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4_第1页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4_第2页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4_第3页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4_第4页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4 莲山课 件 k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4 读表第一行 P111看汉代造纸工艺豆图讲解工艺流程。 知识的前后贯通,突出 “ 不同 ” 引发兴趣。 培养读书能力 各个击破 培养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5、设问:东汉 105 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在哪方面作出了贡献?(简介蔡伦) 设问:怎样降低成本? 设问:他是怎么想到的? 6、造纸术的发明 和改进有什么意义? 2 / 16 旁白: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技法之一。当蔡伦造纸时,西方还不知道,直到 13 14 世纪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造纸术,所以,尽管蔡伦是一名宦官,但是他对人类的历史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他将永远为我们所怀念。 造纸术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造纸厂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环保? 7、过渡:再看数学成果。(课件展示) 设问:什么是负数? 哪本数学著作最早提出负数的概念。 旁白:这些都是世界最早的? 过渡:数学上关于图形的计算是相当重要的,比 如说:圆。(课件展示) 设问: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 c=2r 设问:怎样计算圆周率?哪位科学家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旁白:介绍割圆术圆周率 问:祖冲之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 设问:同学们,能用一句话说明祖冲之在科学界的地位吗?答: “ 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 ” 3 / 16 “ 树皮、麻头、旧麻布、破鱼网 ” 与 “ 好麻 ” 相比。 答: “ 反复思考、试验 ” 阅读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观看蔡伦墓及外传路线 我国 东亚、中亚、欧洲 有所思? 学生想办法测量: “ 祖冲之 ” 看图像。 阅读表格第 4 行 边看教材正文、小字边回答(见 P115史海拾贝) 答: 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自己刻苦钻研 祖冲之是我国和世界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知识链接 培养分析能力 进行科学精神的情感教育 增强民族自豪感 联系实际培养归纳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 小结 过渡:此外医学、农学和地理学上也有突出的成就,请同学阅读教材 旁白:同学们分组讨论: 4 / 16 第一组研究张仲景,并作出评价; 第二组研究华佗,并作出评价; 第三组研究贾思勰,并作出评价; 第四组研究郦道元,并作出评价; 研究后派代表发言。 游戏:猜一猜,下列五个人的动作各代表哪种动物? 重现表格 旁白: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其道理,希望我们都能以古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为座右铭,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成为有用的人!分组讨论 上台演评 学生总结掌握评价科学人物的方法 培养 “ 自主学习 ” 的能力 突出创造性价值,发扬创新精神 培养把握知识的能力。 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 第 20课 汉字的演变 【课程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 道汉字的演变。 【教学目标】 5 / 16 一、识记和理解: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地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文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1、甲骨文; 2、小篆。 难点: 1、甲骨文评价; 2、草书、楷书、 行书的形成。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刻画符号与甲骨文 (十二生肖 )。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1、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快速准确地将一件事告诉你的同桌。 2、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字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汉字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的呢? 饶有趣味地听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悬念留给学生。 二、甲骨文 6 / 16 1、出示刻画符号若干,让学生研究。 2、问:什么叫甲骨文?为什么要刻在龟甲、兽骨上?都刻了些什么?甲骨文的发现与识读有什么意义? 3、抽学生来汇报学习成 果。指导学生识读 (表格 )、仿写甲骨文 (十二生肖 ),认识它是一种成熟与完备的文字? 4、小结甲骨文。 仔细研究,学生阅读,积极发言,积极参与。 三、金文 1、现在已经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为什么把它叫做司母戊鼎呢? 2、商周时的金文各有何特点?这些金文对今天来说有何作用? (西周时,有人将文字统一成 “ 大篆 ” 。 ) 讨论,阅读,得出结论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四、小篆和隶书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很不方便于交流,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 文字统一起来,怎么样统一的? 2、汉朝流行的字体和小篆有何不同? 联系已学知识,积极思考并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 7 / 16 五、草书、楷书和行书 1、学生阅读书上的本目内容,找出草书、楷书、行书出现与成熟的年代或先后顺序。 2、动手仿写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几个字,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 “ 草书 ” 、后来又为什么会出现楷书?后来为什么又出现行书? 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阅读教材,认真思考讨论,后积极争取回答 六、收获与疑问: 学习了这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教学后记】 第 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 “ 百家争鸣 ” 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孔子的姓名、生活时代及集中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记住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适当背诵春秋战国思想家的名言名句。理解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 局面出现的原因。 