探索适用于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已成为改善我国职业安全现状和解决事故多发现象的重要出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1.1.2 研究意义目前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已经形成了以安全技术措施为依据,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为重点,同时加强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管理理念。通过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控制执法,严格管理,建筑企业的生产事故也在逐年下降。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安全法制的不断健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与现在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虽然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但现有的安全管理缺少程序化和系统化,人的不安全因素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预防管理没有相对明确的依据。对同一个企业,在相同的规章制度下,在不同的项目上,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工作经历不同,因而项目管理水平也相差甚远。经验丰富的安全人员管理比较到位,相对来说,在现场,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仅仅依靠安全技术措施,而安全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目前状态下又不很到位时,就很难准确地判断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从而使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大打折扣,预防安全管理也就很难得以真正实施2。所以本文通过对酒店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研究这一实例,找到一种能够适应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仅能使我们对项目安全管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更加有效的辨识与评价危险源,从而更好地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风险控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过程的监视与测量,同时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完善我们的管理工作,而且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风险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2 建筑企业安全现状在我国的生产形势迫近和社会的强烈关注下,全国建设行业通过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开展安全专项治理活动,着力提高监督执法和从业人员素质,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然而,建筑业的伤亡人数在全国各行业中依然列居第二位,仅次于煤炭行业,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并不容乐观,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3。 1.2.1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当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3:一是建筑施工特大事故起数稳中有降,2008到2010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在1到2起之间;二是相对于建设规模增长情况,建筑施工每百亿产值的死亡率逐年下降。据统计,2008年为11.73,2009年为9.84,2010年为7.89,2011年为6.86,2012 年为6.97;三是部分省区(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出现稳定好转。2012年,北京、湖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虽然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为平稳,但是建筑施工事故伤亡的总数和事故发生频率都没有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3:一是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2008年发生1013起、死亡1180人,2009年发生923起、死亡1097人,2010年发生846起、死亡987人,2011年发生1004起、死亡1045人,2012年发生1208起、死亡1292人。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519起、死亡582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4.5%和20.7%。如图1-1所示:图1-1 2008-2012年建筑行业事故起数以及伤亡人数二是一些经济大省(直辖市),事故伤亡人数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如浙江省2000年到2012年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1383.765亿元、1768.450亿元和208.9527亿元,而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则为53人、79人和86人。广东、上海、江苏等省、直辖市也存在类似情况。三是建筑施工事故还是集中发生在专项治理的项目上。利用我国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对2004年至2008年5年间发生的810起职工死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施工坍塌等仍是事故的主要类型。其中高处坠落44.8%,触电16.6%,物体打击12%,机械伤害7.2%,坍塌事故6%,这五类事故占总数的86.6%。在这86.6%安全事故中有80%左右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有近80%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来避免的。 1.2.2 国际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在世界范围来看,建设施工项目事故发生率平均水平是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在安全管理发展较为先进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也高达项目总成本的3%6%;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如何降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目前国外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1)壳牌公司的HSE管理体系4。荷兰壳牌公司集团是世界上四大石油跨国公司之一,该公司拥有员工大约43000人。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2)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零”思维模式4。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属于挪威国家所有的公司,现有员工18000人,拥有120名HSE专家。HSE部门是一个咨询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HSE管理方面,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采取“零”思维模式,即“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并将其置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企业文化的显著位置。“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的意思是:无伤害、无职业病、无废气排放、无火灾或气体泄漏、无财产损失。由以上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和损失是完全不允许的。所有事故和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公司不会给任何一个部门发生这些事故的“限额”或“预算”的余地。(3)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的QHSE管理体系4。一个好的管理体系不该将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分割,而是把这几项内容融人到每天的商业活动中。斯伦贝谢相信其综合的、可行的QHSE管理体系融台到生产线中是一个“最好的商业实践”。一个好的QHSE管理体系通过预先找到问题并采取措施预防问题来降低风险。而一个极好的QHSE管理体系可以创造价值并带来增长,这是通过认可新的商务机会、实施持续的改进和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来达到的。(4)杜邦安全管理模式。杜邦公司是军火销售商,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的研究是其保障企业不倒的关键,从而发展了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原则: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安全同样重要;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1.2.3 国内安全管理发展现状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一日千里的巨大变革。他们正在探索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理论和先进安全管理技术解决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体系框架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正在形成4:(1)宝钢集团的“FPBTC”安全管理模式。宝钢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在学习了国内外安全管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台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取得初步发展后定型的。该模式简写为“FPBTC”,其具体含义是:F,First aim(一流目标);P,Two Pillars(二根支柱);B,Three Bases(三个基础);T,Total Control(四全管理);C,Counter measure(五项对策)。一流目标即事故数为零;二根支柱即以生产线自主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质量一体化管理为支柱:三个基础即以安全标准化作业、作业长为中心的班组建设、设备点检定修为基础;“四全”管理即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五项对策即综合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危险源评价与检测、安全信息网络、现代化管理方法。