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苏》课件18(人民版必修3).ppt_第1页
《人性的复苏》课件18(人民版必修3).ppt_第2页
《人性的复苏》课件18(人民版必修3).ppt_第3页
《人性的复苏》课件18(人民版必修3).ppt_第4页
《人性的复苏》课件18(人民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性的复苏,走出中世纪,为生活而信仰,文艺复兴(Renaissance)宗教改革(Reformation),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幕纱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瑞士)不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在意大利兴起?,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材料二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保留较多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资产阶级反对神学世界观,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的背景,11C西欧经济复苏,城市兴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改变观念,14C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逐步形成,丰厚的古典文化遗产众多人才,指导思想,人性人权自由现世/幸福,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尘世服从天国今生服从来世君权服从教权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神性神权束缚来世/禁欲,VSVSVS,人文主义(humanism),1、背景:,(1)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2)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和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3)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后,意大利一些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价值观念变化,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2、表达形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3、旗帜:,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回归人性,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压制人性灭人欲。提倡追求自由、追求真理,反对盲从迷信的愚昧思想,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1506年雕塑拉奥孔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人性的启蒙-文艺复兴的表现,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夏特尔大教堂雕塑,中世纪的表情,雕塑:安东尼奥索,黑死病蔓延,中世纪的表情,宗教裁判所,下列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随心所欲禁欲苦行无拘无束压抑人性张扬个性麻木顺从思想开放愚昧迷信以人为本言论自由神权至上追求享乐,核心,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广义来看,文艺复兴时期是指欧洲的世纪,而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417,意大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亚,薄伽丘是一个富商的私生子。父亲希望他经商,他却酷爱文学艺术,创作了被称为“人曲”的伟大作品十日谈。十日谈多次被教会列为禁书。,1353年十日谈(英文第1版)原版插图,十日谈(中译本)封面,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请为“绿鹅”的故事补充最后一句话:老头儿这才明白,顺从人性,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第一天故事第二)一个叫亚伯拉罕的犹太人来到罗马教廷,凭着他亲眼所见、以及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种种情形,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发现“罗马教廷中教皇、红衣主教、主教这一伙,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耽溺男风。”他再考察时,又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厌,甚至人口也可以当牲口买卖,至于各种神圣的东西,不论是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都可以任意作价买卖。甚至借着“委任代理”的美名来盗卖圣职。,无情的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权威天主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歌颂绮思梦达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材料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和观点?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专制、等级观念,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人人自由平等。,(第四天故事第一)亲王唐克莱本独养的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亲王(父亲)的侍从相恋,事情败露后,平时仁慈宽大的亲王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十日谈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笔法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反对神性和神权,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因其关注点是人,所以称之为人曲。,十日谈为什么又被称为人曲?,拉斐尔的父亲是一位宫廷画师,所以他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天赋。不幸的是,他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小小年纪就进入画室帮工,三十七岁就离开了人间。,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世纪圣母子,顺从人性,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回归人性,圣母子,绿野圣母,纱罩圣母,在采石场边长大的米开朗琪罗,从小就与石头、凿子、铁锤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他用手中的凿子与铁锤,在石头上雕刻出了“青春的凛然”和“生命的珍贵”。,名作赏析,摩西,大卫,顺从人性,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回归人性,追求自由,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恩格斯说:“当时几乎没有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曾远涉重洋旅行过,不说四五种语言,不精通百艺。”,蒙娜丽莎(高77厘米,宽53厘米,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神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使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这种臻于完美的生动肖像作品,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辉体现。,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著名肖像画。作品描绘的是佛罗伦萨商人乔康多妻子的半身胸像,她姿态优雅,笑容微妙。画家对于面容中眼角唇边等部位进行了细致的刻划,提示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被后人称为“永恒的微笑”,人物的脸部,胸部和手作为画像的主体部分,画家用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而把服装处理得很素,省略了任何华丽的装饰品,再加上渺若幻境的山水背景,使画面具有灵动神秘的气氛。,蒙娜丽莎(MonaLisa)油画77*53cm1503-1506年作现藏于巴黎卢浮宫达芬奇(意)(1452年-1519年),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还是工程师、科学家。在当时那个时代,被称为“全才”。,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顺从人性,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回归人性,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电影哈姆雷特剧照,“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顺从人性,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回归人性,追求自由,追求真理,人性至上,1、开始:,(3)代表作品:,神曲、十日谈,(2)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1)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2、高潮:,(3)代表作品:,(2)代表人物:,(1)内容格调:,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3、薄伽丘莎士比亚对人性肯定的不同点,前者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内容主要是男欢女爱。,后者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人间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思考,4、文艺复兴的评价,(1)性质:,文艺复兴(renaissance,原意为“再生”),是14世纪-17世纪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2)核心:,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就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积极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局限方面:,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出售“赎罪券”,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1、时间地点:,公元16世纪德国到欧洲,2、背景:,(1)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德国经济分散、四分五裂;遭受罗马天主教教廷的剥削压迫最重,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3、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圣彼得大教堂,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生活豪侈淫佚,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情境体验,教皇派红衣主教台彻尔来到德国售卖赎罪券,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信仰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马丁路德大学毕业后,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进入修道院当修士。他按照神学家宣扬的天主教信条潜心修道,甚至以尝试禁食、自笞等各种苦行进行修炼,以求取灵魂得救。然而,当马丁路德亲临心目中“神圣的”罗马城后,却大失所望:教皇和教廷大员们个个奴仆成群,入则高宅,出有车马,终日花天酒地,聚财、赌博,淫荡无度,种种亵渎上帝的行为罄竹难书。路德于是日益坚定改革宗教的决心。,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图利心和贪欲心。第82条既然教皇修筑教堂是为了解救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不将一切灵魂解脱,使炼狱不留一个人呢?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他自己不拿钱来造教堂,而要花费可怜的老百姓的钱呢?第89条既然教皇是为了拯救人们的灵魂,而不是为了金钱,那以前买过赎罪券的人为什么没有得救呢?,九十五条论纲节选,扮演教皇特使(甲)和马丁路德(乙)进行一场辩论,(设计台词):甲: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那个罪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直飞天堂,快给钱吧。乙:“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忏悔才是基督的正道。”甲:“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的饶恕乙: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能得救甲: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内收回九十五条论纲,否则你们这些异教徒一定会被处死!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撕毁敕令)教皇在德国的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4、马丁路德主要思想:,(1)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信仰得救),(2)人人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对话;,(圣经的平民化与普及化),(3)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引发德国和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5、结果:,6、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7、影响:,(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3)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8、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变化:,(1)神职人员用德文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2)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教会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3)废除了修道院制度,坚持教士有结婚的权利;,(4)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5)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入天堂。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徒的正道。路德选集材料二:教皇必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必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必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路德选集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1、材料一针对的是德意志当时发生的什么事件?2、材料二反映了路德的什么要求?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新教会。,德意志社会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