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 第6讲_第1页
初一语文 第6讲_第2页
初一语文 第6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功学校 专业 专注 专为中小学考试初一语文讲义第7讲(期中复习)一。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1 ,风正一帆悬。 2 ,江春入旧年。3 几处早莺争暖树, 。 4 ,浅草才能没马蹄。5 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6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8 绿树村边合, 。9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10 ,禅房花木深。11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2 杨花落尽子规啼, 。13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4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15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16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17 子曰: ,可以为师矣。18 ,思而不学则骀。19 三人行, 。 ,其不善者而改之。20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21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 二 根据题意填出诗句1观沧海中抒发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描写大海的句子有: ,山岛耸峙;树木丛生, ; , 。你知道抒发壮志的诗句还有: 。2 唐诗人 的次北固山下描写江河之景句: 。表达时光匆匆之句: 。表达思乡之愁句: 。请再写出两句表达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出处: 3白居易的 写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你认为其中最能表现初春景象的诗句是: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4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描绘农村夏夜清新景色、晴朗夏夜的句子是: ;写丰收喜悦的句子是: 。5 在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秋景的句子是: 表达作品主旨的句子是: 6孟浩然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写农村劳动生活句是: 。7 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出优美意境的句子是: 。8 李白对朋友寄托满怀思念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9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现离别之情的诗句: 。10 曹操的龟虽寿千古传颂,表现其远大胸怀之句是: 。二、诗歌赏析:观 沧 海 东 汉 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主题: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次 北 固 山 下 唐 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主题: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这里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名句。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居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这里透露出自然的理趣,“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主题:全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如“水面初平”;“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把春到西湖的景象写得生意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的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歌唱;新燕衔泥筑巢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草,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形象的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4、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大意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主题:这是一篇抒情作品,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三、文言文阅读1、童趣节选自 ,作者 是 代文学家,代表作品是 。(4分)2、解释画线词语:(4分) 项为之强 : 鞭数十:盖一癞虾蟆 : 方出神 :3、选出与“故时有物外之趣”中“故”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温故而知新 B此独以跛之故 C故又名“鬼市”云 D故人具鸡黍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5、文中有成语仍沿用至今,请任写出两个并解释(2分)成语 解释 成语 解释 6、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如何才能拥有“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论语十则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曾()子弘毅()三省()传()不习乎为()师矣罔()殆()诲女()是知()也不亦重()乎二、解释下面每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不思则罔见贤思齐焉士不可以不弘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恕乎!然后而松柏之后凋也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三、给下列加点字解释。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时习之()为知之为知之()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仁以为己任()见藐小之物()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故知故时有物外之趣()是知也()仁以为己任()择其善者而从之()以可以为师矣()其徐喷以烟()其恕乎()四、填空论语的“论”字读,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是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六、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