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doc

04浅析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663419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47.4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11-25 上传人:qq77****057 IP属地:江苏
12
积分
关 键 词:
04 浅析 社会工作 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的 意义
资源描述:
04浅析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04,浅析,社会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内容简介: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III页摘 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工作提到历史性的高度并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推进社会工作,体现了整个社会对特定阶段需求的提升,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把握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以推动社会进步、捍卫社会公义为目标,即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本论文以文献收集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社会工作的本质、功能出发,证明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此达到运用社会工作的独特价值观、工作手法、实施技巧解决社会运行机制中的不和谐音符。同时,本论文也是在积极响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下,使社会工作的功能得以凸显,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得以体现。这必将有利于调适人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关键词:社会工作 和谐社会 助人自助ABSTRACTSocial Work was taken to the historical height and established as the central files form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16 sixth plenary sessions. It explained social work was playing the very vit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process, and beca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s. To develop and advance social work has manifested the entire society to the specific stage demand promotion, is an aspect of carrying ou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o grasp highly comprehensively, also is the demand of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works value idea is helping the one to help himself. It take promotes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to guard the social justice as the goal, thats to say, it respects the value and the dignity and pursues societys fair and the unjustnes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harmonious society “humanist” idea. This paper takes the literature collec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technique. It from social works essence and function embarking, taking how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al as the starting point, proved that the social work play an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s to solute society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unharmonious note by using the unique values, the work techniqu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kill.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enables the social work the function to highlight and manifests social workers value under the spirit of the age. This will certainly be advantageous in adjusting and adapting persons social compatibility. It will also promote the perso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prevent and the solute society question, maintain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society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word: Social work; Harmonious society; Help one to help himself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5 页关于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的综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社会工作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恰恰就体现了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发展。因此,将社会工作纳入和谐和会视野是有必要的。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生着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本文就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作一些简单的综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背景我国正处于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既是“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时期内,有可能导致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一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二是搞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导致社会动荡和倒退。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说:就业、社会保障、青少年犯罪等等。这些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和谐起来。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仅靠行政、法律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引入非市场化的手段,社会工作正是为这些问题而存在。现代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尊重人,倡导助人自助,追求社会公平、社会平等、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真诚服务于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群,抚危救济,为弱势群体和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权益保障、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全面性社会保护代表政府为公民提供;连续性与综合性社会服务,改善公民生活状况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上是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专业优势,使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把社会工作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二、具体表现(一)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是社会现代化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产物,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成功典范,是观察社会发展程度的最佳视角。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产物,是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的象征,是现代社会为及时回应人类需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生活环境而创造的福利制度。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刘继同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一文中指出: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发展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其说明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就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社会福利发展的过程。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是衡量社会现代化与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佳标准。福建省委党校讲师孙秀艳在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工作一文中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为公众谋福利,为贫困者争取发展机会是社会工作的中心问题。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社会工作是综合多元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甘诺在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分析中谈到: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服务传递者。现代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是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而诞生的,它与社会保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种社会制度,而社会工作则是社会保障制度内的各种专业化的服务。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教师刘斌志在论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指出:社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福利制度发送体系。考察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社会工作在本质上福利性的,是对每一个成员的一种责任。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社会福利的筹集和发送体系,担负着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功能,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二)社会工作拓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教授认为,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分别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心和边缘地带。