(2)葛洲坝电厂的“零一四”安全管理模式。葛洲坝电厂年发电量157亿千瓦时,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厂。葛洲坝电厂针对“冬修、夏防、常年管”的生产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确立了一套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即“零一四”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零一四”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以零事故为目标;以一把手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保证;以严防、严管、严查、严教为手段来确保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效果。(3)辽河集团的“0342”安全管理模式。辽河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坚持开展以安全管理工作大学习、大讨论、大检查、大整改、大验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不断探索安全工作思路和新方法,从而初步确定了一套完整的基本切合本企业实际安全生产管理需求的方法,称为“0342”安全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如下:“0”,规定了安全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即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为零重大人为责任事故为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多人中毒窒息事故为零;“3”,规定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针,提出了安全工作要实行“三严”管理,即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规程,严肃处理“三违”行为;“4”,明确了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安全工作要实施“四个三”安全工程战略;“2”,明确了为确保“四个三”安全工程战略实施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具体是抓领导、重关键抓基础、重落实。(4)鞍钢集团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 “0123”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0”,以人身死亡事故是零为目标;“1”,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2”,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简称“双标”)为基础;“3”,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简称“三全”)为对策,做好安全工作,实现安全生产。该模式吸收了经典安全管理的精华,同时提炼了企业本身安全生产的经验和运用了现代化安全管理理论。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 本文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蝶峦酒店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调研以及对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理念、制度的研究分析,掌握该企业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以及现有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然后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模式,针对该项目安全管理的不足,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优化一种适用于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从而有效的预防建筑行业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加强项目人员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让我们对危险源进行更加有效的识别与评价,更好地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控制策划,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过程的监视与测量,同时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改进我们的管理工作,而且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风险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走向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生力军,安全事故不仅仅影响于企业效益,还严重影响建筑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乃至中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因此,通过技术管理手段,迅速有效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是巩固中国大国地位,与发达国家接轨,竞争国际大型复杂项目的现实迫切需要5。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韶关蝶峦酒店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各类资料文献了解现有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就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概括;了解我国现在所实行的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即根据我国2004年发布实施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条例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一些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资料查找国内外现有的建筑安全生产模式,并加以分析和研究(例如6S安全管理模式,PDCA循环安全管理模式,3A安全管理模式等等)。(2)通过毕业实习对韶关蝶峦酒店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即建筑面积,工程量大小,修建高度,投入资金,总包分包以及业主监理的一些基本情况,分析研究其安全管理模式。(3)对建筑现场的施行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查找该项目在安全管理这一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对于该项目安全管理的具体施行有一个具体的认识。(4)结合蝶峦酒店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现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对现有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筛选、优化确定一套适合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5)集中地针对目前在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PDCA循环安全管理模式在该建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以及在该项目中应该如何应用6。a从企业安全文化的视角,探讨PDCA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兼容性、PACD和企业安全文化的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持续促进的特点对建筑行业建立PDCA的巨大促进作用;b对于建筑企业PDCA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完成PDCA初始状态评价,怎样才能使评价的结果较好地反映该行业的实际情况;c将评价的结果与PDCA标准的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建筑企业PDCA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即应用的理论基础,模式建立与实施的主要步骤);d针对管理体系一体化浪潮,对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建设进行分析和可行性的论证。(6)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该项目的实施效果以及注意环节(即在实施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 建筑安全管理发展与研究概况随着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处于和平年代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安全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无论是医疗、卫生、保险还是行业安全的选择,都体现出人们对于安全的重视。同时国家也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技术规范,在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预防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因为无论是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来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不可承受的,它不仅仅给国家造成了影响,使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还给个人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五大高危行业之一,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走向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生力军,安全事故不仅仅影响了企业,还严重影响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乃至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因此,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手段,迅速有效地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是巩固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发达国家企业接轨,竞争国际大型项目的现实迫切需要。目前国际上对于安全管理的研究在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所不同,针对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种安全管理模式、方法也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是以蝶峦酒店这一建设项目来研究其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因此,对目前国内外的安全管理理论做一个简要的概述与分类,以便于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选择。