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岩土工程系 09勘查 刘伟2011年3月12日 巢湖北山地区地质灾害模糊综合性评价摘要:模糊综合评价是对许多综合问题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地质灾害评估、环境、采矿、经济等工程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在调查巢湖北山地区具体地理情况、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地质灾害其控制作用的因素,建立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系统,由于地质灾害致灾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引进了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地质灾害进行区划,依据区划结果对巢湖北山地区规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区划;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前言 随着对山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加剧,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山区流域地质灾害已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是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治措施,提高减灾效益,进行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的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明确提出“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地质灾害隐患,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本文以巢湖北山地区进行研究,运用地质灾害模糊综合性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区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治理措施。1.巢湖北山地里、地质概况。巢湖北山位于巢湖市北郊,1174711754E,北纬31363142。面积33 km2。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巢湖,古称南巢。地处皖中,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面积: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人口:总人口453万人。巢湖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其地山环水秀,风光迷人。820平方公里的巢湖,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宝石”。矗立于湖心的姥山岛,面积0.86平方公里,古有望儿塔、圣妃庙,今建娱乐城、度假村,来此游览犹如进入“虚幻梦境”、“世外桃源”。中庙(汉),傍湖凌空而建,与姥山岛隔水相望,称“湖天第一胜景”。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有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称“四块翡翠”,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 巢湖地区环湖襟江,经过几年来的着力开发,目前全区已建成并开放10余处旅游景区、景点,拥有30多家旅游宾馆、星级饭店和多家旅行社,隆重推出巢湖水上浪漫游、糊岛娱乐休闲游、温泉保健度假游、牡丹花观赏节等特色旅游项目。现已开通了上海、南京、合肥至巢湖的旅游线,融入华东和国际旅游网。 景观: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枣巢湖,方圆800里,是皖中著名的旅游胜地。它烟波浩渺,白帆点点,宛如一只碗夹在长江和淮河之间。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和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这些天然奇观,点缀着巢湖沿岸,犹如“众星捧月”,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立体山水画。 图11 巢湖市交通位置图2.巢湖市北部地质调查简史1、1934年,徐克勤曾在巢湖市北部地区作过1:5万地质调查,著有“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2、1953年4月,安徽省地质局合肥市地质队李云祝,对该区曾做过1:1万泥盆纪铁矿普查,著有“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3、1956年元月,华东地质局巢县地质队曾做过1:1万煤田普查,著有“安徽含山、巢县、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4、1978年,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作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20万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5、1983年,安徽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作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有“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3.