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化学必修二教学总结 2016年上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时光飞逝,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及备课组长杨德春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高一化学组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在思想觉悟上: 1、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为维护社会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职工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不缺勤,不早退。服从安排。 二、 教育教学 上: 1.、配合校领导的工作,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地去听课,评课,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研究新课程理念,明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目标,研讨有效实施策略,脚踏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尽快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出好每一节学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2 / 12 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 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享受学习。 3、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恒心,经常的反复的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不断的鼓励,在学习上给予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恒心的前提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所班级还是班,抓基础知识就要抓好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每节过关,每个方程式过关,然后层层深入,尽量降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落 差。强抓了化学用语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逐渐探究。 4、授完每一节课后,都要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争取较大进步。 总之,由于第一次接触新课改,虽然很努力地去工作,但仍有不足之处,授课中的一些问题,本人还不能完解决,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如何把握好“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落实探究内容涉及的化学知识之间的平衡?如何除了探究实验时间的掌控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等。探究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以教师为轴心的车轮运转,学生的问题意识较淡薄,很多问题都所教师提出的,一些学生解决 问题的方3 / 12 法欠缺,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不断完善自己,真正掌握新课改的教学观念。 经过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工作: 可取之处: 1. 教材处理好,可顺利流畅讲完课。并且重难点突出。 2. 结合胡勇老师的同桌互助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 坚持督促学生完成每日一练。 不足之处: 1. 在很多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在细节上感觉把握的不太好。 2. 学生做了大量题,但没有覆盖所有题型。 3. 对有些学案和试卷没有及时批改和评讲,拖得战线有点长。 改进之处: 1. 要听不同老师的课,博取众长。 2. 多跟老师们探讨,掌握好讲课的分寸和细节。 3鼓励学生多做综合性的题,多提问有价值的问题 2016 年 7 月 2 日 高中化学必修 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4 / 12 一、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核注 意: 中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1.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 熟背前 20号元素,熟悉 1 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最多 2 容纳的电子数是 2n;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个。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将电子5 / 12 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8种元素 元 7第四周期 418种元素 素 7第五周期 5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 表主族: A A 共 7 个主族 族副族: B B、 B B,共 7个副族 第族:三个纵行,位于 B 和 B 之间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 方) 6 / 12 第 A 族卤族元素: F ClBrIAt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金属性强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氢氧化物碱性强;相 互置换反应 Fe CuSO4 FeSO4 Cu。 非金属性强 单质与氢气易反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相互置换反应 2NaBr Cl2 2NaCl Br2。 比较粒子半径的方法: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 径大。 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7 周期, 3 是短周期, 4是长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 A- A 是主族元素,主族和0 族由短周期元素、 长周期元素 共同组成。 B - B是副族元素,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构成。 3、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7 / 12 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减弱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 4、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结构,预测 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 半导体 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 催化剂 和耐高温、耐腐蚀 材料。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是直接相邻两个或多个原 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极性共价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 A B 型,如, H 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由同种原子形成, A A 型,如, Cl8 / 12 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 结构不能标电荷。 :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3、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 溶解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 4、水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是由于水分子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氢键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的氢键 ,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得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因此水具有较高的 熔沸点。其他一些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有 HFH2O NH3 。 3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9 / 12 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 v ?c?t ?nV?t 单位: mol/或 mol/ B为溶液或气体,若 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 外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浓度:增加 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 4 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 其它因素:如光、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 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10 / 12 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 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 0。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 0。即 v 正 v 逆 0。 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VA VA或 nA nA 各组分浓度 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借助颜色不变判断 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11 / 1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1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生石灰和水反应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铵盐和碱的反应 如 Ba2 8H2O NH4Cl BaCl2 2NH3 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KClO3、 KMnO4、 CaCO3的分解等 以 H2、CO、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C H2OCO H2。 铵盐溶解等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 吸热化学键形成 放热 12 / 12 5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反射疗法师3级模拟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第一批次军委后勤保障部直接选拔招录军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农发行南宁市马山县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农发行九江市武宁县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南充市顺庆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2025年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优化考核综合提升练习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公务员(国考)预测复习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辽宁盘锦市政建设集团社会招聘31人查看职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
- 家电维修质量标准规定
- 《多能源耦合供热系统》
-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完整课件
- 京东方岗位胜任力测评题库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二手车国庆节活动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必修3练透答案
- 分包单位与班组签订合同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新课标要求-中考33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