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_第1页
教育叙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_第2页
教育叙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_第3页
教育叙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_第4页
教育叙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教育叙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育叙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突破口,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环境,课程是以课堂为中介作用于学生。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兴趣,跃跃欲试,希望得到认同。因此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训练思维的任务。 “ 乐学教育 ” 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目的。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2 / 6 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任务,就会 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口头讲述或在黑板一侧列出本课重点,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好, 学生学习进步快。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课堂的提问权掌握在老师手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尝试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由被动思考者转变为积极提问者,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 “ 于无疑处生疑 ” 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 “ 敢于 ” 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 “ 善于 ” 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作出恰当 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3 / 6 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我把 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可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 “ 好问 ” 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 导 ” 将起大作用,导说 ,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4 / 6 三、善于架梯,展现学习过程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 “ 面向全体 ” 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 “ 架梯 ”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 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 “ 是什么 ” ,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 “ 为什么 ” ,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 “ 弹性作业 ” ,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 “ 面向全体 ” 的体现。 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 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不能没有听清回答,就草率表态。也不能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不加评议,把问题搁在一边,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此外,教师教学过程5 / 6 中,加强巡视、辅导,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反馈、指导、校正,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尤其不能忽视学生个体智能差异。学生回答问题要经过 “ 阅读组织和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口头表达 ” 这样三步。如果只让优等生回答,就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因而就有必要在提问后适当延长时 间。同样的道理,在范读或朗读指导后,也应增加学生自由练读的时间。 四、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 乐学教育 ” 的核心是促进学生 “ 学 ” ,教会学生“ 学 ” ,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 “ 教 ” 转到 “ 学 ” 上来。重视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进行学法指导,我采取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拔和引导。 教师重视教方法、教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比如学习早发白帝城时,设置问题: “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 巧设悬念,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学生基本上能够认同,这首诗通过从白帝城到江陵途6 / 6 中行船的轻快以及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其次,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 五、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 “ 乐学教育 ” 一个基本特征。鉴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许多学生成绩差,首先不是智力低下问题,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