地层该区主要发育地层为古生界,其中尤以晚古生界和下、中三叠统发育最完整,出露在巢湖市北郊山区。它们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巢县六合地层小区。巢湖市北部郊山区的地层,以发育古生界为特点。其中尤以中、晚古生代地层(延入中、下三叠统)研究较详(表21)。虽然与巢湖市城南一带同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之内,但在地层发育上尚有某些差异。现就在巢北山区出露地层的特征阐述如下:巢湖地区综合地层简表表21代纪世组代号厚度(m)岩 性 描 述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芜 湖 组Qhw10上段:灰黄色粉质亚粘土,含砾粗砂,底为锈黄色铁锰层。中段:灰黄色粉质重亚粘土,棕褐色粗砂夹浅灰色粉质重亚粘土。下段:灰黄色粉质轻粘土,砂、砂砾。更新世下 蜀 组Qpx238黄褐色含铁锰结核粉质轻粘土,下部含钙质结核。泊 岗 组Qpb151浅棕红色微含砂粉质轻粘土,粉质重亚粘土,碎砾层,铁皮层山麓带青灰色含砾粘土夹砂、亚砂土透镜体。第三纪古新世岱山集组E1dn24浅褐、浅棕色中厚层砾岩,黄褐色厚层块状砂砾岩。中生代白垩纪晚宣 南 组K2xn845上段:灰紫、砖红色中厚层砂砾岩与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下段:砖红色中厚层含砾长石岩屑、细粒岩夹泥质粉细砂岩。侏罗纪晚毛坦厂组J3m151紫灰色安山岩,粗安质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岩屑细砂岩、粉砂岩。早磨 山 组J1m20砖红色中厚层砂砾岩与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三叠纪中东马鞍山组T2d96上部:灰黄色厚层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下部灰色薄中层灰岩,灰紫色含石膏假晶灰质白云岩。早南陵湖组T1n160上部:薄层深灰色灰岩夹炭质页岩。中段: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厚层灰岩、钙质页岩。下段:深灰色厚层灰岩微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钙质泥岩。和龙山组T1h29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泥岩。下部:灰绿色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钙质泥灰岩。殷 坑 组T1y125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似瘤状带灰岩。下部:浅灰、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似瘤状灰岩。续表21古生代二叠纪晚大 隆 组P2d30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夹灰质白云质泥岩。中部:紫灰色泥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下部: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夹泥岩、页岩。龙 潭 组P2l74上段: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煤线,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灰岩。下段:灰黄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夹黑色硅质岩。早孤 峰 组P1g54上部:浅紫、黄褐色薄层硅质泥岩。中部:灰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下部:灰黄色粉砂岩、泥岩、页岩。栖 霞 组P1q209上段:黑色中厚层含燧石团块含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下段:深灰色薄中层状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灰岩,底部黄黑色碎屑岩夹劣质煤。石炭纪晚船 山 组C3c11上部: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球藻灰岩。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灰黄色含褐铁矿团块灰岩。中黄 龙 组C2h27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下部:浅灰、肉红色厚层状生物碎屑泥晶与亮晶灰岩。早和 州 组C1h27上部:灰、浅红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顶部炉渣状灰岩。下部:灰黑色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岩。高骊山组C1g25上部:杂色砂质、粉砂质页岩,顶部灰白色石英砂岩。中部:灰黄色钙质泥岩夹姜粒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灰黄色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金 陵 组C1j8上部: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下部: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泥盆纪晚五 通 组D3w177上段:灰黄、灰紫、灰白色薄层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下段: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底部中厚层状砾岩。志留纪中坟 头 组S2f95上部:杂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屑砂岩。中部:黄绿色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下部:黄绿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早高家边组S1g379上段:黄绿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细砂岩。