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4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复习第三课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心外无物(王守仁)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象生)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朱熹)万物皆备于我(孟子)水是万物之源(泰勒斯)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一: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哪个派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哪些基本特征?,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基本概念,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一般属性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客观实在性,运动,多样性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运动性,知识明辨,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知识明辨,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知识明辨,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启示: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要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树立人与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例1(2009江苏高考)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例2.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A.世界的本原是氢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C,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根本属性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主体载体,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在与静止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例1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A,例2(2009江苏高考)“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3、“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ABCD,D,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下面两题: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5.“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7.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C.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A,D,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不是主观臆造的不是上帝创造的,非表面现象,非偶然的或不确定的,非多变的易逝的,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注意:1、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2、规律不能被改变或创造,只能认识和利用,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1)规律与联系,(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3)规律与规则,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方法论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方法论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11.2年。太阳剧烈活动一般表现为黑子增多,大型耀斑爆发。从太阳内部喷发太阳风。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的紫外线大大增加,而紫外线的过量照射能引发人体一系列病变。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表明()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巩固基础,单项选择题,1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11.2年。太阳剧烈活动一般表现为黑子增多,大型耀斑爆发。从太阳内部喷发太阳风。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的紫外线大大增加,而紫外线的过量照射能引发人体一系列病变。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表明()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2.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1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A,3.我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况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这个观点A.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B.肯定了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认为人必须听天由命D.认为人能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5.“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D,D,B,(上海卷第15题)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A,学生在做涉及规律的选择题时,是看到题肢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等说法,都可以直接排除。如上题中“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显然是错误的,可以直接排除。,背景材料:人类可以上天揽月,可以下海捉鳖;可以让“高峡出平湖”,可以使“一桥飞架南北”。辨题:人定胜天。,(1)“人定胜天”是形容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定胜天”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合理性。,辨析题:,(2)“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约。如果离开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一味强调“人定胜天”,就会违背规律,遭受客观规律的惩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因此,离开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来讲“人定胜天”是错误的。(3)人们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能为人所认识的事物,在此意义上,“人定胜天”具有合理性。但是,人的力量又是有限的,人的认识不可能穷尽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此意义上,“人定胜天”则是错误的。,1.针对寒潮雨雪天气具有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局部降雪多等特点,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寒潮雨雪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A.一切从实际出发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D.抓主要矛盾,解析: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行业安全员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初级
- 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量化指标与激励措施
- 中专第四版基础护理题目及答案
- 游戏运营项目总结报告
- 广东省云浮市数据中心消防安全测试题十三(含答案)
- 康复科护士继续教育考试年题目及答案
- 饮食健康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无烟煤市场调查研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中国气候及答案试题带答案
- 《现代企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 南充市嘉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国资国企系统面向全市集中选聘中层管理人员考试及考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炼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马克思宗教观课件
-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2025版)
- 路基施工填筑碾压方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桩故障诊断与维护报告
- 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全文
- 叶片泵的叶轮理论与性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