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绪论1.史学理论体系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2.史学本体论的主要内容:史学本体论就是历史科学对自身进行反省和反思的研究,主要回答历史科学的对象和任务、学科特性、起源及其发展规律、理论方法论基础、内部学科结构、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和时代发展的关系及历史学科的功能和作用等问题。3.历史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认识活动的特殊性、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历史认识中的客体范畴、历史认识的一般形式、形成历史认识的诸要素、历史认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历史认识的发展问题、及历史认识的检验等等。4.史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史学方法论,是史学研究经验的升华。包括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史学方法论在历史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史学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的关系、史学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原则、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等等。第一章历史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把历史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2.人类社会历史现象的偶然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人们对自己从事历史活动的后果难以预料,难以把握(2)具体历史现象的个别性、独特性、非重复性。3.判断克丽佩脱拉的鼻子就将人类的历史牵动了。(错)4.怎样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表述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相互关系?(1)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是既承认必然性、规律性,也承认偶然性,历史的运动就表现为二者的辩证统一。(2)必然性法则就是规律,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抽象,把他们抽象出来。(3)规律性的认识要通过对偶然事件的分析进行,只承认规律,就会变成宿命论;只承认偶然性,人类的整个历史就被分割成一堆杂乱无章的琐碎细节,变成没有头绪,没有系统。5.资产阶级史学家否认历史规律性的依据是什么?(1)认为在社会历史中和在自然界中不同,同样的现象不会反复出现,只有一个个特殊的事物,没有共相(2)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类自觉地有意识的活动对立起来,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自由意识推动的结果(3)历史只有一度性,不再重演,因此不能实验,不能验证,所谓历史规律,是无法向人们证实的。6.怎样看待历史规律性?(1)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历史运动客观规律是可以信赖的并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导的(2)人类的历史活动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章历史学是科学的根据1.判断一门学科科学性的原则:一种专门的知识体系;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经过实验而验证。2.科学的三层基本含义: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科学研究必须是旨在探讨对象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科学性的最后完成必须以揭示出事物的规律为前提,然后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去说明事物的原貌,是为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3.认为以兰克为代表的近代资产阶级客观主义史学是科学历史学的根据:(1)认为它以回复历史真相为目的,能够如实地说明历史;(2)在史料批判上引入了近代科学方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资料,体现了一种与自然科学研究相类似的科学精神。4.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特征?(1)马克思主义史学,首先确定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把人类历史学当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去研究,从而在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2)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际应用,获得了研究历史现象之间必然联系的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历史学真正成为研究事物规律性并依其规律描述真实历史过程的实证科学。第三章历史科学的特征和任务1.马恩关于“历史科学”的三种用法:(1)泛指一切科学,(2)指研究社会现象的诸学科,(3)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的历史学。2.历史科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使命:对象和任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一般规律指导下,通过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无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研究,以理解他们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就是说,历史科学不是研究哲学,而是研究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具体规律,是一门实证的科学。使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去认识个民族、国家历史的特殊性。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4.历史科学区别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特征:(1)整体性,是历史学家观察问题时,区别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特殊角度(2)综合性,要求研究者们尽量对历史进行较多的宏观考察(3)发现原因(4)实在性第四章历史科学内部的学科结构1.