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pdf_第1页
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pdf_第2页
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pdf_第3页
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pdf_第4页
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1 分类号: 单位代码:10343 学 号:2008030011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 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姓名 : 乐融融乐融融 学 科 专 业学 科 专 业 : 眼科学眼科学 类型类型 : 科学型科学型 指 导 教 师指 导 教 师 : 吕帆吕帆 二二 O 一一年一一年五五月月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发展关系研究 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 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成员: :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3 目录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4 前言.8 参考文献.11 第一部分 调节微波动测量系统的建立及其与其他测量方法 的比较.13 参考文献.33 第二部分 模糊适应对持续阅读下调节微波动以及瞳孔大小的 影响.35 参考文献.54 第三部分 正视与近视青少年调节微波动及其相关因素研究.56 参考文献.71 总结.73 附录 1.74 附录 2.76 致谢.77 综述.78 参考文献.87 论文独创性声明.90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1 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人眼调节微波动测量及其与近视 发展关系研究发展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调节微波动测量系统的建立及其与 常用测量方法的比较 目的目的 建立调节微波动测量系统,并比较其与目前常用测量方法结果的差异,分 析阅读和扫视运动对调节测量的影响。 方法方法 搭建距离可调的视标显示平台,使用 RSVP 软件作为阅读视标,红外验光 仪 Grand Seiko WAM-5500 测量受试者在阅读状态下调节反应、 调节微波动变化。 通过对 20 名成人受试者和 20 名青少年受试者的重复测量验证系统的可重复性。 比较受试者阅读 RSVP 视标与其他三种常用视标(马耳他视标、块状阅读视标以 及随机字符 RSVP 视标)5 分钟内测量结果的差异。 结果结果 使用 RSVP 视标的调节微波动系统,40 名受试者调节反应和调节变异度 两次测量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p 值均大于 0.4)和相关性(p 值均小于 0.05, R20.4)。两组受试者阅读块状视标的调节反应均高于其他视标(p0.01)。成人 受试者在注视马耳他视标时平均调节变异度大于其他视标(p0.05), 且在观察该 视标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调节变异度发生改变(p0.05)。 青少年受试者在阅 读 RSVP 视标和块状视标时平均调节变异度变化较为稳定,而在观察随机 RSVP 视标和马耳他视标时调节变异度发生了显著变化(p 值均小于 0.05)。频谱分析结 果显示,两组受试者注视马耳他视标时 LFC 能量大于其他视标(p0.01),阅读 块状视标时 HFC 和 MFC 的能量大于其他视标(p0.01)。 结论结论 自行搭建的以 RSVP 为阅读视标的调节反应以及调节微波动测量系统检 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RSVP 是一种可靠的阅读注视视标,可以良好地控 制受试者的眼位和注意力, 对于长时间模拟人眼正常阅读状态和调节微波动的测 量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 阅读,扫视,调节,调节变异度,调节微波动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 第二部分 模糊适应对持续阅读下调节微波动 以及瞳孔大小的影响 目的目的 研究持续阅读状态下,模糊适应对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以及瞳孔大小的 影响,探讨调节微波动在调节调控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方法 共有 41 位年龄在 20-30 岁的成人受试者参与本研究,其中正视 19 位,近 视 22 位。使用 Grand Seiko WAM-5500 红外验光仪测量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 以及瞳孔大小。共进行三种不同程度的模糊适应分别为 0D,+1.0D,+3.0D。所 有实验均在单眼下进行,受试者通过 RSVP 软件对 33cm 处电脑屏幕上的文本进 行阅读,分别测量受试者模糊适应前的基础测量期,模糊适应期,模糊适应后期 以及适应结束 10 分钟以后的恢复期内调节反应、 调节微波动以及瞳孔大小变化。 比较正视者和近视者在不同适应阶段(?)调节和瞳孔的差异。 结果结果 模糊适应前后两组受试者调节反应均无显著变化(p0.4)。模糊适应过程 中,正视者的调节反应和调节变异度显著大于近视者(p0.01)。经过模糊适应, 正视者和近视者调节变异度均较基线水平增大(p0.05),但是适应结束 10 分钟 后调节变异度恢复至基线水平(p0.05)。阅读过程中,受试者的平均瞳孔值均随 时间显著缩小(p0.05),在基础测量期以及模糊适应阶段,近视者瞳孔缩小的速 度大于正视者(p0.05)。 结论结论 模糊适应前后调节反应无显著变化。经过模糊适应,调节系统的稳定性发 生暂时性变化。正近视者在模糊状态下调节反应的差异,可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 存在一定联系。 关键词关键词 模糊适应,调节,调节变异度,调节微波动,视网膜离焦 第三部分 正视与近视青少年调节微波动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目的 研究持续阅读下正视青少年与近视青少年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及其与全眼 像差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差异存在的原因,以及调节微波动与近视发生、发展可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3 能的关系。 方法方法 共有 54 位年龄在 12-15 岁的青少年受试者参与本研究,其中正视 19 位, 近视 35 位。