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教育引导_第1页
幼儿行为教育引导_第2页
幼儿行为教育引导_第3页
幼儿行为教育引导_第4页
幼儿行为教育引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幼儿行为教育引导 幼儿行为教育引导 一、总论 1.家长通过学习达到的目标是: a)家长能够掌握正确思考、判断幼儿行为的教育方式; b)家长初步掌握实效性的幼儿行为教育方法; c)家长初步具备实施行为教育方法的能力。 2.理智之爱: 将教育的最终目的视为放手,让孩子高飞远走,具备独立思考、独立生存、独立适应的能力,让孩子的未来掌握在孩子自己手里 二、 0-8 岁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1.一岁之前犹如小动物: a)小孩子打人是正常行为,不是文明行为 b)我们 就是要帮助孩子完成从自然人 社会人的过渡。 c)对于孩子的问题,要适应它,接受它,改变它。 2.二岁多开始讲一点道理: a)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孩子是能够塑造的,孩子像一个面粉团,只要有合适的模具,他就能适应那个模具,成为那个样子的。 8 岁后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家长想让他接受父母创造的环境很难。 b)TerribleTwo 的实质,是孩子进行 “ 我 ” 的探索,如果孩2 / 14 子在这个阶段不探索,长大之后就会没有 “ 自我 ” 。家长不要束缚孩子的这种探索,而是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3.三岁后: a)海马体成熟,懂一点道理,有意识出现。这时,大人要制定规则了。 b 有些早教方法,例如:提前教幼儿识字,最不符合自然规律了。 4.八岁后: a)习惯已经养成,很难改变 b)关注 “ 小三现象 ” 三、父母的责任 1.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存内能力、独立适应能力的独立个体。 2.要 “ 解剖 ” 孩子成长的心路:没我,我,自我( 6 岁),他我,群我,没我。 3.孩子成长的智路:直观,形象,抽象( 5 岁) 4.孩子成长的身路:身体是一台精密的、适应环境的机器;吃多少该谁来 定?由孩子来定。 三、父母常犯的错误 1、错误类型 a)过度保护型:导致孩子没有自我,没有主见,不知道自己3 / 14 需要什么,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b)支配型:导致孩子叛逆,长大以后,独断专行,不听他人劝告 c)骄纵型:导致孩子不会控制自己的要求;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 d)放任型:导致孩子缺乏爱,冷漠型 2.正确类型 a)理想型:给孩子的爱要适量、不过也不缺,强调整体平衡性(不是单纯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3.家长要学习间接指导: a)间接指导的意思是指家长引 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教育方法 1.强化行为习惯的方法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孩建立一些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a)描述性的表扬: 分为三步,描述 感受 总结 那种空泛的 “ 你真好 ”“ 你真棒 ” 之类的,其实孩子不能正确理解,会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 b)情感交流:是双向的,既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感受,也要感受孩子的感受 c)假设性的提问:举例:假如我们 后果是;巩固 强化 4 / 14 2.改正习惯行为的方法 a)统一家庭观念(各人分工合作,爸爸唱红脸,妈妈唱白脸) b)行为改正法 (竖一面墙,做对了给奖励小红花,这个方法可以用到 10 岁) c)冷处理(例如:替代法) d)同侪教育法(例如:练琴,做运动) e)正确示范法(例如: doitwithme) f)同理心原理(例如:知道孩子感受) g)异位思考引导法(这就是培养情商了) h)每人一句定规矩法(小孩有参与感) i)重复性回应(这点是不是心理学的应用,大人之间也适用) 3.发展孩子能力的方法 a)带着孩子一起做(日本妈妈的例子,香港爸爸的例子) b)让孩子去发现 例如:数量守恒;发现知识比传递知识,效果要 好 c)全感官活动 小学教学是要用眼睛和耳朵,幼儿园教学要全感官,摸到、闻到。 幼儿园不建议死学书本上的知识,因为对孩子没有意义,也容易忘记。 必须要建立意义,孩子才能掌握 d)作品欣赏法 5 / 14 大人要注意信息分解,概念整合 五、问题解答 1.行为习惯类问题: a)解决的办法是为小孩设定时间规律。 b)还可以用玩具促进孩子的行为习惯的慢慢发展 c)孩子要从 “ 服从规则 ” 过渡到 “ 制定规则 ” d)教育不是一招,不是单向的,而是多种方法的组合。 e)教育的核心就是态度 2.气质 类问题: a)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家里原则性不够强。例如:一个家长说要说打死孩子,其实并没有打死孩子,因此家长应该说一些能够做到的事情。大人不要树立威严,要树立诚信。 b)我们需要学会表达情绪,以模拟情景取代发脾气 c)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倾述对象 3.学习类问题: a)是学习还是游戏,不在于形式,而在心态,或者说出发点。 b)在低幼时铺垫大量直观信息,将来学习比较快。 c)真实生活教育,比书本教育更好。 