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巧施“绿色惩罚”_第1页
教育笔记:巧施“绿色惩罚”_第2页
教育笔记:巧施“绿色惩罚”_第3页
教育笔记:巧施“绿色惩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教育笔记:巧施“绿色惩罚” 教育笔记:巧施 “ 绿色惩罚 ” 一、由一则个案谈起 思思,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经常调皮捣蛋 “ 惹是生非 ” ,特别爱 “ 偷 ” 人家的文具,为此,他常常挨家长尤其妈妈的 “ 笋拷肉 ” 。虽然经常挨打,但思思仍 “ 屡打不改 ” 。经过心理咨询及辅导,发现思思的 “ 偷窃 ” 并不是真的贪图财物,只是借此想引起父母的关注。背后的原因是思语父母感情不和,父亲工作原因,常常不在家,平时几乎不管孩子,妈妈工作时间长,平时的管教也简单粗暴。龙龙经常在家缺少应有的关爱。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不是 “ 个别 ” ,他们 的目的常常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对他的关注。对于思思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学会透过表象探明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融入温情,巧施 “ 绿色 ” 惩罚。 二、何谓 “ 绿色 ” 惩罚 所谓 “ 绿色 ” 惩罚,就是在惩罚教育中注入温情关爱,让学生乐于接受并能心怀感激的惩罚教育。 “ 绿色 ” 惩罚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罚是为了帮助孩子矫正缺点,不是为打击孩子,伤孩子自尊。 三、巧施 “ 绿色惩罚 ” 2 / 4 1、冷一冷,教师须修身养性 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作为老师首先要沉得住气,切忌“ 吼叫 ” 式大声批评。孩子犯错误是正常,孩子犯错时, 老师要以一种 “ 平常心 ” 对待,特别是老师在气头上时,要先“ 冷一冷 ” ,告诫自己 “ 他还是个孩子 ”, 带大家情绪平静再处理问题。 2、查一查,透过表象明原因 我们常常因为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气愤,常常会因此指责他,但我们很可能被 “ 表象 ” 迷惑了。孩子的错误言行仅仅是表象,他为什么这样做?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般一个 “ 问题 ” 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 “ 问题 ” 家庭,所以我们老师要从孩子的家庭背景入手,了解孩子和父母的情感关系,父母的感情状况,甚至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变故等,这些背后原因往往是造成孩子后天问 题的重要因素。比如思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感到只有调皮捣蛋“ 惹是生非 ” ,特别是 “ 偷 ” 东西才能引起妈妈乃至爸爸的关注 哪怕这关注是一顿 “ 笋拷肉 ” 。家庭中亲子间的疏离关系就是导致孩子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每个人内心都有企盼被赏识的积极因素,当他无法得到正面关注的时候,有很多便会以种种 “ 下策 ” 来引起注意,从而体现自己的 “ 存在 ” 。 3、讲一讲,惩罚要有情有理 3 / 4 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内心会处在一种准备接受惩罚的状态,这时候实施教育效果最好 。此时孩子明白的道理往往会记忆深刻,甚至终身难忘。我们老师在实践中要注意的是: ( 1)让 “ 当事人 ” 清楚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时孩子被点名批评,可他自己茫然无知、迷迷糊糊的,并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真的是 “ 当局者迷 ” 啊!因此,在准备批评教育孩子是,一定要让 “ 当事人 ” 清楚的知道他的问题所在,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 ( 2)给孩子改错的机会。低中年级尤其低年级孩子年幼无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必要在孩子初犯错误的时候就批评惩罚(严重的错误除外),先引导其明白错误后果,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再 “ 约法三章 ” ,避免下次再犯。如果真的 “ 屡教不改 ” ,下次的 “ 惩罚 ” 孩子也会心悦诚服的。 4、奖一奖,巧将惩罚变激励 学生的很多错误,大多数是由于自控能力差,或认识不足,有时讲很多道理不一定凑效,不妨 “ 罚 ” 他做一件好事来将功补过,这样孩子既得为自己的错误 “ 负责 ” ,又有机会做好事来满足自己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变 “ 惩罚 ” 为 “ 奖励 ” ,这样一举数得,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4 / 4 其中 “ 代币制 ”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既可以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学生一般会很乐意接受 。当然, “ 代币制 ” 在实施时也要注意了解孩子的喜好,以学生的喜欢的物品、喜欢的事情为兑换物,兑换的难度要因人而异,要适中,做到让孩子 “ 跳一跳,能够到 ” ;要让孩子参与到兑换细则的制定,让他们做真正的主人。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做老师的积极的教育眼光,需要老师真诚的鼓励,那是孩子成长的与源泉与动力。另外,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取得家长的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