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课程名称: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年 级:本科二年级学年、学期:任课教师:肖崇刚选用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植物病理学原理(康振生、宗兆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第一版)。编写时间:2004.6第一章 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症状等概念;了解植物病害类型、植物病害症状类型的多样性和症状表现的复杂性;明确植物病害构成三要素是研究植物病理学的最重要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深刻认识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寄主植物、病原因素和环境条件(包括人为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结果,明确植物病害构成三要素是研究植物病理学的最重要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内容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三节 植物病害类型第四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三要素第五节 植物病害症状及病害、伤害、虫害的区别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征、病因等的定义2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3 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参考书:1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3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10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和掌握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真菌各亚门、各纲及代表菌的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放在亚门、纲和重要的目、科以及代表属的营养体,繁殖体的特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4学时)一、真菌的营养体:营养体类型、菌丝组织、菌丝组织体、菌丝变态。二、真菌的繁殖体:无性繁殖和无性孢子,有性繁殖和有性孢子。三、真菌的准性生殖。四、真菌的生活史。五、真菌的分类。本节难点是性亲和性和准性生殖。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1学时)重点放在卵菌纲霜霉目一、鞭毛菌的一般形态特征与分纲依据;二、根肿菌纲(根肿菌属);三、壶菌纲(节壶菌属);四、卵菌纲(霜霉目及水霉目)。第三节 接合菌亚门真菌(0.5学时)一、接合菌的一般形态特征;二、接合菌主要属的特征及匍枝根霉的生活史。第四节 子囊菌亚门真菌(1.5学时)重点是子囊果的类型、形态与结构。一、子囊菌的一般形态特征与分纲依据;二、半子囊菌纲(外囊菌属);三、不整囊菌纲;四、核菌纲(白粉菌目和球壳目);五、腔菌纲(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球壳目);五、腔菌纲(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和格孢腔菌目);六、盘菌纲(核盘菌属)。本节难点是有性生殖过程。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1.5学时)重点放在冬孢菌纲一、担子菌的一般形态特征与分纲依据;二、冬孢菌纲;三、层菌纲;四、腹菌纲。本节难点是双核菌丝的生长和长史全孢锈菌的生活史。第六节 半知菌亚门真菌(1.5学时)一、半知菌的一般形态特征与分纲依据 ;二、丝孢纲;三、腔孢纲。本节难点是分生孢子的形成过程和产孢细胞的发育方式。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什么是真菌?2 真菌的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与功能。3 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常见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4 什么是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意义。5 各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依据。6 卵菌与其他鞭毛菌的主要区别。7 子囊果的类型、形态和结构。8 担子果的类型和结构。9 半知菌的产孢结构类型和特点。10 转主寄生的锈菌和系统侵染与局部侵染的黑粉菌危害寄主植物的特点,其所致病害的控制可采用哪些措施?11 半知菌的含义。半知菌事实上包含了哪些类型的真菌?为何有的缺乏有性时期的真菌不归在半知菌?12 各纲代表属的特征。参考书:1 张中义等,植物病原真菌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 喻璋等,菌物学基础,气象出版社,1999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6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放在细菌,难点是类似病毒病害的原核生物与细菌的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一、原核生物的主要特征;二、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细胞结构;三、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四、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一、植物病原原生物的属和种的分类与特征;二、薄壁菌门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属和代表种;三、厚壁菌门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属和代表种;四、无壁菌门植物病原生物的主要类群。