2.1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安全这一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安全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有机整体。 2.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和系统建立的思路,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7:一是有明确的安全方针、目标和计划。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才能把各个部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安全管理体系协调和正常运转。二是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和落实各级建设行政领导干部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考核评价办法。依法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有关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三是设立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管理机构。为了使安全管理体系卓有成效地运转,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应建立一个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的综合部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施工性质、生产技术特点、生产组织形式所决定。同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和责任的“四落实”,加强对监督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的培训,切实提高监督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四是建立高效而灵敏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要使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规范各种安全信息的传递方法和程序,在企业内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网,准确、及时地搜集各种安全卫生信息,并设专人负责处理。五是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根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来修订完善部门的规章制度。包括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等,指定或修订国家、行业标准,包括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建筑施工安全通用规范等。六是组织外部协作单位的安全保证活动。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这就关系到外部协作单位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安全性、可靠性的保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七是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快建设系统生成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指定建设系统应急救援指导意见和方案,施工企业要指定本企业和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2.1.2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成功经验表明,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发展的第一位。必须克服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期行为、侥幸心理和事故难免等思想;对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对施工组织进行安全评价与审核;加强施工事故的预防与风险控制,加速安全信息的传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协单位所提供的产品、零部件和劳务等的安全需求纳入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可把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一个大系统,再直接着手建立,也可把工程项目作为对象建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要根据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规定和安排,使它有效地运转起来,发挥作用,保证安全生产。这就要求全体职工对施工安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提高技术素质,胜任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这些都是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真正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的轨道上来,同时也要加强组织学习国际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经验和标准,充实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8。 2.1.3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是指国家为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必须执行的法律法规。宪法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法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行政法规建筑法刑法及其他法律劳动法图2.1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2.2 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参与建设活动的单位和部门根据建筑过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确立的,属于企业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它紧密结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特点和实际,针对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各项相关法律,规定了参与建设活动的各方主体单位的安全责任,确立了企业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了建筑工人安全与健康的合法权益。是建筑工程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所要遵循的安全管理规章规范9。2.2.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安全责任不明确,有关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参与建设活动的所以部门单位的安全责任缺乏明确的规定。 (2)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一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挤占安全生产费用致使在工程投入中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过少,不能保证正常安全生产措施的需要,导致施工事故不断发生。 (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只是突击性的检查和整改,缺乏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 (4) 生产安全施工的应急救援制度不健全,一些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没有建立或健全应急救援预案,致使事故发生后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处理,使事故损失扩大化。2.2.2安全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 我国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5J9一99),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在依据以上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特点和建设项目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加以细化,落实实处,能有效的进行建筑安全管理。 2.2.3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增强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由公司劳资教育部门负责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新工人入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一级、工程项目二级、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变换工种的职工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内容是拟到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环境、劳动纪律、技能训练,经考试合格者方可变换;特种工程(电工、焊工、架子工、机操工、起重工、打桩和机动车司机、塔吊司机及指挥、人货两用电梯和起重司机,司炉工、爆破工及其他从事特殊作业的工人)取得特种作业证的,仍然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2) 安全检查制度 为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制度。在施工活动中安全员需要每天对施工现场的登高作业、三宝四口、临边防护、机械安全、施工用电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人进行工作前需要对当天作业环境安全情况、注意事项、安全防护用品进行交待和检查;其次项目部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文明大检查并配合监理部门以及行政部门的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作好整改检查记录。3)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制度 现场应急救援是在施工现场发生伤害事故时,伤员送往医院救治前,在现场实施必要和及时的抢救措施,并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同时立即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汇报。