既存在着现代制度化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着传统的自助、互助制度。社会工作的诞生和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体制社会助人系统。它通过社会福利机构比如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慈善机构等各类社会工作机构为各类人员提供社会福利。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全能政府的管理模式,使国家通过高度集权的行政体系控制着全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随着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国家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的旧体制逐渐被打破,政府直接提供福利服务的职能在弱化,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越来越社会化,政府也越来越成为福利政策的提供者与监督者。在我国和谐社会所需的体制构建中,社会工作主要通过三方面的功能来实现:第一,政府社会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职能和功能事实上是有限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使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共同治理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实行“政社分开”关键在于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政府将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职能和事务剥离和转移出去,由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来承担。第二,第三部门发展的促进者和示范者。在我国,第三部门或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往往被称为“民间组织”,它是政府可以放心合作的伙伴和得力助手。这样一些民间组织般的社会工作机构能有效的承担政府剥离或转移出去的那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事务,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最有力的抓手。第三,公共财政体系的催生者。公共财政体系是“政社分开”的社会体制的重要支撑。引入或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必将打破我国长期以来且至今仍在运转的计划建设财政体系,促进政府的公共服务理念的确立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从而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服务的质量。(三)社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成员、群体、阶级、集团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融洽的、协调的,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可以说,友爱、融洽、协调、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保持社会良性运行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但事实上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衡、社会失控等现象,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社会工作正是为这些不和谐因素而存在。在学术界统一认为,在推进社会朝着和谐、公义、文明进步的方向前进中,我们不能仅靠政府单一的管理模式,还应该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在社会权利与利益的均衡机制生成与运行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甚至是主要的角色。通过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技巧方法、管理手段来保证正常的生活,推进社会公义,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社会工作可以有效的扶贫帮困,缓解并解决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失调行为的出现,实现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社会工作以其专业视角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和谐音符,对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是一种有效且必然选择的手段。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教授在社会工作: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有效手段一文中指出: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目标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服务、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发展现代社会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开展专业性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教师刘斌志在论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稳定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更需要一种稳定机制,社会工作恰巧就是社会发展的稳定机制。社会工作通过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调和人与社会、人际之间以及各种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救济和帮助残疾人、老人、青少年、矫治与发展各种越轨者,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三、结论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推进社会进步、捍卫社会公义为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其独有的价值观、工作手法、实施技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已成为专业化的解困救难的手段,成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协调与社会控制手段。因此,在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使其全方位的服务和谐社会的建设。参 考 文 献1 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2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 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陈良瑾.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5 徐永祥.现代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建构N.光明日报,2005.5.296 阎安.论社会工作者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J.社会工作,2006,(12)7 欧亚平.科学发展观教程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8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5: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6-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0 周沛.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同源性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重要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6,(2)1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2)12 甘诺.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分析J.宁夏大学报,2006,28(5)13 江涌,倪建军.国际实现社会和谐的经验与启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14 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15 邓伟志.社会学新视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016 陈质敏.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2006,(5)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试析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论文(设计)来源教师选题论文(设计)类型A指导教师胡 晓学 生 姓 名张 会 均学 号0411021113班 级社会工作042班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并写入党中央文件,这给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开展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手段,和谐的社会理念是我们开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指导思想。社会工作倡导服务的人性化、科学化,无疑符合和谐的“以人为本”、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指导思想。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其社会运行机制中存在着多种不和谐音符。其中的许多重要任务和内容都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来完成。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此达到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技巧解决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开展社会工作二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和工作方法,对于讨论和研究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有利于调适人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这是本论文研究和讨论写作的最终目的并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国外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在西方文化中和谐观念也有深厚的思想根基,其和谐观念来源于哲学。在国外,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入社会学领域和人学领域。柏拉图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提出“理想国”构想。对于社会和谐,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种种理论模型,最典型的有功能结构论。认为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维护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的最低限度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维护它们之间的平衡,就能达到社会运行的良性状态,就能发挥社会系统的正功能;如果失去了这种平衡,社会就出现冲突,出现病态,使社会运行处于失调状态。在国外的很多国家,为了能够达到社会系统之间的平衡,许许多多的理论家、社会学家都把社会工作引入这种研究之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治理社会的一味良药。从当今世界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都已经将社会工作制度纳入整个社会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的制度架构中,实行“政社分开”,使社会工作在社会运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过数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制度已日趋完善。