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石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 精心导入【展示一组恐龙图片】大家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恐龙)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恐龙生活在什么时期吗?(侏罗纪和白垩纪)那么这两个时期距今有多少年了呢?(约6500万年)恐龙在这个世界上早已灭绝,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恐龙就是长这个模样呢?(化石)对,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推测出来的,化石保留了亿万年前的古生物信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化石所告诉我们的奇幻神话化石吟2、 出示课题,并析题1、 化石: 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2、 化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我们了解了化石的基本知识,我想大家更关注的是化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化石图片,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进一步加深对化石的了解)3、 展示化石图片4、 “化石吟”是什么呢?我们小学学过石灰吟、游子吟,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齐背)所以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作者要赞美什么呢?为什么要赞美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3、 诵读课文,感知内容1、 疏通字词投影生字词,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注音,其他学生在课文中标注。2、 听配乐朗诵注意听清上面字词的读音,并体会朗读的语气、语速、感情和节奏。3、 核对注音,讲解词语4、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5、 配乐齐读(这是一首科学抒情诗,读诗就要按照诗的方式来朗读。要把握好节奏、语气,还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听了朗读录音,你们想不想也像录音里的朗读那样把课文朗读一遍?先给时间练习一下)4、 整体把握1,、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找出相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 无限遐思; 第三层: (7节)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研读赏析齐读1-2节,思考问题1、 第1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通过连续的四个问句,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启了读者想象与联想的阀门。2、诗的第一、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构成前后照应的关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否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话了”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前有结构完提问,后有回答,有放有收,这样写,使全诗整而又严谨。(师生共读:师读2节,生读7节,一句一句对应,感受前后相互照应的关系。)6、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1、 导入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这节课,让我们的思绪也随着化石飞向远古,去领略那奇幻的景象。2、 研读赏析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 诗歌的3-6节具体描绘了化石引发的联想,我们一起来把阿和一部分读一下。1、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2、 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体现了作者的思路,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内容。3.应如何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是写人。“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5、 第6节作者转入现实,怎样理解作者在这节抒写的感情? 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赞叹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三、课堂活动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发挥你的想象力,向大家说说。四、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掌握小品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和写作技巧。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课件,制作出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4、 课时安排:1课时5、 教学过程1) 猜谜导入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同学们所认识的昆虫有哪些?下面有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1、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2、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后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立功劳。3、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4、一个姑娘真可爱, 专把桑叶当饭菜。 辛勤吐丝献终身, 织成丝绸做穿戴同学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呢?(因为这些谜语都写出了昆虫的特点,我们就是根据谜语中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猜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特征。)我们认识了昆虫界运筹帷幄的军事,身手敏捷的空军,威武勇猛的武将,勤劳可爱的纺织姑娘,这节课我们将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去认识昆虫界的绿衣仙子绿色蝈蝈。2) 作者作品介绍法布尔(1823-1915):法国作家、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写昆虫记第一卷,到1920年他80岁时第十卷问世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情,给这部普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3) 整体感知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绿色蝈蝈吧,先听听,它在哪里。【播放绿色蝈蝈鸣叫声】不见其虫,先问其声。大家随着声音开始抓蝈蝈吧,看谁抓得最快最准。1、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2)、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2、读准字词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同学们抓到绿色蝈蝈了吗?仔细观察它,完成黑板上的绿色蝈蝈档案。绿色蝈蝈的外形是怎样的?(你捉到的是绿色蝈蝈吗?)绿色蝈蝈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大家把捉到的蝈蝈养在笼子里,做进一步的观察,你会用什么食物喂它?4、 图片欣赏【播放绿色蝈蝈的图片】5、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 合作探究1、 品味语言我喜欢,因为该句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色蝈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方法(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作比较课文写绿色蝈蝈时还写到了哪些动物?与他们比较分别突出了蝈蝈的哪方面的特点?2) 摹状貌(举例说明)3) 打比方5)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说明文,抓住动物的特征,字数在500字左右。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情分析: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中获取文中的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的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片和相关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了解有关月球的科学知识。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去见证那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2、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1.速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 在书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且了解整个事件是如何发展的。3. 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4、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采集月壤和月岩。 树立登月纪念碑。 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5、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6、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人类第一次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案例教学的道德法治计划
- 中学实心球单元教学计划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排查与职责
- 2025版出租汽车承包合同新能源车辆补贴政策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托管运营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美容院美容养生项目股份收购与市场拓展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领域二人共同创业合作协议
- 2025年国际贸易技术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能源管理公司技术人员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 2025版个人合伙文化传媒合作合同模板
- 高校资金运营管理办法
- 昭通市镇雄县城区教师考调笔试真题2024
-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 药店药品培训知识课件下载
- 2025-2030精酿啤酒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GB/T 2007.1-198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取样方法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综合测评方案-理学院
- (高清正版)JJF(浙)1091—2014内测卡尺校准规范
- 经方方证标准
- 智能化弱电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