根据杨红烈在史学通论中的归纳,历史学传统的分类标准有五种:即按体裁、内容、区域、时间、史籍的进化阶段等为分类标准。2.以研究对象为划分史学内部分支学科的标准,可以将历史科学分成三大类:(1)以客观历史为对象的诸学科(2)以历史科学本身为对象的诸学科(3)以历史资料为对象的诸学科3.以客观历史为对象的诸学科,又可分为两大类:(1)记述的历史(2)史学理论即历史哲学。4.记述的历史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事件运动史。5.历史哲学的性质和任务,可以作三点归纳:(1)历史哲学是以正确的哲学作指导,其抽象程度低于哲学的一种理论形态(2)历史哲学不应该完全脱离史学的实证性特征,不应该是一种纯粹的形而上学,它对历史过程的理论论证,是结合着一些具体事实的阐释进行的(1)历史哲学对记述史学的各门分支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6.以历史科学本身为对象的诸学科包括: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编篡学、史学评论。7.以历史资料为对象的诸学科包括:辨伪学、校勘学、辑佚学、版本学、考据学和史料学等。8.历史科学内部诸学科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有着内在联系的相互依存、彼此促进或牵制的相互作用(1)主体学科的发展有赖于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2)史学理论与诸学科互为基础,相互促进(3)史学评论在学科体系中具有调节作用。第五章历史科学与一般社会科学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维进程是:表象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2.政治经济学对于历史科学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历史学家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2)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必将不断深化人们的历史认识,(3)政治经济学方法对史学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文学的任务: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去再现生活,通过活生生的典型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生活。4.为什么说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历史”?(简答)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加深对历史时期、历史现象的理解。其次,古代文学中优秀的艺术典型,比之历史记载中那些孤立的历史事实,更具有历史真实性,更能说明历史,证明历史。最后,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大量可以补证史事的历史资料。5.C14断定年代的发现和应用,被称为史前考古学上的一场革命。6.东汉人袁康在越绝书宝剑篇中,就依据古器物来确定历史发展的阶段。7.到宋代,考古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金石学”,产生了诸如吕大临的考古图,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王黼的宣和博古图等著名的考古学著作。8.清代金石学的著名学者有陈介祺、吴大澂(澄)、孙诒让等。9.五四以后发现的史前遗址:1921年渑池仰韶遗址、1923、1924年甘肃洮河流域遗址、1928年安阳殷墟、1930年龙山文化遗址等。10.为什么说考古学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简答)(1)填补了原始社会史的空白(2)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手段,增加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3)几次重大发现的具体例证,把历史科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如河姆渡文化,殷墟,秦墓竹简的发现。11.考古学为历史科学提供了两条基本的研究方法:12.利用考证实物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2)文献、实物史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3.历史地理可分为两大类: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14.以记载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历史地理著作,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15.唐宋时期的地理著作: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16.以记述山川河流为主题的地理著作发端很早,山海经、禹贡等都成书于战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这方面最主要的著作17.清代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学的大盛时期,有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與纪要,清末杨守敬的历代與地图。18.当代学者的重要贡献:侯仁之的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史念海的河山集、黄盛璋的历史地理论集。19.历史地理学对历史科学的意义?首先,历史学要研究各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不能离开各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地理环境的研究。其次,历史地理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古代社会生活的原貌,使我们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环境有具体生动的认识,获得强烈的历史感。最后,史学工作者都必须具备沿革地理的常识,沿革地理是历史学的基础。20.我国目录学的渊源,一般都从西汉末年刘向父子点校群书算起。21.刘歆综合群书写成一部图书目录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22.刘向父子编制的别录和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23.东晋时李充整理图书,采用荀勖的四部分类法,但把他的乙(子)、丙(史)两部换了一下次序,从而成为后世四部分类法的永制。24.四库全书总目按经史子集把全部典籍分成4部44类。25.目录学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目录学为读书治史提供了一个门径。可以帮助学者全面详细的占有资料。古代的目录文献,填补了古代学术史的空白。第六章历史科学的功能与作用1.历史科学的功能与作用(论述)历史科学是社会活动的向导。历史研究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根本途径。