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何谓原核生物?它与真核生物有何区别?2. 简述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在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中有何作用?3. 细菌分类系统在1980年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4. 比较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的特点。参考书:1 任欣正等,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1994,中国农业出版社2 Agrios, G. N. (陈永萱等译),植物病理学,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3 Krieg, N. R.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Vol 1, 2,1984,USA4 王金生主编,植物病原细菌学,2000,中国农业出版社第四章 植物病毒 (6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对植物的为害过程以及重要植物病毒属及代表种。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放在植物病毒对植物的为害过程,难点是病毒的核酸类型和病毒的增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病毒的定义病毒(Virus)是由核酸芯子与蛋白质外壳镶嵌结合而成的核蛋白分子,是一种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才能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生物。二、 病毒的主要特征所有病毒具有以下特性:1没有细胞结构,病毒颗粒是核蛋白分子即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3病毒只能在适当的寄主细胞内进行核酸复制,增殖病毒。4病毒的侵染由核酸完成。5病毒不具酶系统,在寄主细胞外就不具生命特征。三、病毒的种类(按寄主分)寄生植物植物病毒(plant virus)寄生动物动物病毒(animal virus)寄生微生物噬菌体(bacteriophage)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组分一、植物病毒的形态;1、基本形态粒体(Virion/particle) 球状(多面体,CMV)直径2035nm 杆状 、截头、圆头、线状 2、单体病毒:仅有一种粒体 联体病毒:两个核酸分别包在两个粒体内 多粒体病毒:CMV二、植物病毒的结构:核酸(RNA或DNA)+衣壳(蛋白质或脂蛋白)三、植物病毒的组分:(一)蛋白质1、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oat Protein)2、功能蛋白:复制酶、运转蛋白(二)核酸 基因组、遗传物质1、DNA ssDNA BBTV dsDNA CaMV2、RNA +ssRNA 70%以上 ssRNA dsRNA 病毒核酸的比例:球形粒体的核酸,15%45%长条形粒体核酸,5%6%弹状病毒只占1%左右四、植物病毒的核酸(1)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正单链RNA(positive single strand RNA , +ssRNA),可直接翻译蛋白,起mRNA的作用。负单链RNA(negative single strand RNA , -ssRNA),需先转录成互补链,才能翻译蛋白。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 , dsRNA),其中的负链RNA要转录出正链RNA,才能作为mRNA翻译蛋白。单链DNA(single strand DNA , ssDNA),先合成双链DNA,再转录mRNA。双链DNA(double strand DNA , dsDNA),(2)核酸的分体现象单分体病毒:遗传信息存于1条核酸链上,包被在一个病毒粒体内的病毒。如,TMV PVY PVX双分体病毒:遗传信息存于2条核酸链上,分别包被在2种病毒粒体内的病毒。如,烟草脆裂病毒(TRV) 多分体病毒:遗传信息存于34条核酸链上,分别包被在3种或4种病毒粒体内的病毒。如,CMV 苜蓿花叶病毒(AMV)(3)卫星RNA(satellite RNA,sRNA):在某些多分体病毒的粒体内,除病毒RNA以外,还发现小分子量的RNA,与病毒RNA没有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病毒的核酸才能侵染和增殖,这个小分子量的RNA称为卫星RNA。其依赖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4)卫星病毒:是一类分子量很小的病毒,核酸为ssRNA,4105道尔顿,单独不能侵染增殖,只能依附其他病毒才能增殖。其依赖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五、植物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1、 稀释终点: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用10-1,10-2表示;反应的病毒的体外稳定性和侵染能力,也象征病毒浓度高低2、钝化温度:处理10分钟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3、 体外保毒期(存活期):在室温下(20-22)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第三节 植物病毒对植物的为害过程一、植物病毒对植物的侵入病毒通过以下不同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注射式侵入、细胞内吞、膜融合以及其他特殊的侵入方式。