根据受试者近两年来屈光度数的变化,将近视者分为 18 位初发性近 视组和 17 位展性近视组。所有实验均在双眼下进行,受试者通过 RSVP 软件对 25cm、 33cm、50cm 处电脑屏幕上的文本进行阅读,使用 Grand Seiko WAM-5500 红外验光仪测量受试者阅读过程中的调节反应、 调节微波动。 采用 i-trace 波前像 差仪测量受试者全眼像差,Humphrey 角膜地形图仪采集角膜像差,IOL-master 记录眼轴长度。进行像差(包括全眼、角膜以及眼内像差)、眼轴与调节微波动相 关性检验。 结果结果 在三个阅读距离下,正视组青少年调节反应大于进展性近视组(p0.05)。 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变异度以及大于正视组和初发性近视组青少年(p0.05)。 在 各个距离下,近视受试者平均 LFC 能量高于正视者,其中进展性近视组 LFC 能 量与正视组存在统计差异(p0.05)。 在同一距离下, 三组受试者的 MFC 以及 HFC 能量均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 受试者屈光度数以及眼轴长度与调节微波动不 存在相关性(p0.05)。25cm 阅读距离下,调节微波动 LFC 能量与角膜彗差、眼 内彗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和眼内总高阶像差相关(R 值分别为 0.37、0.34、0.29、 0.30 ,p0.05)。33cm 阅读距离下,LFC 能量与全眼总高阶像差、眼内总像差、 眼内彗差、全眼彗差和眼内球差相关(R 值分别为 0.32、0.33、0.29、 0.32、0.39, p0.05)相关。MFC 和 HFC 与像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结论 正视青少年的调节反应大于进展性近视组青少年。 进展性近视组青少年调 节微波动大于初发近视青少年。 波前像差与调节微波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正、 近视青少年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可能与像差有关。 关键词关键词 调节,波前像差,成像质量,调节变异度,调节微波动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4 Research on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and Its Effect on Myopia Development PART I The Setup of Accommodation Measuring System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It and Other Measurements Purpose To set up an accurate system of accommodative response and microfluctuations measurement, and compare the value of accommodative response and microfluctuations measured by this system with the value measured by other method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ading and saccade on accommodation. Method A range-adjustable measuring table composed of RSVP and Grand Seiko WAM-5500 infrared auto-refractor was established. 20 young adults and 20 teenagers were repeatedly measured with this system to testify the repea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accommodative responses,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while reading from Maltese cross, window text and random word RSVP respectively was measured with Grand Seiko WAM-5500 for all the subjects. These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value of the same subjects measured with the accommodation measuring system that we set up. Results The measurement of accommodative responses,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by accommodation measuring system of both adult and teenagers showed high consistency (P0.4)and good correlation(p0.05, R20.4) .Both groups showed higher accommodative response when reading through window text(p 0.01). While watching Maltese cross, adult subjects had larger average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than viewing other visual targets (p0.05). For teenagers, larger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was observed while reading through random words RSVP and Maltese Corss(p0.05). Power spectrum shows that both groups exhibited more power of the LFC while viewing Maltese Cross (p0.01), and more power of the HFC and the MFC when reading through window text. Conclusion The way of measuring accommodative responses,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in this study had high precision and repeatability. RSVP is a reliable way to control the subjects attention and eye movement while imitating normal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5 