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保持架的冲压模具设计
38页 17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1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拉深模8张
相关资料.doc
落料模11张
计划周记进度检查表.xls
轴承保持架的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doc
轴承保持架的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上模座.dwg
下模座.dwg
凸模.dwg
凸模固定板.dwg
凹模.dwg
固定卸料板.dwg
垫板.dwg
导料板.dwg
导柱导套.dwg
模柄.dwg
装配图.dwg
上模座.dwg
下模座.dwg
凸模.dwg
凸模固定板.dwg
凹模.dwg
定位板.dwg
模柄.dwg
装配图.dwg
摘 要
本文所设计的模具为冲压模具,冲压成型是金属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材质较软的金属成型,可以一次成型形状复杂的精密制件。本课题就是将轴承保持架作为所要设计模具的零件,将冷冲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冷冲模具的设计过程。
如今模具都是用来大批量生产零件,市场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要求的不断变高其所能涉入的行业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多数机械加工、铸件、压铸品及锻造品已逐渐被冲压制品所取代。
本设计对指定工件进行的模具设计,利用Auto CAD软件对制件进行设计绘图。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冲压成型工艺过程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并绘制了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本课题通过对工件的冲压模具设计,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关键字:轴承保持架,冲压模具,冲压工艺。
目 录
摘 要III
AbstractIV
目 录V
1 绪论1
1.1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1
1.1.1冲压模具的现状1
1.1.2冲压模具的发展方向1
1.2冲压及模具的概念、特点及应用2
1.2.1冲压的概念2
1.2.2冲压的特点2
1.2.3冲压加工的应用2
1.2.4冲压常用材料及选用3
1.2.5模具的概念及其作用和分类4
1.3冲压工序分类5
1.4冲压变形的理论基础5
1.4.1塑性变形、塑性与变形抗力的概念5
1.4.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6
1.4.3影响金属塑性及变形抗力的因素6
1.5冲压模具的设计流程及要点6
1.6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7
2 冲压模具设计基础8
2.1零件的工艺分析8
2.2模具的总体工艺方案和结构设计8
3 冲压工艺设计的计算10
3.1修边余量的确定10
3.2毛坯尺寸的计算10
3.3落料模排样设计11
3.4落料模冲裁间隙的计算12
3.5拉伸模拉深次数和单面间隙确定13
3.6凹凸模圆角半径及粗糙度的确定13
4 落料和拉深模具设计15
4.1凹凸模尺寸的确定15
4.2落料模装配图及其零件图15
4.2.1落料模装配图15
4.2.2落料模零件的设计16
4.3 拉深含义及计算19
4.4拉深模的装配图和零件设计21
4.4.1装备图的确定21
4.4.2零件设计21
5 冲压力和压力中心25
5.1压力中心25
5.2落料模的冲裁工序力的压力中心25
5.3拉深模的拉深工序力和压力中心26
6 结论和展望27
6.1结论27
6.2展望27
致 谢28
参考文献29
附 录30
1 绪论
1.1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1.1.1冲压模具的现状
冲压技术是目前具有悠久历史的制造技术和加工方法。根据文献记载和各种考古文物证明,中国古代的冲压加工技术是走在世界之前的,对人类早期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到本世纪10年代,冲压加工技术已经从一种从属于机械加工或压力加工艺的地位,发展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的应用技术科学。俄罗斯(从前苏联时期开始)就有各类关于冲压技术的学校。日本也有冲压工学之说。中国以前也有冲工艺学、薄板成形理论方面的教材及专著等。可以认为这一学科现现在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系统了。进入八九十年代,由于世界的各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对家用电器、汽车、住宿条件等的需求的与日俱增,促进了冲压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就对模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冲压技术理论得到了充分发展,也使冲压机械、模具设计及操作的自动化程度等,都迈上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变形抗力是指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加载状况、变形温度及速度)下,引起物体塑性变形的单位变形力。变形抗力反映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其中塑性和变形抗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常说某种材料的塑性好坏是指受力后临近破坏时的变形程度的强弱,而变形抗力是从力的角度反映塑性变形的难易大小。如奥氏不锈钢允许的塑性变形程度大,说明它的塑性好,但其变形抗力也大,说明它需要较大的外力才能产生塑性变形。
1.4.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受外力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后,不仅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且其内部组织和性能也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形成了纤维组织 ;
(2)形成了亚组织 ;
(3)产生了内应力;
(4)产生了加工硬化。
1.4.3影响金属塑性及变形抗力的因素
金属的塑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金属的成分和组织结构,一般来说,组成金属的元素越少(如纯金属和固体)、晶粒愈细小、组织分布愈均匀,则金属的塑性愈好。
(2) 变形时的应力状态,金属变形时,压应力的成分愈多,金属愈不易破坏,其可塑性也就愈好。与此相反,拉应力则易于扩展材料的裂纹与缺陷,所以拉应力的成分愈大,愈不利于金属可塑性的发挥。
(3) 变形温度,变形温度对金属的塑性有重大影响。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金属的软化)。
(4) 变形速度,变形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应变的变化量,但在冲压生产中不便控制和计量,故以压力机滑块的移动速度来近似反映金属的变形速度。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型件的冲压,一般可以不考虑速度因素,只需考虑设备的类型、标称压力和功率等;对于大型复杂件,宜采用低速成形(如采用液压机或低速压力机冲压)。另外,对于加热成形工序,变形速度比较敏感的材料(如不锈钢、耐热合金、钛合金等),也宜低速成形。
(5) 尺寸因素,同一种材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尺寸越大,塑性越差。这是因为材料尺寸越大,组织和化学成分越不一致,杂质分布越不均匀,应力分布也不均匀。例如厚板冲裁时,产生剪裂纹时凸模挤入板料的深度与板料厚度的比值(称为相对挤入深度)比薄板冲裁时小。
1.5冲压模具的设计流程及要点
(1)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自动化装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草图。
(2)选择工件定位方式:
1)工件在模具中的定位主要考虑定位基准,上料方式,操作安全可靠等因素。
2)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尽可能与设计基准重合,如果不重合,就需要根据尺寸链计算,重新分配公差,把设计尺寸换算成工艺尺寸。不过,这样将会使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当零件是采用多工序分别在不同模具上冲压时,应尽量使各工序采用同一基准。
3)为使定位可靠,应选择精度高、冲压时不发生变形和移动的表面作为定位表面。
4)冲压件上能够用做定位的表面随零件的形状不同而不同,平板零件最好用相距较远的两孔定位,或者一个孔和外形定位。弯曲件可用孔或形体定位。拉深件可用外形、底面或切边后的凸缘定位。
(3)选择卸料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