1、注射式侵入:一般为有尾噬菌体的侵入方式。通过尾部收缩将衣壳内的DNA基因组注入宿主细胞内。2、细胞内吞:动物病毒的常见侵入方式。经细胞膜内陷形成吞噬泡,使病毒粒子进入细胞质中。3、膜融合:有包膜病毒侵入过程中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4、直接侵入二、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一)病毒的复制病毒基因组信息的表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病毒基因组转录出信息核酸的过程,二是信息核酸的翻译。表达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其基因组mRNA具有多种合成途径,mRNA的翻译加工有多种策略。1、病毒核酸的转录 无论植物病毒含有何种核酸,要翻译出蛋白必须经过mRNA这一过程。+ssRNA病毒核酸可以直接作为mRNA使用,其它植物病毒则需要不同步骤的转录。 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mRNA产生的过程不同。病毒核孩的转录同样需要寄主提供场所和原材料,大部分植物病毒的核酸转录在细胞质内进行,部分在细胞核进行。需要寄主提供转录酶、核苷酸、ATP等物质。DNA病毒(单链和双链病毒)在转录mRNA时都需要寄主的转录酶。对于负链RNA病毒来讲,因为其核酸不能直接翻译蛋白,病毒负链核酸转录为正链核酸所必须的复制药是由病毒进入时随病毒粒体带进去的。所以这些病毒的精提纯核酸不能完成复制的过程。另外,双链RNA病毒中的西红柿斑萎病毒属和纤细病毒属,它们的核酸链的部分可以作为mRNA使用,而指导蛋白质的翻译;另外的部分则需要转录一次才能使用。这种类型的核酸称为双义RNA(ambisense RNA)。2、植物病毒核酸的表达 病毒转录出+RNA以后,其后的翻译仍然不很顺利。由于真核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机构仅仅识别病毒+RNA上的第一个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同一核酸链上其它基因的表达则要借助病毒的特殊翻译策略。现在发现+ssRNA病毒基因组在真核生物蛋白合成系统中有五种翻译策略:(1)亚基因组RNAs策略(2)多聚蛋白策略(3)多体基因组策略(4)通读蛋白(read-through)策略(5)核糖体移码(transframe)策略(二)病毒的增殖植物病毒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像真菌那样具有复杂的繁殖器官,也不像细菌那样进行裂殖生长,而是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组分再组装成子代粒体。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为复制增殖(mu1tiplication)。从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到新的子代病毒粒体合成的过程即为一个增殖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及特点,团4-8以+ssRNA病毒的核酸复制为例,介绍病毒复制的一般过程。病毒 活细胞 脱壳 释放核酸 核酸复制及基因表达 组装子代病毒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核酸复制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中心环节,包括产生子代病毒的核酸,和产生翻译病毒蛋白质的mRNA。脱壳后的病毒核酸直接作为mRNA,利用寄主提供的核糖体、tRNA、氨基酸等物质和能量,翻译形成病毒专化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t lRNA polymerase RdRp);在聚合酶作用下,以正链RNA为模板,复制出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为模板,复制出一些亚基因组核酸,同时大量复制出正链RNA亚基因组核酸翻译出3种蛋白,包括衣壳蛋白。病毒粒体的装配相转移合成的正链RNA与衣壳蛋病白进行装配,成为完整的子代病毒粒体。子代病毒粒体可不断增殖并通过胞间联丝进行扩散转移。三、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转移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不具主动移动能力(都是被动的)(一)细胞间(cell to cell movement) 通过胞间联丝进行扩散(二)长距离移动(long distance movement) 通过韧皮部(少数木质部)随营养、水分的移动而移动 侵染点 根部 顶部 双向 全株四、植物病毒的相互关系在田间,一株植物受多种病毒或受一种病毒的几个株系的同时侵染时,这些病毒在植物体内会发生相互作用,表现为:(1)协生作用:混合侵染后,引起的症状比两种病毒单独侵染时更为严重。如:番茄花叶病毒和马铃薯X病毒,分别侵染番茄时,都只表现轻度斑驳症状;同时侵染时,则引起番茄茎、叶、果实坏死,甚至全株死亡。(2)颉颃作用:一种病毒对另一种病毒产生抑制作用。如:在烟草体内,烟草蚀纹病毒能抑制马铃薯Y病毒的增殖。(3)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的病毒株系保护植物不受另一株系的侵染。生产上常用弱毒株系保护植物免受强毒株系的侵染。