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让感恩的幼苗在儿童的心灵茁壮成长_第1页
教学论文:让感恩的幼苗在儿童的心灵茁壮成长_第2页
教学论文:让感恩的幼苗在儿童的心灵茁壮成长_第3页
教学论文:让感恩的幼苗在儿童的心灵茁壮成长_第4页
教学论文:让感恩的幼苗在儿童的心灵茁壮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教学论文:让感恩的幼苗在儿童的心灵茁壮成长 教学论文:让感恩的幼苗在儿童的心灵茁壮成长 内容提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从 “ 创设氛围,提高学生的感恩认识;开展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延伸实践,落实学生的感恩行为 ”等三方面介绍了我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感恩教育 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 哲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亲切,更加和谐。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才懂得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才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才会珍爱自己,勤奋学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2 / 10 但是,由于一些家长以及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失当,加上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目前的不 少学生,甚至包括一些所谓的 “ 优秀生 ”脑海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 只顾自己,没有长辈;只顾索取,不思回馈;只顾眼前,不想将来;自私冷漠,功利至上 ”的不良思想,不尊重他人,不懂关爱,缺乏责任感,学习浮躁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这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教育已经隐藏着一种令人担忧的危机。因此,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引领学生知恩图报,增强责任感,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已显得重要而迫切。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校领导经过深刻的反思,审时度势,根据本校的校情与学情,从 XX 年开始,把 “ 感恩教育 ” 作为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了 以 “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 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对全体学生实施全方位的 “ 感恩教育 ” ,引导学生不忘国之恩,党之恩,老师教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领导知遇、提携之恩,他人帮扶之恩 懂得知恩图报,精心了培育学校的 “ 感恩文化 ” ,使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的意识情感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改革注入了勃勃生机。 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思考和体会,以供同仁商榷。 一、创设氛围,提高学生的感恩认识。 3 / 10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环境是育人的土壤。良 好的环境氛围,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学生进入校园,首先接受的不是老师的教育思想,而是学校整体渗透出来的文化氛围。学校如果盈溢着浓厚的感恩文化气息,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两年多来,我校领导凭着强烈的环境意识,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创设浓郁的感恩文化氛围,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受到熏染,提高了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感恩的种子。 1、抓好感恩宣传。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先做好宣传动员,使教育活动深 入人心,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了解活动的意义、做法和要求。每次的 “ 感恩教育 ” 活动开始前,我们都要利用升旗仪式召开晨会,由学校主管领导作以“ 感恩 ” 为主题的 “ 国旗下讲话 ” ,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学校的 “ 感恩教育 ” 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感恩教育 ” 活动,并要求各班在 “ 讲话 ” 后,及时召开主题班会加以贯彻落实。通过 “ 国旗下的讲话 ” ,让全校师生经常受到 “ 以知恩图报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 ” 的德育熏陶,从思想上提高对感恩活动的认识。 2、张贴感恩提示。校园中很多地方都是学生的活动场所,只要恰当地利用,就可以引导学 生自觉感恩,例如,在4 / 10 一些绿化带中树着 “ 爱护树木,享受绿叶 ” 、 “ 花草很脆弱,需要我们呵护 ” ,在垃圾桶旁贴着 “ 地板不喜欢垃圾 ” 、“ 举手投足,彰显公德之心 ” ;在水龙头上写有 “ 它不喜欢流泪 ” 等标语。这样一些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语,句句饱含着对大自然、对他人、对学校的感恩之情。同学们在随手、环视之间,都伴随着感激的话语,感恩意识在他们的心中慢慢树立了起来。 3、开设感恩专栏。要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单靠零零散散的宣传标语是远远不够的。感恩专栏的设置,恰恰可以第一时间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何谓 “ 感恩 ” 。因为在感恩专栏中, 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名言名句,又有古今中外名人的感恩事例,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感恩。所以,我校专门在文化长廊里开设了一个感恩专栏,刊登了如程门立雪、毛泽东尊师、陈毅元帅孝母等小故事,让学生一踏入这样一块地方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感恩。而且,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内心会自然联系其自身父母以及曾经教育过自己的老师,即使只是一闪而过的想念,但已经在心田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感恩文化浸染,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感恩类型,知晓各个层次的感恩行为,知道何谓 “ 知恩 ” ,何谓 “ 报恩 ” ,最终理解感恩,将感恩化为行为。 4、出版感恩板报。教室感恩环境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5 / 10 学生的行为。在教室环境布置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利用好黑板报。黑板报是呈现在班里最大的文化宣传体,需要老师配合学校,指导学生结合不同的节日进行各类感恩意识、感恩文化的宣传,而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板报制作的同学是第一批能够最快树立起感恩意识的同学,因为他们直接参与了资料的搜集以及版面的设计,在这其中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感恩,自己应该感恩。而其他同学在观看的过程中也逐步了解了感恩文化,对感恩有较为系统的认识,最终在心中形成系统的感恩思想。当然,还有一个方 面也非常重要,就是创设一个感恩话语交流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用一些便利贴将自己的感恩话语贴在交流栏上,进行人际之间的沟通,而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感恩行为,当感恩行为的量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学生已经知道、懂得感恩了。