reading condition. It also provides a new way to measure accommodative mircofluctuations. Keywords reading, saccade, accommodation,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PART II The Effect of Blur Adaptation on Accommodative Mircofluctuations and Pupil Size During Reading Purpos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lur adaptation on accommodative response, variability, microfluctuation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ccommodation fluctuation in accommodative control system. Methods: 41 young adults (22 myopes and 19 emmetropes) took part in this study, of whom the accommodative responses and pupil diameters were continuously measur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xposure to defocus blur. Accommodative and pupillary respons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by an autorefractor during a monocular reading exercise. The text was presented on a computer screen at 33 cm viewing distance with a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paradigm. After baseline testing and a 5-min rest, blur was induced by wearing either an optimally refractive lens, or a +1.0 DS or a +3.0 DS defocus lens. Responses were continuously measured during a 5-min period of adaptation. The lens was then removed, and measurements were again made during a 5-min post-adaptation period. After a second 5-min rest, a final post-adaptation period was measured. Results: No significant change of baseline accommodative responses was found after the 5-min period of adaptation to the blurring lenses (p0.4). Emmetropes has higher accommodative response and variability than myopes during blur adaptation (p0.01). Compared to the pre-adaptation level, both refractive groups had similar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right after blur adaptation to both defocus lenses(p0.05). After the second rest period, the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in both groups returned to the pre-adaptation level(p0.05). The pupil sizes for subject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 with continuous reading(p0.05).During the baseline and blur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6 adaptation, pupil size of myopes decrease even faster than emmetropes(p0.05).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lur adaptation has a short term effect on the accommodative system to elevate instability of the accommodative respons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ncrease in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by blur adaptation and possible influences of the accommodation stability on myopia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blur, adaptation, accommodation,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retinal defocus PART III The Study of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between Myopic and Emmetropic Teenagers Purpos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and wavefront aberrations of the ey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in the on-set and development of myopia. Method 54 children between 12 and 15 years old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All children were classified into emmetropes(n=19), early on-set myopes (n=18) and progressive myopes(n=17) based on their refractive changes reported in previous clinic records. Measures of accommodative response and microfluctuations were obtained for 5 mins using a Grand Seiko WAM-5500 (Grand Seiko Co., Ltd) infrared autorefractor while subjects read binocularly through RSVP at 25cm, 33cm and 50cm respectively. The wavefront aberrations of the whole eye and corneal were recorded by i-trace aberrometer(Trace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and Humphrey Atlas corneal topography (Carl Zeiss Meditec, Inc.). The IOL-Master(Carl Zeiss Meditec, Inc.)