在国家的各个领域,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整合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在其功能上已发展成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协调和社会控制手段。(二)国内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在中国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趋势愈来愈快。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并写入党中央文件,这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愈来愈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人员开始积极关注社会工作并讨论将其纳入制度研究,越来越重视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岳天明就社会工作的人本视角谈论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认为从社会工作层面牢固确立人本视角,使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在合乎道德和人道的结合中彻底地理解自我的责任并真正能够履行自我责任,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人本关怀的温情和道义的氛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徐永祥教授在现代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建构一文中指出,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独特的建构功能政府社会职能转移的促进者和主要承担者,公共财政体系的催生者。二是服务建构功能社会服务人性化、科学化的促进者,跨越社区服务“单位化”陷阱的重要推动者。总之,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把社会工作纳入和谐社会视野,借助发达国家经验,建立社会工作制度,大力发展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运用科学方法和专业技巧来解决中国的现实的社会问题。使其全方位的服务和谐社会的建设。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一)前言(二)我国对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理解(三)为什么把社会工作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2.社会工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通性(四)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1.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2.促进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3.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共享社会成果4.协调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工作展望(六)结束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从社会工作的功能上找到两者的结合,分析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以此达到本论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1.网络数据库 2.具体的相关设备 3.大量的图书资料 4.丰富的理论支持5.综合运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库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1.2008.12.20 任务书发出 2.2007.12.212008.3.2 指导老师安排选题和安排论文进度计划3.2008.3.3-2008.3.16 收集论文资料,构思论文结构,阅读相关文献。4.2008.3.17-2008.3.23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5.2008.3.24-2008.3.31 学院组织开题报告会,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撰写文献综述6.2008.4.1-2008.4.21 撰写初稿7.2008.4.22-2008.4.28 经指导老师修改,撰写二稿8.2008.4.29-2008.5.12 填写相关表格9.2008.5.13-2008.5.20 再次修改,并完成三稿10.2008.5.21-2008.5.31 最终定稿并完成相关的表格 11.2008.5.31以后 等待毕业论文答辩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2徐永祥.现代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N. 光明日报,2005.5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M.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6陈良瑾.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7欧亚平. 科学发展观教程M.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8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5: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6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0邓伟志.社会学新视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011甘诺.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分析J.宁夏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阎安.论社会工作者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J.社会工作,2006.1213周沛.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同源性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重要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6.214陈质敏.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2006.515 Carel B.Germian,Martin Bloom.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uironment:An Ecological View(2nd Edition)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9指导师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4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所属学院:法 学 院 填表时间: 2008 年 4月20日学生姓名张 会 均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学号0411021113胡 晓教授副教授讲师其他(具体职称)专业及班级社会工作042班题目名称浅析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指导教师意见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比较认真一般不够认真很不认真作业质量很好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工作进度超前完成完成计划基本完成落后计划没有进展 签字: 检查小组意见指导教师工作态度责任心强比较强一般比较差很差 组长签字: 学院意见 分管院长签字(盖章):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7 页引 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第一次把社会工作提到国家的重要议程中并以党中央文件的形式确立下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必要的促进手段,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谐社会理念是今后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指导思想。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问题明显增多,这就需要引入非市场化的机制。简单的说,这就导致了社会工作的出现。社会工作的本质、功能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也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从社会工作的本质、功能出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怎么作为出发点,分析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期运用社会工作的独特价值观、工作手法、实施技巧解决社会运行机制中的不和谐音符。同时使社会工作的功能得以凸显,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得以体现。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面,就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产生的重大意义作一些简单的探讨。一、 我国对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服务活动。简单的说,这就是社会工作。在国际社会里,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具体问题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由此对社会工作内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通常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现实社会制度是分不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专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产物;是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的象征;是现代社会为及时回应人类需要,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生活环境而创造的;是现代社会运用制度化与专业化途径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的成功典范;是观察社会发展程度的最佳视角。社会工作的发展在中国必然要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的总体要求,必须服务于中国的社会需求并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专业,体现中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融入中国的社会发展之中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服务水平。”【1】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决定可以看出,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工作已凸现其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关注经济的发展,还关注社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关注人的生活状态,还关注【1】王婴.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完善社会治理、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正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工作,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来说,中共中央决定的精神表明了对社会工作的重视,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中一种新的理念,是政府完善社会管理职能的一种表现。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工作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职业服务活动。【1】对于中国的社会工作来说,其核心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体现。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关注民生,服务民众。