历史知识是人们必需的文化素质。增强现实品格,实现社会功能。持续文化和学术传继的工具。2.为什么说为现实服务是历史科学的基本属性?史学研究不为现实服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国古代和现代史书证明,凡有成就的史学家都是为现实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强调历史学的现实性品格,并总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提出史学的任务。今天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历史科学正需要肩负起重要的时代使命,充当社会变革的先导。3.在坚持史学为现实服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史学为现实服务,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坚持史学的科学性。要求史学工作者关心现实政治的发展,作历史进步的促进派。史学为现实服务,是通过史学家的选题来实现的。第七章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1.主体意识的构成要素:哲学观点、政治立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性格气质等。2.主体意识在历史认识中所起的作用?当一个历史学家一开始接触一段历史材料,他就开始调动起主体意识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对它进行消化和溶解。可能是他的政治态度使历史材料显现出某种突出的社会性价值,激起他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可能是他的生活阅历沟通了他对历史的会意性理解,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铺平了道路;还可能因某种情感上的体验引发了他对历史现象的崇尚与鄙视、同情或反感,并由此影响了他更深邃的理性分析的方向或深度;当然,有可能因为性格气质方面的原因,影响他作出是否对之一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的裁决,是否有兴趣把这一历史现象纳入自己的学术视野。3.过分追求完全可观性的历史认识,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后果?首先,从人类认识的根本方式上讲,追求纯粹客观性的认识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过分追求纯粹客观性认识的理想化倾向,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追求纯粹客观性认识的理想化倾向,掩盖了历史认识中主体意识渗透的问题,使我们不能清醒的估计自己的研究成果。4.主体意识系统包括社会主体、群体主体、个体主体。5.(判)阶级性决定了史家个人的政治立场,构成史家主体意识结构的主要成分。()6.人们的历史认识,在其社会性上说,是主体所处的时代需要的反映。7.如何加强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意识问题?我们的历史学家应该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学理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自觉地主体意识问题。应该重视主体意识修养问题,这是加强自觉的主体意识的基础。第八章历史认识中的客体范畴1.历史存在,包括人类以往整个历史活动的全部内容,他的过去性特点,使它已经凝固不变,而且与现实的人类活动远远地隔离开来。2.历史客体,是历史认识论中的范畴,他也不同于历史存在,所有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历史事物,当他完全与历史认识的主体相隔离的时候,他就不是历史客体,他对主体没有任何意义。历史客体,也应该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他是主体所认识到的历史存在,是历史存在的一部分。3.历史认识中客体的若干重要属性:首先,历史客体的双重社会历史性;其次,历史客体处在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4.史料可分为两大类:实物资料;文字资料。5.历史认识的客体实际上是双重的,主体要通过史料这层客体中介,最后去认识历史客体。一般说,作为历史存在的一部分而主体研究结构之中的,叫做历史客体;作为对历史课题的一种反映,以文字描述的形态而存在的史料,就叫它史料客体。6.史料的客观性在于:史料具有和一般历史客体相类似的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及其内容的客观性。7.历史客体的属性:客观性、历史性、过去性、复杂性。8.史料客体与历史客体在其客观性上的差异是,史料客体的客观性,决不能完全达到历史客体的客观性。9.史料客体的特征?首先,历史内容的无限丰富要求记录者必须对历史的内容有所取舍,而决定其取舍的标准则是记录者的主观条件。其次,历史记载的完整性、连贯性的要求,使得记录着、作史者不能不求助于丰富的想象力,有合理的想象、猜测和推理去弥补材料的不足,填补历史联系的缺环。10.怎样理解史料客体对主体的局限?史料客体的主观性和简约性,严重地局限着史家主体的认识活动及其成果,首先,主体认识活动的第一步,需要剔除史料客体中的主观成分,把史料客体当做第一个认识对象。其次,史料客体的简约性,更是严重地限制了史家主体能力的发挥,使历史认识带有某种不容选择性。第九章历史认识的一般形式1.历史认识系统中的几种基本认识形式:考实性认识;抽象性认识;价值性认识。2.实考性认识要分两步进行:(1)以史料客体为对象,叫做外考证,考证史书的真伪错谬,弄清史籍版本的真伪优劣。在史料学上说,包括辨伪与校勘(2)以历史客体为对象,叫做内考证。3.考实性认识的指导思想问题?首先,进行考实性认识,要有理论作指导,其次,对于考据什么,史家也应给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最后,还有一个如何看待实考性活动的问题。4.抽象性认识的任务,就是要透过历史事物的表面想象,去发现历史的底蕴,发现历史事物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必然联系,从而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性认识在一个认识成果的形成中,起着主导性作用。5.反应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这两种基本的认识形式,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大致说来,反应性认识以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为人认识内容,而价值性认识则以客观事物与人类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内容。6.在对历史客体进行价值评价时,主体所要认识的是三层价值关系:历史客体与以它所处的时代为价值主体的价值关系;与以整个历史发展为价值主体的价值关系;和以现实认识主体为价值主体的价值关系。7.各种认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考实性认识是其他两种形式的认识活动赖以进行的必要前提,其次,抽象性认识在全部认识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最后,历史科学研究的社会功能、意义和作用,是靠价值性认识来最后完成的。第十章历史再认识及其推动因素1.历史再认识,是史学发展的基本形式。