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xial lengths of all the subject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xial length, aberrations and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all test distance, emmetropes have higher accommodative response than progressive myopes(p0.05), which has larger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than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7 emmetropes and early onset myopes (p0.05). Compare to emmetropes, progressive myopes also show greater LFC power under all reading distance(p0.05).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n MFC and HFC power under each test distance(p0.05). No correlation is found among axial length, refractive power and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p0.05). Under 25cm reading distance, LFC power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rneal coma, intraocular coma, whole ocular aberrations and intraocular HOAs( R values: 0.37, 0.34, 0.29, 0.30 , p0.05). LFC power is also correlated with whole ocular HOAs, intraocular aberrations, intraocular coma, whole ocular coma and intraocular spherical aberrations at 33cm(R values:0.32, 0.33, 0.29, 0.32,0.39, p0.05). No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MFC, HFC power and wavefront aberrations. Conclusion The accommodative response of emmetropes is higher than progressive myopes. The variability and microfluctuations of accommodation is greater in progressive myopes than emmetropes. There are some correlations between wavefront aberrations and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The refractive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may be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wavefront between myopes and emmetropes. Keywords accommodation, wavefront aberrations, image quality, accommodative variability,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s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8 前言前言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近距离工作的增加,近年来近视人数呈急剧上升趋 势,在东西方国家青年人中近视的发生率分别为 6080%和 1025% 1。中国是 近视大国,近视人口数居全球第一,学生近视发生率已上升为全球第二位,仅次 于日本。近视的发生常伴随眼部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当近视度数高于-6.0D 时。 近视研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长久以来,近视眼一直被视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主 要涉及与眼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的差异,后者则主要指环境对眼生理 特征的影响以及眼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大量动物研究发现,视网膜离焦成像可 以导致屈光不正的发生。当在实验动物眼前分别放置负透镜和正透镜,可以导致 视网膜像发生远视性离焦和近视性离焦, 分别可导致实验动物向近视和远视方向 发展2,3,4。由于人眼在观看近距离物体时,总是处于调节滞后的状态,不少研究 者推测滞后带来的远视性离焦,可以导致人眼眼轴增长,向近视方向发展。近些 年来,随着近距离工作的增多导致近视逐渐增多,也从侧面验证这一理论。自 Kepler 于 1611 年(引自 DukeElder p=0.002)。 图 1-13 成人及青少年不同视标下平均调节反应比较。 误差线表示标准差。*p0.01(与其他各组视标比较)。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4 表 1-4 成人组及青少年组受试者 4 种视标下的平均调节反应 RSVP 随机 RSVP 马耳他视标 块状视标 成人组 2.25 0.27 2.26 0.31 2.14 0.34 2.41 0.21 青少年组 2.22 0.30 2.20 0.31 2.14 0.34 2.37 0.31 数据描述:平均值 标准差。 