8 / 16 二、能力和方法:学习从历史人物的言论中提取有用信息、认识其思想的方法。学习评价思想家的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和提高历史人物评价 能力。培养和提高阅读和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优秀文化遗产;通过认识孔子等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 百家争鸣 ” 的含义及代表性思想家。 难点: 1、孔子的政治思想。 2、 “ 百家争鸣 ” 出现的背景。3、战国各学派的基本观点。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孔子与诸子的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学术思想,群星璀璨,光耀千古。西方社会学家称,人类如果要在 21 世纪有长足的发展,还得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去寻找智慧。引入。 燃起学生的热情 二、孔子 1、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公9 / 16 认的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指导学生观察书上关于孔子的介绍。然后叫学生介绍孔子的生平及事迹 2、要求学生读书,找出 “ 历史上怎么样评价孔子? ” 后叫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再说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 3、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 “ 论语 ” 中的话,理解 “ 仁 ” 的含义。然后教师简介后来儒家学 说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时代,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一些情况 4、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关于教育的作法的意义所在。并引导学生阅读小字,以理解因材施教。 5、关于孔子的这些评价是如何得出的呢?引导学生引出“ 论语 ” 。然后问学生是否是孔子所著? 学生看书、认真思考、寻找、发现 形成整体认识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问: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着什么深刻的变化?你怎么看这个时期的变化呢? 2、得出结论形成了多种观点,即百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哪些?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 3、小 结: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如何出现的?情况如何? 4、指导学生阅读小字:了解战国时百家争鸣的争鸣情况。然后问学生几个问题:战国时期,适合哪一种学派的学说来治理国家?商鞅、秦始皇他们治国采用的是哪一个学派的观10 / 16 点?后来汉武帝采用的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你怎么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根据你的理解,该采用什么学派的观点来治理今天的国家?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拓展思路 五、小结:孔子的地位。战国争鸣的意义。认真听。 【教学后记】 第 22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课程标准】说出史记 的作者和体例,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屈子行吟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历史学研究巨大成功之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道教、佛教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 感。通过学习 “ 大11 / 16 诗人屈原 ”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对 “ 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 ” 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屈原、司马迁的传说与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2、我们本地人过世之后,如何祭奠? 听、讲,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大诗人屈原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起来简介屈原的生平事迹。 2、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见识、书上的介绍,谈谈屈原的成就。 3、教师总结,突出其伟大的成就 (世界文化名人,被译为多国文字 )。人们为什么纪念屈原? 调动参与兴趣 12 / 16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想教育、同化之。 三、司马迁与史记 1、开门见山指出司马迁及其史记。抽学生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事迹。 2、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观察书上的插图, 讨论、思考、归纳得出 “ 司马迁写成此书的原因? ” 3、问:史记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学生阅读教材, 认真思考,特别是理解 “ 纪传体 ” 通史的。 4、指导学生理解 “ 纪传体 ” 通史。 讲、听 阅读、讨论、发言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佛教的传入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出其中的要点。 2、简介佛教的教义。让学生思考,佛教为什么在我国逐渐流行?你能举出佛教对我国影响深远的事例吗? 阅读、理解、思考、发言。 通过例子,加深理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五、道教的兴起 13 / 16 指导学生阅读 教材。找出知识点。 简介道教的教义,让学生谈谈道教传播的原因。 说说道教对今天影响的事例。 阅读教材。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小结 【教学后记】 第 23课 多姿多彩的艺术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兰亭序、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对历史文物价值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趣,养成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分析,使生认识到14 / 16 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 难点: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 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王羲之的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问学生,有哪些同学学过美术、音乐、书法?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乐器、书法作品?而引入本课。 听,集中注意力。 拉近距离,激发兴趣。 二、战国编钟 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编钟图,谈谈发现。 抽学生讲知音的故事。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 认真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