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文 章来源 m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一、课标要求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教材梳理 1.生产决定,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实行按劳分配,是 由我国决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提高,从而促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2 / 20 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和。 三、易错易混 1只有在公有制内部才能进行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内部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2农民李某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获得的收入属于 按劳动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4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促进生产发展。() 四、典型题例 1、单选题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决定的() A 产品结构 B 产业结构 c 所有制结构 D 消费结构 2、简析题 过去人们说 “ 只有靠劳动挣钱才是光荣的 ” ,而现在人们说: “ 只要依法挣钱就是光荣的 ” 。 运用经济学知 识,谈谈你对这一说法变化的认识。 五、课堂训练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劳动者按贡献3 / 20 参与利益分配 c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 _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3按劳分配存在于中,是对进行分配的基本原则。() A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财富 B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人消费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财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消费品 4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c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5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A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 B国有企业职工购买股票的红利、股息 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4 / 20 6我国现阶段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原则是() A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7某职工在所属国有企业改制时购买了 10000 元的企业股票,年底分红得到了 2000 元的股息。该职工得到的 2000 元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所以在分配上要实行() 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六、反思质疑 高一政治教学案十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课标要求 1.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教材梳理 1.收入分配的公平: 5 / 20 主要表现为,即要求, 要求。 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的体现,它有助于, 实现。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 保证在中占合理比重,在中占合理比重。 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 效率,指, 它表示。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另一方面。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又要促进。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既要又要;既要,又要,在鼓励人们的同时,倡导和。 三、易错易混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的绝对平等。() 2、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唯一体现() 3、效率与公平是完全对立的。() 四、典型题例 1、单选题 6 / 20 近年来,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日益 成为社会诟病的焦点之一。这启示我们() A 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 B 垄断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很高 c 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D市场调节在公共领域不起作用 2、简析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平均主义 ,实行多劳多得 ,合理拉开差距 .”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 坚决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 ,同时必须十分关心贫困地区 ,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 ,帮助他 们解决困难 .”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的问题是否矛盾?为什么? 五、课堂训练 单选题 1、有人认为 “ 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 ,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公平就是没有差距 B.是错误的,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7 / 20 而非没有差距 c.是错误的,因为收入分配公平是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来实现的 D.是正确的,人人平均才是公平 2、目前, “ 看病难、看病贵 ” 、 “ 就业失业问题 ” 和 “ 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 ” 是我国最突出 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 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3、 “ 做蛋糕 ” 与 “ 分蛋糕 ” 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 “ 蛋糕 ” 做大,又要把 “ 蛋糕 ” 分好, “ 蛋糕 ”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 “ 蛋糕 ” 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4、正确处理效率与 公平,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是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重大问题。对 “ 效率与公平 ” 的正确理解是 () 8 / 20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既要实现 “ 部分先富 ” ,又要最终走向 “ 共富 ” 二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完全一致的 A.B.c.D. 5、下列能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维护公平的是 ()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A.B.c.D. 六、反思质疑 高一政治教学案十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易错易混 BAAB 四、典型题例 1、 c 2、简析题 题干说法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分配方式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既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又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9 / 20 五、课堂训练 1、 A2、 A3、 B4、 A5、 A6、 D7、 B8、 B 高一政治教学案十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三、易错易混 BBB 四、典型题例 1、 A 2、简析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1) 材料一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效率,打破平均主义,引入竞争机制,使劳动者收入合理拉开距离。 材料二说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要促进公平,关心帮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反对两极分化。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的问题是否矛盾?为什么? (2)提高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和促 进公平、防止过分悬殊二者并不矛盾,因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合理拉开差距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关心群众生活,才能防止两极分化,10 / 20 保持社会稳定,更好地实现社会生产发展和共同富裕。 五、课堂训练 1、 B2、 D3、 c4、 A5、 B 高一政治教学案十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易错易混 BAAB 四、典型题例 1、 c 2、简析题 题干说法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分配方式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既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又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五、课堂训练 1、 A2、 A3、 B4、 A5、 A6、 D7、 B8、 B 高一政治教学案十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三、易错易混 BBB 四、典型题例 1、 A 2、简析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11 / 20 (1) 材料一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效率,打破平均主义,引入竞争机制,使劳动者收入合理拉开距离。 材料二说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要促进公平,关心帮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反对两极分化。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的问题是否矛盾?为什么? (2)提高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和促进公平、防止过分悬殊二者并不矛盾,因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合理拉开差距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关心群众生活,才能防止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更好地实现社会生产发展和共同富裕。 五、课堂训练 1、 B2、 D3、 c4、 A5、 B 高一政治教学案十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课标要求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 作用。 12 / 20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教材梳理 1.生产决定,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决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提高,从而促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 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和。 三、易错易混 1只有在公有制内部才能进行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内部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2农民李某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动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13 / 20 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4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促进生产发展。() 四、典型题例 1、单选题我国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决定的() A 产品结构 B 产业结构 c 所有制结构 D 消费结构 2、简析题 过去人们说 “ 只有靠劳动挣钱才是光荣的 ” ,而现在人们说: “ 只要依法挣钱就是光荣的 ” 。 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说法变化的认识。 题干说法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分配方式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既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又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五、课堂训练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劳动者按贡献参与利益分配 c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14 / 20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 _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3 按劳分配存在于中,是对进行分配的基本原则。() A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财富 B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人消费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财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消费品 4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c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5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A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 B国有企业职工购买股票的红利、股息 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6我国现阶段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原则是() A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15 / 20 c按劳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7某职工在所属国有企业改制时购买了 10000 元的企业股票,年底分红得到了 2000 元的股息。该职工得到的 2000 元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所以在分配上要实行() 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六、反思质疑 高一政治教学案十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编写人 :左阜连审核人 :于朝霞日期 : 一、课标要求 1.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教材梳理 1.收入分配的公平: 主要表现为,即要求, 16 / 20 要求。 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的体现,它有助于, 实现。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 保证在中占合理 比重,在中占合理比重。 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 效率,指,它表示。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另一方面。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又要促进。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既要又要;既要,又要,在鼓励人们的同时,倡导和。 三、易错易混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的绝对平等。() 2、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唯一体现() 3、效率 与公平是完全对立的。() 四、典型题例 1、单选题 近年来,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诟病的焦点之17 / 20 一。这启示我们() A 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 B 垄断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很高 c 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D市场调节在公共领域不起作用 2、简析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平均主义 ,实行多劳多得 ,合理拉开差距 .”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 坚决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 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 ,同时必须十分关心贫困地区 ,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效率,打破平均主义,引入竞争机制,使劳动者收入合理拉开距离。 材料二说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要促进公平,关心帮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反对两极分化。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的问题是否矛盾?为什么? (2)提高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和促进公平、防止过分悬殊 二者并不矛盾,因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18 / 20 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合理拉开差距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秦皇岛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3年许昌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上饶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4年北海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淮北理工学院《健康行为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2025-2026学年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即墨区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襄阳第四中学2025年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丰都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3年遂宁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ESC心肌炎与心包炎管理指南要点解读课件
- 药房实习课件
- 知道智慧树运动安全与健康满分章节测试答案满分测试答案
- 动火作业监护人授权考核试题(附答案)
- 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试题340道含答案)
- 202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安专业科目试卷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 2025年浙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食品药品检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学堂在线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章节测试答案
- 交大附中自招数学试卷
- 五猖会读书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