通过这样一个有利环境的熏陶和引导,感恩之心定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成。 5、办好感恩节目。 “ 红领巾广播站 ” 是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在 “ 感恩 ” 活动开展期间,我校的 “ 红领巾广播站 ” 都按时开播,每天 20 分钟,由学校精心挑选出来的播音员任主播,稿件由各班的小记者、通讯员撰写,内容可以是报道感恩活动,表扬同学之间的好人好事,介绍著名人物的感恩故事,也可以播放感恩歌曲,朗读感恩诗文,交流感恩体会,还可以对校内外的感恩事件发表评论,畅谈看法。 6 / 10 二、开展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强化、调节的功能。积极、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发动、促进和强化作用。学校举办的教育活动,是人为有意识的、经过优化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客观情境。它就像一个情感过滤器,剔除了消 极因素,保留了积极的成分,能够陶冶人的情感,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活动具有更有效的定向性、调节性、感染性、动力性、强化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育内容,促进他们的思想、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因此,为了达成感恩教育目标,我校每年都有目的地结合特定节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顺利发芽。 1、开展 “ 感激社会和同学间的爱心相助之恩 ” 活动。每年 3 月份,举办以 “ 同学如手 足 ” 、 “ 牵手同学,共同进步 ” 等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或演讲比赛,大力倡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之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动大家开展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上那些伸出关爱之手的单位和个人写一封感谢信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XX 年秋季学期,由于得到社会热心人士7 / 10 的慷慨捐助,我校更换了新桌椅, XX 年 3 月,学校开展了 “ 爱护新桌椅,感恩热心人 ” 的感恩活动,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给捐献课桌的钟阿姨写一封感谢信,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还有 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懂得感恩社会。 2、开展 “ 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 活动。每年4 月份,清明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阅读有关英雄人物书籍,讲革命战争故事,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战争岁月的艰辛,学习革命志士的精神,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开展 “ 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 活动。每年的 5、 6 月份,结合母亲节、父亲节,举办讲 “ 二十四孝 ” 故事比赛;引导学生算 “ 亲情账 ” ,算一算自己从进入幼儿园到读完大学,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要付出多少金钱,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假定自己毕 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约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组织学生写 “ 亲情作文 ” ,每班择优选取3 5 篇上报学校参加以 “ 孝敬父母 ” 为主题的征文大赛;要求学生每人写一封给父母的信,由班主任收齐存放,留待与家长交流使用。 4、开展 “ 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 活动。每年的 9 月中上旬,结合教师节,举办 “ 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感谢您,老师 ” 演讲比赛;举行 “ 师恩难忘,师情永存 ” 的作文竞赛;开展创建 “ 尊师敬长文明班 ” 的活动。要求学生讲十字文明8 / 10 用语,遇到老师主动向老师点头问好。 5、开展 “ 感激祖国之恩 ” 活动。 9 月下旬到 10 月中旬,结合国庆节,引导学生收集 “ 祖国之最 ” 、祖国的 “ 世界之最 ” 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的文字、图片,收集党和政府关怀青少年成长的有关资料,以 “ 我爱我的祖国 ” 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办一期手抄报展览。 6、开展 “ 看感恩影片,唱感恩歌曲 ” 活动。学校利用闭路电视播放二十四孝动画片;组织学生观看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再爱我一次、一个都不能少等感恩题材的电影,向学生推荐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观看当代孝子、暖春、让世界充满爱、背起爸爸上学等优秀影片 ,组织高年级学生撰写观后感,把自己的观后体会写出来与同学分享。音乐老师教唱感恩的心、说句心里话、母亲、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我爱米兰、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五星红旗、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并组织以 “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 为主题的演唱比赛,使感恩歌曲唱响校园。 三、延伸实践,落实学生的感恩行为。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说: “ 德之大成,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 知的目的在于行。从德育运行过程来看,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顺利实现两个 “ 转化 ” 过程,9 / 10 即 把教育者所传递的道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又将受教育者的道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德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实现的。若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必须让学生亲身实践,促发学生的切身体验。只有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才能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导引作用。因此,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我们除举办形式多样的情景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外,还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感恩实践,要求学生利 用特定日子给父母、老师等自己应该感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把感恩落实到行动上,使内心的感恩意识外化为具体的感恩行为,让感恩的幼苗在学生的心中扎根成长。例如,母亲节、父亲节期间,让学生亲自帮父母做事,对父母说知心话,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替父母洗衣做饭等,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又如,教师节来临,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让学生从 “ 四个一 ” (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表一个决心)中自选一项来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