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火灾等),需要建立不同的应急救援预案,以此减轻事故损失,预防二次事故的发生。4) 防火消防安全制度 对于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实行“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管理原则。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小组,监督班组消除火灾隐患,设立具有消防专业知识消防监督安全员。同时保证现场安全出口安全畅通,在火灾易发点设立消防栓或灭火器等消防器材。5)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施工单位对各个部门、各类人员至每个职工所规定的在他们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制度。根据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不同职责范围,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使责任制的落实,做到时时处处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有人切实负责,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由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定,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责任进行落实,由各个职工的岗位职责划分责任,从而确保全体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预防事故的发生。由于责任过失造成伤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者,除追究其个人责任和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6) 其它安全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其它的安全管理制度:文明卫生管理制度,施行文明施工,保持现场和生活区清洁整齐;进出清洗,不污染道路;施工时进行除尘,降噪音处理,不影响周围居住环境;生活区管理制度和门卫安保制度等。 2.3 建筑安全管理模式2.3.1 国内外主要的安全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 基于经验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一类管理模式属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安全管理,通过安全人员的监察与整改,控制欲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此种管理模式员工缺乏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只对危险源进行微观控制的要求,事故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易演变为事故,并不能很好的阻止事故发生,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多采用这种模式。(2)基于对象的安全管理模式10。此阶段的代表性安全管理模式要分为三类,分别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以设备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和“以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此时,人们抓住造成事故的某一个方面的因素,或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是管理缺陷,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从这点不难看出,国内的安全管理者们已经开始了解到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事故致因理论,懂得了事故原因归结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但是人的行为、物的安全状态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上面3种单一的针对性安全管理模式在预防事故时以偏概全,难免顾此失彼。(3)基于过程的安全管理模式10。此阶段的代表性安全管理模式有2个。 “0123”管理模式,就是以零事故为目标,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为基础,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为对策;NOSA模式,以系统工程的理论综合管理安全、健康和环保,将安全、健康、环保3个方面的风险管理理论科学地融入到安全管理单元和要素中,对每一个单元进行风险管理,并评选出管理水平所对应的等级。这个阶段已经形成了以一把手为核心的全面,全员的安全管理,并且开始认识到系统性,针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考虑了人、机、环境系统,较大地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但这种模式还没有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4)基于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10。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HSE)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OSHMS)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HSE模式为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风险分析,确定企业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在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后果;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的管理方法。OSHMS模式为帮助企业建立一种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旨在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尽快进入自我约束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工伤事故和职业疾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率。这个阶段,管理者所使用的系统安全管理模式摒弃了传统的事后管理与处理的作法,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根据管理学的原理,为用人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如PDCA 模式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为动力,循环运行,建立起不断改善、持续进步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将风险极大程度地降低。HSE模式和OSHMS模式是一种基于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2.3.2 安全管理方法原理(1)PDCA循环11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它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并加以广泛宣传并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进行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 (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里对了,哪里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 (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循环上升的。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2)6安全管理116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管理方法。在统计学中用来表示标准偏差。每一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几率,合格率达到99.99966%。管理方法的重点是将所有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3)5S安全管理法 5S安全管理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5S安全管理法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树立竞争优势的途径,也是防止事故的基础。其起源于日本,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Y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的整合。2.4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国内外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模式,进行简要的概括分析,并对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制度、模式加以研究比较,为本文下一阶段的酒店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选择做好铺垫。3 项目基本概况与管理模式调研3.1建筑项目概况与事故类型3.1.1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1)工程建设有一大特点就是项目固定,且人员流动性大,这是它不同于其它行业的根本点12。建筑项目的选址是固定的,而且体积大、生产周期也比较长,且生产活动都是围绕着建筑物、构筑物来进行的,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建筑材料、设备零部件和施工机具等,而且在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施工作业人员工种也不断变化,造成人员流动性大(例如基础施工需要桩机工,主体施工时需要瓦工等),因此这些情况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2)高处作业工作比较多,工人常年在室外操作。一个建筑项目从基础、主体结构到屋面工程、室外装修等,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作业的70%。而如今的建筑项目一般都在7层以上,因此绝大部分工人都在十几米或几十米的高处从事露天作业,危险性比较大。工作条件差,且受到气候条件多变的影响。(3)手工操作多,繁重的劳动消耗大量体力。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之一,大多数工种需要手工操作。如抹灰工、瓦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繁重、体力消耗大,加上作业环境恶劣,如光线、雨雪、风霜、雷电等影响,导致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由于心情烦躁、违章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4)现场变化大,规则性差12。每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都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