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中国沙漠论文格式 中国沙漠投稿指南 中国沙漠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沙漠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沙漠学与相邻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沙漠科学论文。本刊设置的栏目有:古气候与环境演变;沙漠与沙漠化;生物土壤与生态;天气与气候;水文与水资源。 1.来稿要求 1) 撰稿人应在写稿前广泛查阅沙漠学科有关资料,了解研究动态,以保证论文水平的提高或具有开拓与创新的方法与理论。 2) 论文以不超过 10 000 字为宜 ,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 20个汉字。中、英文摘要以 300 字左右为宜,摘要下列关键词3 5 个。 3) 文稿中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用标准符号表示。各种专业术语一律按已颁布的标准使用,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标。 4) 表格采用三线表,插图一般不超过 5 幅。表格与2 / 13 图件直接排入文中相应位置 ,并给出图、 表标题对应的中、英文名称。插图要求线条清晰、字迹清楚,半栏图宽度不超过 8 cm,通栏图不超过 15 cm。 Excel 图件请用插入命令,以便可打开修改,其它图件请用 Coreldraw 或 Photoshop 处理后插入,位图分辨率要求在 600 dpi 以上,而且必须避免使用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如确实需要,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底图绘制,有审图证明的亦可。 5) 如系基金资助项目,请在首页脚注标注,并注明项目类别、名称和编号。同时在首页脚注处提供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 , 性别,籍贯。 学位,职称 ,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非第一作者联系人的电话和电子信箱。 6) 引用他人文献、资料、数据必须列出参考文献,内部资料、数据作脚注处理。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放在引用文献处的右上角。本刊文后参考文献按以下著录格式著录。 a.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作者 .文题名 J.刊名 ,年 ,卷 :起止页码 . 1 王涛 ,赵哈林 ,肖洪浪 .中国沙漠化研究进展 J.中国沙漠 ,1999,19:209-311. 2Fukasawa M, Freeland H, Perkin R, et al. 3 / 13 Bottom water warming in north Pacific OceanJ. Nature,XX,427:825-827. b. 专著 序号 著者 .文题名 M.其他责任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 1 朱震达 ,吴正 ,刘恕 ,等 .中国沙漠概论 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46-55. 2 Budyko M I.气候的 过去和未来 M.翁笃鸣 ,刘惠兰 ,译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6:50-65. c.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作者 .文题名 M源文献责任者 .源文献名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页码 . 1 陈发虎 ,安成邦 .西部全新世环境快速变 化与西部开发 M周光召 .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d. 报纸 序号 作者 .文题名 .报纸名 ,年 -月 -日 . 1 傅刚 ,赵承 ,李佳路 .大风沙过后 的思考 N/OL.北京青年报 ,2000-04-12. e.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文题名 D.出版地或保存地 :出版者或保存者 ,出版年 . 1 乌兰图雅 .300 年科尔沁的土地垦殖与沙质荒漠4 / 13 化 D.北京 :中国科学院 ,1999. f.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 .文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 1 萧钰 . 出 版 业 信 息 化 迈 入 快 车 道EB/OL.2002-04-15.http: /news/20011219/ 2.投稿注意事项 1) 通过本刊网站投稿。同一作者只需注册一次,记住登录名和口令;如忘记口令可以从网站上 “找回口令”,或电话查询。 2) 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不同意删改者请注明。 3)中国沙漠除印刷版外,同时入编中国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请作者周知。本刊所付稿酬包括刊物上网服务报酬。 4) 来稿请自荐 35 位同行专家。系统 中将有不良表现的记录,请勿一稿两投,在收到本刊的退稿通知后可自行处理。 编辑部联系方式: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 320 号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沙漠编辑部 5 / 13 电话、传真: 4967253 电子信箱: CAIedit 网站:/ 有关沙漠化与荒漠化问题的研究 以中国北方为例 李金龙 摘 要 : 由于环境与发展不相协调所引起的沙漠化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环境体系的破坏而且波及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 展,所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由于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形成发展的时空范畴不同、成因的主导因素不同和演变的可逆性不同 ,要求我们在开展沙漠化基本问题的探索、确认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 ,为国家沙漠化防治战略决策的制订和技术措施的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使沙漠化防治工程在国家有限经费的投 入下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关键词:沙漠化;研究内容;重点区域;中国北方 1.