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传播;传播:在植株间或寄主间的传播(Transmission spread)移动(Movement):在同一植株上(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一)、非介体传播(nonvector transmission)1、机械传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 2、无性繁殖材料:系统侵染(某一部位发病,引起全部发病) 3、嫁接:可传任何病毒 4、种子:种传寄主主要集中在3个科:豆科、葫芦科、菊科与侵染早晚(二)介体传播(Vetor transmission) 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1、介体类型(1)昆虫、螨类A、蚜虫(Aphids)200种蚜虫可传播160种病毒棉蚜、桃蚜:花叶B、叶蝉(Leafhopper),飞虱(Whiterflies)黄化矮缩C、粉虱(Mealybugs)D、螨类(Mites)叶蚜螨、蛛螨(2)线虫和真菌类(Nematodes & Fungus)外寄生线虫:5属38种,传80个植物病 蠕虫病毒属 烟草脆裂病毒属真菌 根肿菌纲 传17种壶菌纲 传12种 2、传毒机制(Transmission mechanism)(1)传毒过程4个时期:A、获毒期(acquisition period):介体获得病毒所需的取食时间B、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潜育、循回期)介体从获得病毒到能传播病毒的时间C、接毒期(inoculative period):介体传度所需的取食时间D、持毒期(retention period)(带毒期):介体能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2)介体与所传病毒的关系根据病毒在介体中的持久期分:A、非持久性传毒(nonpersistent) 获毒、传毒、持毒时间短,病毒往往只能停留在口针处,无循回期。 循环期:口针 前后消化道 血液循环 唾液腺 口针B、半持久性(semipersistent) 病毒有循回期;在虫体内不增殖,常在蚜虫、叶蝉类;持毒期短C、持久性(persistent) 叶蝉、飞虱类 具循回期,在虫体可增殖,持毒期长(终生),也可经卵传播第五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一、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1995年以前:Group组,25组Member成员Strain株系1995年以后:按科、属、种 11family,47genus,729species分类依据:(1)病毒核酸类型(RNA,DNA)(2)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3)是否有包 膜 (4)病毒形态(5)核酸分段情况(即多分体现象)等二、命名种:俗名法:寄主俗名+症状+病毒eg: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黄瓜花叶病毒:Cucambe Mosaic Virus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属:典型种寄主缩写+主要症状+Viruseg: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黄瓜花叶病毒属:Cucamovirus株系:是病毒种下的变种,在生产上有重要性分离物:当分离到一种病毒,但还未完全了解其特征,不能确定其分类地位第六节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代表种一、烟草花叶病毒属和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具有16个确定种和1个可能种,典型种为烟草花叶病毒(TMV)。病毒形态为直杆状。 烟草花叶病毒属中大多数病毒的寄主范围较广,属于世界性分布;自然传播不需要介体生物,靠植株间的接触(有时为花粉或种苗)传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引起的花叶病是番茄、马铃薯、辣椒和兰花等园艺作物上的重要病害,世界各地发生普遍,损失严重。二、马铃薯Y病毒属和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是植物病毒中最大的一个属,目前包括91个确定种和88个可能种。线状病毒,主要以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机械传播,个别可以种传。大部分病毒的寄主范围局限于特定科的植物,如PVY主要限于茄科,MDMV(玉米矮花叶病毒)限于禾本科,大豆花叶病毒(SMV)限于豆科等;个别具有较广泛的寄主范围。马铃薯Y病毒(PVY)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马铃薯、番茄以及唐菖蒲等园艺花卉植物。PVY可在茄科植物和杂草(地樱桃等)上越冬,温暖地区和保护地栽培情况下,可在寄主植物上连续侵染。自然状态下,PVY由桃蚜等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人工接种时,可以通过汁液、机械方式传播。 第七节 植物类病毒及其他亚病毒一、类病毒(一)类病毒定义 定义:存在于植物中,分子量为1105左右的、具有很高碱基配对的单链环状植物致病RNA,在健康寄主中不能检查到,它能在寄生主体内自主复制,并引起特殊的症状。病害症状:主要有畸形、坏死、变色等类型。典型病害是引起马铃薯纺锤块病(PSTVd)。 (二)类病毒不同于病毒的主要特性 1、耐热性 要使类病毒失活需要高于100的温度。 2、高度侵染活性 50一100分子的类病毒可以引起成功的侵染,而病毒需要100万个粒体以上。 3、局限的存在部位 类病毒至今仅仅发现于细胞核中,其核酸在体外翻译体系和寄主体内都没有翻译产物的存在,因为其核酸分子上没有翻译起始密码子。 4、核酸组成的相近性 GC比相近,55一58;有人对比了3种类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发现其在很大程度上的同源件,个别核苷酸或者局部片段发生了变化,成为不同的病原,或者不同的株系。研究表明几个甚至一个核苷酸的不同,就会导致致病力的明显变化。 5、不显性感染 植物带有类病毒但不表现症状的现象极为普遍。经测试36个科的232种植物对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的感病性,发现有11个科的138种植物是感病的,但只有茄科和菊科的12种植物表现症状,即90以上的寄主都是不显症感染,酣丛潜育期很长,有的几个月,有的甚至几年。 6、传播方式简单 类病毒主要通过农具、嫁接刀具等传播,大部分可以通过种于传播(有的可在种子中存活20年);仅仅有危害马铃薯和番茄的三种类病毒被证明有节肢动物介体传播。 (三)类病毒的检测 已经发现的类病毒已超过30种,其核酸含有246574个核苷酸,根据序列和结构的同源性、复制特性分为两个组,分别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组(PSTVd)和鳄梨日斑类病毒组(ASBVd)。 虽然植物类病毒可以侵染12个科的植物,但由于不显性侵染比较普遍,症状表现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而且几种鉴别植物对不同类病毒的反应症状相似,故难于应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由于类病毒不能产生任何蛋白质,所以也不能使用检测病毒的血清学方法。 核酸杂交和PCR扩增等检测核酸的方法可用于类病毒的检测。依据类病毒分子内部的部分碱基配对特性,已发展了种反向电泳(return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RPAGE技术,可以简便地检测出类病毒的存在,甚至不同种类的类病毒。 二、拟病毒1981,Francki在研究绒毛烟斑驳病毒(VTMoV)时,发现病毒粒体中除了绒状病毒RNA外,还包含一条单链环状RNA,将其称为拟病毒,也称卫星RNA。其核酸含300400个核苷酸。三、病毒卫星(一)卫星病毒(二)卫星核酸卫星病毒与拟病毒相同点:卫星病毒的核酸和拟病毒都需依靠辅助病毒的核酸才能增殖复制。不同点:卫星病毒是真病毒,有蛋白质衣壳;而拟病毒不能编码蛋白,只能寄存在辅助病毒中。四、朊病毒蛋白质侵染因子称为朊病毒1982,美国加利福亚大学的prusines发现羊搔痒病的病原是分子量为50KD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以激活寄主基因进行转录翻译(蛋白质指导蛋白质合成)。已发现该类病原引起的人、动物疾病:克雅氏症,疯牛病等。小 结 植物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分子寄生物,其主要由基因组核酸和保护性蛋白质衣壳组成。按照核酸的类型、链数和功能,植物病毒分为正单链RNA病毒、负单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和双链DNA病毒。不同类型的病毒在进行核酸转录、蛋白质翻译时有不同的策略。部分植物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已经揭示清楚,它们的基因数量少,遗传信息利用率高;完全依赖寄主的转录和翻译体系进行增殖,烟草花叶病毒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植物病毒没有主动侵染寄主的能力,自然状态下主要靠介体和非介体传播。病毒的介体生物主要有昆虫中的蚜虫、叶蝉和飞虱,土壤中的线虫和真菌,它们和病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持久性或非持久性、循回型或非循回型、增殖型或非增殖型等相互关系。病毒的非介体传播主要通过机械、有性和元性繁殖材料、嫁接等方式。某些病毒基因产物在介体传播专化性、寄主体内运输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 植物病毒的分类已经实现了按科、属、种分类的新方案,分类主要依据核酸类型、链数及其分体情况、病毒的形态等,某些病毒间或株系间分子结构的差异已经明确。病毒种的命名仍然采用英文俗名法,科、属的命名采用缩拼方式,用斜体印刷。 植物病毒的鉴定主要根据病毒侵染鉴别寄主后的特征性症状(生物学实验)、高度放大后病毒的形态和大小(电子显微镜技术)、病毒抗原和专化性抗体的待异性结合(血清学技术)和病毒核酸与同源探针的碱基互补性(核酸杂交技术)等,有些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也用来区分病毒的不同。疑难病毒的鉴定通常要组合应用多种技术,新病毒的鉴定需要分子生物学的资料。 农业上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其典型种有正单链RNA病毒中蚜虫非持久性传播的马铃营Y病毒属和PVY,黄瓜花叶病毒属CMV蚜虫持久性传播的黄症病毒属和BYDV,甲虫传播的南方菜豆花叶病毒属和SBMV,线虫传播的蠕传病毒属相和TRSV,真菌传播的真菌传病毒属相SWMV机械传播的烟直花昨病毒属和TMV;单链DNA病毒中由白粉虱传播的联体病毒TLCV;双链RNA病毒中叶蝉传播的植物呼肠孤病毒属和RDV。 植物类病毒是较小分子量的具有很高碱基配对的单链环状RNA以其无蛋白外壳、耐热性、高度侵染活性、局限的存在部位、不显性侵染等特征而区别于病毒。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 1、植物病毒有哪些组分组成?简述植物病毒核酸类型。 、以正链RNA病毒为例,简述植物病毒增殖的过程。 、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染和传播方式?在传播介体中,病毒与介体有何依赖关系? 、植物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其属、种命名方法与其他病原物有何同?、鉴定植物病毒依据哪些原理和方法?、病毒与类病毒有哪些异同点?参考书:、裘维蕃著,植物病毒学,1984,中国农业出版社、梁训生、谢联辉主编,植物病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复旦大学生物系译,植物病毒志(分集出版)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3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和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放在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第三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五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第六节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为什么把线虫列为植物病原物?谈谈线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2 植物线虫主要的分类依据有哪些?3 简述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环境。