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外国文学专题.ppt_第1页
世纪外国文学专题.ppt_第2页
世纪外国文学专题.ppt_第3页
世纪外国文学专题.ppt_第4页
世纪外国文学专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胡景凯,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第三章存在主义文学,第一节存在主义文学发展概述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学习存在主义文学应首先了解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想萌芽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丹麦神学家、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存在主义哲学是在对传统哲学思想的反叛以及接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之中孕育而生的。存在主义哲学一出世就把探讨人的问题放在了首要地位。,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3,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克尔凯郭尔在其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1844)年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19世纪克尔凯郭尔是在同黑格尔(17701831)理性主义哲学相抗衡的过程中从宗教的非理性的角度来确立自己的哲学思想的。克尔凯郭尔从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立场上反对黑格尔以推崇理性为核心的一整套思想体系,他以宗教为前提,以个人的生活的主观体验为基点来论证个性原则和宗教信仰,强调个体的极端重要性和个体的选择。所谓的存在既不是指物质的、人的存在,也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指精神的存在,指人的自我意识、主观性的存在,也就是把人的焦虑、绝望、恐惧等病态的心理意识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4,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1)“在在先于本质”。在萨特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2)“自由选择”。上帝死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这是因为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没有上帝的指导,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3)“世界是荒诞的”。人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锂性、没有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在这茫茫的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只有感到恶心、呕吐。,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5,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创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官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6,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存在主义文学不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严密,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统一的文学思潮,虽然存在主义作家在探讨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状态的问题上有交汇的地方,但是他们在思想和艺术手法运用的侧重点上是不同的。萨特的哲学实质上是关于自由的哲学,因而在萨特创作的文学中存在与本质、荒诞世界与自由选择是中心内容。加缪的基本哲学思想是荒诞与反抗,而荒诞是他思想的核心,反抗是在荒诞基础上的发展;加缪的这种哲学思想在其许多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而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思想则与萨特相同。她的作品总是把人存在的意义、人生的选择、与他人的关系等存在主义哲理思想同现实生括结合起来,描写人在生存过程中的困惑、追求和希望。,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7,二、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哲理性和寓意思辫性作为哲人,萨特、加缪和波伏娃等作家善于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状态进行哲理性的深层透视,而非用诗人的细腻情感来感受这一切。他们的文学作品着重影响的是读者与观众的理智,而非着重影响他们的感情。在阅读和观看萨特等人的文学艺术作品时,我们所经历的不是动人的艺术感染,而是紧张的哲学思考,不进行这样的思考就很难理解他们作品的真谛。鲜明的哲理性和寓意思辨性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显著特征。如:萨特的墙、恶心等。,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8,二、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2独特的真实性存在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严格区别于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由于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观色彩和非理性特点,这就为萨特等人的文学艺术作品在认识现实、感受社会生活时打下深深的烙印。