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概念及区别 沙漠化的概念和内涵 沙漠化的概念 6 / 13 关于沙漠化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和学者 ,由于他们的专业背景和所强调的研究内容不同 ,并从各自学科的侧重面出发 ,特别是从各国的实际出发 ,对沙漠化做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荒漠化一词 ,最早出现在 Lavauden 1927 年的一篇科学论文中 ,他使用“ desertification”一词来描述Sahara 地区荒漠化的景观 ,指出这一地区的荒漠化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949 年,法国科学家在研究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稀树草原更替进展过程时使用了“ desertification”一词,用来描述稀树草原化的极端情况 ,即荒漠植物稀少的干旱区范围扩大 ,通常是向半干旱地区的扩展。其主要的标志是 :土壤受到严重侵蚀 ,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更多的旱生植物种的滋生蔓延 1。但是 ,他当时并未给出沙漠化的明确定义 ,只是描述了当时土地破坏的 一种现象。他认为 ,当地居民的活动是森林退化的主要干扰因素 ;由于森林退化 ,导致干旱环境的出现 ,从而发生了以严重土地侵蚀、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众多旱生植物入侵等为特征的土地生物生产潜力的下降和破坏。因此他便用 Desertification 这一术语来表明他所研究的实例。 10 年之后 ,即 1959 年 ,法国科学家 H.拉霍鲁采用了 Desertization 一词 ,它主要用来强调真沙漠边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为活动作用 2。之后 ,直到 20 世纪 60年代末、 70 年代初 ,沙漠化一词才逐渐广泛使用 ,但其含义不7 / 13 同。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完成的 21 世纪议程及 1994 年 6 月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发生严重干旱和 /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又对上述定义进行了补充 ,提出了沙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综合各家观点可将沙漠化定义为 :沙漠化是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 ,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 ,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 ,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 ,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使原来不具备沙漠景观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 沙漠化的内涵 上述的沙漠化概念应适宜于我国北方沙漠化可能发生和发展的地区 ,这一概念的内涵主要有以下 3 时间上 ,是发生在人类历史时期 ,特别是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 ;因为主要强调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所以只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不利影响造成的土地退化才是沙漠化。 空间上 ,我国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都是可能发生沙漠化的地区。 成因上 ,是在干旱多风、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条件的8 / 13 基础上 ,以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为主要成因。 景观上 ,以风作为主导外营力、以 风沙活动及其所造成的风蚀风积地表形态特征作为沙漠化过程的景观标志和沙漠化土地发展程度的一个示量 发展趋势上 ,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和强度与区域的干旱程度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特别是在 人类活动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下 ,沙漠化土地会呈现出发展或逆转的趋势。 沙漠化的结果 ,是地表逐渐为沙丘或风蚀地所侵占、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丧失。人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 ,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 综上所述 ,沙漠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土地退化。所以沙漠化的研究 ,应主要侧重 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从研究领域来说 ,沙漠化是沙漠学科的重要组成 ,中国的沙漠学就是以沙漠和砾质荒漠 )和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 ,研究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演变趋势和整治利用的科学。它不仅在科学上 ,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均有极大的意义。沙漠学是把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作为一个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完整统一体来进行研究 ,围绕着沙漠及沙漠化这个中心 ,吸取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中的精粹 ,促进各学科的渗透结合 ,而不是简单地把沙漠地区各单一学科 ,如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农林牧、社9 / 13 会经济等学科的混合。它有着特定的研究区域 、研究对象 ,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技术手段 ,是一门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兴的学科。 沙漠与沙漠化的区别 但沙漠与沙漠化研究还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时空范畴不同。 