4 试述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机制。5 引起病害的主要植物线虫有哪些?6 原生动物中植滴虫属的形态及危害性。参考书:冯志新主编,植物线虫学,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和主要类群。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放在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的寄生第二节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第三节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何谓全寄生、半寄生、根寄生、茎寄生?试举例说明。2 寄生性植物是如何吸收营养物质?如何繁殖和传播?参考书: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知道植物生长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子可能引起植物病害。教学重点和难点:非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表现,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一、化学因素:植物的营养失调,环境污染,药害等二、物理因素:温度不适,水分、湿度不适,光照不适等三、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相互关系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病因?2 如何诊断不同类型的非侵染性病害?参考书: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第八章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病原生物是如何接触、侵入植物,在植物体内的扩展和引致植物发病的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环境因素对病程的影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第一节 接触期第二节 侵入期第三节 潜育期第四节 发病期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植物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有哪些途径?简述起侵入方式和机制。2 在潜育期和发病期,病原物有哪些活动?3 影响病原物侵入和扩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书:1 沈崇尧译,植物病程(惠勒著),1979,科学出版社第九章 病害循环(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植物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蔓延所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教学重点和难点:准确掌握病害循环的含义及病害循环与病程、病原物的生活史的区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第一节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第二节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应注意的问题:思考题:1 简述各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方式和主要的越冬越夏场所。2 试述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参考书: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第十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3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植物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等相关慨念,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致病性变异。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病原物致病性变异的原因。教学手段: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烘焙行业考试题及答案
- 技术需求调研及系统解决方案框架
- 飞机租赁考试题及答案
- 流程化项目监控工具
- (正式版)DB15∕T 3388-2024 《柠条饲料加工与调制技术规程》
- 吊车等级考试题及答案
- 电工实测考试题及答案
-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升级合作协议
- 财务管理标准化报告撰写指导手册
- (正式版)DB15∕T 3237-2023 《沙葱常规种生产技术规程》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解析
- 电力监理劳务合同范本
- 2025河北工勤人员技师考试消毒员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肖婷民法总则教学课件
- 特产专卖店创业经营计划书
- 砂石料物资供应服务保障方案
- 顺丰转正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玉米糖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秋招:邮储银行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
- 走访礼品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