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成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又一特征。如: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必恭必敬的妓女等。3特定的环境性。(极限境遇与自由选择)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在荒诞中存在,然后通过自由选择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所谓存在,在萨特的戏剧中就是“境遇”或“环境”,遇到生存的危机,他或苦闷、消沉,或进取、抗争,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最后以自己的方式解决危机。如苍蝇等。,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9,三、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评价,存在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及时地反映了西方人的存在危机以及寻求生存出路的愿望,切合了他们现实的需要,引起了许多人在思想上的共鸣,使得这一文学思潮能够在西方深入人心、风摩一时。存在主义文学表明存在主义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人的价值进行了重新肯定,并努力探求在荒诞的境遇里人如何保持尊严与本质等问题,这是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20世纪的继承与发展,是一种新的人道主义。,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0,三、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评价,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继承了传统文学的优秀品质,同时也看自己的创新和对文学艺术独独到见解。存在主义文学兼融传统写实与现代写意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于一体,形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由于存在主义文学在欧洲文学史的地位决定了它对其他文学流派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的思想内容上,而不是在形式上,譬如:法国荒诞派戏剧等。存在主义文学以观念文学而著称,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深刻哲理思想的典型范例。,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1,四、萨特,(一)生平与创作1、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战前、战后、晚年2、代表作品:恶心、墙、苍蝇、间隔、死无葬身之地、自由之路等(二)、如何理解恶心中对“恶心”的感受1、日常生活接触与目睹使洛根丁感到“恶心”。2、这种“恶心”是作者对人与社会关系状况的批判性认识,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2,3、作者认为外部世界只有通过“恶心”才能体现出来。4、作者的这种“恶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三)、如何理解间隔中所体现的“他人就是地狱”首先,他人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人必须要有高尚的选择才能摆脱孤独和苦闷。最后,间隔讽刺批判了那种推脱自己的责任,把命运归咎于他人而不进行积极自我选择的人生态度。,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3,五、加缪,(一)、作者生平与创作(二)、局外人分析加缪的局外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性格独特、内涵丰富、值得反复研究的人物形象。小职员莫尔索是加缪反映“荒诞”的第一典型形象。莫尔索的荒诞主要表现在他对现实的一切都是冷漠的,很少主动去感觉人生,对外界具有一种盲目的超脱感、麻木感。他对母亲的去世、女友的爱情,对升迁加薪、社会道德、法律制度,甚至对自己被判刑的结果等一切都是冷漠的、不屑一顾的。在他的眼里社会的一切秩序都是毫无意义的、荒诞可悲的。莫尔索体现了加缪的荒诞哲理思想。局外人这个题目的含义实际上是指人与周围环境完全脱节、人对自己的生存感到陌生。局外人被用来比喻人生活在一个与他漠不相关的世界里,世界视他为局外人,他视世界为局外人,从而产生了荒诞感。,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4,局外人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家表现了“荒诞世界”中的“荒诞的人”的典型莫尔索的形象。加缪用“局外人”界定莫尔索这个人物,却并不妨碍读者从各个方面去分析他。莫尔索是“局外人”还是“局内人”,历来评价不一,这里不妨从两方面的展开思考。首先,莫尔索是个超脱的人,他是职员,有自己的住处,有社交活动、与女人往来等等。从表面上来看,他选择了寻常人的生活方式,但骨子里他并不认可寻常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不愿像这个社会的多数人那样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该害怕的时候害怕,他只听命于自己的内心,他的内心深处驱动他的力量正如加缪的局外人美国版的序言中所说的:“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5,从莫尔索在狱中和神父的谈话中,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莫尔索这个不相信上帝的人不仅认识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而且对它非常有把握。因为他是一个认识到世界是荒诞的怀疑主义者,他不适应荒诞的社会生活,不愿意扮演社会所规定于他的角色。莫尔索的悲剧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不能容忍像他这样一个“局外人”的结果。正如彼得?鲁尔谈到莫尔索悲剧原因时所说的“正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一个局外人,一个其生活方式看来对现存秩序是一种无声威胁的人。”(彼得?鲁尔加缪与萨特的争论)莫尔索最终走向了死亡,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局外人。