d)提倡在生活中认字,如:在学 “ 水 ” 这个字的时候,讲清楚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怎么演化 的。孩子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比单纯增加识字的数量更有意义。 6 / 14 “ 小三现象 ” 在佟老师博客里又称为 “ 小三效应 ” ,以下是摘录: “ 让五岁多的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 生意好得很哦 !因为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担心宝宝上了小学后会跟不上 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确保孩子上小学不会落下! ” “ 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如拼音、写字、算数等),孩子到了小学后,的确会表现出很好的状态! 有自信、什么都会、没有给落下,甚至是班上的前几名!考试几乎都是满分!家长看了孩子的这一状况也一 定很开心,认为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得孩子 如此优秀 ! ” “ 由于小学的内容在幼儿园(学前班)时学过了,因此孩子学起来是不费力的。也会因为内容都学过,再学一次也没什么意思,而使得学习时积极性不高,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 于是 “ 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孩子开始表现出另一种学习状态。 ” “ 两年的时间没有认真听,好好思考,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建立,甚至会有 “ 我不怎么学也都会呀 ” 这样的心理 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幼儿园里所教援的知识内容用得差不多了,并且,幼儿园(学前班)里的教学方式和 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与小学的一样!有一些需要一、二年级知识基础7 / 14 的新内容出现的时候,孩子多会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不够扎实)。这时再想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其实是很难的事儿了。 ” “ 有些孩子,可能学习成绩在小学一二年级不怎么突出,但学习能力强,理解力好,三年级后更显优势 有些孩子虽然提前学习后会有一定的 效果 ,如认字较多,算数很快,但三年级后,这些靠提前学出来的孩子,还是不如 学习能力强 的孩子! ” “ 简单地说一说,小三效应就是指:提前将小学内容拿到幼儿园阶段来学习,使得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重复 性地学习同一内容。看似孩子学习不费力,但易引起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养成。另外,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得到发展的如社会性交往能力、自主性(自发性)、自我服务能力及意识等因被 学习小学知识内容 占去了,也没有很好的发展,而最终是好心办坏事,误了孩子呀 ” 推荐书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唠叨以外的教育法蔡伟忠著,吉林美术出版社 下面开始记录讲座中蔡老师对家长的问题回答,从中也可以看出蔡老师的观点 引号中的是蔡老师原话 8 / 14 后 面是按我自己的理解加上去的解释 如有不全或有误的地方请别人补充哈 开始: “ 有一个妈妈问, 我怎么样才能够惩罚孩子? 这个问一问,我就觉得是观念出问题了 ” 父母应该与孩子站在同一立场,而不是对立面 “ 还有一位妈妈问我说, “ 我孩子两岁,怎么样能够让他不要老是捣蛋,老是说不呢? ” 这个也是观念的问题,根本不用思考,这个孩子的行为是正确的 ” 这位妈妈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 有一次我从广州坐火车来深圳,坐在我后面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估计也就是 20 岁左右,带着一个 BB,可能一岁不到,两夫妻很好玩,刚开始的时候抱着 BB 在玩,等一下BB 开始哭了,然后两个年轻的夫妻就开始不耐烦了, “ 哭,别哭了。 ” 然后就开始猜了,是不是要喝奶?给他奶不喝。是不是要尿了?发烧了?哭到后面,就 “ 怎么搞的老哭,怎么不听话呢?你叫他别哭。 ” 然后那个老公好听老婆话,“ 你别哭好不好,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很烦的,你哭。 ” 然后老婆就说, “ 这样子,打他小屁股,看他还哭不哭。 ” 老公真听话, “ 再哭打你屁股。 ” 然后就打了。我坐在前面坐,也不敢多事,一路在听,觉得这对父母也真的没有好好读书,你跟一个一岁的孩子讲 “ 你别哭,爸爸妈妈很烦。 ” 能不能9 / 14 听懂?在座的都会笑,还说 “ 打你屁股,再哭再打你。 ” 有没有用?小孩听得懂吗?你们都在笑。 ” 故事中 “ 这对父母没有好好读书 ” 也是指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 “ 我有次去龙岗一家幼儿园,园长告诉我,开车下去,第三个路口左拐一样,我开车一下去,第一个小路口没有交通灯的,我纳闷,这个算不算路口?去到第二个路口更要命,交叉路口,算两个起来算一个?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的语言都同多少都会有问题。