2.历史再认识的历史根据是什么?历史的划时代的改变,是史学领域中出现广泛的历史再认识的时代条件,历史进程中重大事件的影响,有一个逐渐暴露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逐渐完善对他的认识,高级社会形式提供了认识低级社会形式的钥匙,只有当代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的时候,才能全面地理解过去,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要求人们不断修正对以往历史的认识,以增强历史认识的科学性。3.从新的历史时代出发进行的历史再认识,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以往的历史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一是对以往史家曾经研究过的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高度重新认识,推翻或改变原来的历史定论。4.历史再认识的推动因素:时代发展的需要,认识主体的创造精神,整个人类认识水平的发展,要求人们站在现代科学的高度去审视过去,并由此推动历史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第十一章历史认识的检验1.怎样理解历史现象的一度性,不重复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与可检验性的关系?我们也承认历史现象的一度性,但不主张把历史的这一特征过于绝对化,强调道不适当的地步,我们也承认具体历史现象的不重复性,但这个不重复只是相对的,我们也承认历史的相对性,也同意建立以主体为核心的历史认识论体系,但并不由此否认历史认识的实在性、客观性、可检验性。2.历史认识检验的标准问题,一些模糊的看法:时代序列说、时间标准说、史学实践标准说。3.检验历史认识的标准是“历史之真”。4.历史认识检验的几种基本形式:现实社会实践的检验,社会化石的检验,证据检验。第十二章唯物史观与史学方法论建设1.(判)历史发展是由自由意识支配的,是没有规律的。()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过程:1845-1846年,马恩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做了初步表述,1859年,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作了经典性的概括。3.概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4.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原理的重大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把马克思关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制约作用,决定作用,强调表述为“归根到底”的决定性作用。恩明确肯定了上层建筑诸因素对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恩提出并论证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问题,恩扩大了经济关系的范畴。5.1890年,恩格斯第一次将这个历史观定名为“历史唯物主义”。6.马克思对自己的唯物史观持什么态度以及给我们的启示:(重之重)“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绝不是提供关于世界的终极真理,唯物主义历史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成果,从不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不可更移的定论。启示:“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样去对待唯物史观的理论成果,我们史学工作者,只能把唯物史观当成历史研究的指南,按照他所知识的研究途径,以独立思考的精神去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将历史研究中的一切本本主义、学理主义、教条主义彻底埋葬。7.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历史科学提供的方法论原则有(论述)承认历史过程的客观实在性,一切研究都仅仅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归根到底用社会存在去说明社会意识,把人类历史作为以生产发展为基础,各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的有规律的过程去研究第十三章历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原则1.从维客到赫尔德开创的浪漫主义史学,是资产阶级历史主义产生、发展的第一阶段。2.19世纪资产阶级历史主义思想的突出特征表现为:特别强调国家法律等历史事物的历史性,把他们理解为历史演变的结果,是特殊的历史传统的产物。他们都重视历史事物的独特性及其价值,他们认为,应该对历史事物抱有客观的态度,如实地记述历史,不能对历史上的是非曲直进行判断和评论。3.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理论的突出贡献他肯定了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的运动过程,其中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是这个发展链条上的必要的一环,都有它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任何历史事物都是一个历史的产物,都有被产生他的那些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历史独特性,因而,对历史事物只有从产生他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艺术机构管理办法
-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增值评价研究
- 比质比价采购管理办法
- 钢结构维护与结构施工技术指南
- 新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小学队列队形教学计划
- 春节技师放假管理办法
- 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
- 梧州学院专业管理办法
- 接地系统安装工艺与技术研究
- 2025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建立并优化医院的药品管理体系
- 农村农资采购与供应长期合作协议
- 反假币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电压暂降治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辽宁省2024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危险品运输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方程计算题 (含答案)
- 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提炼汇总(单词短语语法写作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