他只能以死来结束荒诞。,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6,其次,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莫尔索这个人物为什么总是徘徊在局外。众所周知,社会存在首先要求人们适应,适者生存。而莫尔索的生活态度使他和社会这个庞然大物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无法适应。因此,社会只能把莫尔索这样的不适者甩出去。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并没有为莫尔索这样的人准备适宜的位置,既然他无法正常地扮演社会规定他的角色,他就只能被社会淘汰出局。对社会而言,莫尔索是一个局外人。在社会强大的秩序面前,莫尔索并不企图改变什么,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意念中,把世界变成自己。通过对自身存在状态的选择,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意义。这种自愿的自我孤立使莫尔索不能像多数人那样正常地活着,因而对社会而言,他只能是个局外人,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通常是能够面对与社会对立的状态,进而战胜自身对此所存在的障碍。,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7,如果前面分析强调的是莫尔索这一人物在强大的社会面前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尽管他对此保持着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最终也免不了被吞噬的结局,那么,从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社会在人这个既成事实面前的软弱无力。杀死莫尔索依据的是法律,但法律不能随杀死一个人,它依据的是莫尔索杀死那个阿拉伯人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只能由莫尔索亲手创下。因此,没有这一事实,便没有任何东西奈何得了他,即使他不为母亲的死哭泣、难过,即使他把女人仅当成某种物体,即使他对神圣的事情表示漠然。人可以在这种特定的情形之下高大起来,这也是存在主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无论社会呈现的状态怎样强大,实施惩罚的只能是人自己。人有自己选择生存态度的权利。,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8,(三)、鼠疫分析,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虚构的鼠疫流行的故事,但涉及的都是有关道义、政治、哲学等重大问题。其中的人物、情节、内容都具有象征意义:以鼠疫象征法西斯势力对各国的侵略,以鼠疫流行的奥兰城象征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法国,以市民们的抗鼠斗争象征法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以里厄医生的自我牺牲行为象征法国抵抗战士的斗争精神。凡此种种,表明小说显示的是二次大战中法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历程,是作者摆脱局外人中的悲观主义绝望心情后,思想上的一次飞跃。作为抗灾斗争的代表,里厄医生是一位舍己救人的人道主义者,是也向恶势力斗争的为拯救人类命运做出贡献的英雄。,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19,当然,小说的背景还是作者心目中的“荒诞的世界”,但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积极地、自由地选择,而不是无所作为,还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去感化他人,以使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将“荒谬的世界”变成光明的世界,这正是加缪作品中的积极进步因素。从悲观主义、虚无主义过渡到人道主义,这就是小说局外人到鼠疫的转折。其间,第一人称的独白为第三人称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对话所取代,一种孤独的反抗态度变为共同奋斗的集体激情所战胜。加缪认为,人们既然承认世界、命运和神的“永远的不公正”,那么人们能做的就是赋予没有任何意义的世界以一种意义,面对这不公正行事的命运创造一点公正。于是作者笔下的人物不再是冷漠无情的局外人、旁观者,而是一些有着清醒意识的抗争者、奋斗者。这样,有了一种价值的介入,加缪的思想也就随着对人类本性认识的变化面发展,并在1951年写成的反抗者中找到了自己的哲学公式:“我反抗故我存在。”,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0,第四章“新小说”,第一节、新小说文学概述一、新小说派文学的发展状况“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它是继存在主义之后,在法国当代文学中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就“新小说”这个名词而言,它出现在1958年。当时法国的精神杂杂志把一些在“子夜”出版社出书的小说家划归为一派,并为他们出了专刊。因为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这样,50年代中期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些具有新倾向的的小说家的创作,被冠以“新小说”的名称,当时被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罗贝尔潘热、让里加尔杜以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1,依据新小说的发展状况,学者们将新小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受冷遇的时期”。从时间上看,新小说的创作方法实验,其实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了。此后,一大批具有“新小说”派倾向的作家,在新小说形成气候之前,也已经开始向传统的小说观念挑战,写出了一些具有小说实验性质的作品。但是,这些刚刚出现的作品却受到了社会舆论与读者的冷遇。