就像今天搞会场一样,今天现场的工作人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问题出在语言沟通,没做好,讲的 一句话,大家的理解不一样。你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多少次出现问题,都是语言沟通没做好。我们在社会做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跟孩子用语言讲,他哪里能听懂。初生的孩子你就把它当成小动物,就像小狗看到你陌生想过去侵犯它的地盘,小狗就会咬你了。 ” 三岁以内的孩子,基本上都有 “ 动物属性 ” “ 赶快过来吃饭。 ”“ 还不赶快起来,磨磨蹭蹭。 ”“ 你干嘛这样做?你收拾玩具。 ” 其实你在支配孩子 在座的有谁小时候被父母揍过的?基本上都被揍过。所以基本上就会很习惯地重复我们受教的阶段,觉得这就是一个教孩子的方法 ” 。 “100 个中国的父母有 99 个都犯这个错, (错在)10 / 14 没有跟孩子坐到同一条船上,你是把孩子分离了,你不是跟他同一个立场。你是告诉孩子你该怎么样,而不是告诉他我们该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样。这就是很多父母教育两岁、三岁到五、六岁的孩子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你心态没有摆正。你不知道应该跟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你不应该吩咐他,你要怎么做。这就是父母到了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要明白的,你跟孩子的立场是要一致的,就是你不是叫他怎么做,而是说爸爸妈妈跟你一块克服问题,不是让他一个人去克服。 ” 蔡老师指 出的这个错误太典型了 “ 教育孩子,比如早上起床这个问题,你就要在之前,找一个周末大家坐下来说 “ 宝宝,现在早上起来天气冷了,我们都不想起来。 ” 不要说你不想起来,要说我们不想起来,明白了没有。我们都不想起来,天气冷,想多睡一下,正常,蛇都要冬眠了,对不对宝宝?宝宝听了有没有心情好一点?有啊,爸妈理解他,体谅他,跟他一样,都不想起来的。所以你看到,跟宝宝这样说了以后,宝宝就说,对,我们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块来解决好不好?我们怎么样处理?好多方法,首先要相信孩子的努力,我们这样吧,轮流,一、三、五你叫醒 我,二、四我叫你。如果是四岁多的孩子不一样,他发现我给你支配,我们合作处理问题,整个环境不一样了,孩子就觉得我有责任了,你给孩子责任,他觉得我要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你看到教育孩子一个心态的改变,角度11 / 14 的改变,小孩就不一样,所以你要理解孩子。 ” 关于专注力 “ 有一位妈妈跟我讲 “ 我宝宝很本事的,两岁就能专注了,看住那个玩具。 ” 我说那个叫发呆不叫专注。一个两岁的宝宝看那个玩具,有什么意义,你看我宝宝能看住它一分钟不动,那个叫发呆,那个叫入定,不叫专注。专注意义、有意思,不断在思考、在分析,不断在大 脑里面活跃地对比,这叫专注。所以你看到小孩出生的时候肯定是非专注学习的,谁告诉你说一岁就培养专注,那他就害了这个孩子。 ” 关于分享 “ 你说 “ 宝宝,妈妈告诉你要分享给旁边的宝宝,这种叫分享,懂不懂?分享就是这样子。 ” 你就害了这个孩子,孩子心理没过这一关,到三岁多才可以这样教,那个时候心理成熟到这个阶段了。 ” 怎么挑最好的幼儿园? “ 无所谓了,哪里方便就选哪里了。你就把那个幼儿园给他的,总之经历过的都变好事,就可以了,明白没有?你经历什么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人生经历,难道 全世界人都爱他、呵护他,对孩子好吗?不一定的。真实世界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做这些,做了以后对小孩好还是不好,还不知道,更多的是修炼自己,让自己变成能量很大的人,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什么回来你都懂得引导12 / 14 他去正确地面对,就可以了。 ” 关于早教 “ 很多家长都会说 “ 我有让小孩子游戏中在学习,我有安排好,回到家,第一段时间就玩串珠,锻炼小手肌肉,第二段就玩积木空间思维,第三段什么什么,你这个叫玩吗?你这个叫游戏吗?这个叫训练,不叫游戏。所有能够对孩子产生有价值的活动,条件一,孩 子必须是在一个放松的心态,心里是没压力的,是自主的,这种环境放松的心态下,大脑的另外一部分才能产生和建构。要是小孩是在紧张的心态,他做的时候是用了另外一部分的神经。 ” 关于学数学 “ 你看到很多错误的观念是什么?小班教 1、 2、 3;中班教 4、 5、 6;大班教 7、 8、 9、 10。这简直是发神经的。给孩子教数学肯定是先教数量,数量是真实、直观的,比如说数珠,生活中数钱,能教多少?两、三岁能教好多了。生活环境允许的,在三岁、四岁之前多少数字都能用。 ” 关于宝宝的穿衣问题 “ 身体是一 台精密的、适应环境的机器。这是最重要记住的,你的孩子生出来就是为了适应环境去形成的,你给他什么环境,他就会有这样的免疫能力,身体也是,智力也是。最可笑的是看到,一到了冬天,很多老人都把孩子包得像个粽子一样,只有小眼睛,怕孩子着凉,你怕什么?孩子的身13 / 14 体是有免疫的。 ” “ 为什么小孩的身体有免疫能力啊?免疫能力就是告诉它我身体要对抗这种冷风,遇到冷身体就要调整,要是你天天把他包得像粽子一样,这个孩子的身体告诉自己 “ 我的身体永远都不会碰到冷的,所以我就可以关掉、淘汰适应冷天的系统。 ” 孩子身体的遇冷性就淘汰 了,就没有了。所以孩子的身体就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你要他怎么样适应,他就变成什么样的人,是这样塑造出来的,孩子是否健康,关键在你是否放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