中段:黄绿色页岩、薄层长石细砂岩。下段:灰黑色页岩。续表21古生代奥陶纪晚五 峰 组O3w1灰黑色硅质页岩。 汤 头 组O3t3灰黄色薄层微晶灰岩,底部钙质页岩夹泥灰岩透镜体。中宝 塔 组O2b9上部:灰绿色、灰红色微晶灰岩夹泥灰岩透镜体。下部: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早牯牛潭组O1g6浅灰色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夹钙质页岩。大 湾 组O1d3灰色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页岩,灰、黄绿色页岩。寒武纪中晚山凹丁组C2-3s309上段:蜂窝状细晶白云岩、硅质岩。下段:灰质白云岩、砂屑白云岩。早半 汤 组C1b156中厚层微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下部白云质石英砂岩,藻泥岩、钙质页岩。冷泉王组 C1l105深灰色中厚层粉晶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底部含砾砂岩。元古代震旦纪晚灯影组Z2d290上段:深灰、灰黑色微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沥青质。下段:浅灰色微晶白云岩、微晶灰岩,夹泥质灰岩。黄提组Z2h708上段:灰色重结晶灰岩泥灰岩夹变粉砂质泥岩、杂砂岩。下段:灰黄色中厚层变细砂岩、粉砂质千枚岩。早苏家湾组Z1s650灰绿、灰黄、灰白色含砾千枚岩夹石英岩。周岗组Z2z850灰白、灰绿色变细粒砂岩、粉砂质千枚岩夹变含砾砂岩。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张八岭岩群西冷岩组Qnx视厚1777浅灰绿、灰白色绢云石英片岩,钠长石英片岩夹浅粒岩、变石英角斑质角砾岩、变凝灰岩、绿片岩。北将军岩组Pt2b视厚550上岩段:浅灰、浅黄绿色千枚状白云片岩、绢云钠长千枚岩、底部铅灰色含炭质千枚岩。下岩段: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微晶白云岩。肥东岩群桥头集岩组Pt1q视厚53深灰色条纹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黑云片岩、角闪片岩双山岩组Pt1s视厚42浅灰红色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夹斜长角闪岩、磷灰石透镜团块,底部夹石英岩。晚太古代阚集岩群大横山岩组Ar2d视厚508上岩段:深灰色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岩段:条纹状二云斜长片麻岩、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下岩段:黑色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岩、二长片麻岩。浮槎山岩组Ar2f视厚369灰黄色细粒二长片麻岩,上部夹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下部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2-2巢湖北山地区地质剖面图(一)志留系(S)主要出露在巢北山区凤凰上碾盘山7410厂一线,常构成背斜核部。下统:高家边组(S1g)主要位于凤凰山背斜的核部,本组下部与上奥陶统五峰组呈假整合关系。狮子口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下部29m,为见底,为青灰色页岩夹薄到中层泥岩及黄绿色薄层片状页岩含腕足类化石:蛇形贝Lingula sp. 瓣鳃类:小福尔曼哈Follmannella sp.中部厚24m,由黄绿色薄层泥质细砂岩组成。未见化石。上部67.42m,呈和黄绿色薄层片状粉砂质泥岩夹黄绿色薄层泥质细砂岩石互层,可见垂直虫管。泥岩的标志:贝壳状断口。中统:坟头组(S2f)主要位于凤凰山背斜的核部,与上伏泥盆系五通组呈假整合关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段,总厚度205-210m。下段:黄绿色局部呈浅紫色中薄 3-3坟头组长石石英砂岩层中厚层石英细砂岩及含有泥质砾石石英砂岩(见图1-1)。长石石英砂岩主要含石英、长石和少量白云母,铁质、钙质胶结;放大镜下可见油脂光泽的石英颗粒和肉红色的长石颗粒;砂岩中具有交错层理。 图1-1坟头组长石石英砂岩厚度126-153m,其中所含化石有鱼类:中华棘鱼Sinacanfhus sp.;上段:黄绿色薄层粉砂泥质砂岩与石英砂岩呈韵律状互层。厚度57-58m。 上段顶部:为紫红,灰紫红等杂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厚2.63m。(二)泥盆系(D)上统:五通组(D3w)巢湖市北狮子口和麒麟山剖面发育最好,与下部志留系均为假整合关系;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明显分为上、下两段。巢湖市北狮子口处 剖面最为良好,其岩性可分上、下两段。厚176.61m。下段(D3w1):石英砂 4-4五通组底砾岩岩段。厚73.18m。下部的灰白色厚层或中厚层砾岩、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砾石成分以石英、燧石为主也含有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成分。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见图1-2)上段(D3w2)砂、页岩互层段。厚103.48m。该段岩性以灰黄、灰紫、灰白等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中厚-中薄层石英细砂岩呈明显的韵律性互层。自上 图5-5砂岩页岩互层(有鳞木化石)而下至少可划出六个韵律层,近上部夹有两层灰色粘土矿层。有磷结核,风化后常见留有很多孔洞(见图1-3)。在粘土矿顶底板附近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叶肢介层。 