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起,新小说作家开始大量登上文坛,从此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新小说“走运时期”。在理论上,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它被是“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之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加明确地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规点。,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2,二、新小说派文学作家的创作概况1、罗伯戈里耶是“新小说”派文学公认的领袖,他在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就。2、娜塔莉娅萨洛特作为最早创作新小说的作家之一,同时是新小说派文学的主要理论家。作品有陌生人肖像、行星仪、傻瓜等。3、克洛德西蒙是新小说文学流派的另一位重要作家。西蒙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三个时期。早期作品有作弊者(1945)钢丝绳(1947)、格利佛(1952)、春天的加冕(1954)。真正使他奠定新小说派作家地位的是他中期的创作,即他在五六十年代发表的几部作品之后。此时的代表作品有风(1957)、草(1958)、佛兰德公路(1960)、豪华旅馆(1962)、历史(1967)、法萨卢斯战役1969等。,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3,4、米歇尔布托尔也是新小说派的一位重要作家和理论家。布托尔是一个勇于探索并提供了各种“新样品”的文学实验家。这是一位少年成名,以才华著称于法国文坛的重要人物。由于他对既定的传统的习惯不大在乎,所以他不但在艺术上不遵从传统的规范,在平时也不修边幅,不愿受任何陈规陋习的约束。由于他的技巧层出不穷,所以他获得了“百科全书式的技巧”这样的的美称。代表作品有:日程表、变、度等。除了上述四位主要作家外,还有许多作家五六十年代发表了大量“新小说”作品。其中克洛德奥利埃的作品有导演(1959)、罗朗的失败(1967)等;让里卡尔杜的作品有夺取君士坦丁(1965)、新小说理论(1967)等;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柞品有琴声如诉等。,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4,1新小说注重对物的客观描写,不注重人物和构思情节。新小说的描写方式是与传统的小说有着明显区别的。传统的小说强调按照生活固有的样子去描写生活和表现情感,所以在写作方式上,注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品情感与现实基础的联系,因此,写作过程是一种伴随着思想理性、道德理性和情感理性的创作过程。但在新小说作家这里,写作不过是人的视觉或者是人的潜意识运做的“记录”“照相”过程而已在新小说作品中,“注重写物”取代了写人。作品中不再注重那种传统文学中对人物和行动的精心描绘。,二、新小说派文学的基本特征,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5,二、新小说派文学的基本特征,2、新小说打破时空界限,打断叙事的连续性。时空观。新小说作家在作品中表现了新的时空观。传统的小说注重时间和空间的有序性,这是与以往社会的有序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但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从人出发看世界的视角的转换,导致着新小说作家时空观的变化。在新小说中,心理时间取代了物理时间。时间按顺序直线发展变成了现实、过去、未来、此时、彼时相互交织的心理发展过程。心理空间取代了物理空间、空间范畴无限扩大和任意重叠。因此,在新小说中,既没有一个正常的空间,也不再有按顺序直线发展的时间。同时,这种空间与时间又常常交织、杂糅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心理时空网络。对此,布托尔在谈到他的小说时就说过,它们“不仅是一座空间的迷宫,也是一座时间的迷宫”。,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6,二、新小说派文学的基本特征,作品形态。由于描写方式和时空观的转换,新小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作品形态。新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之一是,传统小说总有开头、高潮和结局,“新小说”则没头没尾,当中写上一段,然后再回溯到过去,又跳到将来,时间的次序被颠倒、被打死。此外,新小说家们常常采用“迷宫式的结构”和“绘画法”。所谓“迷宫式的结构”就是在一部作哦中多次采用时间重复、空间重复、地点重复、物件重复、景物重复的方法,将作品的结构安派得错综复杂,像迷宫一样。所谓“绘画法”就是指在创作时,作者像画家进行拼贴画创作一样,打乱时空顺序,让各种各样不同时间和空间里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同时散乱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形成具有立体感和色彩斑斓的效果。,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7,正是由于上述多方面的彻底变化,导致了新小说只是一种“写作”活动。因此,它既不在写作前确定什么写作目的,也不在作品中提出任何意义和价值判断。他们力求以此来探索新的小说领域。创造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描绘出原样现实事物背后存在的所谓“真实”的本质世界。这样。在他们的眼中,作家的惟一职责就是文学,而不再是文学以外的东西。在这种写作活动冲,新小说家们也不再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小说创作的主要目的,因此,新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其实就是人形状的“物”,是“反人物”,人的活动表现的是人的一种自发的、下意识的行为。做为一种写作活动,在新小说中,故事也是解体。正因为如此,新小说又被称为“反小说”、“实验小说”和“先锋小说”等等。3、探索新的语言表达方式。,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8,三、新小说派文学的基本评价,自新小说出现以来,关于新小说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很长段时间里,读者和评论界对这些作品的看法褒贬不一,评论各异。