在图 1-14,15 中,为了方便显示,所有实验时间被以 10 秒为单位进行划分, 以每 10 秒内所有受试者(成人或青少年)的平均调节反应值以及 SD 值绘图(此种 方法同样在图 1-16、17、19、20 中应用)。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成人受试者的平 均调节反应较为稳定,但在注视马耳他视标波动时出现较大波动(图 1-14 C)。在 进行阅读时,如观看 RSVP 视标和块状视标,青少年受试者的平均调节反应较为 稳定,但在注视随机 RSVP 视标和马耳他视标波动时调节反应变异较大(图 1-15B、C)。 成人受试者在 RSVP 视标、随机 RSVP 和块状视标下,每 10 秒间的平均调 节反应较为稳定( Repeated-measure Anova, F 值分别为 1.020、1.49、1.65; p 值分 别为 0.354、0.21、0.18);而在马耳他视标下,5 分钟内调节反应发生了变化 ( Repeated-measure Anova, F=2.29; p=0.03)。同样,青少年在 RSVP 视标、随机 RSVP 和块状视标下,每十秒的平均调节反应较为稳定(Repeated-measure Anova, F 值分别为 0.54、1.55、1.50; p 值分别为 0.704、0.173、0.190),在马耳他视标下, 五分钟内调节反应发生了变化( Repeated-measure Anova, F=2.14; p=0.03)。 成人和 青少年不同视标组之间调节变化情况均存在差异( Repeated-measure Anova, F 值 分别为 2.79、2.33; p 值分别为 0.046、0.020)。 3.2.2 调节波动 3.2.2.1 调节变异度 调节变异度,即一段时间内的调节反应的标准差。图 1-16、17 显示的是一 个成人受试者和一个青少年受试者,在分别注视(或阅读)四种视标 5 分钟内调节 变异度的变化 (与图 1-11、12 为同样的受试者)。与图 1-14、15 一样,图 1-16、 17、18、19 中每个实验阶段被以 10 秒为单位进行拆分,受试者每 10 秒内所测 的调节反应的标准差在图中被标出。成人受试者在阅读 RSVP 视标、随机 RSVP 和块状视标的过程中,调节 SD 值相对比较稳定,而在注视马耳他视标时,调节 SD 波动较大;青少年受试者,在阅读 RSVP 视标、随机 RSVP 和块状视标时, 调节 SD 度较小,在观察随机 RSVP 视标和马耳他视标时,调节 SD 波动较大。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5 图 1-14 成人受试者各个视标下平均调节反应 A-RSVP 视标,B-随机 RSVP 视标,C-马耳他视标,D-块状视标。每一点代表所 有受试者每 10 秒内的平均调节反应的均值。误差线表示标准差。 图 1-15 青少年受试者各个视标下平均调节反应 A-RSVP 视标,B-随机 RSVP 视标,C-马耳他视标,D-块状视标。每一点代表所 有受试者每 10 秒内的平均调节反应的均值。误差线表示标准差。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6 图 1-16 一个成人受试者(ZQX)各个视标下平均调节变异度 A-RSVP 视标,B-随机 RSVP 视标,C-马耳他视标,D-块状视标。每一点代 表该受试者每 10 秒内的调节 SD。 图 1-17 一个成人受试者(WHP)各个视标下平均调节变异度 A-RSVP 视标,B-随机 RSVP 视标,C-马耳他视标,D-块状视标。每一点代 表该受试者每 10 秒内的调节 SD。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7 成人受试组和青少年组观察 RSVP 视标、随机 RSVP、马耳他视标和块状视 标时,平均调节变异度均值见表 1-5,图 1-18。成人受试者的四种视标的平均调 节变异度存在显著差异(One-way ANOVA, F=3.37; p=0.02),且其中块状视标下的 调节反应显著大于其他视标(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0.05)。青少年受 试者在马耳他视标下的调节 SD 大于其他组别视标(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0.001),随机 RSVP 视标的调节 SD 略大于 RSVP 以及块状视标(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0.081)。成人受试者的调节 SD 显著小于青少年受试者 (two-way ANOVA, F=9.48; p=0.004)。 图 1-18 成人及青少年受试者不同视标下 5 分钟内平均调节 SD 比较。 误差线表示标准差。*p0.05, *p0.01(与其他各组视标比较)。 表 1-5 成人组及青少年组受试者 4 种视标下的平均调节变异度 RSVP 随机 RSVP 马耳他视标 块状视标 成人组 0.15 0.05 0.17 0.06 0.23 0.11 0.18 0.04 青少年组 0.20 0.05 0.24 0.08 0.29 0.10 0.20 0.04 数据描述:平均值 标准差。 成人受试者在阅读四种视标时,调节 SD 值存在显著差异(Repeated-measure Anova, F=12.36; p0.001),其中在阅读 RSVP 视标、随机 RSVP 视标和块状视 标的五分钟内时平均调节变异度变化较为稳定(Repeated-measure Anova, F 值分 别为 1.29、0.96、0.84; p 值分别为 0.147、0.540、0.700 ),同时调节变异度的标 准差也较小(如图 1-19)。而在观察马耳他视标下,五分钟内调节反应发生了变化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8 (Repeated-measure Anova, F=1.53; p=0.037)。同样,青少年在 RSVP 视标、随机 RSVP 和块状视标下,每十秒的平均调节反应较为稳定(Repeated-measure Anova, F 值分别为 0.51, 1.50; p 值分别为 0.704, 0.190), 在观察随机 RSVP 视标和马耳他 视标的五分钟内受试者的调节 SD 值发生了显著变化(Repeated-measure Anova, F 值分别为 1.552, 1.76; p 值分别为 0.034, 0.009)(图 1-20)。 在观察另外三种视标时,虽然调节变异度曲线都有所起伏,但在阅读 RSVP 视标时,两组受试者调节变异度的标准差小于观察随机 RSVP 视标和块状视标。 图 1-19 成人受试者在各个视标下平均调节变异度 A-RSVP 视标,B-随机 RSVP 视标,C-马耳他视标,D-块状视标。每一点代表所 有受试者每 10 秒内的调节 SD 的均值。误差线表示标准差。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9 图 1-20 青少年受试者在各个视标下平均调节变异度 A-RSVP 视标,B-随机 RSVP 视标,C-马耳他视标,D-块状视标。每一点代表所 有受试者每 10 秒内的调节 SD 的均值。误差线表示标准差。 3.2.2.2 调节微波动能量 频谱分析是指经过扩展傅里叶转化后,将波动能量按频率划分为低、中、高 三个频段。本实验每一视标测量时间为 5 分钟,每次测得所有数据按时间平均被 分为二十段,即每 15 秒的测量数值为独立一个片段。