这是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和推进社会工作,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工作辅助”的原则,使两者有机协调统一起来,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1】王婴.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5.二、社会工作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的原因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维、新思路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拥有13亿人口的巨型社会已慢慢步入现代化转型的地带。根据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且伴随着风险的观点,表明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我国,2003年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并步入了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的特殊阶段。【1】此表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正全面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同时我国也进入了现代化加速发展的高风险时期。中国整体利益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社会正在从一个封闭的、传统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原有的国家福利体制,而又没有其他安全措施可以构建,新的体制尚未形成,导致社会问题明显增多。比如说,青少年犯罪问题、老龄化问题、城乡土地征用、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还有分配的不平衡,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相当一部分人未能真正共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由此形成相当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使社会在正常的运行中存在不可忽视的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又恰恰助长了新的社会机制的出现,社会工作正是作为这样一种社会机制而存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工作有着独特的思维和专业视角。从政治上看,社会工作者通过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帮助其充分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倡导自主自决,扩大政治参与,保障公民权利,消除社会生活不稳定因素,扩大社会治理基础,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从经济上看,社会工作者通过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支援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庇护性就业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从社会上看,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所有需要的群体,争取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缓解社会冲突,改善社会关系,营造适应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平等。总而言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1】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7.盾,需要一种专业化的社会协调和社会控制手段,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调节机制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和谐社会建设必选的最佳的辅助手段。(二)社会工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通性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去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问题的职业服务活动。从宏观程度来说,它作为一种社会政策的传承机制,必定成为贯彻政府福利政策、确保社会稳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纳入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去。所谓“实践出真知”,我们不到社会实践中去求证,就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检验出社会的和谐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社会和谐起来。而社会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其必须通过社会活动才能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只有通过具体的社会活动才能更好的服务和谐社会并为和谐社会排忧解难。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两者同时深刻的反映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 这就要求政府在发展中要优先考虑社会发展、人类尊严和人类福利,更要把人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和理论源泉也正是以人为本,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源泉所在。它包括了对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的执着追求。从专业价值上看,社会工作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人的潜能、权利和义务;强调社会对于个体实现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社会福祉和个体福祉的统一协调。这是“以人为本”价值的鲜明体现。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人的价值,认为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人的尊严以及人人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二是关于社会的价值,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对于社会中的某些不健全,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干预。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工作的目标、价值准则都是以人为本、促【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7.256.进社会和谐发展。这是二者的共性之一。其二,两者都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把和谐社会的科学理念转化成社会具体行动的过程。所以,必须把社会工作纳入和谐社会的范围,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使社会工作真正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三、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整体转型时期并进入关键的发展阶段。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安全阀”和“调节器”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主要角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突出的作用和意义。(一)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问题,都有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等。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青少年犯罪、农民工问题、失业等诸多社会问题,导致任何社会成员在其成长过程都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都带来了极大的危险。由此延缓或阻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对社会造成了伤害。而原有的单一行政管理方式和非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有序。而社会工作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实践也同时证明了社会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助人自助,即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走出困境,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并参与社会。其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巧分析受助对象的困难,与受助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全面了解情况,找出原因并根据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向其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这样可以使受助者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社会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以及适应性,让他们以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新的生活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已不在是一种简单的技能技巧,更重要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协调与社会控制手段。它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为了社会的安定有序,社会工作不可能进行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它必须尽量减少社会问题的出现,对于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采取最小化原则,在问题未发生之前进行防范,使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此时,预防则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积极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不但使社会成员减少或免受损失和痛苦,而且可以从根本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社会工作的预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可能性问题建立预警机制。二是建立互助性的社会网络支持。三是增强弱势成员应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社会工作解决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等的具体问题,使其真正享受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才能使这部分人更加适应社会;才能有应对和解决困难的自助能力。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预防,更加和谐的发展起来,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目的。(二)发挥“助人自助”功能,扶助弱势群体过上正常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需要我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虽然说正常生活是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也是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人,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等来说,过上正常生活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就拿512汶川地震来说,对当地人民不仅仅是肉体上更是精神和心灵上的灾难,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地生活。因此,必须发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功能去帮助这部分人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工作的职责所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汶川512地震发生后的第20小时向全国社会工作组织和人员发出了倡议。