见有植物化石:奇异亚鳞木Sublepidodendron mirobile (Noth)Hirm 无锡始鳞木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 Sge (二)石炭系(C)本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分上、下二统。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巢北缺失,仅在巢南发育。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 下统:(1)金陵组(C1j)与下伏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本组厚度7.5m,按岩性分上、下两段。下段:岩性为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或含铁砂岩,厚65cm左右;上部:深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含黑色方解石晶体,厚4.72m,内含丰富的化石: 假乌拉珊瑚Pseucouralinia sp. 笛管珊瑚Syringopora sp. (2)高骊山组(C1g)巢湖北部地区高骊山组比巢湖南部地区薄,而且相变明显。麒麟山剖面本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厚12.54m。 与下伏金陵组假整合接触。下部:为灰、灰黄薄层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0.1-0.3m)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厚3.26m。中部:灰黄、紫红薄层,含生物碎屑,含钙、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含腕足类:轮刺贝Echinoconchussp.,瘤凸轮刺贝Epunctaformis;厚5.03m。上部:灰黄、黄褐色含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厚4.25m。 图5-6高丽山杂色页岩 (3)和州组(C1h)巢湖北部地区的和州组以歫嶂山剖面较为完整,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26.81m;与下伏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下部:深灰、灰黑色中薄至厚层生 5-7白云岩刀砍纹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表面常因风化呈现刀砍状(见图1-5)。含蜓:原始史塔夫蜓Eostaffellasp. 珊瑚:石柱珊Lifhostrotionsp.。厚22.53m。上部:灰、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至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含化石:和县始史塔蜓Ehohsienca Chang sp石柱珊瑚Lifhostrotion sp. 厚4.28m。上统: 图1-5白云岩刀砍纹(1)黄龙组(C2h)巢湖北部地区黄龙组以金银洞北至岠嶂山一带剖面较好,另外在凤凰山东风石料矿也相当完善。可见到黄龙组纯灰岩段直接覆于和州组上部炉渣状灰岩之上。与 图5-8黄龙组灰岩(表面有阶步)下伏和州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灰岩段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27.24m。下部:灰、深灰、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灰岩。(见图1-6)含化石: 卵形原小纺缍蜒P.ouato Rauser, 假薄克氏小纺缍蜒P.Pseudobccki(Lee et Chen) 。厚16.74m。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 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厚10.50m。本组岩性、厚度较为稳定,各处 大体相近。在东风石料 图1-6黄龙组灰岩(表面有阶步)矿处黄龙组灰岩可见底部呈韵律层状,中部见交错层,含泥晶灰岩,上部藻席灰岩与生物砾块灰岩互层等特征,表明黄龙组沉积时受过较强的水动力作用,属淡水台地环境。 (2)船山组(C2c)本组岩性以含球状格万藻灰岩为特征,与下伏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厚8.26m。在巢湖北部岠嶂山一带可分为两部分: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有一层灰黄色含碣铁矿团块泥岩。厚1m多,含:石炭皱戟贝Rugosochonetescarbonifera,舒克贝Schuchertellasp.,泥岩中含植物碎片化石。上部: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球藻灰岩,夹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含蜒:始拟纺缍蜒Eoprofuaulinasp.,希瓦格蜒Schwagerinasp.(三)二叠系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分布在马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统(栖霞组、孤峰组、银屏组),上统:(潭组、大隆组)成。与石炭系呈假整合关系。总厚288.41-487.84m。下统:栖霞组(P1g)以巢湖市北部平顶山剖面代表,厚1713m,图6-1梁山煤线自下而上可分为六部分。(1)碎屑岩层:也称梁山煤线(见图1-7),黑色炭质页岩或劣煤层,风化后为土黄色粘土。该层岩性变化较大,在顺岠嶂一带为深灰色、灰黄色透镜状钙质泥岩,厚0.25m。与下伏船山组呈假整合接触。(2)臭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含生物碎屑灰岩,顶部常含少量搅石结核,厚6060m。含:米斯蜒Misellinasp.,喀劳得氏 图1-7梁山煤线米斯蜒Micllinasp(3)下硅质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燧石层及夹黑色页状沥青质泥灰岩,厚8.74m。