不同的看法大约有以下几种:有的认为新小说是对19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在小说界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方法的挑战,它的出现为摆脱法国20世纪初以来的小说危机带来了新的希望,是现代小说艺术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的认为它们并没有任何新颖之处,不过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已;还有的人把它看作是对50年代法国和欧洲流行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反动有的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流行的法国的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认为罗伯戈里耶等人的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出现,是超现实主义从诗歌扩大到小说领域的结果等等。,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29,三、新小说派文学的基本评价,我们认为,从积极意义上说,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一文学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20世纪西方社会人们的心理需求。可以说新小说派文学的出现,与欧美其他现代派文学一样,是同当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分不开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毁坏了物质成就,同时也造成了对传统的价值标准、精神信仰和对人自身认识方式的解体。50年代中期,法国的经济虽然开始复苏,但在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中间,不满现实,渴望从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的心理日趋强烈。这其实是当代西方人对传统社会结构失望,渴望更人道社会出现的心理反映。新小说派作家的文学探索,本质上体现了这一时期西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需求,因而具有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30,三、新小说派文学的基本评价,其次,新小说文学的出现,更新了小说艺术观念,拓宽了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小说艺术表现领域。随着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小说如何适应20世纪新的社会现实和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领域,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新小说的出现也适应了艺术发展的新的要求。新小说刚刚问世时,尽管被人们认为是“古怪”的、“荒诞”的和类似”精神病发作”,但是,在发展中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到了60年代,其影响迅速波及欧美乃至世界其他各国。他们所主张的反对19世纪以来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的僵化模式等艺术思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新小说派文学的艺术实践,在许多方面也为今天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营养。,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31,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小说文学毕竟是一次新的文学实验。它在小说观念、基本主张、写作手法以及艺术形式等多方面,还有很多非科学的成分在内。他们反对小说表达作者的任何思想感情、政治立场、道德观念,主张“纯客观”地运用非人格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即用摄像机似的语言描述客观事物,其实是割断了小说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他们反对传统的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目的,强调人物只不过是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的临时工具。因此,他们的小说中人物不但没有特征、性格,有时连姓名也没有,是纯粹的“非性格”和“非人物”。这种对小说传统重要因素的消解,还需再评价。新小说结构特殊,形态怪异,形象破碎。加之每部作品均冲破了原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缺乏逻辑性,破坏了小说艺术的可读性,成了难以卒读的“天书”。凡此种种,都是新小说文学的弊端。,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32,四、罗伯-格里耶生平与创作,1、嫉妒嫉妒是法国评论界公认的罗伯格里耶的代表作。当初,此书出版后,评论界目瞪口呆者有之,读者中愤而毁书者有之。而今天,在此书的原出版社法国午夜出版社的陈列架上,嫉妒已是作者所有作品当中拥有外文译本最多的一本。嫉妒作为人类感情的一种,许多中外文学大师早巳作过淋漓尽致的描写,而罗伯格里耶却另有一功,他的写法颇为奇特。罗伯格里耶在创作实践中对其作品的结构与形式的注重远远超过了作品内容的本身,嫉妒也反映了这一特征。这部作品反传统小说艺术手法虽然新奇,却同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去甚远,尤其对把阅读小说仅仅作为看故事消遣的读者来说更是如此。,2019/11/26,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33,四、罗伯-格里耶生平与创作,在新小说的理论建树方面,罗柏-格里耶也卓有成效。1963年出版了他的文艺评论集走向新小说,其中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与悲剧这两篇文章,被认为是法国新小说派的理论纲领。在未来小说的道路中,作者一开头就借用娜塔丽萨洛特的一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