倡议指出:“希望全国社会工作组织和人员一起伸出援助之手,牢记我们助人自助的宗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使社会工作组织和人员迅速进入应急救援轨道,妥善转移安置受灾受困群众,使社会工作组织和人员能在现场发放救灾物资,提供救灾资金支持,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工作组织和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对灾民实行心理抚慰和心理疏导。”【1】从倡议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组织及其人员在维护救灾秩序的同时,关键要在第一时间内对灾民实行心理抚慰和疏导,使他们能够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对于5.12灾难的人们来说,特别是经历了生死离别的人们来说,若没有外界细致入微的抚慰疏导和心理干预,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回归正常状态。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从心理上让他们逐渐从悲伤中缓解过来,然后从社会生活上给予帮助。尤其是家庭破裂的人们,【1】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网 2008年5月20日一定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协助他们建立发展支持网络,将人们连接起来,开展互助活动,通过这种合作与分享,增强集体凝聚力。扶助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过上幸福正常的生活是从相对的宏观或微观的层面而言的。社会工作者针对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提供不同的帮助,改善他们的环境。只有给他们提供具体的有效的帮助比如说:寻求福利资源、社会救助和生活善款等等,使这部分人发展自身的生活能力,以自己不败的能力去应对生活环境的挑战,从而过上正常的生活。(三)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共享社会成果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1】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工作始终强调社会正义。换句话说,对社会正义的追求,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是“以人为本”专业价值伦理的体现。社会工作的基本使命是追求社会公正,也同时是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英国学者米尔思认为公正是社会成员之间对资源和利益的合理分配【2】。社会公正体现了“资源共享,普遍受益”,所以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硕果,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然而,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在各个国家、各个社会领域都存在并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消除不公正现象是社会的责任,更是社会工作的责任。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所有成员共享经济发展硕果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的:一是政策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宣传、影【1】庞元正.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N.人民日报,2005.4.6【2】AJM米尔思著.夏勇.张志铭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97.响社会政策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体,争取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社会政策遵循一定的程序、动员、利用、分配各种社会资源,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从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二是实践方面,社会工作者运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开发其内在潜力,运用外部资源去解决其困难,协调社会关系,提高他们的自助能力,从而解决社会问题。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平等、尊重、助人自助、和谐互动的专业理念,有利于困难群体摆脱困境,感受社会主义的各项成果;有利于保障全体成员的正当权益,增进社会福祉。这样也同时体现了人人平等,实现社会互帮互助,真正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使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四)协调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谋求发展是人类每一个成员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权利。现代社会工作是建立在重视人的尊严的理念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充分尊重陷入困境的群体和个人,尊重他们的自我选择、自我决定;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开发他们的内在资源: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通过教育适应社会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从而提高其自助能力,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全体公民都得到了自我的发展和价值的提升,社会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构建一个全民期盼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人们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和社会支持是健康社会的表现。社会和谐是人们过上正常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福祉的一种表现。目前,我国的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在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体系被打破,人们之间良好的共同体关系受到伤害,利益竞争和社会排斥使人们相互隔离并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这就决定了必须采取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办法来实现社会的平衡与发展,而社会工作正是实现社会平衡与发展的必要手段。总之,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在有关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要求社会成员相互支持、相互关怀,从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作为专门的助人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通过自己的服务,弘扬慈善的精神,促进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这样,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工作改善了人们生活的具体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工作展望现代社会工作具有广阔的社会生存空间,是在发展服务、回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建构的大背景下将凸显良好的发展趋势,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中发挥愈来愈重的角色甚至主要角色,其迫切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2006年7月20日 国家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是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这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实施社会政策,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从这个决定可以看出,这是对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并强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同时社会工作的发展必将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一)增强政府和社会成员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中国社会蓝皮书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00年中国的社会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中,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探索出一条非完全市场化的社会事业发展途径的难题。【1】这样一个难题就是社会工作的具体体现。但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首先必须取得政府的认同,因为这种认同不仅是社会工作功能上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制度上和职业上的认同。政府在考虑社会工作时,应把社会工作与开发人的潜能、维护人的尊严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具体的工作,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扩大社会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社会成员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认可、接纳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工作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有必要使社会成员认识到社会工作是自己生活【1】单天伦.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4-15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之路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源于西方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的价值基础和思想文化不一定适合走发展和谐社会的中国。在引入时要慎重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否则将会给整个国家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辨证地看待和促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不能认为西方的一切都可以照搬。对于不同的国家,社会工作发展到什么程度是与该国社会发展对该专业的具体要求是有关联的,不能走一条盲目师从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形成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借鉴西方成熟的社会工作理论,让其为我所用,也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同时,也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与党的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相融合,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总之,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必须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的社会工作既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国际规范,又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21世纪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重要作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4浅析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663419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