含早板珊瑚Hayasakaiasp.,泡沫米氏珊瑚Cystomicheliniasp.(4)本部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嘉黑夹灰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岩,厚78.14m。含:南京蜒Nankinellasp.,栖霞希瓦格蜒Schwagerinachihsiaensis(Lee)(5)上硅质岩段:黑色中薄层硅质岩与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7.66m。含:拟纺缍蜒Parafusulinasp.,希瓦格蜒Schwagerinasp.,米森珊瑚Chusenophyllumsp.(6)顶部灰岩段: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厚14.86m。含:拟纺缍蜒Parafusulinasp.奇壁珊瑚Allotropiophyllumsp.等。 图1-8孤峰组灰岩(箱型褶皱)孤峰组(P1g)孤峰组由薄层黑色硅质岩及薄层棕、褐、紫等色泥岩组成,巢北地区该组厚度一般在30m左右。与栖霞组整合接触。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浅棕、褐色泥岩、页岩,含有磷结核(P2O5含量可达10.64%),厚2.52m。含:阿尔各菊石Alfudocerassp.,拟腹菊石Paragasfriocerassp.中部:灰黑色、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及页岩互层,厚17.29m。含:斯塔菊石?Sfacheoceras?sp.;卵石蛤Edmoudiasp.上部: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岩夹少量放射虫硅质岩,厚8.47m。含:斯塔菊石、阿尔各菊虫、付色尔特菊石Paracelfitessp.上统:龙潭组(P2l)龙潭组在巢湖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俞府大村向斜核部炭井村一带及平顶山向斜平顶山四周。潭组为一套滨岸沼泽相的含煤沉积,厚约65m,与下伏孤峰组假整合关系。可以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英砂岩及含砾砂岩,夹黑色薄层泥岩。含: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sp.,焦羊齿Compsopterissp. 上部:青灰、灰黑、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煤线,产:焦羊齿Compsopterissp.,楔羊齿Sphenopferissp.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含燧后团块及条带,产刺围脊贝Spinomarginiferasp.大隆组(P2d)本组岩性较稳定,以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及紫色泥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化石较丰富,厚约30m。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炭质页岩,底部可有一薄层灰黄色细粒岩屑砂岩(火山岩屑),厚5.16m。产:阿拉斯菊石科Araxocerafidae,三面菊石Sanyongifessp.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厚15.63m。产:华菊石、三阳菊石、假腹菊石及腹窗贝Crurifhyrissp.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8-24m左右。产:假提罗菊石Pseudofirolitessp.(四)三叠系巢湖北部地区三迭系主要发育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平顶山马家山阴都山一带。下统:1、殷坑组(T1y)本组厚83.76m,与下伏大隆组假整合关系。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浅灰绿、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 图1-9殷坑组灰岩岩,下部泥岩中局部含钙质结核或似瘤状灰岩。底部为厚约1cm的黄色泥岩。厚22.76m。产:蛇菊Ophicerassp.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含:齿叶菊石Prionolobussp. 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39m。产:佛莱明菊石Flemingitessp.,齿叶菊石Prionolodussp.2、和龙山组(Th)与下伏殷坑组整合关系。组厚约21.24m。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灰黄绿、棕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层,近上部质泥质灰岩厚9.34m。产:第纳尔菊石Dienerocerassp.,海浪蛤Posidoniasp.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及泥岩。厚11.9m。产:似西伯利亚菊石Anasibiritessp.,米克菊石Meekocerassp.3、南陵湖组(T1n)与下伏和龙山组整合关系。本组厚159.53m。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为厚层灰岩段,厚48.61m。下部:以瘤状灰岩为主,由灰绿、微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深灰色灰岩组成。厚12.95m。产:假胄菊石Pseudosagecerassp.上部:以厚层灰岩为主,由灰、深灰色厚层灰岩夹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及钙质泥岩、同生砾状灰岩组成。厚35.66m。产:哥伦布菊石Columbifessp.,希腊菊石?Hellenifes?sp.中段:为瘤状灰岩段,厚46.79m。