将每个片段的调节数据进 行波普分析,所得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即得到该视标下的调节微波动能量12。调 节微波动能量分类:LFC (0.0-0.6 Hz); MFC (0.6-0.9 Hz); HFC (1.0-1.4 Hz) 13-19 。 图 1-21 显示,成人受试者在不同视标下 LFC 存在差异(One-way Anova, p 0.001 ),其中马耳他视标显著大于其他组别(One-way with post hoc, p0.001 )。 同样, 青少年受试者在注视马耳他视标时 LFC 显著大于其他视标(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0.01), 观察随机 RSVP 时 LFC 略大于 RSVP、 块状视标(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vs RSVP 和 vs 块状,p 值分别为 0.054, 0.095)。 图 1-22 显示,成人受试者在不同视标下 MFC 存在差异(One-way Anova, p 0.001 ),其中块状视标显著大于其他视标组(One-way with post hoc, p0.001 )。 同样,青少年受试者在注视块状视标时 MFC 也显著大于其他视标(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0.001)。其余三组视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差异(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0.100)。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30 图 1-21 成人以及青少年受试者注视不同视标时低频区能量分布图 误差线代表各片段总体的 SD 值。误差线表示标准差。 *表示 p0.01(四种视标之间的比较)。 图 1-22 成人以及青少年受试者注视不同视标时中频区能量分布图 误差线代表各片段总体的 SD 值。误差线表示标准差。 *表示 p0.01(四种视标之间的比较)。 HFC 的结果与 MFC 类似(见图 1-23),成人受试者在块状视标下波动能量显 著大于其他组别(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0.001)。 同样, 青少年受试者在 注视块状视标时 MFC 显著大于其他视标(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 0.001)。其余三组视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差异(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p 0.100)。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31 图 1-23 成人以及青少年受试者注视不同视标时,高频区能量分布图。误差 线代表各片段总体的 SD 值。误差线表示标准差。 *表示 p0.01(四种视标之间的比较)。 4.讨论 本实验自行搭建的调节微波动测量系统采用 RSVP 作为阅读视标,以 Grandseiko WAM-5500 测量受试者调节反应以及调节微波动。本实验对 40 名受 试者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两次测量, 结果的高度一致性证实了其测量调节微波动良 好的可重复性。 目前,Canon Autoref R-1 以及 Shinipon SRW-5000 由于各种原因现已停产。 PowerRefractor 系列验光仪工作频率为 25Hz,其使用工作距离固定在 1m,且要 求受试者瞳孔大于 3.7mm。 由于仪器受使用条件的限制, 在既往多用于对动物进 行验光。本实验采用的 Grandseiko WAM-5500 工作频率为 5Hz,视野开放、视标 距离可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测试瞳孔大于 2mm 即可完成测量,同时其精确 性和可重复性已经大量临床、实验室研究证实。 Harb 等提出,调节滞后在阅读开始的 2-3 分钟最为显著,而后调节反应才 开始逐渐平稳, 故相对长时间内的持续阅读才可以反应受试者近距离工作过程中 真实的调节变化。Gilbert 等20首次将 RSVP 软件技术用于研究阅读相关参数。 通过软件设置,阅读材料可出现在电脑屏幕中的固定位置,其字体、大小、呈现 速度以及呈现内容均可按需要选择, 保证了阅读时受试者无头部运动和眼球运动 的参与,利用 RSVP 系统中文字作为调节视标,既可模拟阅读状态,又能良好控 制眼位,精确测量调节反应。本实验使用 RSVP 视标,对 40 名受试者进行两次 测量,结果的高度一致。此外,本实验比较 RSVP 视标与其他三种不同视标在 5 温州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32 分钟内调节反应以及调节微波动变化,并将实验数据以每 10 秒为单位分割为 30 个片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成人和青少年受试者在所有视标中以 RSVP 视标和 块状视标的稳定性最佳。 但块状视标无论是调节变异度以及调节波动 MFC、 HFC 能量显著大于RSVP。 本研究所采用的块状视标对应的视角水平9.5 , 垂直4.5 (参 照 Harb 等的研究6),虽然其范围仍属于中央屈光(周边屈光:视网膜 10 以外), 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受试者难以避免地出现头位和眼位的偏移, 测量时可能在水平 和中央区超过该范围,导致测量误差。另外,有研究认为 MFC 和 HFC 可能和人 体的某些节律性活动,如脉搏等带来的干扰信号引起14,阅读块状视标时 MFC 和 HFC 能量的显著增加也可能与眼球扫视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中阅读材料的 宽度为固定值,扫视的速度和频率也相对稳定。在 5 分钟时间内,大多数受试者 可进行 2000-2500 字符阅读,相当于向左右两侧 300 次扫视(频率为 1Hz),属于 MFC 和 HFC 的范畴。 成人和青少年受试者在观察马耳他视标时调节变异度以及LFC均大于RSVP 视标。 马耳他视标是许多调节研究常用的经典视标之一, 其具有丰富的空间频率, 当亮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系统 DOF 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故在进行短时间注视 时当外界亮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调节反应以及调节微波动不会发生显著显著 变化3。此外,该视标中央具有细节,维持短时间稳定注视。其特点是不具有可 阅读性,长难以时间控制受试者调节反应。大多数受试者在实验的最初 40-50 秒 内,均能维持稳定调节,在持续注视 1 分钟后,受试者往往表现出调节反应持续 下降, 在某些不确定的时间点表现出较大变异。 LFC 能量随外界环境变化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