时间上 ,前者主要形成于地质时期 ,可以万年为时间单位计 ;后者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可以十年为单位来研究其形成和演变。我国的沙漠主要形成于第四纪的各个时期 ,是干旱气候与丰富沙源条件下的产物 ;而沙漠化土地则形成于人类历史时期 ,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中 ,时间相对短暂集中。空间上 ,沙漠的绝大多数分布于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 ,且整体面积大 ,风成地貌形态尤为复杂和高大 ;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地区 ,干旱区只有小面积地分布于绿洲外围和内陆河中下游地区。沙漠化土地整体面积较小 ,一般呈片状交错分布于干旱农地和草原上 ,风沙地貌形态也较简单、矮小。 沙漠与沙漠化的成因不同。 沙漠为自然因素所形成 ,而沙漠化是潜在的自然因素的基础上以人为因素为主所形成和发展的。前者随第四纪气候的变迁而变化 ,一般认为 ,当气候变干冷时 ,沙漠的范围10 / 13 就扩展 ,固定沙丘就向流动沙区发展 ;气候变湿热时 ,沙漠就收缩或固定 ,这种变化时间尺度及幅度都较大 ;而后者的发展和逆转则表现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 ,且时间也较短。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 沙漠对所谓气候变迁的响应 ,而主要是人为活动的结果。 沙漠与沙漠化土地的可逆性不同。 沙漠空间范围的扩张和收缩受控于气候的变迁 ,大区域流动沙丘的固定和收缩 ,在现代相同的气候条件下 ,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可能发生的 ,只有人为采取措施 ,才能局部地固定沙丘 ,或利用沙漠地区的水资源开辟新绿洲 ;“人进沙退”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 科技水平的条件下 ,还只能说是美好的愿望 ;而沙漠化土地的发展由于主要受控于人类经济活动 ,一般在消除人为干扰因素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后 ,可恢复到原有的非沙漠化的自然景观或生产力水平 ,特别是在采取治理措施后可加速其恢复过程。所以说 ,与沙漠不同 ,沙漠化土地是可以治理和利用的。综上可见 ,沙漠与沙漠化的研究在时间、空间、成因、发展趋势及整治利用方面均不属同一范畴。但这并不是说 ,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关系不密切 ,事实上 ,这两大部分恰恰组成了一个完整综合的以风作为主导外营力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学科体系 ,它们相辅相成 ,全面 系统地贯通了自然、人与自然、环境资源与11 / 13 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使这一新兴学科充满活力。 沙漠化产生的原因 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地表为松散砂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是一种逐步导致生物性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三个阶段。发生阶段是潜在性沙漠化,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基本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并形成小面积松散的流沙等;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开始被破坏,出现风蚀,地表粗化 、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着风沙活动的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着密集的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 50以上。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沙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系统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强度开发利用而导致系统内部固有的稳定与平衡失 调的结果。以往,我们一手植树种草,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沙漠化,另一只手却破坏荒漠生态系统,制造新 12 / 13 的沙漠化土地。事实上,正是由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破坏,尽管我们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实施了防沙治沙工程,却仍然未能在整体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张的步伐。可以说,近半个世纪来,沙暴频频的真正原因,并非人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客服岗位招聘面试技巧与经典问题答案
- 医院医保服务协议考核试题及答案
- 第十课 巧用浏览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川教版
- 2025年市场营销师职业认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资领域求职面试必-备知识点梳理与答案解析
- 融资中介服务管理办法
- 2025年国际贸易招聘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专员面试技巧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初级摄影师技能考试模拟题集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规范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二级豆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统编2025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新教材)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气工程师高级专业考试题库
- 2024年山东省节能与双碳促进中心招聘真题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KTV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
- DB15T 3543-2024 大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液压与气动》课件(共十三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