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以紫红色瘤状灰岩为主,由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泥灰岩夹中薄层灰岩组成,厚16.39m。产:哥伦布菊石?Columbifes?sp.中部:以厚层灰岩为主,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组成,厚17.94m。产:海浪蛤Posidoniasp.,及多种牙形刺化石。 图1-10南陵湖组(节理发育)上部:以灰绿色瘤状灰岩主为,由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12.46m。产:假色尔特菊石Pseudoceffifessp.,克氏蛤Claraiasp.上段:为薄层黑色灰岩段,厚64.13m,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由深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钙质页岩,厚26.03m。产:亚哥伦布菊石Subcolumbifessp.,巢湖龙Chaohusaurussp.上部:以黑色灰岩夹炭质页岩为主,由深灰、黑色薄层灰岩夹沥素质页岩、棕色钙质页岩组成,顶部有时含燧石结核,厚38.10m。产:克氏蛤Claraiasp.,乐山克氏蛤C.ef.hsueiKu中统:东马鞍山组(T2d)与下伏南陵湖组假整合关系。本组厚度大于95.84m,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灰、深灰色薄、中层灰岩,底部为灰、浅紫红色含石膏假晶灰质白云岩,厚12.65m。含牙形刺。上部:灰、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岩状灰岩及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度大于83.19m。 (五)侏罗系出露较少,巢湖北部地区仅零星见于俞府大村向斜南部,如东侧小山村附近。西侧九棵松-铸造厂-变电所一带。前者仅发育底部灰白色砾岩层及部分灰 黄、黄褐色中至薄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砂岩薄层,曾采到过Nilssoniasp.,Podozamifessp.等植物化石,不整合覆于二迭系栖霞灰岩之上。而后者底部砾岩夹中粗粒灰黄、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不整合于五通组之上。其上部逐渐出现黄绿、紫红色等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及薄层细砂岩互层。近下部泥质细砂岩中1965年我校曾采到大量植物化石:如Nilssoniasp.,Podozamifessp.,Ginkgoitessp.,Sphenobuierasp.等,证明属下、中侏罗系,相当原象山群的中下部。4、构 造所处大地构造部位:位于扬子(华南板块)的西北缘,郯庐断裂带东侧,半汤复背斜的西翼,西界为滁河断裂,南缘以桥头集东关断裂为界。本区位于特提斯构造与太平洋构造的交汇处,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动表现强烈,奠定了区内的构造框架。主要发育为褶皱构造及伴随有一系列纵、横、斜向断裂。大地构造位置如图6-2。 图6-2图6-3 巢湖北山构造位置一 褶皱本区位于半汤复式背斜西翼,以三个二级褶皱为主要构造形式,自东向西主要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有志留系(S)、泥盆系(D)、二叠系(P)、三叠系(T)。其中二叠系龙潭组(P2l)为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地层,而三叠系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南陵湖组(T1n)和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则构成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凤凰山背斜核部由志留系(S)组成。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加之褶皱枢纽倾伏,在平面上表现为“M”形展布的低山地貌,南端则被EW向桥头集东关断层横切而终止。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区内形成的褶皱大都斜歪,局部倒转,次级小褶皱颇为发育,特别在两个向斜核部尤为明显。褶皱多被断裂破坏,并有岩浆侵入。1、向斜:(1)俞府大村向斜位于本区东北部,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为NNESS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P2d)、龙潭组(P2l)、栖霞组(P1q)、孤峰组(P1g)的地层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C3h)、和州组(C2h)、高骊山组(C1j)、金陵组(C1j)、泥盆系五通组(D3w)、志留系坟头组(S2f)、高家边组(S1g)的地层组成。由于受构造多期运动的影响,该向斜大部分直立并且局部倒转。特别在其核部栖霞组(P1q)、龙潭组(P2l)、大隆组(P2d)地层发生强烈揉皱,枢纽起伏,向SSW倾伏,轴面倾向NW,倾角变化很大。该向斜NNW端在本区石刀山北部转折,并且扬起,其SSW端被本区南部近EW向的桥头集东关断层切断而倾伏终止。【1】斜歪倾伏褶皱本段位于288高地小李家以北至305高地北侧,主要为俞府大村向斜的转折部分。总体构造线的方向为NNWSSE,其枢纽产状:23432,轴面产状:28574,两翼岩层夹角50。该段出露长度约1公里,宽约1.52公里。组成核部的地层为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地层,组成翼部地层依次为石炭系(C)、泥盆系五通组(D3w)、志留系中下统(S1+2)的地层。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为26460,17283,32082,东翼缓,西翼陡,而且西翼石炭系(C)地层局部倒转。【2】直立倾伏褶皱本段位于356高地256高地以北,出露长度约800米,宽约2.5公里,枢纽产状22842,轴面产状28088,两翼岩层夹角46。组成核部的地层为二叠系(P)石灰岩,大部分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组成两翼的地层依次为石炭系(C)泥盆系五通组(D3w)、志留系中下统(S1+2)的部分地层,两翼地层产状:东翼25030,西翼13678,东翼缓,西翼近于直立。【3】斜歪倾伏褶皱位于320高地177高地以北,其枢纽产状3046,轴面产状29858,两翼岩层夹角68,由枢纽倾伏方向(30)可以看出,俞府大村向斜的枢纽起伏不平。俞府大村向斜在本段出露长度约800米,宽约3公里。核部由二叠系栖霞组(P1q)灰岩组成,两翼依次由石炭系(C)、泥盆系五通组(D3w)、志留系(S)的地层组成,东翼产状25046,较缓;西翼产状34855,倒转。【4】直立倾伏褶皱该段位于狮子口岠嶂林场以北,出露长度约1.5公里,宽约3公里。其枢纽产状为:20428,轴面产状29886,两翼岩层夹角70。核部与两翼地层的组成与前述相同,只是两翼地层产状有所变化,东翼产状29251,西翼产状13740,比前述地层正常,且两翼均较缓。【5】斜歪倾伏褶皱位于区内310高地俞府大村以北地段,出露长度约900米,宽3.5公里,枢纽产状22014,轴面产状30645。在该段,俞府大村向斜向SSW方向展开。组成核部地层为零星出露的二叠系上统及下统地层,西翼则由石炭系、泥盆系五通组(D3w)、志留系部分地层组成,产状较缓,东翼29530,西翼13545,向斜核部大部分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2)平顶山向斜图6-4平顶山扬起端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 图3-2平顶山扬起端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 50 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 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圆形采坑的周围岩层均为三叠系南陵湖组(T1n)地层,且都向采坑中心倾斜。扇形背斜的核部为三叠系南陵湖组下部(T1n1)地层,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中部(T1n2)和上部(T1n3)地层以及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其产状东翼280 54 ,西翼 13578,转折端产状为 19641。在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又出现两个以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地层为核部的小向斜,并且倒转。平顶山向斜枢纽自北向南有起伏,至扇形背斜出现处,枢纽急剧起伏并翻卷。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 25445、 20059、 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 150 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 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 20985(倒转)、西翼 25445(正常)。图7-1 马家山平卧褶皱2、背斜凤凰山背斜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二、断层根据断层的延伸方向,本区断层大致可分为四组: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左右);第二组:NNESSW向断层(2530);第三组:NEESWW向断层(6070);第四组:NESW向断层(45左右)。其中第一组发育最强烈,第四组最不发育。根据其发育特征分别叙述如下:本组断层在区内最为发育,共31条,相互平行密集排列,以张性为主,兼有平移特征,均横切本区地层。其平面效应,在俞府大村向斜东翼以右旋为主,左旋次之,在向斜西翼以左旋为主,右旋为次,大多切穿褶皱翼部地层,在向斜核部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主要的几条描述如下:1、177高地右行平移正断层位于金银洞北山南坡、俞府大村向斜东翼。该断层可切割的地层为D3w、C1、C2及P1q,并破坏金银洞北山纵断层。向东延伸至岠嶂山,向西横切177高地南坡。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1200米。断层证据:(1)石炭系高骊山组(C1g)沿走向突然中断,与黄龙组(C2h)直接接触,水平错开约60米。(2)断层破碎带宽58米,出现断层角砾岩,局部可见定向排列的构造透镜体。(3)断层面产状在不同的地段有所变化,西段:2250;中段35045;东段:2060。有时可见侧伏角为50E的擦痕。(4)、断层带旁侧节理、劈理发育明显,主要有两组:1441;870。断层带中有宽10厘米的方解石脉,产状16448,与断层线成锐角相交。(5)、沿断层线向东追索,可见泥盆系五通组(D3w)岩层组成的山脊沿走向明显错开,而形成错脊。综上所述,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正断层,北盘下降相对东移,南盘上升相对西移。2 、王乔洞右行平移正断层 该断层经王乔洞南侧冲沟,过俞府大村向斜西翼。断层切割 S 、 D3w 等地层,向东可延伸至岠嶂山,向西延伸至甘露寺东侧。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 700 米。 由于断层面不明显,从冲沟的发育程度可以大致判定该断层走向约 300,其主要证据是沿着断层有四个岩体出露,串珠状定向排列。另外,泥盆系五通组(D3w)底砾岩明显错开,北盘东移,南盘西移;北盘泥盆系五通组(D3w)的底砾岩由于断层的影响,产状变化较大: 12665, 34855;断层带通过处为一大冲沟,并且山脊低凹。 3 、大尖山右行平移正断层 位于大尖山南侧、俞府大村向斜西翼,该断层切割 S 、D3w 、C 、P 1 ,向东可延伸至岠嶂山,向西延伸至碾盘山南。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 800 米。断层面产状 10 60。 断层证据: 断层破碎带宽约 50 米,带内多为尖棱角状断层角砾岩,角砾成分一般为泥盆系五通组(D3w)底砾岩和石英砂岩; 断层带中可见发育较明显的节理面,产状多为 1060,与断层面产状一致。因此,该面可以代表断层面。 破劈理极为发育,与主断层略有夹角,其产状 050。 地层错动,泥盆系五通组(D3w)底砾岩被错开,南盘西移,北盘东移,错距约 80 米。 地貌上,断层通过处为明显的山谷。 (二) NNE SSW 向断层 本组断层为近平行褶皱枢纽的纵断层,延伸方向大致在 25 30之间,共有六条。断层在褶皱的核部及翼部均有发育,主要表现为地层的重复或缺失。断层多为横断层截断或错开。现将其四条主要断层描述如下: 1 、金银洞北山逆断层 位于金银洞北山东坡,俞府大村向斜东翼,发育在石炭系船山组(C2c)和二叠系栖霞组(P1q)之间,断层产状: 29045。 断层证据: (1)沿山坡自东向西 C2h C2c P1q 岩层重复出现,致使 C2 P1 岩层露头加宽 30 余米,地貌上为一明显的平台。 (2)在 177 高地采场掌子面上可直接量得断层产状 29045,并见该断层下盘 P1q 黑灰色厚层沥青质灰岩因受挤压而呈透镜状,并见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底部碎屑岩段之灰黄色粘土岩、含炭质页岩片理化明显,且显著变薄。 (3)断层上下两盘岩层产状变化明显:下盘(东盘): 27741,上盘(西盘): 29544。该纵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倾向相同,断层面倾角大于地层倾角,具有地层重复的断层效应,故: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是一条平行于俞府大村向斜枢纽的逆断层。 该断层向北延伸至 177 高地南坡,被一条后期的右行正平移横断层所错开,水平错距约 60 米。 2 、扁井大理寺逆断层 就其特征而言,扁井大理寺逆断层可分为三段。 图6-5大理寺逆冲断层(1)、南段 位于扁井大理寺一带、俞府大村向斜近核部西翼,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 P 1 q )本部灰岩中,其产状315 40。 在扁井东采石场下的小冲沟内,可见断层证据: 挤压破碎带发育,宽 3.3 米,角砾岩较细(直径 1 、 2 厘米至 10 厘米)被方解石脉胶结,角砾岩有压扁拉长现象,并平行于断层面方向排列,劈理较发育。 地层造成缺失,断层上盘二叠系栖霞组(P1q)本部灰岩只有 50 米厚(原厚约 100 米)。 因上盘上升,使其地层被牵引,上盘产状近于直立,局部倒转,产状 12667,下盘二叠系栖霞组(P1q)岩层倒转,产状 293 35。 破碎带岩溶裂隙水发育。 在扁井东采石场内,可见该断层的伴生构造帚状旋扭构造发育。旋转轴大致平行于断层线方向,向东北倾伏,断层上盘岩层产状 12783,局部倒转 30088。下盘岩层产状 28650,五个伴生构造产状 , 分别为:34020;132 46;1377;16421;16652。 (2)、中段 该纵断层中段平行于俞府大村向斜枢纽,切割向斜两翼 P1q 本部灰岩段,推测断层产状: 29040。 断层证据: 断层东盘(下盘)的 P1q56 及 P1q4顶部岩层构成向斜转折端,其岩层产状:东翼为 259 42 ,西翼为 165 50 ,转折端附近为 220 30。断层西盘为 P1q4 (本部灰岩),岩层产状 30131 ( 倒转 ) 。 断层破碎带南窄北宽,由 15 30 米,劈理发育, P1q5 (上硅质灰岩段)片理化明显。 大尖山东坡 P1q56 及 P1q4 顶部岩层构成的向斜转折端,被该断层纵向切开,并错移,形成“耳朵”状的半个转折端。 后期被其北侧一条左行正平移横断层切割、破坏,横断层南盘拖曳现象显著。 (3)、北段 扁井大理寺纵断层北段,切过 P1 q 灰岩转折端,在 288 高地的东北麓中断。在本点东南约 500 米处也有这样的类似现象,地表为一草坪。 综上所述,扁井大理寺纵断层为右行平移逆断层。 3 、王乔洞逆断层6-6王乔洞逆断层位于王乔洞大尖山东坡一带、俞府大村向斜西翼,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下硅质段( P1q3)和本部灰岩 P1q4 中。主要造成 P1q3 ,P1q4 的重复出现。 断层证据: 沿王乔洞西侧冲沟,往东北山脊(大约 45左右),有一条明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2025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过关检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四平职业大学单招《英语》复习提分资料及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3年度护士资格证题库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作为职业选择的“全职儿女”:类型、成因与治理
- 计算机三级题库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唐山市公务员行测【考点梳理】附答案详解
- 养老院消防应急预案范文(32篇)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在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母婴产品市场消费升级与品牌竞争:渠道变革与营销创新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社区团购行业市场全面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自控仪表试题及答案
- CJ/T 391-2012生活垃圾收集站压缩机
- 征拆工作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都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 健康项目商业计划书5范文
- 护理工作中的隐私保护规范
- 耳部微波治疗技术解析
- 新药研究与开发技术 课件1.概论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16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宪法知识竞赛全套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